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鄞江桥
鄞江桥,原位于它山堰上游的鄞江之上,现已不存。桥因江得名,镇因桥闻名。桥始建于唐,桥墩用木,桥面用竹。木是四明山上古木,竹是四明山里翠竹,这就是古人的智慧。
到了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古人的智慧更是得到了体现。桥墩改成了条石不稀奇,桥面改成了木头不稀奇,桥面之上架了廊房也不稀奇,稀奇的是近百年才创造的汽车轮轴上的钢扁担(俗称“铁扁担”),在近千年前就已经在鄞地的这座桥上实施了。怪不得上了年纪的老人总是说:“连一只猫从桥栏上往下一跳,桥也会抖动。”是呀,为什么汽车在凹凸不平的地方行驶不会过于颠簸呢?靠的就是轮轴上钢性的扁担,而图中桥墩上的短横木就似轮轴上的钢扁担。
至1978年桥尚存,所以有照片留存,也就有了作者笔下这座简洁宏伟、凌空而起的巨龙般的廊桥,让人追忆早已远去的廊桥遗梦……
原桥有廊屋28间,桥身宽约3丈,长约38丈。
昔日水土交通的主力
在汽车时代到来前,宁波人出行多靠水路船只。来自四面八方的进城购物者全靠航船出行。从初期的脚划船,过渡到拉纤的航船,发展到蒸汽机船和柴油机船,直至被陆路的汽车所替代,水上运输的功能才逐渐削弱。
作者用画笔记录了当时水上交通的状况:山景、田野、农舍、纤道、小桥,河流上航船拖着一长排船只,俗名“拖机包”。拖在机船后面的是从各个村庄中陆续汇合于主航道上的船只,逐渐增多并被拖至宁波城内。20世纪70年代前后的乡村小五金加工业起步后,产品就是这样被拉到城里再分散到各地的,所以宁波城西、城南、城东都有航船码头集散地。
这幅画,让人回想起水运繁荣的岁月……
林村万安桥
万安桥,位于横街镇林村,林村万安桥与蜜岩万安桥同名,横街是宋朝时的鄞西重镇,市场繁荣,名人辈出。“昔有乘五马者,故云然”,意思是说其能负荷五匹马所拉运的重量,并能保证万无一失安全通过。后来因其下有两拱洞而“直呼为洞桥”。桥始建于宋,历代重修,现存廊屋为清代建筑。
该桥为双孔石拱廊桥,南北向横跨洗花溪中上游。桥全长9.7米,宽10米,南北两头各设踏跺13级。桥上廊屋明间抬梁式,次间穿斗式。木栏板高0.67米,桥墩用长方形块石叠砌而成,结构严谨,制作精良,是鄞州区境内唯一的双拱古廊桥。
片石留香亭
片石留香亭位于鄞江它山堰的它山庙前,亭后就是它山庙山门它山庙全称“它山遗德庙”,是皇帝勒赐的,为纪念唐大和年间筑它山堰的功臣王元纬而被历代皇帝所封并勒赐庙号。
片石留香亭,为四柱单开间歇山顶全石结构。亭内有碑褐高1.97米,宽1.03米,厚0.08米,碑阳面镌清嘉庆十一年建该亭的意义,阴面镌“善政侯孚惠王王公碑记”。此亭俯视气势磅礴的它山堰,似乎在向人们昭示王元纬的功绩。
光溪桥
光溪桥,位于鄞江镇光溪村官池塘北侧,因位于许家桥弄南端,故原名许家桥,是一座单孔石拱桥。拱桥始建于明嘉靖三年(1524),由鄞县县令沈继美率民夫所建,清嘉庆三年(1798)重修,光绪二十八年(1902)大修。
桥全长39.95米,宽4.5米,高7.8米,拱跨12米,矢高6.5米。桥面两侧设实体栏板、望柱,桥面四柱各雕狮形柱头。南北落坡呈喇叭状,南瑰踏阶28级,北瑰25级,依地势南北落坡处各设一平台,南端与官池塘遗址相连,北侧与光溪路贯通。东、西孔额悬匾“光溪桥”(“大清嘉庆三年,光绪壬寅年重修”“二月仲春立”)和“四明首镇”(落款同上)。桥联额上挑石雕鳌头:“环溪分月影长涵蕙水文澜,虹桥联古道遥通百里舟车。”
