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指导学生修改作文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nqiu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这就是强调:作文评改是写作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既能让学生体验写作成功的愉悦,从深层次上激发写作的热情,又能使他们提高评价修改作文的能力,切实提高写作水平。
  评改作文不是作文教学中的最后一道工序,而是学生习作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写好作文的开始。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把评改作文当作一次和学生进行交流的环节,对学生作文训练提出明确的要求,特别是对学生自我评改作文的能力训练,要让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合作和相互了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评改出现以下三种现象:一是评改作文形式单一,只有教师评改学生作文;二是教师在平时作文中评改的多,不注重作文修改过程;三是学生对评改态度不端正,没有养成良好的评改习惯。教师这种以作文评判者自居、漠视学生这个评改主体的现象,导致学生不能充分了解自己的缺点短处和学习别人的长处,失去了作文评改应有的意义。而学生的作文水平也因为教师的“麻木评改,单调评价”长期得不到提高,这种改得随意、改得辛苦甚至是改得烦的现象,成为了约束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瓶颈。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感觉:只有贯彻落实新课标,改变传统的作文评改方式,在评改的方法上不断创新,才能使学生写出好作文。
  当然,学生自改作文不等于完全将学生誊写的作文呈还给学生,让学生完全自由地甚至毫无目的地进行修改,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要求、有提高地自主修改。学生自改作文是分层次的,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修改要求,不同的主题作文给予不同的主题修改要求。自改是一个渐变、提高的过程,是在教师初阅作文的基础上,根据作文的总体情况,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修改目标,学生根据要求不断完善作文、提高写作能力。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修改作文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让学生自己修改
  以往,当一篇习作完成后,教师发下作文本、誊写完毕,就算任务完成了;现在,我们提倡让学生自改。自改就是要求学生在誊写习作前认真读读自己的习作,可以是字、词到病句的修改,也可以是段与篇的修改,学生很容易做到,收效很大。
  二、两位同学交换习作,独立批改
  两位同学可以相互交换习作进行批改,互相学习各自的长处,指出其存在的不足,探讨不同的想法,这些内容多数以眉批的形式出现;最后在文末写上总批。既可以是赞美式的评价,也可以提出一些自己批改后的想法。
  三、分小组批改
  由于学生写作水平,认知能力,鉴赏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小组互相讨论批改更有利于全组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可以根据习作水平不同,组成3~4人的小组,批改这一小组同学的习作。批改时,由学生读自己的习作,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提出各自的想法和意见,最后由一人执笔,将小组的意见写到习作批改栏中。这样的批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说,都是一次能力的提高。自己的优秀习作被小组同学肯定,能使学生体验到一种成功感,激发习作的兴趣;自己的文章一经同学评改,也会令自己豁然开朗,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也能迅速发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借鉴别人的构思、写法的精妙之处,领悟写作的方法。
  四、教师有效指导
  学生批改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互批后教师更不能万事大吉。检查互批结果,对互批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补充、纠正,保证批改的质量,是教师的主要任务,当然教师的每一次批改也是对学生批改方法的有效指导。
  五、读批改相结合
  学生拿到师生批阅过的作文, 更关注的是分数,而评语也就是看看而已,多数学生甚至根本不看,更不会考虑老师与同学为什么这样批阅,只等评讲完后,赶紧抄作文。老师与同学辛辛苦苦的点、画、圈、评对学生的影响不大,修改的意见很难被采纳,严重挫伤了学生互批的积极性。因此,读批改也应纳入作文的后续要求。学生应结合老师、同学的批语再读作文。例如:文中一些启示性的眉批:“这段景色描写如果用上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会更生动!”“这句话不通顺,可以改一改?”补充内容的眉批:“说话时他的表情如何?写进去多好!”“他在捕鱼时,动作是怎样的,手、头、背,可以写写。”……你就可以考虑同学、老师的建议,想一想,对作文进行再次修改,可以写在作文的后面,或者是这句眉批的下面,如果此时还不知道如何进行修改,或有疑议,也可以去请教批阅的同学。“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修改后的习作可以与批阅的同学商榷,也可以请教师批改,这样一篇作文训练才算完成。
  六、及时鼓励
  学生的作文修改后,教师更多的是对学生的做法,给予鼓励、肯定,或是给一个笑脸,或是一句鼓励的话语:“这样的修改太棒了!”“真好!”“用上比喻修辞手法,景色让你写神了,加油!”……以此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
  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批改习惯,使评议修改作文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进而成为他们写作的一个部分。
其他文献
新课程实施以来,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把学习过程真正地还给学生;关注师生、生生交往互动的建构与创生;多媒体在教学情境创设和辅助学习中发挥作用……这一切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一片勃勃生机。可以说,新的教育理念使教师的心灵为之一振,新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气象万千,现代教育技术又给课堂教学增添了美妙的色彩。2010年以来,恩施市各教育界对构建高效课堂、
期刊
高效课堂是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是课堂的最终目标。高效课堂就是追求教学过程中教学各要素的协调、和谐,强调师生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沟通、思维的碰撞,实现学生有效高效地学习、自主地发展。因此,教师必须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创设活生生的思品教学情境,这样才能实现高效课堂,最终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那么,如何实现初中思品教学的有效性呢?我结合教学实践,作了一些肤浅的探索。  一、自主学习有利于思品教学的高效  
期刊
明初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是长辈对晚辈的临别赠言,此文数百年来广为流传,影响深远。究其原因,不独在于阐述了深刻的道理,更在于它有着相当高明的说理艺术。  本文的特点是:寓理于事,以事明理。文章不是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采用叙述事实来说服其晚辈。它一开始就按照三个层次逐一深入进行:首先叙述怎样解决读书而无书的矛盾,以获得“遍观群书”的结果。“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这就道出了爱读书与
期刊
探究式学习是与接受式学习相对应的一种学生认识活动方式,是借助提供结构化材料、指导学生进行操作与思考而获得知识的方式。这一学习方式将认识与情感、指导与非指导、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能动与受动、外部物质活动与内部意识活动、个体与群体等诸因素加以协调、平衡,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完整的认识与发展过程。其基本特点是:以增进学习者的创造才能为主要任务;以解决问题为主题,学生的自主选择,教学的非指导性;对探究性
期刊
随着教学课改的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理念和能力,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倡导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等在信息网络条件下的改革,把社会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选择性课程等多种新的尝试纳入发展目标。传统的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必须接受新的课程观、知识观、学生观、人才观和教师观,新课标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
期刊
要想学好一门功课,听课是关键。一位优秀的教师,在课堂上不仅传授知识,同时还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正所谓“授之鱼,不如授之于渔”。语文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不只是每篇课文所要掌握的字词、文章的主题和写作特点等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和引导,学会如何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学习,感悟课文表达的情感,把握课文的主题,
期刊
《小学生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的评价体系。评价不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而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这就是说,在对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评价时,既要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情感
期刊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教材应突出语文课程的特点,要便于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内容的确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合作与探究式的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养成自学的习惯,不断提高独立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
期刊
小学教育是一个人成长阶段的重要时期,也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小学语文教育是一切学科教育的基础,更是一切学科之母,是小学教育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因此,必须重视小学语文的教育,但是,目前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低下,所以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小学语文教学,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  一、语文老师需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  语文老师是语文课堂的授课者,是课堂的主导者和引导者,所以语文老师在课前的准备工
期刊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新课改”的全称,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禁锢了教师、学生的思想,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当中,知识在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增加和更新。这就是说,具备学习的愿望、兴趣和方法,比记住一些知识更为重要。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教育,应当是能够促进他们全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