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陈束为嘉靖八才子之一,是八才子交游唱和的领导力量。由于当下学术界对于陈束的研究甚少,论及他的论文和著作不多,各类文学史以及明代宏观诗学研究著作也鲜有提及,更不用说对其做深入而细致的个体专题研究,而已有的学术成果所牵涉到的研究领域及问题又很有限,因此,在此概述相关文献及研究成果,希望为以后陈束研究带来方便。
关键词:陈束;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1-0151-03
陈束(1508-1540),字约之,号后冈,浙江鄞县人。嘉靖八年(1529)进士,授礼部主事;十二年(1533)年改翰林院编修;嘉靖十四年(1535)因性格亢洁、不肯依附权贵而被贬斥为湖广佥事,分司辰沅;嘉靖十七年(1538)夏升为福建参议;十八年(1539)秋在李开先的帮助下得河南提学副使,后卒于官,年三十三。其创作多已散佚,有《陈后冈集》2卷(诗1卷文1卷)。存诗120首,为唐顺之所选辑;文34篇,为张时彻所选辑。
陈束是嘉靖八才子之一。所谓嘉靖八才子,指的是陈束、王慎中、唐顺之、赵时春、熊过、任瀚、李开先、吕高,是嘉靖前期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学群体。嘉靖八才子活跃在嘉靖一个特殊的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所谓“承前”,是指承继以李、何为代表的前七子所倡导的文学复古思潮,“启后”是指对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主导的后七子的文学创作主张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陈束作为八才子的中坚力量与领袖人物,在这一团体中占据特殊的地位,曾因其诗而被孟渭泉称为“国朝第一人”。他正直不阿的性格、清雅脱俗的诗歌以及“倡为初唐”的复古思想,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是后世不可忽视的财富。
目前,学界对陈束的研究少之又少,专门探讨陈束及其诗歌的著作尚未出世,有关他的科研论文也只是寥寥十数篇,其中尚有部分论文为探讨八才子整体的文学思潮或是专门论述八才子中其他成员而牵连提及陈束的。然而,陈束及其诗文在嘉靖时期就已受到文坛关注。
一、生平著述研究
现当代对陈束的研究很少,故此录部分前代文献资料做参考。
1.生平研究。关于陈束的生平,张时彻有《陈约之传》及《明故河南按察司提督学校副使后冈陈君墓碑》。前者介绍陈束生平,特别是宦海生涯经历,着重描绘了其任湖广佥事时事迹与生活状况;后者历数陈束主要事迹,着重于其生活的郁郁寡欢与落魄失意,并有陈束简明族谱。李开先有《后冈陈提学传》述说其生平,并简要评述其诗文。其后,王兆云辑录的《陈约之传》大抵为综合张、李所作传记墓碑材料后稍有增减而来。钱谦益所撰《陈副使传》概述陈束历职等生平经历,并引皇甫汸、唐元荐对其诗文的评价。此后,《明史·陈束传》与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对陈束的介绍都较简单,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明史·陈束传》认为束亡后不久其妻董氏亦卒,束无后,而上文提到的张时彻《陈约之传》《墓碑》中均提及其子,且唐顺之、皇甫汸皆有诗文提及其子。因此,《明史》中关于陈束无后的观点是错误的。另,《浙江通志·宁波府志》亦概述其政治生涯履历,简要说明其生平。其中提及将陈束引荐给董玘的人为“甬东张尚书时彻”,而据张时彻本人所作《陈约之传》可知其人为“甬川尚书”,应指张邦奇。《列朝诗集小传》亦指其人为“甬川张尚书”,可知《宁波府志》中关于此处说法有误。胡文学《按察副使陈后冈先生》并未概述其生平,而是主要通过陈说陈束刻励古学、因性亢洁不屈于权势而被贬两件事来介绍陈束。在其后所附《恭人董氏》中有“后冈没未几,恭人亦卒”一说,与《明史》中说法相近;然,张时彻《墓碑》中则谓董氏于后冈亡后十一年而卒,又唐顺之《与雷古和提学》“(陈君)以四十余岁之病妻,抚十六七岁之弱子,僮仆无倚,伶仃劳落,行道所悲”,此可证董氏并非亡于束殁后不久,亦可证束并非无后。
