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并逐渐进入课堂,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大大增强人们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如何使用多媒体这把“双刃剑”,是关系到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本文主要从语文多媒体课的重要性及其意义、语文多媒体课的误区、语文多媒体课的措施及方法等几个方面,结合自己的亲身实践,谈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关键词】素质教育 ; 语文课 ; 课堂教学;多媒体
1 语文多媒体课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首先,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优化语文教学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兴趣是能力的源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可深入挖掘教材中审美因素,运用音乐、动画、制成多媒体信息技术课件,描述意趣横生的人物、场景创设一种审美情境,从而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比如上《端午日》时,我考虑到现在的学生对于民俗文化不是很了解,于是先在网络上下载了一些有关的少数民族风情活动的片断,如赛龙舟,包粽子等在上课文前播放给学生看,一下子吸引了所有的注意力,也使学生对湘西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课文赏析奠定了最佳的心理基础。
其次,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优化语文教学,能帮助学生理解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并加深印象,这样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在《三峡》中三峡的四季特点是个重点,所以我就先出示三峡四季及今昔对照的图片,让学生看着图片用自己的话描绘,这样很快就领悟到了三峡的四季特点,然后从文中找出作者的描写。这样既加深了印象又能适时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又如《醉翁亭记》中“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一直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就出示能表述这句话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这样用直观画面突破抽象文字。
2 语文多媒体课的误区
多媒体给语文教学带来的生机和活力是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这一点勿庸置疑。但是,目前,有的教师仅把教学内容以文字形式输入电脑,把教学环节编成程序,然后播放,教师整堂课没有离开鼠标;又有人给有关作品提供的文字配画,输入电脑,学生整堂课没有离开读连环画。以上种种做法都有为用电脑而用电脑的倾向,而对于学生是否受益,受益什么,没有作进一步的思考。电脑的使用成为一种肤浅的赶时髦,带有极大的盲目性。 可见,这实在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与其他教学媒体的运用一样,不是盲目、无原则、杂乱无章的、应该十分注意这种手段使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使用恰当,会起到雪中送炭、锦上添花的效果;反之,则可能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理由如下:
其一,母语教学的规律告诉我们:语文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传统的“咬文嚼字”的方式来实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包含的诗意,只可“意会”,是很难用声音和画面来表现的。所以传统语文教学强调“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这一点。朱熹提了“涵泳”的读书方法,强调通过“诵读”,读出“情”、悟出“理”,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再现作品的意境美和形式美,从而深刻体会文章的文意、文思、文气、培养“语感”。所谓“语感”是一种近乎直觉的语言感知和表述能力,是一种语言经验的反映。作为语言经验的这种“语感”的习得,当然得通过反复的语言实践来实现。语文课与别的学科不同。其它学科,师生双方主要是在课上研究语言媒体所承载着的各种知识信息,而语文则是研究承载各种信息的语言媒体本身,研究语言媒体的组合规律,语文教学的终极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课的主要媒介只能是传统的语言文字。多媒体技术中的声、像、画永远替代替代不了教材、文章以及师生双方的语言交流。
其二,多媒体能给语文教学带来“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图式”教学方式。但是,对于语文课而言,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都能够用多媒体技术来“形象生动”一下的。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是指那种“由近及远,以所见知所不见”的想象能力。在文学审美的过程中,人们由于生活体验、情感经历的不同,往往“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汉姆莱特”。我们尽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但决不能用屏幕、画面来代替文学意境。文字提供的想象空间远远大于直观。仅仅采用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对学生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是一种极大的限制。
其三,文字作品贵在以情感人,语文教学不容忽视情感的作用。文学作品在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很大。作为用语言构筑起来的文学作品的教学应十分重视情感的交流。绘声绘色、引人入胜的讲解和分析,对于语文课堂来说,是十分有益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堂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每个有经验的老师都能从学生的眼神、面部表情上接收信息,然后作出相应的反映;而学生也可以从教师的举首投足、脸部表情得到鼓励,受到启发。这种交流是无声的却是必不可少的。教师手不离鼠标,学生眼不离屏幕就隔断了这种无声的交流,使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另一种借助于高科技手段的“满堂灌”。 因此,我们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同时,要冷静,忌盲目。那么,在语文课堂中应如何使用好多媒体呢?
