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素质教育中,美术教育是学校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极为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单一而缺乏灵活性,学生逐渐对美术学习失去了兴趣和热情,长此以往便沦为了课堂的“附庸”和教师展示自我的“点缀”,课堂教学成效自然甚微。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学习感受和情感体验,致力于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发展。下面,本文就对新课改下初中美术教学的有效策略作以简要阐述。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策略;目标;导入;创作;评价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0-092
美术作为一门人文类学科,不仅在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且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要想将美术课程独有的育人价值充分且有效地发挥出来,教师就须及时挣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从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出发,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对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进行不断地创新优化,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尽最大可能消除无效教学行为对教学效果的负面影响,使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对客观世界意义的领悟和对生命价值的体验,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一、基于素养培养,明确教学目标
目标设计是所有教学环节中最为关键的一环,课堂教学目标设計得合理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对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美术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教师需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结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美术的学科特点,制定科学、合理、适切的课堂教学目标,以便理清教学的思路,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创造一个有利前提。
在教学《用画笔触摸细节》这课之前,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制定了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发现静物线的美感;了解绘画造型基本要素在静物画中的作用,尝试用铅笔淡彩(素描)的方法画一幅静物画;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绘画表现,掌握欣赏静物画的一般绘画方法;能够观察作品细节,体验特定细节对于体现作品特定情感主题的价值;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及正确的观察习惯;能够运用于静物组合,构图和改画的尝试,在学习过程中倾注个人情感。
二、运用灵活导入,迅速激活课堂
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亦是如此。然而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往往仅是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平铺直叙地引入新课,这不仅严重消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也不利于推动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鉴于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课堂导入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灵活选取导入方式,以迅速激活课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在教学《画家笔下的色彩》这课时,我先是让学生欣赏了无色彩图片,并提问道:“要是我们的世界变成了这样,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待学生简单交流过后,我利用课件出示了大自然中的向日葵图片与梵高的油画作品《向日葵》,并向学生问道:“大家对梵高的作品有怎样的感受?”在学生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后,我出示了一幅不同色调的《向日葵》,并继续问道:“《向日葵》的色彩发生变化后,你们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在这之后,我引入了新课:“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色彩。同一幅画,色彩不同,带给我们的感受也不同。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去领略一下‘画家笔下的色彩’带来的各种心理感受。”如此导入,学生学习兴趣高涨。
三、鼓励自主创作,促进能力培养
在新课程理念下,任何一门学科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使学生掌握该学科的基础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美术教学也不例外。要想达到这一目标,作为初中美术教师的我们应在注重知识教学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主创作空间,使美术学习真正成为学生展示风采、体验成功、享受欢愉、提升素养的过程。
在教学《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这课时,我先是向学生简述了剪纸作品的发展历史,并让学生欣赏了不同题材的剪纸作品,使学生体会了中国民间剪纸题材的丰富。之后,我结合课件中的图片进行了重点讲解,使学生了解了纸的样式和特点以及剪纸作品的不同种类和装饰手法。接下来,我示范了剪纸作品的制作方法,并配以讲解。在激起学生的创作欲望后,我让学生灵活运用各种装饰手法独立设计完成一幅剪纸作品,做到造型简洁,富有剪纸情趣,注意创新。最后,我让学生分组展示了各自的剪纸作品,阐述了表现意图,并进行了适当点评。在这一过程中,既强化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又促进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有效培养。
四、实施多元评价,发掘内在潜能
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导向、激励、调控、反馈等多种功能,但传统的美术评价过于单一且过分强调结果,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状态的评价,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充分发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公平、公正、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美术活动。
在美术教学评价中,教师应注重全面观察学生的发展态势,主动发现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使学生在教师的评价指导中对作品进行多次地调整和加工,直至满意为止。其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已是趋势。为此,我将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引入了美术课程评价体系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在“你来我往的思维冲突”中相互评价,互相纠正,共同提高,这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分层评价、弹性评价,学生亦可以对教师的评价进行“讨价还价”,让学生进行自我评定,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有利于激励学生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美术素养是否能够得到有效培养。作为初中美术教师,我们应始终保持教育理念的先进性,不断完善自身的理论知识储备,根据教学目标及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学习特点不断创新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优势,以克服以往美术教育中的诸多弊端,切实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刘文峰.初中美术有效教学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2017(22):136.
