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教学中学生愉悦因素的培养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lixiao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前不止一次听学生说:“我喜欢语文,但不喜欢语文课。”学生解释说,所谓“喜欢语文”是因为语文所蕴含的精神养料使他们心灵愉悦。的确如此,每到新学期发下课本,学生迫不及待地要读的肯定是语文书,他们读得那么专心,看得那么入神,真让人感动。可一到语文课上,他们却表现得毫无兴趣。我想,这些恐怕与语文老师忽视学生心理愉悦因素有很大关系。
  早在几千年前,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明确提出了乐学对一个人的学习所起的重要作用。我国语文教育家魏书生就对自己提出“每一堂课让学生有笑声”的要求。在笑声里能学到知识、掌握本领,有哪一个学生不愿上这样的课呢?
  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获得愉悦的因素,寓教于乐呢?我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营造和谐民主的气氛
  几千年来,“师道尊严”、“师者至上”拉开了学生与老师间的距离,禁锢了学生的思想,捆住了学生的手脚,使他们的表现亦步亦趋、畏首畏脚,不敢越雷池一步。在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老师该找准自己的位置,站到和学生平等的地方,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自尊,珍视学生每一次独特的体验,彻底给学生松绑,让他们放开手脚,在课堂上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不必担心老师的斥责、同学的嘲笑,因为已没有了让他们感到惧怕的惟一的、标准的答案。老师的口头禅经常是:“是不是可以这样?”“可以吗?”“同意吗?”……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学生觉得轻松、释然。
  
  二、还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习惯”。这明确规定了教师不能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不能把学生当作知识收购站。新一代的学生有敏锐的观察力、活跃的思维、快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在课堂上必须还他们主体地位,让他们主动去学、自己去学、独立探讨、猎取知识,从中真正体验到亲自参与的乐趣,从而把学习看成是一项既紧张又愉悦的求知增能活动,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创设情境教学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良好的情境有利于学生情感的诱发,在生动的情境中,学生的情方得以最有效的调动和激发。”在教学中,我们可通过创设一些可感知、有声有色的境界,给学生生动鲜明的形象和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其情感。
  1、利用音乐,通过朗读创设情境。音乐,以其节奏美和旋律美,创设一种令人遐想的氛围,可激发学生的兴趣、想象,给人以美的熏陶。朗读就是通过有声语言,直观形象地再现、传递作者思想,使读者与作者在在情感上达到沟通,产生共鸣。如:在教学光未然的《黄河颂》时,在做完相关的知识铺垫后,让学生微闭双眼,静听音乐《黄河大合唱》,去想象黄河奔腾咆哮、激流飞溅,纤夫步伐沉重,人民团结一心、拼死杀敌等场景。又如:教读《羚羊木雕》时,分成爸爸、妈妈、奶奶、“我”、万芳、万芳妈妈、叙事者的角色朗读,让学生自己去读出各自人物的语气、感情,使他们与文中人物产生共鸣。
  2、创设表演情境,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课本中有些课文(如小说、童话)可以让学生自改、自导、自演,以剧本的方式再现课文,挖掘学生的表演才能。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把握、对主题的深入挖掘,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自觉参与的意识,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增强了能力。如:教读《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时,可让学生课下自愿結组,改成剧本,上课时到讲台上表演。
  
  四、综合运用激励手段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普遍有积极向上的要求,有自我完善的愿望,有受人重视的需求。首先,教师要恰如其分地运用激励手段,使每一个学生都认为自己能行,都对语文的学习充满信心。教师首先要给学生更多的信任、期待、鼓励、表扬,一个赞许的眼神给学生送去的就是一个片温暖的阳光,一个会意的微笑使学生有春风化雨之感。其次给每个同学以展示的机会,从而增强其自信力。如:开展读书比赛、课堂抢答、开辩论会、讲故事等,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了学生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竞争劲头。
  