光溪桥和官池塘,曾是它山堰水利枢纽的附属工程。作者所画的的这幅民国时期的旧影比实景更为古朴,因为现已无画中之民居。此画令人联想到当年鄞江桥繁华的商埠,这里曾是老街的中心。
小巷深深
《小巷深深》这幅钢笔画,反映了走马塘古村巷弄的特点,也表现了江南水乡宁波的弄堂特征,让人们了解走马塘古村的千年历史。
走马塘老街
老街,位于姜山镇走马塘村南段,东西走向,东起阮家弄,西至凉亭脚下航船埠头,石板路面宽3至5米,全长120余米。该街原是姜山至奉化江口、溪口和斗门桥的必经之路,自清光绪年间形成,有店铺三十余家,每逢阴历“一、三、五、八”四市,商贾云集,买卖兴隆,为鄞奉一带的贸易场所。奉化药湖的海鲜、茅山的竹木、斗门桥的鱼虾、走马塘的菱藕,以及瓜果蔬菜,无不在此会聚集散。商业鼎盛时期,街上有商铺、手工店、作坊等各种类型的大小商号50余家。其中有远近闻名的“养心堂”、“庆余堂”药店,“源顺”、“森泰”南货店,“大生”、“大昌”广货店,“崔氏”、“成康”咸货店,“二泰”、“一大”米店,“阿友”、“阿宏”肉店以及银楼、客栈、酒坊等,不胜枚举,直至20世纪五六十年代都是如此。随着交通发展,现大部分商铺已停业,店面闲置,有的排门装饰保存得较好,还能看到鞋店、理发店仍在营业。
图中所绘为西端的歇山顶民居景观。
上化山石宕遗址
上化山石宕遗址位于鄞江镇鄞江村周家自然村,与光溪村的天塌宕、毛家宕相连,东西连绵数里,是明清两代小溪石块的主产地。宕口高达10米,南北相通,南口可见石柱林立,形似古罗马斗兽场。南北深达百余丈,纵横交错,迂回曲折,可容千余人。东南侧积水成潭,方圆百米,深可行舟。
这一遗址既体现了鄞州人民的勤劳,又具有一定的旅游开发价值。
鄞江桥,原位于它山堰上游的鄞江之上,现已不存。桥因江得名,镇因桥闻名。桥始建于唐,桥墩用木,桥面用竹。木是四明山上古木,竹是四明山里翠竹,这就是古人的智慧。
到了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古人的智慧更是得到了体现。桥墩改成了条石不稀奇,桥面改成了木头不稀奇,桥面之上架了廊房也不稀奇,稀奇的是近百年才创造的汽车轮轴上的钢扁担(俗称“铁扁担”),在近千年前就已经在鄞地的这座桥上实施了。怪不得上了年纪的老人总是说:“连一只猫从桥栏上往下一跳,桥也会抖动。”是呀,为什么汽车在凹凸不平的地方行驶不会过于颠簸呢?靠的就是轮轴上钢性的扁担,而图中桥墩上的短横木就似轮轴上的钢扁担。
至1978年桥尚存,所以有照片留存,也就有了作者笔下这座简洁宏伟、凌空而起的巨龙般的廊桥,让人追忆早已远去的廊桥遗梦……
原桥有廊屋28间,桥身宽约3丈,长约38丈。
昔日水土交通的主力
在汽车时代到来前,宁波人出行多靠水路船只。来自四面八方的进城购物者全靠航船出行。从初期的脚划船,过渡到拉纤的航船,发展到蒸汽机船和柴油机船,直至被陆路的汽车所替代,水上运输的功能才逐渐削弱。
作者用画笔记录了当时水上交通的状况:山景、田野、农舍、纤道、小桥,河流上航船拖着一长排船只,俗名“拖机包”。拖在机船后面的是从各个村庄中陆续汇合于主航道上的船只,逐渐增多并被拖至宁波城内。20世纪70年代前后的乡村小五金加工业起步后,产品就是这样被拉到城里再分散到各地的,所以宁波城西、城南、城东都有航船码头集散地。
这幅画,让人回想起水运繁荣的岁月……
林村万安桥