关于陈束宦海履职,其于嘉靖八年进士及第后任礼部主事,改编修,后出为湖广佥事。历史文献中对于以上描述均一致,但其后有不同之处,今归纳如下:第一类:《列朝诗集小传》《浙江通志·宁波府志》的描述一致,认为陈束“出为湖广佥事,分司辰沅,迁福建提学副使,改河南”;第二类:《明史》《墓碑》《后冈陈提学传》提法一致,指其任湖广佥事后迁福建参议,继而徙河南提学副使;第三类:此与第二类相似,也是从湖南迁福建再迁河南,不同之处是未提及福建处官职;《陈约之传》《皇明词林人物考》《静志居诗话》《明诗综》述其徙福建,后徙河南提学;第四类:此类是未出现福建任职情况。《大清一统志·宁波府志》中的说法,是由“湖广佥事”到“湖南提学副使”,寻卒;明凌迪知《万姓统谱》、胡文学《甬上耆旧诗》中在其任湖广佥事后,提到其官职为“擢河南提学副使”、“稍迁视学河南”。笔者认为,张时彻、李开先为其同时代人,且与陈束交往甚密,唐顺之诗文集中也有“陈参议后冈”一提,又《明史》编纂者也应是经考证后而得,因此第二类说法可信。
当代对陈束生平作全面研究的是杨遇青。其《陈束年谱》(见其著作《明嘉靖时期诗文思想研究》附录一)博引众书,逐年辑录陈束事迹,对其政治生涯及其诗文交往活动做了较为详细的揭示,提供了较充足的辅助素材;并引用各家对陈束性格、事功、文学思想、诗文创作方面的评价,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许多资料便利。其不足在于,参考文献相对贫乏,引用文献集中,对于陈束所经历事件的历史背景交代较少,未对陈束诗中反复出现的人物作介绍,也较少提供与陈束交往密切的李开先、屠应埈、唐顺之等的相关资料。张如安先生的《嘉靖才子陈束的生平及其诗文创作》及《陈束评传》二文结合陈束诗文创作特点较为详细地分析其生平,材料丰富,内容充实,对我们全面了解陈束有重要意义。
另外,有部分其他文人研究中提及陈束。因为这一类论文都不是以陈束为主要研究对象,所以在论及陈束时,往往只是只言片语地对其生平进行简要介绍,但从这些论文中,我们可以一窥陈束的部分文学交游状况,以及了解当下陈束研究的空白点及误区,对于陈束研究亦是大有裨益。因此,以下就这些论文提及陈束之处,进行简明扼要的概述。梁海柱《李开先与嘉靖八才子交往考论》第一章“李开先与嘉靖八才子交往时间”中李开先与陈束的交往考论,但介绍其官职情况时认为其由湖广佥事迁“福建提学副使”,恐误。孙学堂《高叔嗣系年交游考》记录了部分陈束交游活动。高业《高叔嗣诗歌研究》引言部分有陈束生平简要介绍。 2.著述研究。陈束是明代中期重要的作家,是“初唐派”的首要倡导者。其生前曾自编诗集《无奇集》(《陈后冈集·诗集自序》),至于此集是否刻印,尚无文献可证。其死,唐顺之选辑其诗1卷并刻为集,俞宪辑其集入《盛明百家诗》,后张时彻选辑其文1卷而刻为集。嘉靖二十五年,张时彻刻《陈后冈文集》1卷于蜀中,后又刻于吴郡;万历十九年林可成刻《陈后冈集》诗1卷文1卷。林可成在其所撰《陈后冈集序》中有“惟《后冈先生集》刻之西蜀,刻之三吴,传播寓内”,可见,《陈后冈集》林可成刻本前已至少出现四种刻本,即唐顺之刻本、俞宪刻本、张时彻刻本、张时彻再刻本。西蜀刻本、三吴刻本应均为张时彻所刻。现代学者张寿镛根据冯孟颛伏跗室藏书《陈后冈集》校其诗文刊《陈后冈文集》二卷(按:实则诗1卷文1卷),并题序于篇首,录于《四明丛书·第四集》中。张寿镛先生在《四明丛书·第四集》中交代伏跗室藏《陈后冈集》为万历中刻本,具体刻于万历何年则未提及,但在其所编《陈后冈文集》中有林可成其子林复言于万历二十二年所作《跋先侍御校疏陈后冈集》一文,文中有“今先公校疏而重刻之”、“尚俟付梓以垂永永云”等句。因此,万历二十二年六月之后,林复言极可能再刻《陈后冈集》。
