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维码具有信息量大、可靠性高、保密、防伪性强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当人们“见码即扫”、“见码即购”,用此应用途径便利生活工作时,却忽视了二维码可能会出现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
走在各家店铺门前,经常能看到一些店家贴出扫描二维码,就可以获取优惠的广告。许多人也热衷于这种快捷方便的消费方式。除了实体店,盛行的网络交易时代已经走进千家万户,运用移动数据终端设备—手机,进行网络支付交易的人也越来越多,由此也难免有非法APP被植入手机,造成个人信息或财产泄露、损失。
快捷支付成追捧对象
走在街上,各种传单上印着“扫码优惠”;餐厅的桌上也贴着“扫码打折并送饮料”;网上也疯传各种“扫码狂欢”,扫码已经深入人心。随着微博、微信、支付宝等应用的普及,通过二维码扫描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变得更加广泛。
消费者只要将手机摄像孔对准二维码,便可以打开一个链接,你想要了解的商品服务信息便会一览无余。二维码的使用与推广为人们带来了诸多便利的同时,也使得部分盗取个人信息、诈取钱财的违法犯罪行为日益猖獗起来。
当下,在网络金融服务的支付交易活动中,更多的是用手机短信验证码进行身份验证,确保支付安全。然而一旦手机被未知程序锁定,就有可能导致手机信息被截获,继而与手机绑定的储蓄卡、信用卡及相关个人信息就有可能在某些未知的后台操作中被对方知晓,严重的情况下,就有可能遭遇诈骗,损失财物。
网购者对二维码认识不深
尽管现在二维码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但仍有许多消费者并未真正了解其功用,正因此才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经常网购的王军说,他前几天在淘宝网上看中了一件价值1200元的衣服,店家却说暂时缺货,但随后又说她朋友有货,让王军加她朋友QQ聊。王军加了其朋友的QQ之后,看到她确实有货,而且有优惠。王军就开始询问购买的细节,对方说这是手机扫描二维码限时抢购活动,需要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才能参与活动价格,活动价只要900元,如果今天下单,明天就可发货。王军要求对方将电话号码或微信号发来,对方却说,只能用支付宝客户端,并让王军打开手机支付宝客户端的“扫一扫”功能,做好准备,对方抢购了二维码订单就发过来,让王军在1分钟内完成扫描,就可完成抢购了。
王军打开了“扫一扫”功能,对方发来提示“如果出现暂停扫描就是超出了抢购时间,请再联系我,我会给你新的抢购订单”。过一会儿,对方发来了二维码订单,还附上信息,“扫描成功后,根据提示完成付款即可,交易成功之后,在淘宝已买宝贝可以直接查看订单,一样是在淘宝那边确认收货或者退货,物流跟踪”。
王军见对方提示的这么详细,放松了警惕,在扫描了对方发来的二维码,并支付之后,对方却说,系统发来信息,说订单卡住了,还发来提示卡住的截图,接着又安慰说没事,订单卡住是小问题,再重新处理下,订单就可以再次生效。此时,王军的支付宝已经显示扣掉了900元,王军将截图发给对方,对方将抢购订单重新发了过来,让王军重新扫描,重新付款,还称系统会自动取消刚刚出错的订单,资金互补取代,不会重复扣钱,这样订单就可以生效了。王军又相信了对方,重新扫描了对方发来的二维码,扫完以后,钱没退,反而又扣了900元。他要求对方将手机号发来,对方却说有事要下线,再想联系时,才发现对方已经将自己删除,王军总算反应过来,1800元人民币打水漂,自己上当受骗了。
如今,二维码已覆盖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也为病毒提供了一种新的渠道。一般用户不了解二维码的原理,常常“见码就扫”,本想得到“实惠”,结果却被拉入“陷阱”。
消费者加强防范 政府加强监管
二维码作为当下获取信息最为快捷的应用程序,在信息安全方面,仍存在很大的漏洞。消费者扫描二维码时,应增强自身防范意识,在官方应用网站下载二维码扫描软件。如果手机和银行卡绑定,不要在银行卡内存储数额过大的资金,避免被人盗取信息后造成重大损失。同时,需谨慎部分类似低价、特惠等网购促销活动的诱惑,更不能轻易扫描他人发来的二维码,一定要在手机中安装杀毒软件,随时保障个人信息安全。
从另一方面而言,当前的二维码在网络媒体的应用中,缺乏统一的标准,这让二维码在运用发展中也出现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行业失序、信息安全面临挑战、监管难以实现等。与网络信息安全相对完善的国家相比,我国仍处在信息安全法律规范缺失的盲点上,这显然不利于信息化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因此,相关部门加强对二维码网络应用的管理规范势在必行。