3 语文多媒体课的措施及方法
我认为,应把握好几个“切入点”:
3.1 利用多媒体,解决 “盲点”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的知识面非常广。而老师和学生受各种原因的影响,也不可能对所有知识点都熟悉,教参中又没有进行详细的介绍。这就形成了我们教学的一个“盲点”。这些知识我们又很难从其他途径来获得,此时,运用多媒体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江苏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上册《宇宙里有些什么》一课中要求介绍一些宇宙中的知识等等,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很难掌握这些资料,而教参中又没有相关知识的介绍,这就形成了我们教学中的一个“盲点”。如何来扫除它呢?此时,网络就起了重要的作用。只要我们在网络中输入相关的关键词进行搜索,就能又快又全面地了解到有关的知识。把这些资料做成多媒体,教学时,既克服了课文知识的“盲点”,又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还使课堂上得有声有色,可谓、“一举多得”,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3.2 运用多媒体,攻克 “难点”
每篇课文、每个课时,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一些教学难点。这些难点,有的是因为课文的内容较难理解,有的是因为学生自身的生活阅历还不够丰富,有的则是受一些条件的影响等等。对于这些在教学中出现的难点,解决的方法当然很多,比如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等。但有些课文或句子,却不是这些传统的方法所能很好地解决的。此时,如果运用多媒体来进行理解,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比如,中学七年级有一篇课文《济南的冬天》,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其中就有几个句子较难理解:“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些句子,对于七年级的孩子来说,如果用传统的方法去指导理解,显然效果不会很好。而如果使用多媒体,将冬天被冰雪覆盖的原野、清澈透明的泉水通过声、光、色等多种途径来刺激学生的感官,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就容易得多了!这些句话,是本课的一个重点,更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如何让学生来理解这句话?如果先让学生观看一下相关的录像:随着镜头的越拉越远,它就会体现这种效果。再让学生讨论后发言,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感性认识,对句子的理解也就更为深刻,更为精彩!
总之,语文课是学习者感受文字的魅力,从而逐步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任何形式的教学都应围绕着语文这一中心,而不是让语文以它为中心。而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只要我们很好地利用它,让它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服务,就一定能上出一堂堂精彩纷呈的语文课。
【关键词】素质教育 ; 语文课 ; 课堂教学;多媒体
1 语文多媒体课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首先,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优化语文教学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兴趣是能力的源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可深入挖掘教材中审美因素,运用音乐、动画、制成多媒体信息技术课件,描述意趣横生的人物、场景创设一种审美情境,从而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比如上《端午日》时,我考虑到现在的学生对于民俗文化不是很了解,于是先在网络上下载了一些有关的少数民族风情活动的片断,如赛龙舟,包粽子等在上课文前播放给学生看,一下子吸引了所有的注意力,也使学生对湘西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课文赏析奠定了最佳的心理基础。
其次,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优化语文教学,能帮助学生理解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并加深印象,这样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在《三峡》中三峡的四季特点是个重点,所以我就先出示三峡四季及今昔对照的图片,让学生看着图片用自己的话描绘,这样很快就领悟到了三峡的四季特点,然后从文中找出作者的描写。这样既加深了印象又能适时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又如《醉翁亭记》中“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一直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就出示能表述这句话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这样用直观画面突破抽象文字。
2 语文多媒体课的误区
多媒体给语文教学带来的生机和活力是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这一点勿庸置疑。但是,目前,有的教师仅把教学内容以文字形式输入电脑,把教学环节编成程序,然后播放,教师整堂课没有离开鼠标;又有人给有关作品提供的文字配画,输入电脑,学生整堂课没有离开读连环画。以上种种做法都有为用电脑而用电脑的倾向,而对于学生是否受益,受益什么,没有作进一步的思考。电脑的使用成为一种肤浅的赶时髦,带有极大的盲目性。 可见,这实在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与其他教学媒体的运用一样,不是盲目、无原则、杂乱无章的、应该十分注意这种手段使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使用恰当,会起到雪中送炭、锦上添花的效果;反之,则可能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理由如下:
