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环保理念教育

来源 :物理教学探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tty19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污染作为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已经困扰了人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随着环境破坏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人类越来越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明提出了“具有关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培养目标”。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渗透环境保护教育,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拓展思维的同时培养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形成关爱环境的态度,在重大环境问题上能够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够对一些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 
  在教学中有哪些策略和措施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呢?只有落实到行动上,真正使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美化家园作出贡献,这也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1 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环保的基本理念 
  
  1.1 让学生形成“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的基本观点 
  在世界各国倡导“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今天,仍然有许多人认为“人类是地球的主宰”。认为人类可以肆意从环境中索取一切需要的物质:正是由于这种错误思想的存在,使人类在历史上出现了数不胜数的破坏环境的行为。在教学中让学生具备这种基本理念是具体开展环保活动的重要前提: 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环保理念。 在教学“生物和生物圈”时,一位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形成对生物圈的整体认识。这位老师是这样设计新课导入的:首先,教师先给学生展示了一幅地球的太空照片,给他们一种直观的感性认识,然后问学生:“地球上不同颜色的色块分别由什么构成?”待学生七嘴八舌地讨论完后,师道:“正如大家所说,在太空中我们看到的地球是一颗表面有许多种颜色的美丽星球:如果我们能够到太阳系以外看我们的地球。它只不过是一颗极不起眼的小行星,但我们这颗星球却有着与众不同之处,哪位同学知道是什么使我们的地球变得与众不同?”反应快的学生脱口而出:“地球上有生物”。师随即引入正题,“正是如此,在地球上有着数以万计的生物,正是这些生物使我们的地球充满了生机。从今天开始,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我们的这个家园。”如此导入自然顺畅,而且让学生有了“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的意识。
  1.2 通过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情况和我国目前面临的环境问题的学习,培养学生具备保护环境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因为对自然界认识不足,过度放牧,过度砍伐森林,掠夺性开采自然资源,随意捕杀野生动物,不适当引入物种以及大量排放污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使生态环境或生物圈遭到破坏的事例,如日本的水俣病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我国科尔沁草原因为过度开荒变成沙漠,我国长江、黄河中上游因为乱砍滥伐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许多野生动物因为人类的捕杀而灭绝,我国引入的水葫芦造成过量生长,太空中垃圾数量不断增多以及噪声、光污染,等等。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将这些人类自己做的傻事、酿造的苦果甚至是自己一手制造的悲剧告诉学生,可以让他们深切体会到自然界中的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让他们认识到人类如果过分注重自身利益,不加节制地从自然界中索取各种资源必将破坏生态平衡,人类也最终会受到自然界的报复。 
  1.3 让学生具备关心环境动态的意识
  当今社会各种媒体非常先进,差不多每天都会有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报道,如世界各国保护环境的新举措、当今社会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人类所面临的各种重大问题等方面的消息。应该提醒学生主动通过报刊或网络关注环保动态,定期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这对于学生来讲是很有必要的,可以使他们了解发生在身边的有关环境保护的大事。同时我们还应该鼓励学生对某些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建议。这都有利于环保意识的形成。 
  1.4 让学生具备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的意识
  仅具备环保意识还是不够的。“保护环境”并不是一句空话,也并不只是少数科学家或科研机构的专门工作,而是所有公民都应该具备的基本观念和意识,并且每个人都可以从身边的一些小事做起,为环境保护作出贡献。我们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不能仅停留在让学生明确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上,还要通过教育让学生能够真正视环境保护为己任,在平时的生活过程中能够自觉自愿地留意身边的小事,留意自己的言行,尽量减少对环境有不良影响的行为,并且能够向身边的亲友宣传环保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像节约用水、不乱扔废旧电池、垃圾分类放置等这些行为不过是举手之劳,只要稍加注意,就是在进行保护环境的工作。这样对于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对于保护我们唯一的生存空间,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
  
