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邓小平的一生,同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创建和发展的历史进程紧紧相连,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紧紧相连,同中华民族抗争、独立、振兴的历史进程紧紧相连。他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作出了伟大的历史贡献。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他成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领导党和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走向欣欣向荣。从1 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的40年,新中国的一切发展成就都应归结于改革开放,归结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江泽民同志到胡锦涛同志,再到习近平同志,都这样评价邓小平: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评价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不仅要看他在世时做了什么,还要看他留下了什么,他所做的对后来的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今天我们围绕“邓小平与新中国”这个主题研究邓小平的思想生平,要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他的历史性贡献,特别是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贡献,其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视角。
一、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作出的基本設计,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进程
邓小平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历史的选择。他一贯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作过长期的思考和探索,这使他能够在中国社会主义陷入困境的时候,把握历史契机,推动党和国家的事业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一系列正确的基本设计。
比如,党和国家基本政治路线的设计,也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设计。这条基本路线实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战略设计,也是党和国家工作基本格局的总体战略设计。邓小平曾经把它称作“战略布局”,他说:“‘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战略布局”,“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永远不改变”。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基本路线是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②,也就是说它是党和国家工作长期的基本遵循。再比如,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设计,即小康社会目标和“三步走”发展战略设计。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说:“没有非凡的胆略、坚定的自信是作不出这样宏远的构想和决策的。”③邓小平的这一设计,对于中华民族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实现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影响。进入21世纪,我们党根据新的形势和新的实践,对小康社会建设又作了分阶段实施的战略设计。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到2()2()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要求。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些都是对邓小平关于小康社会目标和“三步走”发展战略设计的丰富和发展。
邓小平的基本设计,还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设计;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设计;对外开放的基本目标、途径及步骤设计;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到科教兴国现代化发展战略重点设计;等等。习近平总书记把这些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的“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④,这些也是今天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布局“四梁八柱”的基础。
一、邓小平作为伟大的思想家,开创改革开放,使我们党实现了伟大的思想觉醒,特别是使我们党在“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问题上思想认识发生了深刻觉醒
2018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⑤这一伟大觉醒,无疑是邓小平开启并推动的。带根本性的思想觉醒主要有三个基本点:
一是破除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式理解,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用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对马克思主义陷入教条式理解,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的一些论述,离开具体的环境照抄照搬,将毛泽东晚年的一些思想主张绝对化、教条化。邓小平领导和推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废止“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打破了现代思想蒙昧,恢复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这个基础上,总结建设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是突破社会主义一成不变的模式,坚持通过革命性改革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将固有的社会主义制度模式化,导致社会主义失去应有的生机与活力,经济社会发展遭受严重损失。在1978年12月的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邓小平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①当改革全面推开之后,他又提出了“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②的著名论断。邓小平的论述让人们知道了: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完善的,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还要通过革命性改革不断发展和完善。这就是4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最主要的理论依据,也是新时代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最主要的理论依据。
三是认识到社会主义是开放的,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必须全面、全方位地实行对外开放。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在处理国家关系上,简单地以意识形态划线,特别是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视为水火不相容的两个世界,导致我国长期处于封闭半封闭的状态。邓小平针对这种情况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③毫无疑问,是他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到2()世纪90年代初期,他提出了全面、全方位对外开放的目标,这就是“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的这一思想,指出:“我们要虚心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⑤,“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⑥。
思想的觉醒和转变是根本性的。邓小平开启并实现了我们党的一次伟大思想觉醒,是他留给党和人民最宝贵的遗产。这种觉醒仍然是我们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是我们今天坚持和增强“四个自信”的思想底蕴。
一、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作出的基本設计,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进程
邓小平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历史的选择。他一贯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作过长期的思考和探索,这使他能够在中国社会主义陷入困境的时候,把握历史契机,推动党和国家的事业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一系列正确的基本设计。
比如,党和国家基本政治路线的设计,也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设计。这条基本路线实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战略设计,也是党和国家工作基本格局的总体战略设计。邓小平曾经把它称作“战略布局”,他说:“‘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战略布局”,“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永远不改变”。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基本路线是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②,也就是说它是党和国家工作长期的基本遵循。再比如,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设计,即小康社会目标和“三步走”发展战略设计。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说:“没有非凡的胆略、坚定的自信是作不出这样宏远的构想和决策的。”③邓小平的这一设计,对于中华民族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实现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影响。进入21世纪,我们党根据新的形势和新的实践,对小康社会建设又作了分阶段实施的战略设计。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到2()2()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要求。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些都是对邓小平关于小康社会目标和“三步走”发展战略设计的丰富和发展。
邓小平的基本设计,还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设计;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设计;对外开放的基本目标、途径及步骤设计;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到科教兴国现代化发展战略重点设计;等等。习近平总书记把这些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的“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④,这些也是今天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布局“四梁八柱”的基础。
一、邓小平作为伟大的思想家,开创改革开放,使我们党实现了伟大的思想觉醒,特别是使我们党在“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问题上思想认识发生了深刻觉醒
2018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⑤这一伟大觉醒,无疑是邓小平开启并推动的。带根本性的思想觉醒主要有三个基本点:
一是破除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式理解,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用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对马克思主义陷入教条式理解,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的一些论述,离开具体的环境照抄照搬,将毛泽东晚年的一些思想主张绝对化、教条化。邓小平领导和推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废止“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打破了现代思想蒙昧,恢复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这个基础上,总结建设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是突破社会主义一成不变的模式,坚持通过革命性改革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将固有的社会主义制度模式化,导致社会主义失去应有的生机与活力,经济社会发展遭受严重损失。在1978年12月的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邓小平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①当改革全面推开之后,他又提出了“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②的著名论断。邓小平的论述让人们知道了: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完善的,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还要通过革命性改革不断发展和完善。这就是4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最主要的理论依据,也是新时代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最主要的理论依据。
三是认识到社会主义是开放的,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必须全面、全方位地实行对外开放。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在处理国家关系上,简单地以意识形态划线,特别是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视为水火不相容的两个世界,导致我国长期处于封闭半封闭的状态。邓小平针对这种情况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③毫无疑问,是他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到2()世纪90年代初期,他提出了全面、全方位对外开放的目标,这就是“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的这一思想,指出:“我们要虚心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⑤,“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⑥。
思想的觉醒和转变是根本性的。邓小平开启并实现了我们党的一次伟大思想觉醒,是他留给党和人民最宝贵的遗产。这种觉醒仍然是我们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是我们今天坚持和增强“四个自信”的思想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