二、创作思想研究
关于陈束的诗歌创作,学界普遍认为其宗尚初唐,“以矫李何之弊端”。湘潭大学雷磊教授首次提出了“初唐派”的概念,认为此思潮的主将为陈束、唐顺之。而唐顺之在中晚期开始转向心学,所以陈束便是“初唐派”的中坚力量。
1.古诗文评论。其实陈束的文学成就在明代已受到人们的关注,许多当时文坛巨匠纷纷赞其诗文,现将主要评论陈述如下。其一,认为其诗文清新净丽。王世贞《艺苑卮言》评其诗曰:“陈约之如青楼小女,月下箜篌,初取闲适,终成凄楚;又如过雨残荷,虽尔衰落,嫣然有态。”又评其文曰:“陈约之如小径落花,衰悴之中,微有委艳。”王世贞《明诗评》有:“束诗如十五六岁女子,容态楚楚,见人羞涩;又如织一叚锦,非乏可观,短侠不称,虽噪一时之名,终暌百代之轨。”顾起纶在《国雅品》中亦评曰:“余读其集,篇篇都秀润,句句少警拔,亦就色象中自然写出,如波擎菡萏,净丽天茁,尚未舒笑。”其二,对其诗文创作方法及宗尚的评论。皇甫汸《陈约之集序》:“早铸四杰,晩镕二张;遒轸平原,晞驾康乐。丽于游燕,充于入洛;隽永于浮湘,备于吴越瓯闽间。”皇甫汸短短几句便概述陈束诗歌创作的特点、成就,更是指出了其在诗歌宗尚上的变化。黄清甫有评曰:“陈诗巧构新思,善咏故跡。华而不靡,旧而弥鲜,益以筋力,美篇岂少哉?”其后朱彝尊在《明诗综》中评陈束诗“取组六朝,亦称典则”。陈田《明诗记事》亦引各家评论并称其诗“意极矜炼,境乏闳深;趋布虽工,音节未壮”。张先生为《陈后冈文集》撰写的《序》写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三月,文中评价陈束诗文曰:“今观其文皆谨法度,不为才气所驰纵,而亦不为义法所屈囿……所为诗歌,冥心希古,不染流习,自时人观之,诚所谓捕神弹鬼之文也!”
2.现当代研究。部分学者认为陈束在诗歌创作上遵循李、何的文学复古思想,其“倡为初唐”的文学思想是对前者一定程度上的反省、调整与完善。章培恒《明代文学研究》中也认为陈束是前七子的“追随者”。傅璇琮主编的《宁波通史(元明卷)》中提出其诗学初唐,同时倡导具有六朝风范的文风,是前七子复古派的余波,并评其酬唱诗“色调明润”,写景诗“体物工细”,指出陈束前期诗歌因崇尚侠气故“直抒胸臆”,后期诗作因遭贬羁旅而抑郁惆怅,总结其诗歌创作的不足之处是缺乏创意。宁波大学张如安先生的《嘉靖才子陈束的生平及其诗文创作》一文对陈束生平、诗文创作展开了陈述与分析,提出陈束“矫李何之弊”从本质上说遵循李、何基本的文学走向,站在维护与接续诸子复古倾向的立场上。文中详细阐述了陈束诗歌创作与散文创作的思想倾向及特点。另外,张如安先生还撰写了《陈束评传》,文章在结构、内容与上篇大致相同,在此不多做赘述。余来明《嘉靖前期诗坛研究(1522-1550)》认为陈束是嘉靖前期居于金字塔顶端的诗人之一,同时指出其一方面批判前七子复古流弊而倡导诗学初唐,另一方面又对取法初唐之风持保留意见。复旦大学教授郑利华先生在《“嘉靖八才子”与明代正、嘉之际文坛的复古取向》一文中指出陈束并未以称扬“初唐之体”来否定李、何的“振古之举”,认为陈束诗从初唐的主张从本质上说并没有改变他倾向李、何等人复古立场的基本态度。中山大学吴承学教授在其《晚明小品研究》中提出其小品创作不囿于唐宋派的观点,认为其小品文创作是明代文学的一种新气象,对公安派诗文创作有重要影响,推动了晚明小品创作高潮的到来。另外,曹屯裕主编的《浙东文化概论》中认为“嘉靖八才子”是与前七子性质相近的文学群体,并说陈束诗学初唐,文学六朝,评其诗文“清婉可喜”。