  2 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基本措施
  
  2.1 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我们在教学中可以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
  结合教材的资源适当拓展。在教材中有些内容与环保有关,但并没有具体的例子,而且篇幅也不够大,我们可以做适当的拓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如“水域环境的保护”的内容。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我除了讲清楚水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之外,还列举了现在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 ,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2292m3,给学生以直观印象,同时告诉学生如何节约用水,如洗澡时尽量洗淋浴,洗手时在打肥皂时应该将水龙头关掉,用淘米水浇花,用洗过衣服的水冲厕所,等等。这样既使学生了解了目前我国和我市水资源缺乏的现状,又使学生知道了应该如何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水资源。
  引导学生讨论,激发思考。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就某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引起学生的思考。如在结束学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时,老师问学生:“在你的身边有没有人类随便捕杀野生动物的现象?”问题提出后立即就有学生举手发言,有的说在某餐馆专卖野生动物;有的说在宠物市场有卖野生鸟类的不法商贩……看到学生逐渐“进入状态”,我趁热打铁,展示了几幅《人与自然》杂志刊登的贩卖野生动物情景的照片,许多学生的惊异、愤怒之情溢于言表。然后我说道:“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经常说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身,可在倡导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今天,在我们身边就有这么多残害动物、虐杀动物的行为;人们只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为了眼前的一点经济利益,就不顾后果肆意捕杀野生动物,也许这些行为的后果不会很快显现出来。但对生态平衡造成的破坏却可能是无法弥补的!同学们,如果野生动物全都从地球上消失了,只剩下我们人类,我们岂不是太孤单了!希望大家都能够有一种自觉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不要为了眼前的利益而破坏环境。”在我说这些话时,所有的学生都在认真地听,这些发生在身边的事情真地震动了他们,真正使他们开始思考一些问题。 
  2.2 用形式多样的作业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
  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做一些探究、调查、资料收集方面的作业,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在讲到“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时,我让学生回家收集有关人类活动破坏生物圈的例子;在讲到动物部分的内容时,我让学生课下调查由于人类活动面灭绝或数量急剧减少的稀有动物。这样的作业既能够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又能够让学生在做作业的同时强化环保意识: 
  2.3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有不少学校在每年与环境有关的纪念日都举行了一些课外活动,如举办专题墙报、黑板报、请专家做环保方面的报告,参观污水处理厂等方面的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地球只有一个。破坏自然进程、破坏生态环境的后果必然是毁灭人类自身。以上是在教学活动中对于环保教育的一些策略和措施: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使新一代的中学生能够真正具备环保意识,为保护环境,美化家园做出贡献。
其他文献
摘要:司南版高中物理教材中,“信息窗”栏目是一大亮点。本文就如何利用好“信息窗”栏目,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信息窗;利用;再开发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0)7(S)-0006-2     司南版高中物理教材中,“信息窗”栏目是一大亮点,其中必修两册出现“信息窗”栏目30处,选修3系列出现“信息窗”栏目81处。该栏目包含人文素材、相
摘要:新课程强调师生之间的对话和沟通,本文通过《浮力》一节复习课的教学设计,来探讨如何设置使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和实现对话教学。  关键词:浮力;对话教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09)10(S)-0077-2    “浮力”部分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力学部分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特别是浮力在应用中的一些问题涉及到了物体的浮沉条件
摘要:5E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和推理能力、知识的建构以及应用能力.对目前我国普遍开展的探究教学尤其是物理学科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首先对5E教学模式的具体环节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其次,结合“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一课的教学设计.揭示5E教学模式如何在中学物理课堂中加以应用;最后,对5E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的优势与价值作了详尽的探讨。  关键词:物理教学;5E教学模式:教学设计
摘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本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以工程教育认证的理念为基础,对专业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本文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基础课《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为例,介绍计算机专业的相关课程落实工程认证“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三大教育理念的具体举措。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
摘要:本文通过若干教学片段的赏析阐述如何通过精巧的实验和深入的探究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演示;探究;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1)8(S)-0061-2    2010年12月,笔者作为杭州市第二批名师工程的一名理综学员,有幸参加了杭州二中基地的课堂观摩活动,并承担了《牛顿第一定律》的课堂教学任务,现展示若干教学片段予以反思。
摘 要:学生在进行科学概念学习时,一些不完善甚至错误的前概念对科学概念的建立影响较大。基于“认知冲突”的概念转变教学,最大限度地暴露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负面效应,使学生心理上产生不平衡感,有助于科学概念的建立与稳定。本文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超重和失重”为例,谈谈这种策略的实施过程。  关键词:高中物理;超重;失重;认知冲突;概念转变;前概念;迷离概念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过去的板书加PPT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对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已经有些“过时”。本文通过对现阶段大学计算机基础语言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充分了解使用移动技术辅助教学和学习的方法,构建基于MOOC SPOC的移动端题库的计算机基础语言课程教学模式,不但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而且能够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水平,从而达到更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瀑布开发模式已经逐渐被敏捷开发模式取代。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需求。本文以学生熟悉的电商推送场景为例,提出一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并设计教案,模拟企业敏捷开发过程,设计用户故事、任务看板、技术点探索、交付项目,在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融入电商大数据推送项目,以迭代的形式最终使学生完成一个可交付的电商大数据推送模拟项目,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学生在
在中学阶段,许多学生把物理视为最难学的功课,对物理也有一种恐惧心理,而不愿去主动学习。作为最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实验课也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再加上教师落后、单一的教学方式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进而使得一些学生的成绩越来越差。虽然有的老师已经应用了比较先进的教学方式(比如数字化试验系统),但是由于没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学生缺乏亲身经历物理实验过程的体验。基于此种现象,作者认为由美
摘 要:新课标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要使课堂在不断地激发学生思维的活动中进行,同时还要将科学素养的培养有机地渗透于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为学生提供观察、思考、实验探究以及自主学习、合作与交流学习的条件或氛围等方面不断进行探索、改进,以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和善于思考,让学生进入思考的世界。本文以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为例讨论了笔者的一些相关教学体会。  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