万安桥,位于横街镇林村,林村万安桥与蜜岩万安桥同名,横街是宋朝时的鄞西重镇,市场繁荣,名人辈出。“昔有乘五马者,故云然”,意思是说其能负荷五匹马所拉运的重量,并能保证万无一失安全通过。后来因其下有两拱洞而“直呼为洞桥”。桥始建于宋,历代重修,现存廊屋为清代建筑。
该桥为双孔石拱廊桥,南北向横跨洗花溪中上游。桥全长9.7米,宽10米,南北两头各设踏跺13级。桥上廊屋明间抬梁式,次间穿斗式。木栏板高0.67米,桥墩用长方形块石叠砌而成,结构严谨,制作精良,是鄞州区境内唯一的双拱古廊桥。
片石留香亭
片石留香亭位于鄞江它山堰的它山庙前,亭后就是它山庙山门它山庙全称“它山遗德庙”,是皇帝勒赐的,为纪念唐大和年间筑它山堰的功臣王元纬而被历代皇帝所封并勒赐庙号。
片石留香亭,为四柱单开间歇山顶全石结构。亭内有碑褐高1.97米,宽1.03米,厚0.08米,碑阳面镌清嘉庆十一年建该亭的意义,阴面镌“善政侯孚惠王王公碑记”。此亭俯视气势磅礴的它山堰,似乎在向人们昭示王元纬的功绩。
光溪桥
光溪桥,位于鄞江镇光溪村官池塘北侧,因位于许家桥弄南端,故原名许家桥,是一座单孔石拱桥。拱桥始建于明嘉靖三年(1524),由鄞县县令沈继美率民夫所建,清嘉庆三年(1798)重修,光绪二十八年(1902)大修。
桥全长39.95米,宽4.5米,高7.8米,拱跨12米,矢高6.5米。桥面两侧设实体栏板、望柱,桥面四柱各雕狮形柱头。南北落坡呈喇叭状,南瑰踏阶28级,北瑰25级,依地势南北落坡处各设一平台,南端与官池塘遗址相连,北侧与光溪路贯通。东、西孔额悬匾“光溪桥”(“大清嘉庆三年,光绪壬寅年重修”“二月仲春立”)和“四明首镇”(落款同上)。桥联额上挑石雕鳌头:“环溪分月影长涵蕙水文澜,虹桥联古道遥通百里舟车。”
光溪桥和官池塘,曾是它山堰水利枢纽的附属工程。作者所画的的这幅民国时期的旧影比实景更为古朴,因为现已无画中之民居。此画令人联想到当年鄞江桥繁华的商埠,这里曾是老街的中心。
小巷深深
《小巷深深》这幅钢笔画,反映了走马塘古村巷弄的特点,也表现了江南水乡宁波的弄堂特征,让人们了解走马塘古村的千年历史。
走马塘老街
老街,位于姜山镇走马塘村南段,东西走向,东起阮家弄,西至凉亭脚下航船埠头,石板路面宽3至5米,全长120余米。该街原是姜山至奉化江口、溪口和斗门桥的必经之路,自清光绪年间形成,有店铺三十余家,每逢阴历“一、三、五、八”四市,商贾云集,买卖兴隆,为鄞奉一带的贸易场所。奉化药湖的海鲜、茅山的竹木、斗门桥的鱼虾、走马塘的菱藕,以及瓜果蔬菜,无不在此会聚集散。商业鼎盛时期,街上有商铺、手工店、作坊等各种类型的大小商号50余家。其中有远近闻名的“养心堂”、“庆余堂”药店,“源顺”、“森泰”南货店,“大生”、“大昌”广货店,“崔氏”、“成康”咸货店,“二泰”、“一大”米店,“阿友”、“阿宏”肉店以及银楼、客栈、酒坊等,不胜枚举,直至20世纪五六十年代都是如此。随着交通发展,现大部分商铺已停业,店面闲置,有的排门装饰保存得较好,还能看到鞋店、理发店仍在营业。
图中所绘为西端的歇山顶民居景观。
上化山石宕遗址
上化山石宕遗址位于鄞江镇鄞江村周家自然村,与光溪村的天塌宕、毛家宕相连,东西连绵数里,是明清两代小溪石块的主产地。宕口高达10米,南北相通,南口可见石柱林立,形似古罗马斗兽场。南北深达百余丈,纵横交错,迂回曲折,可容千余人。东南侧积水成潭,方圆百米,深可行舟。
这一遗址既体现了鄞州人民的勤劳,又具有一定的旅游开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