此外,还有一些研究论文,如雷磊《明代六朝派的演进》认为陈束是初唐派的首要倡导者,其诗歌宗尚思想的转变对唐顺之、王慎中等人文学思想的变化产生了直接影响,并认为其散文创作是属于唐宋派。杨遇青《论“嘉靖十才子”的文学活动和创作趋向——以唐顺之早期文学思想演变为中心》简单论述了陈束诗文方面的成就及其文学倾向,认为陈束是八才子中的中心人物。王伟在其博士学位论文《唐顺之文学思想研究》中提及陈束诗学宗尚上的转变过程,实为由盛唐转为初唐,而后“心折于苏门”。
综上所述,陈束在明代文学上有着自己独特的地位,学界缺少对陈束文学的研究,尤其缺少对其诗文具体、系统的分析。
参考文献:
〔1〕张时彻.芝园定集[A].四库全书存目丛书[C].济南:齐鲁书社,1997(集82).
〔2〕李开先.李中麓闲居集[A].四库全书存目丛书[C].济南:齐鲁书社;1997(集93).
〔3〕王兆云.皇明词林人物考[A].四库全书存目丛书[C].济南:齐鲁书社,1997(史112).
〔4〕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5〕张廷玉撰.明史[M].长沙:岳麓书社,1996.
〔6〕朱彝尊.静志居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7〕嵇曾筠监修,沈翼机编纂.浙江通志[A].文渊阁四库全书[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8〕纪昀,等.大清一统志[A].文渊阁四库全书[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9〕胡文学.甬上耆旧诗[A].文渊阁四库全书[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0〕唐顺之.荆川先生文集[A].四部丛刊初编[C].上海:上海书店,1989(集261):卷七.
〔11〕杨遇青.明嘉靖时期诗文思想研究[M].西安:三秦出版社,2011.
〔12〕张如安.嘉靖才子陈束的生平及其诗文创作[J].鄞州文史,2010(9).
〔13〕张如安.陈束评传[A].张如安,张萍.明清宁波文学家评传[C].北京:海洋出版社,2011.
〔14〕陈束.陈后冈集[A].四明丛书(第四集)[C].民国二十五年.
〔15〕雷磊.明代六朝派的演进[J].文学评论,2006(2.
〔16〕王世贞著,罗仲鼎校注.艺苑卮言校注[M].济南:齐鲁书社,1992.
〔17〕王世贞.明诗评[A].丛书集成初编[C].北京:上午印书馆,民国二十五年,卷2583.
〔18〕皇甫汸.司勳集[A].文渊阁四库全书[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9〕朱彝尊.明诗综[A].文渊阁四库全书[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0〕陈田撰.明诗纪事[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21〕张寿镛.四明丛书(第四集)[M].民国二十五年.
〔22〕章培恒.明代文学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
〔23〕钱茂伟,毛阳光.宁波通史(元明卷)[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9.
〔24〕余来明.嘉靖前期诗坛研究(1522-1550)[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25〕郑利华.嘉靖八才子与明代正、嘉之际文坛的复古取向[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
〔26〕吴承学.晚明小品研究[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
〔27〕曹屯裕.浙东文化概论[M].宁波:宁波出版社,1997.
