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从我国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以来,工程类本科教育改革正式与国际接轨,相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被引入到我国当前的工程专业建设以及课程教学之中。本文主要就工程专业认证背景下光电信息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进行探讨,以期为提高光电信息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素质提供支持。
【关键词】光电信息;专业基础课程;工程专业认证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16-0008-01
1 引言与背景
《华盛顿协议》是工程教育本科专业学位国际互认协议,其宗旨是希望通过多边的认可工程教育资格,促进学位互认和工程技术人员在国际上的相互流动[1]。2016年6月我国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成为协议中的第18个成员国,此举预示着在与国际接轨的工程类本科教育改革正式启动。通过加入该协议,借鉴全球已有的相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并引入我国目前的工程专业建设及课程教学中,促使课程教学对标国际标准[2]。
在工程专业认证背景下,各高校相继开展了工科专业的课程改革思考。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中“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信号与系统”“工程光学”“激光原理与技术”等课程是专业基础课。部分课程如“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在部分学生中不那么受欢迎,是一门公认的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课程。
2 教学思考
结合认证标准中的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两个方面,从课程教学角度,思考在专业认证背景下如何切实提高教学的质量,激发学生潜能。
2.1 结合毕业要求开展教学
毕业要求中提出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而这些正是专业基础课程所需要完成的使命。教学改革不是全面否定传统教学模式,而是面对专业基础课程中的物理原理、公式演变与推导,更要抓住能力培养的机会。因此,教师需要把物理原理和概念有引导地讲解透彻。而涉及的模型描述或公式推导,切勿一味注重推导过程和数学技巧。由此,应当把繁多而琐碎的数学过程做分段处理和要点说明,同时运用可视化的数学工具或软件如Matlab、Mathematica等做出更具直观性的呈现,从而促进对物理背景的理解[3]。
2.2 能用文献研究来分析复杂过程问题
对课程知识点的理解或者应用不能仅仅依靠某一教材和书本,学习知识的单一维度可能会抹杀了学生纵向和横向学习的积极性,束缚思考和想象空间。教师备课时应有意识地凝练几个具有引导性和知识深入性的课题,让学生以3-4人的团队形式参与文献调研、讨论和综述,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沟通与分工合作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等,做到终身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感到学生在学习初期对课程的知识点难以形成体系,也不知道出处。因此,教师可以在课程知识点的串联方面做好课程设计,注重诠释知识的“来龙去脉”和关联性。
2.3 工程專业的课程体系构成需合理
专业基础课程达成学生对数学和自然科学在本专业应用能力、体现系统设计和实现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团队需要做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在安排和设计课程的时候注重课程间的衔接性。对于专业基础理论课与专业基础实验课如何做好对接,实验内容如何更具合理性等问题,需要教学团队做出一些精心部署。也可以通过现代的信息化手段、虚拟仿真实验来炼就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系统设计和实现能力。
总之,只有培养光电信息类专业的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专业知识和能力,才能炼就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卓越工程师人才。想要达成专业认证的标准,需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检验并不断修正。只有做好这个系统工程,才能促进工程专业毕业生满足国际标准的要求,适应社会对卓越工程师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http://www.ceeaa.org.cn/
[2]薛春华,袁浩浩,周坚和,等.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 2018(18).
[3]梅中磊,许福永,曹斌照,等.跟踪科技前沿,服务课程教学——研究型教学在“电磁场理论”课程中的实践与体会[J],高等理科教育,2008(6).
【关键词】光电信息;专业基础课程;工程专业认证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16-0008-01
1 引言与背景
《华盛顿协议》是工程教育本科专业学位国际互认协议,其宗旨是希望通过多边的认可工程教育资格,促进学位互认和工程技术人员在国际上的相互流动[1]。2016年6月我国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成为协议中的第18个成员国,此举预示着在与国际接轨的工程类本科教育改革正式启动。通过加入该协议,借鉴全球已有的相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并引入我国目前的工程专业建设及课程教学中,促使课程教学对标国际标准[2]。
在工程专业认证背景下,各高校相继开展了工科专业的课程改革思考。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中“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信号与系统”“工程光学”“激光原理与技术”等课程是专业基础课。部分课程如“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在部分学生中不那么受欢迎,是一门公认的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课程。
2 教学思考
结合认证标准中的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两个方面,从课程教学角度,思考在专业认证背景下如何切实提高教学的质量,激发学生潜能。
2.1 结合毕业要求开展教学
毕业要求中提出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而这些正是专业基础课程所需要完成的使命。教学改革不是全面否定传统教学模式,而是面对专业基础课程中的物理原理、公式演变与推导,更要抓住能力培养的机会。因此,教师需要把物理原理和概念有引导地讲解透彻。而涉及的模型描述或公式推导,切勿一味注重推导过程和数学技巧。由此,应当把繁多而琐碎的数学过程做分段处理和要点说明,同时运用可视化的数学工具或软件如Matlab、Mathematica等做出更具直观性的呈现,从而促进对物理背景的理解[3]。
2.2 能用文献研究来分析复杂过程问题
对课程知识点的理解或者应用不能仅仅依靠某一教材和书本,学习知识的单一维度可能会抹杀了学生纵向和横向学习的积极性,束缚思考和想象空间。教师备课时应有意识地凝练几个具有引导性和知识深入性的课题,让学生以3-4人的团队形式参与文献调研、讨论和综述,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沟通与分工合作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等,做到终身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感到学生在学习初期对课程的知识点难以形成体系,也不知道出处。因此,教师可以在课程知识点的串联方面做好课程设计,注重诠释知识的“来龙去脉”和关联性。
2.3 工程專业的课程体系构成需合理
专业基础课程达成学生对数学和自然科学在本专业应用能力、体现系统设计和实现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团队需要做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在安排和设计课程的时候注重课程间的衔接性。对于专业基础理论课与专业基础实验课如何做好对接,实验内容如何更具合理性等问题,需要教学团队做出一些精心部署。也可以通过现代的信息化手段、虚拟仿真实验来炼就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系统设计和实现能力。
总之,只有培养光电信息类专业的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专业知识和能力,才能炼就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卓越工程师人才。想要达成专业认证的标准,需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检验并不断修正。只有做好这个系统工程,才能促进工程专业毕业生满足国际标准的要求,适应社会对卓越工程师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http://www.ceeaa.org.cn/
[2]薛春华,袁浩浩,周坚和,等.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 2018(18).
[3]梅中磊,许福永,曹斌照,等.跟踪科技前沿,服务课程教学——研究型教学在“电磁场理论”课程中的实践与体会[J],高等理科教育,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