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职校历史教学中有一个普遍现象:许多老师、学生拿到历史教材后,不是先去仔细看一下教材的目录,而是一头扎进教材的内容中去,往往在用很长时间学完一部分内容后,却只能记住历史的个别细枝末节,抓不住教材的核心,体会不出编者的意图。加之一些教师不注意对教材章节子目的结构和标题含义进行解读,反而是在教材内容已经很丰富的基础上又补充了大量的历史材料,学生学起来感觉十分吃力。有学生这样说:“学习历史好像一看就会,可一做就错,往往理不出头绪,丢三落四。”出现这种现象,究其原因,就是学生不知教材章节子目之间的关系,没能读懂标题的含义,因此没有找到建构历史知识体系的钥匙,更谈不上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能力的培养了。要真正掌握教材编者的意图,建构起历史知识体系,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必须从解读教材的章节子目结构和含义做起。
一、职校历史教材章节子目结构的解读
以人教版职校历史教材为例,首先谈谈对教材章节子目结构的解读。教材必修一政治史部分,有9章(教材称之为专题,其中5个专题是中国史内容,4个是世界史的内容)、28节(课本前言上称之为学习内容)、98个子目;必修二经济史有8个专题(其中中国史、世界史各占4个)、26个学习内容、82个学习子目;教材必修三思想文化科技史有8个专题(其中中国史5个、世界史3个)、28个学习内容、101个学习子目。教材编排先中国史后世界史,无论中国史还是世界史,学习内容又按古代、近代、现代的时间顺序安排教学,政治史、经济史和思想文化科技史之间既自成体系又相互关联,体现了编者对教材整体性、专题性、时序性的考虑。围绕教材的每个专题,编者又精心选排了子目的内容,力图以点代线,以线连面。教师了解了教材的编排指导思想,通过章节子目形成知识框架,就可以帮助学生领略教材的布局轮廓,进一步使学生形成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思维,从而建构起对人类文明史发展脉络的认识。
二、职校历史教材章节子目的标题例读
高明的教学者、学习者往往在关注教材编排体系的同时,还要仔细推敲、理解章节子目标题的内涵,因为标题是文章主要内容的高度浓缩,是精华,是文章的眼睛。
下面以教材专题一为例,谈谈对教材章节子目标题的解读。
专题一标题是《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下面几节的标题分别是《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每个标题含义丰富,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
在学习这一专题前,老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解读专题的标题,可以把它分为“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特点”三个组成部分,先界定出“古代”的时间范围,再通过让学生阅读目录和导语了解“经济的基本结构”,进而初步得出传统经济的基本“特点”。
1.本专题的课程标准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2.本专题的知识结构
(1)古代中国的农业。①农业在古代中国被统治者看做是最基本的经济形式(农业的地位)。②比较成熟和相对完备,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突出的特征之一(农业的特征)。③古代中国以先进的农业技术闻名于世,中国人在农业方面的创造对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农业发展的影响)。④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形式,也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为自给自足的中国经济的基本形态(农业的基本形式和基本形态)。⑤农业发明和技术改进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农业发展的关键)。⑥农民承担着沉重的压力,历史上关系农业经济发展的制度和政策主要是土地政策和土地制度,统治者大多限制大地主对土地的控制,保证对农业经济的直接控制(中国古代农民的负担和土地制度)。
(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以一些关键部门和行业为主,历朝手工业都有严格的管理规定。
(3)古代中国的商业。商业增强了中国古代经济的活力,但由于传统重农轻商的偏见,商人的收入低,长期受到鄙视和抑制。
这种通过对教材章节子目标题的解读,层层深入,先建构起知识框架,再充实以丰富的历史史实的学习方法,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做到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历史脉络十分清楚。不但有利于学生掌握具体的历史知识,学会从整体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而且还教会了学生如何审读教材,如何研究历史、分析历史,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中等专业学校)
一、职校历史教材章节子目结构的解读
以人教版职校历史教材为例,首先谈谈对教材章节子目结构的解读。教材必修一政治史部分,有9章(教材称之为专题,其中5个专题是中国史内容,4个是世界史的内容)、28节(课本前言上称之为学习内容)、98个子目;必修二经济史有8个专题(其中中国史、世界史各占4个)、26个学习内容、82个学习子目;教材必修三思想文化科技史有8个专题(其中中国史5个、世界史3个)、28个学习内容、101个学习子目。教材编排先中国史后世界史,无论中国史还是世界史,学习内容又按古代、近代、现代的时间顺序安排教学,政治史、经济史和思想文化科技史之间既自成体系又相互关联,体现了编者对教材整体性、专题性、时序性的考虑。围绕教材的每个专题,编者又精心选排了子目的内容,力图以点代线,以线连面。教师了解了教材的编排指导思想,通过章节子目形成知识框架,就可以帮助学生领略教材的布局轮廓,进一步使学生形成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思维,从而建构起对人类文明史发展脉络的认识。
二、职校历史教材章节子目的标题例读
高明的教学者、学习者往往在关注教材编排体系的同时,还要仔细推敲、理解章节子目标题的内涵,因为标题是文章主要内容的高度浓缩,是精华,是文章的眼睛。
下面以教材专题一为例,谈谈对教材章节子目标题的解读。
专题一标题是《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下面几节的标题分别是《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每个标题含义丰富,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
在学习这一专题前,老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解读专题的标题,可以把它分为“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特点”三个组成部分,先界定出“古代”的时间范围,再通过让学生阅读目录和导语了解“经济的基本结构”,进而初步得出传统经济的基本“特点”。
1.本专题的课程标准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2.本专题的知识结构
(1)古代中国的农业。①农业在古代中国被统治者看做是最基本的经济形式(农业的地位)。②比较成熟和相对完备,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突出的特征之一(农业的特征)。③古代中国以先进的农业技术闻名于世,中国人在农业方面的创造对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农业发展的影响)。④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形式,也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为自给自足的中国经济的基本形态(农业的基本形式和基本形态)。⑤农业发明和技术改进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农业发展的关键)。⑥农民承担着沉重的压力,历史上关系农业经济发展的制度和政策主要是土地政策和土地制度,统治者大多限制大地主对土地的控制,保证对农业经济的直接控制(中国古代农民的负担和土地制度)。
(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以一些关键部门和行业为主,历朝手工业都有严格的管理规定。
(3)古代中国的商业。商业增强了中国古代经济的活力,但由于传统重农轻商的偏见,商人的收入低,长期受到鄙视和抑制。
这种通过对教材章节子目标题的解读,层层深入,先建构起知识框架,再充实以丰富的历史史实的学习方法,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做到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历史脉络十分清楚。不但有利于学生掌握具体的历史知识,学会从整体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而且还教会了学生如何审读教材,如何研究历史、分析历史,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