〔28〕杨遇青.论“嘉靖十才子”的文学活动和创作趋向——以唐顺之早期文学思想演变为中心[J].中国文学研究,2009(4).
〔29〕王伟.唐顺之文学思想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
(责任编辑 孙国军)
关键词:陈束;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1-0151-03
陈束(1508-1540),字约之,号后冈,浙江鄞县人。嘉靖八年(1529)进士,授礼部主事;十二年(1533)年改翰林院编修;嘉靖十四年(1535)因性格亢洁、不肯依附权贵而被贬斥为湖广佥事,分司辰沅;嘉靖十七年(1538)夏升为福建参议;十八年(1539)秋在李开先的帮助下得河南提学副使,后卒于官,年三十三。其创作多已散佚,有《陈后冈集》2卷(诗1卷文1卷)。存诗120首,为唐顺之所选辑;文34篇,为张时彻所选辑。
陈束是嘉靖八才子之一。所谓嘉靖八才子,指的是陈束、王慎中、唐顺之、赵时春、熊过、任瀚、李开先、吕高,是嘉靖前期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学群体。嘉靖八才子活跃在嘉靖一个特殊的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所谓“承前”,是指承继以李、何为代表的前七子所倡导的文学复古思潮,“启后”是指对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主导的后七子的文学创作主张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陈束作为八才子的中坚力量与领袖人物,在这一团体中占据特殊的地位,曾因其诗而被孟渭泉称为“国朝第一人”。他正直不阿的性格、清雅脱俗的诗歌以及“倡为初唐”的复古思想,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是后世不可忽视的财富。
目前,学界对陈束的研究少之又少,专门探讨陈束及其诗歌的著作尚未出世,有关他的科研论文也只是寥寥十数篇,其中尚有部分论文为探讨八才子整体的文学思潮或是专门论述八才子中其他成员而牵连提及陈束的。然而,陈束及其诗文在嘉靖时期就已受到文坛关注。
一、生平著述研究
现当代对陈束的研究很少,故此录部分前代文献资料做参考。
1.生平研究。关于陈束的生平,张时彻有《陈约之传》及《明故河南按察司提督学校副使后冈陈君墓碑》。前者介绍陈束生平,特别是宦海生涯经历,着重描绘了其任湖广佥事时事迹与生活状况;后者历数陈束主要事迹,着重于其生活的郁郁寡欢与落魄失意,并有陈束简明族谱。李开先有《后冈陈提学传》述说其生平,并简要评述其诗文。其后,王兆云辑录的《陈约之传》大抵为综合张、李所作传记墓碑材料后稍有增减而来。钱谦益所撰《陈副使传》概述陈束历职等生平经历,并引皇甫汸、唐元荐对其诗文的评价。此后,《明史·陈束传》与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对陈束的介绍都较简单,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明史·陈束传》认为束亡后不久其妻董氏亦卒,束无后,而上文提到的张时彻《陈约之传》《墓碑》中均提及其子,且唐顺之、皇甫汸皆有诗文提及其子。因此,《明史》中关于陈束无后的观点是错误的。另,《浙江通志·宁波府志》亦概述其政治生涯履历,简要说明其生平。其中提及将陈束引荐给董玘的人为“甬东张尚书时彻”,而据张时彻本人所作《陈约之传》可知其人为“甬川尚书”,应指张邦奇。《列朝诗集小传》亦指其人为“甬川张尚书”,可知《宁波府志》中关于此处说法有误。胡文学《按察副使陈后冈先生》并未概述其生平,而是主要通过陈说陈束刻励古学、因性亢洁不屈于权势而被贬两件事来介绍陈束。在其后所附《恭人董氏》中有“后冈没未几,恭人亦卒”一说,与《明史》中说法相近;然,张时彻《墓碑》中则谓董氏于后冈亡后十一年而卒,又唐顺之《与雷古和提学》“(陈君)以四十余岁之病妻,抚十六七岁之弱子,僮仆无倚,伶仃劳落,行道所悲”,此可证董氏并非亡于束殁后不久,亦可证束并非无后。
