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这就是强调:作文评改是写作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既能让学生体验写作成功的愉悦,从深层次上激发写作的热情,又能使他们提高评价修改作文的能力,切实提高写作水平。
评改作文不是作文教学中的最后一道工序,而是学生习作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写好作文的开始。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把评改作文当作一次和学生进行交流的环节,对学生作文训练提出明确的要求,特别是对学生自我评改作文的能力训练,要让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合作和相互了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评改出现以下三种现象:一是评改作文形式单一,只有教师评改学生作文;二是教师在平时作文中评改的多,不注重作文修改过程;三是学生对评改态度不端正,没有养成良好的评改习惯。教师这种以作文评判者自居、漠视学生这个评改主体的现象,导致学生不能充分了解自己的缺点短处和学习别人的长处,失去了作文评改应有的意义。而学生的作文水平也因为教师的“麻木评改,单调评价”长期得不到提高,这种改得随意、改得辛苦甚至是改得烦的现象,成为了约束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瓶颈。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感觉:只有贯彻落实新课标,改变传统的作文评改方式,在评改的方法上不断创新,才能使学生写出好作文。
当然,学生自改作文不等于完全将学生誊写的作文呈还给学生,让学生完全自由地甚至毫无目的地进行修改,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要求、有提高地自主修改。学生自改作文是分层次的,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修改要求,不同的主题作文给予不同的主题修改要求。自改是一个渐变、提高的过程,是在教师初阅作文的基础上,根据作文的总体情况,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修改目标,学生根据要求不断完善作文、提高写作能力。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修改作文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让学生自己修改
以往,当一篇习作完成后,教师发下作文本、誊写完毕,就算任务完成了;现在,我们提倡让学生自改。自改就是要求学生在誊写习作前认真读读自己的习作,可以是字、词到病句的修改,也可以是段与篇的修改,学生很容易做到,收效很大。
二、两位同学交换习作,独立批改
两位同学可以相互交换习作进行批改,互相学习各自的长处,指出其存在的不足,探讨不同的想法,这些内容多数以眉批的形式出现;最后在文末写上总批。既可以是赞美式的评价,也可以提出一些自己批改后的想法。
三、分小组批改
由于学生写作水平,认知能力,鉴赏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小组互相讨论批改更有利于全组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可以根据习作水平不同,组成3~4人的小组,批改这一小组同学的习作。批改时,由学生读自己的习作,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提出各自的想法和意见,最后由一人执笔,将小组的意见写到习作批改栏中。这样的批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说,都是一次能力的提高。自己的优秀习作被小组同学肯定,能使学生体验到一种成功感,激发习作的兴趣;自己的文章一经同学评改,也会令自己豁然开朗,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也能迅速发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借鉴别人的构思、写法的精妙之处,领悟写作的方法。
四、教师有效指导
学生批改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互批后教师更不能万事大吉。检查互批结果,对互批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补充、纠正,保证批改的质量,是教师的主要任务,当然教师的每一次批改也是对学生批改方法的有效指导。
五、读批改相结合
学生拿到师生批阅过的作文, 更关注的是分数,而评语也就是看看而已,多数学生甚至根本不看,更不会考虑老师与同学为什么这样批阅,只等评讲完后,赶紧抄作文。老师与同学辛辛苦苦的点、画、圈、评对学生的影响不大,修改的意见很难被采纳,严重挫伤了学生互批的积极性。因此,读批改也应纳入作文的后续要求。学生应结合老师、同学的批语再读作文。例如:文中一些启示性的眉批:“这段景色描写如果用上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会更生动!”“这句话不通顺,可以改一改?”补充内容的眉批:“说话时他的表情如何?写进去多好!”“他在捕鱼时,动作是怎样的,手、头、背,可以写写。”……你就可以考虑同学、老师的建议,想一想,对作文进行再次修改,可以写在作文的后面,或者是这句眉批的下面,如果此时还不知道如何进行修改,或有疑议,也可以去请教批阅的同学。“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修改后的习作可以与批阅的同学商榷,也可以请教师批改,这样一篇作文训练才算完成。
六、及时鼓励
学生的作文修改后,教师更多的是对学生的做法,给予鼓励、肯定,或是给一个笑脸,或是一句鼓励的话语:“这样的修改太棒了!”“真好!”“用上比喻修辞手法,景色让你写神了,加油!”……以此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
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批改习惯,使评议修改作文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进而成为他们写作的一个部分。