其一,母语教学的规律告诉我们:语文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传统的“咬文嚼字”的方式来实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包含的诗意,只可“意会”,是很难用声音和画面来表现的。所以传统语文教学强调“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这一点。朱熹提了“涵泳”的读书方法,强调通过“诵读”,读出“情”、悟出“理”,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再现作品的意境美和形式美,从而深刻体会文章的文意、文思、文气、培养“语感”。所谓“语感”是一种近乎直觉的语言感知和表述能力,是一种语言经验的反映。作为语言经验的这种“语感”的习得,当然得通过反复的语言实践来实现。语文课与别的学科不同。其它学科,师生双方主要是在课上研究语言媒体所承载着的各种知识信息,而语文则是研究承载各种信息的语言媒体本身,研究语言媒体的组合规律,语文教学的终极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课的主要媒介只能是传统的语言文字。多媒体技术中的声、像、画永远替代替代不了教材、文章以及师生双方的语言交流。
其二,多媒体能给语文教学带来“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图式”教学方式。但是,对于语文课而言,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都能够用多媒体技术来“形象生动”一下的。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是指那种“由近及远,以所见知所不见”的想象能力。在文学审美的过程中,人们由于生活体验、情感经历的不同,往往“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汉姆莱特”。我们尽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但决不能用屏幕、画面来代替文学意境。文字提供的想象空间远远大于直观。仅仅采用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对学生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是一种极大的限制。
其三,文字作品贵在以情感人,语文教学不容忽视情感的作用。文学作品在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很大。作为用语言构筑起来的文学作品的教学应十分重视情感的交流。绘声绘色、引人入胜的讲解和分析,对于语文课堂来说,是十分有益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堂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每个有经验的老师都能从学生的眼神、面部表情上接收信息,然后作出相应的反映;而学生也可以从教师的举首投足、脸部表情得到鼓励,受到启发。这种交流是无声的却是必不可少的。教师手不离鼠标,学生眼不离屏幕就隔断了这种无声的交流,使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另一种借助于高科技手段的“满堂灌”。 因此,我们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同时,要冷静,忌盲目。那么,在语文课堂中应如何使用好多媒体呢?
3 语文多媒体课的措施及方法
我认为,应把握好几个“切入点”:
3.1 利用多媒体,解决 “盲点”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的知识面非常广。而老师和学生受各种原因的影响,也不可能对所有知识点都熟悉,教参中又没有进行详细的介绍。这就形成了我们教学的一个“盲点”。这些知识我们又很难从其他途径来获得,此时,运用多媒体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江苏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上册《宇宙里有些什么》一课中要求介绍一些宇宙中的知识等等,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很难掌握这些资料,而教参中又没有相关知识的介绍,这就形成了我们教学中的一个“盲点”。如何来扫除它呢?此时,网络就起了重要的作用。只要我们在网络中输入相关的关键词进行搜索,就能又快又全面地了解到有关的知识。把这些资料做成多媒体,教学时,既克服了课文知识的“盲点”,又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还使课堂上得有声有色,可谓、“一举多得”,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3.2 运用多媒体,攻克 “难点”
每篇课文、每个课时,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一些教学难点。这些难点,有的是因为课文的内容较难理解,有的是因为学生自身的生活阅历还不够丰富,有的则是受一些条件的影响等等。对于这些在教学中出现的难点,解决的方法当然很多,比如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等。但有些课文或句子,却不是这些传统的方法所能很好地解决的。此时,如果运用多媒体来进行理解,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比如,中学七年级有一篇课文《济南的冬天》,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其中就有几个句子较难理解:“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些句子,对于七年级的孩子来说,如果用传统的方法去指导理解,显然效果不会很好。而如果使用多媒体,将冬天被冰雪覆盖的原野、清澈透明的泉水通过声、光、色等多种途径来刺激学生的感官,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就容易得多了!这些句话,是本课的一个重点,更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如何让学生来理解这句话?如果先让学生观看一下相关的录像:随着镜头的越拉越远,它就会体现这种效果。再让学生讨论后发言,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感性认识,对句子的理解也就更为深刻,更为精彩!
总之,语文课是学习者感受文字的魅力,从而逐步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任何形式的教学都应围绕着语文这一中心,而不是让语文以它为中心。而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只要我们很好地利用它,让它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服务,就一定能上出一堂堂精彩纷呈的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