关于陈束宦海履职,其于嘉靖八年进士及第后任礼部主事,改编修,后出为湖广佥事。历史文献中对于以上描述均一致,但其后有不同之处,今归纳如下:第一类:《列朝诗集小传》《浙江通志·宁波府志》的描述一致,认为陈束“出为湖广佥事,分司辰沅,迁福建提学副使,改河南”;第二类:《明史》《墓碑》《后冈陈提学传》提法一致,指其任湖广佥事后迁福建参议,继而徙河南提学副使;第三类:此与第二类相似,也是从湖南迁福建再迁河南,不同之处是未提及福建处官职;《陈约之传》《皇明词林人物考》《静志居诗话》《明诗综》述其徙福建,后徙河南提学;第四类:此类是未出现福建任职情况。《大清一统志·宁波府志》中的说法,是由“湖广佥事”到“湖南提学副使”,寻卒;明凌迪知《万姓统谱》、胡文学《甬上耆旧诗》中在其任湖广佥事后,提到其官职为“擢河南提学副使”、“稍迁视学河南”。笔者认为,张时彻、李开先为其同时代人,且与陈束交往甚密,唐顺之诗文集中也有“陈参议后冈”一提,又《明史》编纂者也应是经考证后而得,因此第二类说法可信。
当代对陈束生平作全面研究的是杨遇青。其《陈束年谱》(见其著作《明嘉靖时期诗文思想研究》附录一)博引众书,逐年辑录陈束事迹,对其政治生涯及其诗文交往活动做了较为详细的揭示,提供了较充足的辅助素材;并引用各家对陈束性格、事功、文学思想、诗文创作方面的评价,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许多资料便利。其不足在于,参考文献相对贫乏,引用文献集中,对于陈束所经历事件的历史背景交代较少,未对陈束诗中反复出现的人物作介绍,也较少提供与陈束交往密切的李开先、屠应埈、唐顺之等的相关资料。张如安先生的《嘉靖才子陈束的生平及其诗文创作》及《陈束评传》二文结合陈束诗文创作特点较为详细地分析其生平,材料丰富,内容充实,对我们全面了解陈束有重要意义。
另外,有部分其他文人研究中提及陈束。因为这一类论文都不是以陈束为主要研究对象,所以在论及陈束时,往往只是只言片语地对其生平进行简要介绍,但从这些论文中,我们可以一窥陈束的部分文学交游状况,以及了解当下陈束研究的空白点及误区,对于陈束研究亦是大有裨益。因此,以下就这些论文提及陈束之处,进行简明扼要的概述。梁海柱《李开先与嘉靖八才子交往考论》第一章“李开先与嘉靖八才子交往时间”中李开先与陈束的交往考论,但介绍其官职情况时认为其由湖广佥事迁“福建提学副使”,恐误。孙学堂《高叔嗣系年交游考》记录了部分陈束交游活动。高业《高叔嗣诗歌研究》引言部分有陈束生平简要介绍。 2.著述研究。陈束是明代中期重要的作家,是“初唐派”的首要倡导者。其生前曾自编诗集《无奇集》(《陈后冈集·诗集自序》),至于此集是否刻印,尚无文献可证。其死,唐顺之选辑其诗1卷并刻为集,俞宪辑其集入《盛明百家诗》,后张时彻选辑其文1卷而刻为集。嘉靖二十五年,张时彻刻《陈后冈文集》1卷于蜀中,后又刻于吴郡;万历十九年林可成刻《陈后冈集》诗1卷文1卷。林可成在其所撰《陈后冈集序》中有“惟《后冈先生集》刻之西蜀,刻之三吴,传播寓内”,可见,《陈后冈集》林可成刻本前已至少出现四种刻本,即唐顺之刻本、俞宪刻本、张时彻刻本、张时彻再刻本。西蜀刻本、三吴刻本应均为张时彻所刻。现代学者张寿镛根据冯孟颛伏跗室藏书《陈后冈集》校其诗文刊《陈后冈文集》二卷(按:实则诗1卷文1卷),并题序于篇首,录于《四明丛书·第四集》中。张寿镛先生在《四明丛书·第四集》中交代伏跗室藏《陈后冈集》为万历中刻本,具体刻于万历何年则未提及,但在其所编《陈后冈文集》中有林可成其子林复言于万历二十二年所作《跋先侍御校疏陈后冈集》一文,文中有“今先公校疏而重刻之”、“尚俟付梓以垂永永云”等句。因此,万历二十二年六月之后,林复言极可能再刻《陈后冈集》。
二、创作思想研究