评改作文不是作文教学中的最后一道工序,而是学生习作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写好作文的开始。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把评改作文当作一次和学生进行交流的环节,对学生作文训练提出明确的要求,特别是对学生自我评改作文的能力训练,要让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合作和相互了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评改出现以下三种现象:一是评改作文形式单一,只有教师评改学生作文;二是教师在平时作文中评改的多,不注重作文修改过程;三是学生对评改态度不端正,没有养成良好的评改习惯。教师这种以作文评判者自居、漠视学生这个评改主体的现象,导致学生不能充分了解自己的缺点短处和学习别人的长处,失去了作文评改应有的意义。而学生的作文水平也因为教师的“麻木评改,单调评价”长期得不到提高,这种改得随意、改得辛苦甚至是改得烦的现象,成为了约束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瓶颈。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感觉:只有贯彻落实新课标,改变传统的作文评改方式,在评改的方法上不断创新,才能使学生写出好作文。
当然,学生自改作文不等于完全将学生誊写的作文呈还给学生,让学生完全自由地甚至毫无目的地进行修改,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要求、有提高地自主修改。学生自改作文是分层次的,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修改要求,不同的主题作文给予不同的主题修改要求。自改是一个渐变、提高的过程,是在教师初阅作文的基础上,根据作文的总体情况,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修改目标,学生根据要求不断完善作文、提高写作能力。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修改作文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让学生自己修改
以往,当一篇习作完成后,教师发下作文本、誊写完毕,就算任务完成了;现在,我们提倡让学生自改。自改就是要求学生在誊写习作前认真读读自己的习作,可以是字、词到病句的修改,也可以是段与篇的修改,学生很容易做到,收效很大。
二、两位同学交换习作,独立批改
两位同学可以相互交换习作进行批改,互相学习各自的长处,指出其存在的不足,探讨不同的想法,这些内容多数以眉批的形式出现;最后在文末写上总批。既可以是赞美式的评价,也可以提出一些自己批改后的想法。
三、分小组批改
由于学生写作水平,认知能力,鉴赏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小组互相讨论批改更有利于全组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可以根据习作水平不同,组成3~4人的小组,批改这一小组同学的习作。批改时,由学生读自己的习作,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提出各自的想法和意见,最后由一人执笔,将小组的意见写到习作批改栏中。这样的批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说,都是一次能力的提高。自己的优秀习作被小组同学肯定,能使学生体验到一种成功感,激发习作的兴趣;自己的文章一经同学评改,也会令自己豁然开朗,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也能迅速发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借鉴别人的构思、写法的精妙之处,领悟写作的方法。
四、教师有效指导
学生批改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互批后教师更不能万事大吉。检查互批结果,对互批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补充、纠正,保证批改的质量,是教师的主要任务,当然教师的每一次批改也是对学生批改方法的有效指导。
五、读批改相结合
学生拿到师生批阅过的作文, 更关注的是分数,而评语也就是看看而已,多数学生甚至根本不看,更不会考虑老师与同学为什么这样批阅,只等评讲完后,赶紧抄作文。老师与同学辛辛苦苦的点、画、圈、评对学生的影响不大,修改的意见很难被采纳,严重挫伤了学生互批的积极性。因此,读批改也应纳入作文的后续要求。学生应结合老师、同学的批语再读作文。例如:文中一些启示性的眉批:“这段景色描写如果用上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会更生动!”“这句话不通顺,可以改一改?”补充内容的眉批:“说话时他的表情如何?写进去多好!”“他在捕鱼时,动作是怎样的,手、头、背,可以写写。”……你就可以考虑同学、老师的建议,想一想,对作文进行再次修改,可以写在作文的后面,或者是这句眉批的下面,如果此时还不知道如何进行修改,或有疑议,也可以去请教批阅的同学。“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修改后的习作可以与批阅的同学商榷,也可以请教师批改,这样一篇作文训练才算完成。
六、及时鼓励
学生的作文修改后,教师更多的是对学生的做法,给予鼓励、肯定,或是给一个笑脸,或是一句鼓励的话语:“这样的修改太棒了!”“真好!”“用上比喻修辞手法,景色让你写神了,加油!”……以此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
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批改习惯,使评议修改作文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进而成为他们写作的一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