[2]顾海卫.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优化策略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7(16):154.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策略;目标;导入;创作;评价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0-092
美术作为一门人文类学科,不仅在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且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要想将美术课程独有的育人价值充分且有效地发挥出来,教师就须及时挣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从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出发,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对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进行不断地创新优化,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尽最大可能消除无效教学行为对教学效果的负面影响,使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对客观世界意义的领悟和对生命价值的体验,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一、基于素养培养,明确教学目标
目标设计是所有教学环节中最为关键的一环,课堂教学目标设計得合理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对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美术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教师需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结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美术的学科特点,制定科学、合理、适切的课堂教学目标,以便理清教学的思路,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创造一个有利前提。
在教学《用画笔触摸细节》这课之前,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制定了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发现静物线的美感;了解绘画造型基本要素在静物画中的作用,尝试用铅笔淡彩(素描)的方法画一幅静物画;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绘画表现,掌握欣赏静物画的一般绘画方法;能够观察作品细节,体验特定细节对于体现作品特定情感主题的价值;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及正确的观察习惯;能够运用于静物组合,构图和改画的尝试,在学习过程中倾注个人情感。
二、运用灵活导入,迅速激活课堂
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亦是如此。然而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往往仅是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平铺直叙地引入新课,这不仅严重消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也不利于推动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鉴于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课堂导入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灵活选取导入方式,以迅速激活课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在教学《画家笔下的色彩》这课时,我先是让学生欣赏了无色彩图片,并提问道:“要是我们的世界变成了这样,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待学生简单交流过后,我利用课件出示了大自然中的向日葵图片与梵高的油画作品《向日葵》,并向学生问道:“大家对梵高的作品有怎样的感受?”在学生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后,我出示了一幅不同色调的《向日葵》,并继续问道:“《向日葵》的色彩发生变化后,你们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在这之后,我引入了新课:“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色彩。同一幅画,色彩不同,带给我们的感受也不同。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去领略一下‘画家笔下的色彩’带来的各种心理感受。”如此导入,学生学习兴趣高涨。
三、鼓励自主创作,促进能力培养
在新课程理念下,任何一门学科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使学生掌握该学科的基础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美术教学也不例外。要想达到这一目标,作为初中美术教师的我们应在注重知识教学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主创作空间,使美术学习真正成为学生展示风采、体验成功、享受欢愉、提升素养的过程。
在教学《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这课时,我先是向学生简述了剪纸作品的发展历史,并让学生欣赏了不同题材的剪纸作品,使学生体会了中国民间剪纸题材的丰富。之后,我结合课件中的图片进行了重点讲解,使学生了解了纸的样式和特点以及剪纸作品的不同种类和装饰手法。接下来,我示范了剪纸作品的制作方法,并配以讲解。在激起学生的创作欲望后,我让学生灵活运用各种装饰手法独立设计完成一幅剪纸作品,做到造型简洁,富有剪纸情趣,注意创新。最后,我让学生分组展示了各自的剪纸作品,阐述了表现意图,并进行了适当点评。在这一过程中,既强化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又促进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有效培养。
四、实施多元评价,发掘内在潜能
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导向、激励、调控、反馈等多种功能,但传统的美术评价过于单一且过分强调结果,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状态的评价,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充分发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公平、公正、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美术活动。
在美术教学评价中,教师应注重全面观察学生的发展态势,主动发现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使学生在教师的评价指导中对作品进行多次地调整和加工,直至满意为止。其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已是趋势。为此,我将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引入了美术课程评价体系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在“你来我往的思维冲突”中相互评价,互相纠正,共同提高,这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分层评价、弹性评价,学生亦可以对教师的评价进行“讨价还价”,让学生进行自我评定,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有利于激励学生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美术素养是否能够得到有效培养。作为初中美术教师,我们应始终保持教育理念的先进性,不断完善自身的理论知识储备,根据教学目标及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学习特点不断创新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优势,以克服以往美术教育中的诸多弊端,切实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刘文峰.初中美术有效教学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2017(22):136.
[2]顾海卫.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优化策略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7(16):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