关于陈束的诗歌创作,学界普遍认为其宗尚初唐,“以矫李何之弊端”。湘潭大学雷磊教授首次提出了“初唐派”的概念,认为此思潮的主将为陈束、唐顺之。而唐顺之在中晚期开始转向心学,所以陈束便是“初唐派”的中坚力量。
1.古诗文评论。其实陈束的文学成就在明代已受到人们的关注,许多当时文坛巨匠纷纷赞其诗文,现将主要评论陈述如下。其一,认为其诗文清新净丽。王世贞《艺苑卮言》评其诗曰:“陈约之如青楼小女,月下箜篌,初取闲适,终成凄楚;又如过雨残荷,虽尔衰落,嫣然有态。”又评其文曰:“陈约之如小径落花,衰悴之中,微有委艳。”王世贞《明诗评》有:“束诗如十五六岁女子,容态楚楚,见人羞涩;又如织一叚锦,非乏可观,短侠不称,虽噪一时之名,终暌百代之轨。”顾起纶在《国雅品》中亦评曰:“余读其集,篇篇都秀润,句句少警拔,亦就色象中自然写出,如波擎菡萏,净丽天茁,尚未舒笑。”其二,对其诗文创作方法及宗尚的评论。皇甫汸《陈约之集序》:“早铸四杰,晩镕二张;遒轸平原,晞驾康乐。丽于游燕,充于入洛;隽永于浮湘,备于吴越瓯闽间。”皇甫汸短短几句便概述陈束诗歌创作的特点、成就,更是指出了其在诗歌宗尚上的变化。黄清甫有评曰:“陈诗巧构新思,善咏故跡。华而不靡,旧而弥鲜,益以筋力,美篇岂少哉?”其后朱彝尊在《明诗综》中评陈束诗“取组六朝,亦称典则”。陈田《明诗记事》亦引各家评论并称其诗“意极矜炼,境乏闳深;趋布虽工,音节未壮”。张先生为《陈后冈文集》撰写的《序》写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三月,文中评价陈束诗文曰:“今观其文皆谨法度,不为才气所驰纵,而亦不为义法所屈囿……所为诗歌,冥心希古,不染流习,自时人观之,诚所谓捕神弹鬼之文也!”
2.现当代研究。部分学者认为陈束在诗歌创作上遵循李、何的文学复古思想,其“倡为初唐”的文学思想是对前者一定程度上的反省、调整与完善。章培恒《明代文学研究》中也认为陈束是前七子的“追随者”。傅璇琮主编的《宁波通史(元明卷)》中提出其诗学初唐,同时倡导具有六朝风范的文风,是前七子复古派的余波,并评其酬唱诗“色调明润”,写景诗“体物工细”,指出陈束前期诗歌因崇尚侠气故“直抒胸臆”,后期诗作因遭贬羁旅而抑郁惆怅,总结其诗歌创作的不足之处是缺乏创意。宁波大学张如安先生的《嘉靖才子陈束的生平及其诗文创作》一文对陈束生平、诗文创作展开了陈述与分析,提出陈束“矫李何之弊”从本质上说遵循李、何基本的文学走向,站在维护与接续诸子复古倾向的立场上。文中详细阐述了陈束诗歌创作与散文创作的思想倾向及特点。另外,张如安先生还撰写了《陈束评传》,文章在结构、内容与上篇大致相同,在此不多做赘述。余来明《嘉靖前期诗坛研究(1522-1550)》认为陈束是嘉靖前期居于金字塔顶端的诗人之一,同时指出其一方面批判前七子复古流弊而倡导诗学初唐,另一方面又对取法初唐之风持保留意见。复旦大学教授郑利华先生在《“嘉靖八才子”与明代正、嘉之际文坛的复古取向》一文中指出陈束并未以称扬“初唐之体”来否定李、何的“振古之举”,认为陈束诗从初唐的主张从本质上说并没有改变他倾向李、何等人复古立场的基本态度。中山大学吴承学教授在其《晚明小品研究》中提出其小品创作不囿于唐宋派的观点,认为其小品文创作是明代文学的一种新气象,对公安派诗文创作有重要影响,推动了晚明小品创作高潮的到来。另外,曹屯裕主编的《浙东文化概论》中认为“嘉靖八才子”是与前七子性质相近的文学群体,并说陈束诗学初唐,文学六朝,评其诗文“清婉可喜”。
此外,还有一些研究论文,如雷磊《明代六朝派的演进》认为陈束是初唐派的首要倡导者,其诗歌宗尚思想的转变对唐顺之、王慎中等人文学思想的变化产生了直接影响,并认为其散文创作是属于唐宋派。杨遇青《论“嘉靖十才子”的文学活动和创作趋向——以唐顺之早期文学思想演变为中心》简单论述了陈束诗文方面的成就及其文学倾向,认为陈束是八才子中的中心人物。王伟在其博士学位论文《唐顺之文学思想研究》中提及陈束诗学宗尚上的转变过程,实为由盛唐转为初唐,而后“心折于苏门”。
综上所述,陈束在明代文学上有着自己独特的地位,学界缺少对陈束文学的研究,尤其缺少对其诗文具体、系统的分析。
