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如何“导”出阅读教学新境界

来源 :教学世界·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m30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根据学生认知规律,针对阅读教学的特点,努力加强学生自主探究性阅读的指导,突出“导”字。
  
  一、设境导入,初读感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和谐的氛围,精彩的导语,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吸引学生注意力,产生探究的愿望,使之产生情感共鸣。语文阅读教学,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造愉悦有趣的导入情境,增强“情”与“趣”的有机结合,点燃学生情绪体验的火花,为学好新课奠定基础。如在教学《苏州园林》一课,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导入情境:用多媒体播映《苏州园林》的一组照片,通过优美的风景和清新的乐曲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赏心悦目的胜境中去。接着播映国家邮电部发行的《苏州园林——拙政园》和《颐和园》邮票。然后教师提问:你们刚才看到的是两种不同风格的园林,前面的风光和拙政园邮票所反映的是我国江南最秀美的苏州园林,后面的“颐和园”邮票反映的是清朝在北京依照苏州园林建造的皇家花园。如果让你写文章,你能就其中的一种作出具体说明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叶圣陶的《苏州园林》,看他是怎样写出苏州园林的特点?请同学们利用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找出苏州园林的特点: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这样,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自主性、积极性充分被调动起来,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得意恰是入境时”的境界。
  
  二、设疑导读,细读理解
  
  心理学认为:疑问最容易引发探究反射,积极探究即成兴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充分挖掘教材,精心润色内容,巧妙设疑,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探究,将课文学深学透,准确把握课文内容。如在引导学生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时,在第一阶段,笔者选用《古文观止》后的评语设疑,通过评语“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弊,兴亡关头,以闺阁小语破之、快哉!”激发学生思考两个问题:(1)参出什么微理?(2)为什么说:“千古臣谄君弊,兴亡关头”,此文是“以闺阁小语破之”?学生明白了本文写“比美”之事,是为了引出“受蔽”这一要点,在生活小事和国家大事之间,就“受蔽”这一点来看,有极相似之处。可进行类比。这样将两件事巧妙地联系起来会收到很好的说服效果。在第二阶段,又促使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将“比美”和“受蔽”写具体的昵?是怎样说服齐王纳谏的呢?通过精讲、精读,学生认识到:一是在结构上采用“三叠法”,即三问三答,三思三悟,三比三喻,三赏三变而使叙事过程生动具体;二是采用比喻说理的方法以小见大,说明纳谏除弊才能国富民安的道理。在第三阶段,通过练习让学生总结实虚词规律,通过写作练习学习设喻说理的方法,学生通过自己的归纳小结和练习,培养了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使教学过程达到优化。这样巧妙设疑,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画出不理解的词句,提出不明白的问题,促进学生主动质疑的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设疑、细读、讨论、探究,学生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便将以此深化。
  