  五、教师讲课语言讲究艺术性
  语言是教师的教学工具,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无论是侃侃而谈,还是旁征博引,或是风趣、幽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以愉悦的感受。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达到以下要求:教师头脑中需要有足够的信息储备,还能做到或侃侃而谈,或娓娓而叙,或巧妙点拨;在准、精、美上下功夫(准,指发音准、语体准、达意准;精,指语言精确、精炼、精彩;美,指通俗、生动、幽默)。
  以上是我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总结出来的几点粗浅认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侧重对学生愉悦因素的培养,让语文教学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的心灵在语文课堂上自由飞翔,能听到更多的学生对我说:“我喜欢语文,我更喜欢语文课。”
  (作者单位:638013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白市镇中学校)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学生要求,能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会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在条件,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其受益终身。笔者长期从事小学低年级的教学,对培养一年级学生阅读习惯进行了一些摸索和探究:    一、专心阅读习惯的培养  排除干扰、专心致志的习
期刊
【摘要】情感教育,不同于“感情教育”,是一种以开启心灵,规范言行,指点迷津为宗旨的教育模式。建立感情是为了帮助对方,改变对方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之加深师生情义,愉快教学,促进自我管理。    在科技,经济,文化日益发展的今天,推行素质教育的局面展示了新的教学航标。可是严俊的就业形式和学费的高涨,给经济经营日渐困难的农村予以沉重的打击,不少学生因家境贫困对前途失去了兴趣,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的推行
期刊
回顾我国自恢复升学考试后30年来的中考情况,从总体上讲,城镇学生的成绩比农村学生的成绩要好。但就政治学科成绩来说,城乡学校间的差距不是很大,有时农村中学学生的成绩会超过城镇中学学生的成绩。要提高农村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目前迫切需要解决如下几个问题,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一、要提高农村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必须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理念    要用邓小
期刊
【摘要】模块教学的特色与创新之处在于力图打破传统教学序列,建立更利于能力培养的新序列;也在于突破原有的常规训练模式,寻找与教学匹配的新的训练模式;还在于追求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尽力帮助学生形成更完备的写作素养。  【关键词】模块教学 应用写作 教学设计    模块教学是指将教学内容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部分,每一部分都有自成体系的逻辑关系。在新的格局中,学习者的思维会更活跃,能力训练效率会提高。这种教学
期刊
现在许多专家都在呼吁:“要给孩子一个健康的心理。”可是,现在的孩子都是独苗苗,成天生活在过分关爱和溺爱的环境中,什么事情都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切包办的,连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事实上,成人过分的保护会使他们觉得没有能力。更有许多家长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便把自己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从而对他们高标准严要求,使孩子承受过大的压力,一旦不成功,就会加以指责,为了让孩子成为完美无
期刊
语文是一门实用的人文科学,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学好语文,学生也许不会升官发财,但却终身方便,受用不尽。对于将来从事工作和继续学习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不仅会教书,而且还要会育人,让学生明辨是非,知道什么是人间的“真、善、美”,什么是社会上的“假、丑、恶”。还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学以致用,善学善用。  既然语文如此重要,那么学生怎样才能学好语文呢?几年来,我在教学
期刊
幼儿潜能开发专家周弘说:“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赏识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和生命力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所有的孩子快乐成长的教育”。  幼儿时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不管将来多么高深的教育都不可能抵消幼儿时期所形成的一切。而幼儿教育中往往会出现这样一个误区:孩子还小,只要哄着就行,不要苛求太多。要知道幼兒阶段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阶段,它将直接影响孩子今后在学习中的态度。如果一味地哄,放任自流
期刊
聋生由于听力受损,只能依靠视觉感官在我校有限的课堂中学习语言,因而聋生“读不懂、说不清、写不通”的现象便在所难免。聋校中年级语文教学的目标是:通过强化口语句段训练、读写并举的教学,发展聋生的语言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继续提高聋生听话(看话)、说话能力,具有段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由此可见,提高聋生写段能力是中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围绕这一重点,笔者认为从聋童生活着手,提高写段的实际能力是行之有效
期刊
教育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新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不断引入来自奥秘无穷的大自然、纷繁复杂的大社会的源头活水,让学生在自由开放、丰富有趣的教学过程中自主地获得知识、培养能力。那么,怎样开放课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向课前开放  “向课前开放”,即在课前引导学生观察、调查、查阅相关资料。如:在教学朱自
期刊
作文兴趣的培养和作文能力的培养密切结合,是贯穿于作文教学全过程中的重要任务。兴趣的产生是发展的基础。一般学生大多停留在考试成绩的认识上,要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首先就要引导学生认识作文不仅是考试获得好成绩的需要,而且也是日常学习、生活的需要。其次,兴趣的产生除个体需要外,还需要好奇心。人人都有好奇心,但学生的好奇心表现得特别突出。教师要利用这种好奇心,以新异的刺激引起学生定向探究活动,尽力扩大学生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