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小学数学课合作学习法的运用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k781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合作方式愈来愈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因此,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呢?
  1 巧设引导情境,诱发学生合作欲望
  合作学习是一种特殊的情知相伴的认知过程,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时,需要教师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设引导情境,使学生产生自己解决不了,或者自己得出结论确定不了是否准确,急需和别人交流,听取别人意见的欲望,在这种情况下就使学生恰到好处地进入合作学习的情境,使合作学习达到最佳状态。
  例如,我在教学“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时,先写出一个数“321”,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能!”接着老师让每个小组学生准备几个多位数,先小组计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来考考老师,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这时教室里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考倒老师,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出能否被3整除,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接着老师进一步质疑“你们不用计算就能准确地一眼看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吗?”几名学生说了好几种意见,但都不是最恰当的。一个个急得抓耳挠腮,都被难住了。接着我说:“人多出神仙,同学们,你们齐心合作讨论讨论、交流交流准能解开这个谜,不信你们就试试看。”此时,合作交流变成了学生的最大愿望,讨论交流非常活跃。在此过程中,教师深入到学生中,成为小组讨论的一员参与其中,同时关注学生合作的进程,了解各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及时点拨,适时调整。同学们就很好地掌握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2 为学生提供恰当的合作学习氛围
  合作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方式,教学中教师要提供让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时机,给学生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使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各展所长,协作互补。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时,我首先问学生:“同学们,老师说长方形的四条边都是相等的,你们同意吗?”(手指长方形的四条边)学生说:“不同意。”我又问:“为什么?”学生纷纷举手阐明理由,有一个学生说:“上下两条边看上去比左右的两条边长。”又有一个学生说:“其中两条边明显长一些,另两条边短一些。”接着我又问:“那你们能不能猜想一下,这些边之间到底会有什么关系呢?我们能用什么方法去证明这个结论的对错呢?”学生互相讨论动手操作后,各自有了结论后,交流汇报。在这种学习氛围中,真正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教学要求。
  3 注意信息交流的多向性,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教学中要注意信息交流的多向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学生形成集体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并能够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学习和创新的过程。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我在练习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将一些三角形装在一个纸筒里,我问学生:“如果仅露出一个角来,你能判断出它是哪一类三角形吗?”一名学生回答:“能判断。如果露出的这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如果露出的是钝角,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钝角三角形;如果露出的角是锐角,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锐角三角形。”针对这个学生的发言,我又问学生:“你们都同意这个意见吗?”学生意见不一,思维出现障碍,如果我直接说出结论,这样不如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后同学之间合作交流。于是我说:“他对了一部分,谁能来补充完整呢?”这时,又有一名学生说:“他说得不全对,我来补充。他的前两个说法是对的,第三个说法就不正确。如果露出的角是锐角,那就不一定了,因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中都有锐角,所以不一定能判断。”这时的教学,不仅仅是师生双向的,而且存在着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使学生之间相互弥补,相互交流。接着上面的回答,我说:“你说得很对,那怎么来判断呢?”同学们一个个都进入思考之中,纷纷想办法解决。有的甚至窃窃私语,急于和同学交流。观察到这种情况,我便及时地让学生开展合作与讨论。不一会儿,一个同学索性站起来说:“同学们,你们看我这个意见对不对?如果露出两个角来,我们就可以断定是什么三角形。”随即,我又演示露出两个角,直角和钝角同学们都猜对了。正当他们得意之时,我又演示露出两个锐角,这时学生发现前面的判断不好用了。全班又进入讨论交流之中。这时,有一名同学站起来说:“我能判断。我可以测量刚才露出的两个角的度数,然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计算出另一个角的度数。再根据这个角来判断它是哪一类型的三角形。”这个同学的意见得到了全体同学的赞同,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此时此刻,我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注意信息交流的多向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是多么的重要。在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中,每个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在争论和冲突中,学生不得不根据他人的看法,重新考虑自己的想法,促进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探究中。
其他文献
“语文难教”是不少语文教师发出的感慨,“语文难学”又是许多中学生共有的感觉,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会学?许多语文学科的前辈都做了详细的研究与探讨,也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几年来实践新课程的教学实际,简单地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虽然很浅薄,但还是希望与诸位同仁共勉。  1 活动激趣  叶圣陶曾指出:教育的目标在于“造就善于处理生活的公民”,语文是生
期刊
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把知识变成自己的财富。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教学中要尽最大的努力,最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  1 采取多样形式,增强学习兴趣  1.1 教师要善
期刊
《纲要》中指出:“儿童是在适宜的环境中,以主动、积极、内涵丰富的活动为基础,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他们是活动的主人,他们更是幼儿园环境的主人。活动室的环境创设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却是幼儿最多生活和接触的地方。在布置时应让幼儿出谋划策,而不是由老师包办一切,应该让孩子成为环境的主人。  1 主题环境创设,发挥幼儿主动性  以前在开学前,老师都忙着画、剪、贴,把教师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迎接幼儿。幼儿
期刊
开展习作综合实践活动课,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进行研究性学习,有利于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更好地激发学生爱写作文的内因。所以我们从更有效地组织学生学好作文的角度出发,应该积极开展小学习作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索。在习作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索、尝试中,我们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教育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1
期刊
古人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很多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花了很多时间,到头来还是唉声叹气地说:这些学生真难教啊。那么,我们冷静地思考一下,我们究竟在怎么教啊?注意了我们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吗?是因人施教吗?是让学生跳一跳摘下树上的苹果吗?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初一学生教起来还算得心应手,可是,许多学生进入初二以后,需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时候,问题就凸显出来了,他们还像以前那样,有很强的
期刊
【摘 要】 音乐游戏不同于一般的游戏,它是通过游戏的形式,强调对音乐的体验、感受,在根本上服从于音乐的指导。教师在教育中多渗入一些游戏的成分,教师要让学生就在玩中学,真正把教与游戏、学与玩联系起来。笑声、乐器声、歌声相互交融。在音乐艺术的氛围中合作互动、体验快乐。  【关键词】 小学音乐 音乐游戏 音乐教学  音乐游戏是以发展学生音乐能力为主的一种游戏活动,音乐是它的灵魂,学生在伴随音乐进行活动的
期刊
1 在观察与想象中拓宽创新空间,让思维插上翅膀,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人的所言所行,所感所悟,其核心基础就是思维,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鼓励学生想得远些,想的开些,想的与自己过去不一样些,想的与别人不一样些。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流畅性、独创性。  1.1 观察,为创新思维提供丰富的材料。孩子怎么能想的广、想得远呢?这需要思维材料的储存。思维材料的
期刊
优化物理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是提问,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把知识进行对比、回忆、分析、综合和概括,进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恰到好处的提问,能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思维节奏,与学生做情感的双向交流。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1 物理课堂提问的功能和作用  1.1 提问中所接收到的语言反馈信息,
期刊
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彻底打破封闭、单项、机械、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参与到教学互动中来。  第一,要结合政治新教材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分析现实社会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现象或事例,尤其是要善于将当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时政热点与书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相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才会对政治课感兴趣,接受所学的政治理论观点,从而加深对
期刊
爱因斯坦在美国高等教育纪念高等教育300周年的纪念大会上说:“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统一规格的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培养创新人才是新世纪的呼唤。迎接未来的科学技术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和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历史赋予学校的重要历史使命。那么如何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