  三、激情导读,品读升华
  
  诵读是探究性阅读指导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训练。语文课堂教学与其他学科课堂教学的区别的标志就是书声琅琅,如果没有读书声,几乎不是语文课堂教学。通过诵读,能使学生入情入境,从感情上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产生共鸣,升华了他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得到情感的陶冶。如《紫藤萝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我们可以设计以朗读为主,引导学生自主地走进文本。感悟文章的美。我是这样指导学生朗读的:(初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宗璞描绘紫藤萝花的笔触,细腻传神,通过刚才的自由朗读,相信大家一定有许多美的体验,想要彼此分享,现在就请大家踊跃举手,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你这样处理朗读(重音、语调和语速)的理由,可以结合语句所写的内容,运用的修辞手法,字词的内涵作用等来谈。其他同学闭目聆听朗读者为你带来的“花之歌”,并在你的脑海中再次描绘出那紫藤萝花开的图景。一经这样导读,学生的激情就来了:有的说“我认为要重读一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中的。挨’、‘接’、‘推’、‘挤’四个字,因为这四个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花的繁盛。‘挨’、‘挤’二字让人不禁浮现出花多得一朵和一朵紧紧地贴在一起,连空隙儿都找不到的画面;而‘推’、‘挤’二字将紫藤萝花写活了,仿佛一群孩子在互相打闹,赋予静的花以动的美感,表现了作者对花由衷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三分文章七分读”,语言生动的美文更需要通过吟咏朗读来传情和悟情,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语感,提高审美的能力。学生按上述的方法反复自由读,把握好语气、情感,相互评价。这样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激发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诵读起来就很有感情,情感也会随着诵读活动的深入与作者产生思想共鸣。
  事实证明。强化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训练,是落实新课程标准要求,提高学生语文基本素质的主要途径。关键是我们教师如何精心引导,耐心启发,相信只要我们持之以恒,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他文献
物理新课程提倡学生的主动式学习,提倡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以前那种只注重知识教学的教学设计已不再受宠,我正在积极地探索着如何能更好地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设计,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好经验,但同时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这里结合自己具体的教学情况谈谈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    在新课程理念下,
期刊
在新课程实施中,什么是一堂真正的好课,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无疑是广大教师们共同关注和努力解决的焦点问题。尽管这些问题有不同的答案,但笔者认为,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并在反思中提高,这才是解决好上述问题的“个重要的前提。  反思一、思品课程被“学科化”,缺失了德育的基本功能  把思品课当成了语文课、故事课、知识课、说教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么单向灌输,要么照本宣科。  对策:结合社会生活,学
期刊
学习目标:  1、让学生通过学习能较好掌握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  2、提高学生在比赛中运用技术突破防守的能力。  3、发展学生灵敏性和快速移动能力。  4、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  学习内容: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课前要求:让学生通过网络观看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和临场运用录相。(教师提供网址)  准备热身阶段:(5分钟)  1、让学生成一路纵队绕篮球场地慢跑,穿插做交叉步练习。  2、
期刊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航标”,亦是评价教与学效果的依据。初中物理教学目标,在人教版物理教师用书中,对每个章节都从“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角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研读“三维目标”给我们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极大的便利,但在实施新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并实现“三维目标”则成为我们每个教师当前正在认真钻研和探讨的问题。本文就在物理教学中如
期刊
摘要 在目前激光头生产过程中,SPOT UV照射状态是通过红绿灯反映,光纤的位置是通过肉眼进行观察。但是这一切都是在无声无息中进行,如果SPOT UV或光纤的位置有异常也不会产生任何警报提醒作业者或现场管理人员,因此传统的简单的靠红绿灯观察SPOT UV的办法本身是有局限性和很大隐患存在的,更何况作业者在每天产量的压力下,身心难免疲惫,偶尔漏看红绿灯的现象难免存在,而现场管理人员每天对应事情较多,
期刊
小学自然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精心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自参加实验获得知识是搞好小学自然教学的关键。教学实践证明,实验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现就如何搞好自然教学中的实验设计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实验设计要符合自然学科特点    一切自然科学都来自实践,都是从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发展起来的,小学自然也不例外。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探求自然
期刊
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还存在着许多弊端,如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重讲授轻探究,显而易见,这种教学模式的结果,造成目前语文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少、慢、差、费”,使我们的某些语文教学走入误区,其结果是学生叫苦,教师叫累,事倍功半。我认为,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语文学质量,其根本出路在于优化课堂教学形式,创造出一种新的更为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  因此,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
期刊
教学的本质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备课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前奏,能否按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理念的要求进行有效的备课,是教师能否顺利开展新课程教学,落实新课程理念的前提。    一、研究课标,解读教材,设计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号、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语文学科课程标准规定了语文教学所要实现的课程目标和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因此,语文学科课程
期刊
求函数最值的常用方法有:  (1)配方法、主要适用于二次函数,或者是可化为二次函数的函数,要特别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期刊
以前常听一些教师说三年级语文教学中作文起步教学最难,教了一学年的三年级语文,才真正体会到作文教学的难度之大。面对一篇新的训练题目,老师不讲,学生审不透题目要求,无处下手;老师一讲,又抹杀了学生的自主性,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犹如一个模型套出来似的。其次,学生年龄小,表达能力不够,写出来的文章没有条理性,语句也不通顺,一篇作文批改下来往往是老师重新给学生写了一篇作文;至于立意、选材这些更是无从谈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