这不仅有利于维护消费者的权益,也是为网络信息安全保驾护航,有关部门应尽快进行研究,并建立健全二维码的标准体系,设立二维码生成监管机制,对二维码的生成施行实名制,生成过程中要进行检验。同时,加大对使用二维码实施诈骗等不法活动的打击力度。
走在各家店铺门前,经常能看到一些店家贴出扫描二维码,就可以获取优惠的广告。许多人也热衷于这种快捷方便的消费方式。除了实体店,盛行的网络交易时代已经走进千家万户,运用移动数据终端设备—手机,进行网络支付交易的人也越来越多,由此也难免有非法APP被植入手机,造成个人信息或财产泄露、损失。
快捷支付成追捧对象
走在街上,各种传单上印着“扫码优惠”;餐厅的桌上也贴着“扫码打折并送饮料”;网上也疯传各种“扫码狂欢”,扫码已经深入人心。随着微博、微信、支付宝等应用的普及,通过二维码扫描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变得更加广泛。
消费者只要将手机摄像孔对准二维码,便可以打开一个链接,你想要了解的商品服务信息便会一览无余。二维码的使用与推广为人们带来了诸多便利的同时,也使得部分盗取个人信息、诈取钱财的违法犯罪行为日益猖獗起来。
当下,在网络金融服务的支付交易活动中,更多的是用手机短信验证码进行身份验证,确保支付安全。然而一旦手机被未知程序锁定,就有可能导致手机信息被截获,继而与手机绑定的储蓄卡、信用卡及相关个人信息就有可能在某些未知的后台操作中被对方知晓,严重的情况下,就有可能遭遇诈骗,损失财物。
网购者对二维码认识不深
尽管现在二维码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但仍有许多消费者并未真正了解其功用,正因此才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经常网购的王军说,他前几天在淘宝网上看中了一件价值1200元的衣服,店家却说暂时缺货,但随后又说她朋友有货,让王军加她朋友QQ聊。王军加了其朋友的QQ之后,看到她确实有货,而且有优惠。王军就开始询问购买的细节,对方说这是手机扫描二维码限时抢购活动,需要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才能参与活动价格,活动价只要900元,如果今天下单,明天就可发货。王军要求对方将电话号码或微信号发来,对方却说,只能用支付宝客户端,并让王军打开手机支付宝客户端的“扫一扫”功能,做好准备,对方抢购了二维码订单就发过来,让王军在1分钟内完成扫描,就可完成抢购了。
王军打开了“扫一扫”功能,对方发来提示“如果出现暂停扫描就是超出了抢购时间,请再联系我,我会给你新的抢购订单”。过一会儿,对方发来了二维码订单,还附上信息,“扫描成功后,根据提示完成付款即可,交易成功之后,在淘宝已买宝贝可以直接查看订单,一样是在淘宝那边确认收货或者退货,物流跟踪”。
王军见对方提示的这么详细,放松了警惕,在扫描了对方发来的二维码,并支付之后,对方却说,系统发来信息,说订单卡住了,还发来提示卡住的截图,接着又安慰说没事,订单卡住是小问题,再重新处理下,订单就可以再次生效。此时,王军的支付宝已经显示扣掉了900元,王军将截图发给对方,对方将抢购订单重新发了过来,让王军重新扫描,重新付款,还称系统会自动取消刚刚出错的订单,资金互补取代,不会重复扣钱,这样订单就可以生效了。王军又相信了对方,重新扫描了对方发来的二维码,扫完以后,钱没退,反而又扣了900元。他要求对方将手机号发来,对方却说有事要下线,再想联系时,才发现对方已经将自己删除,王军总算反应过来,1800元人民币打水漂,自己上当受骗了。
如今,二维码已覆盖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也为病毒提供了一种新的渠道。一般用户不了解二维码的原理,常常“见码就扫”,本想得到“实惠”,结果却被拉入“陷阱”。
消费者加强防范 政府加强监管
二维码作为当下获取信息最为快捷的应用程序,在信息安全方面,仍存在很大的漏洞。消费者扫描二维码时,应增强自身防范意识,在官方应用网站下载二维码扫描软件。如果手机和银行卡绑定,不要在银行卡内存储数额过大的资金,避免被人盗取信息后造成重大损失。同时,需谨慎部分类似低价、特惠等网购促销活动的诱惑,更不能轻易扫描他人发来的二维码,一定要在手机中安装杀毒软件,随时保障个人信息安全。
从另一方面而言,当前的二维码在网络媒体的应用中,缺乏统一的标准,这让二维码在运用发展中也出现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行业失序、信息安全面临挑战、监管难以实现等。与网络信息安全相对完善的国家相比,我国仍处在信息安全法律规范缺失的盲点上,这显然不利于信息化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因此,相关部门加强对二维码网络应用的管理规范势在必行。
这不仅有利于维护消费者的权益,也是为网络信息安全保驾护航,有关部门应尽快进行研究,并建立健全二维码的标准体系,设立二维码生成监管机制,对二维码的生成施行实名制,生成过程中要进行检验。同时,加大对使用二维码实施诈骗等不法活动的打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