参考文献:
〔1〕张时彻.芝园定集[A].四库全书存目丛书[C].济南:齐鲁书社,1997(集82).
〔2〕李开先.李中麓闲居集[A].四库全书存目丛书[C].济南:齐鲁书社;1997(集93).
〔3〕王兆云.皇明词林人物考[A].四库全书存目丛书[C].济南:齐鲁书社,1997(史112).
〔4〕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5〕张廷玉撰.明史[M].长沙:岳麓书社,1996.
〔6〕朱彝尊.静志居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7〕嵇曾筠监修,沈翼机编纂.浙江通志[A].文渊阁四库全书[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8〕纪昀,等.大清一统志[A].文渊阁四库全书[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9〕胡文学.甬上耆旧诗[A].文渊阁四库全书[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0〕唐顺之.荆川先生文集[A].四部丛刊初编[C].上海:上海书店,1989(集261):卷七.
〔11〕杨遇青.明嘉靖时期诗文思想研究[M].西安:三秦出版社,2011.
〔12〕张如安.嘉靖才子陈束的生平及其诗文创作[J].鄞州文史,2010(9).
〔13〕张如安.陈束评传[A].张如安,张萍.明清宁波文学家评传[C].北京:海洋出版社,2011.
〔14〕陈束.陈后冈集[A].四明丛书(第四集)[C].民国二十五年.
〔15〕雷磊.明代六朝派的演进[J].文学评论,2006(2.
〔16〕王世贞著,罗仲鼎校注.艺苑卮言校注[M].济南:齐鲁书社,1992.
〔17〕王世贞.明诗评[A].丛书集成初编[C].北京:上午印书馆,民国二十五年,卷2583.
〔18〕皇甫汸.司勳集[A].文渊阁四库全书[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9〕朱彝尊.明诗综[A].文渊阁四库全书[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0〕陈田撰.明诗纪事[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21〕张寿镛.四明丛书(第四集)[M].民国二十五年.
〔22〕章培恒.明代文学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
〔23〕钱茂伟,毛阳光.宁波通史(元明卷)[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9.
〔24〕余来明.嘉靖前期诗坛研究(1522-1550)[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25〕郑利华.嘉靖八才子与明代正、嘉之际文坛的复古取向[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
〔26〕吴承学.晚明小品研究[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
〔27〕曹屯裕.浙东文化概论[M].宁波:宁波出版社,1997.
〔28〕杨遇青.论“嘉靖十才子”的文学活动和创作趋向——以唐顺之早期文学思想演变为中心[J].中国文学研究,2009(4).
〔29〕王伟.唐顺之文学思想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
(责任编辑 孙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