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方法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ndead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深度学习逐渐成为语文学科教学的热点话题,从挖掘文本独特言语价值、重视提升语言运用能力、教会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关注学生评鉴思辨能力四方面,探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方法,以供一线语文老师借鉴。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语文;策略方法
   本文将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度学习进行梳理与研究。
   一、挖掘文本独特言语价值,在一课一得积累中深入
   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要做什么呢?要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训练学生基本的倾听力、阅读力和表达力。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几篇课文基本都是名人事例,那么教学《诺贝尔》这类课文时,如何挖掘课文独特的言语教学价值,让学生一课一得呢?笔者发现学生学习人物描写的文章,往往对于描写人物的选材内容思考不够。所以教学《诺贝尔》时,我设立的教学目标中就包括:“学习课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方法”。
   二、重视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在情境实践活动中深入
   语文教学应关注表达。课文只是个例子,用课文教语文,利用教材训练学生,给学生丰富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运用。课外整本书《城南旧事》阅读教学中,林海音回忆了老北平的风俗,笔者让学生小组合作,调查搜集文中所描写的具有北平特色的景点和风俗,鸡毛掸子、毛驴、洋车、煤油灯、做小买卖的吆喝声、公用的水井、虎坊桥的灯会、城南游艺场的喧闹,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事物,让学生的小说阅读更深入。
   三、教会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支持学生在学习中深入
   语文教学本就是教会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其实,这就是关注学习策略,教学生如何学。老师要研究学生如何学习语文,老师在教学之前就要厘清学生學习的困难,然后支持学生学习,教给方法,反复练习。
   1.善于发现文本阅读的关键点,设计学生学习的扶手
   老师要思考哪些是学生自己阅读所看不见的、感受不到的、理解不了的地方。厘清这些困难,然后思考用什么方法去读,设置阶梯式阅读的落点,从起点到终点为学生设置台阶,为学生提供支持,让学生快乐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统编版四年级《走月亮》的阅读教学,“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是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我设计了一个情境,铺垫了几个台阶,“睁大你的眼睛去看,你看到了什么?抬头看看,低头看看,走近看看。”“闭上眼睛咱们仔细地听,你听,哗哗的溪水、汩汩的水声、小鱼的泼剌声。”“咱们再来嗅一嗅,空气中你闻到了什么?”“捧一股溪水,你还感觉到了什么?”“此时此刻你最想干什么啊?”让学生通过所看、所听、所闻、所想,建构脑海里的画面,如临其境,感受作者愉快的心情。
   2.关注不同文体特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阅读散文《荷花》《走月亮》《鸟语》《外婆的剪纸》等,一要让学生明白,关键不在所写的那个言说对象,而是隐藏在言说对象中的作者的思想和情感。阅读散文,要通过文字里描写的那个景去感受作者写散文时的心境、情感和思想等。二要让学生学会抓住精准的言语表达,这样才能体会文字背后所传递的丰富而细腻的情感,要细读品味精准的言语表达。三要引导学生学会还原生活,回归生活,让学生在文本中发现自己,表达自己。
   3.设计微课和自主学习任务单来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笔者执教校本课程儿童诗时,设计微课和自主学习任务单,教会学生学习和初步创作儿童诗歌的方法。学生课前已经按照自己的学习节奏学习了知识点,课堂上帮助学生内化知识,拓展训练。微课和自主学习单,作为一种资源,作为前置性的学习,帮助我更加了解学生,帮助学生对儿童诗有一个更清晰的理解。课堂上聚焦想象,通过训练,打开学生思维,学会多角度和有故事地想,通过情境操练,最后自由创作和表达。这是一个完整的语言表达过程,关注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关注学生评鉴思辨能力,在深读阅读活动中深入
   让学生进入课堂动脑筋想问题是课程的最高境界。小学生阅读材料主要分为实用类、叙事类和散文类,其中提取信息和理解文章的基础题占七成,运用、评价、鉴赏和质疑创新的题目占三成,学生往往在高层次阅读能力方面有所缺失,那么如何在平常的语文课堂中训练、发展学生的高层次阅读能力呢?在教学生阅读《城南旧事》时,我设计深刻的问题,比如“在英子的眼里,那个小偷是坏人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让学生辩析评价分析,表明观点并阐述理由。在教学统编版四年级上册《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时,让学生通过比较五粒豌豆的不同命运,让学生去思考评价鉴赏“你觉得谁才是五粒豆中最了不起的?为什么理想远大的豆子反而命运很悲惨?”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在思考中深入。批判性的问题让学生换个角度去思考,联系作者创作背景去走进不同作家不同时代感受人物不同的命运,充满哲学地思考。
   总之,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就是把老师变成学生,研究学生如何学习语文,为学生提供支持,拓宽学生学习资源,设计学习环境,依学而教,顺学而导,让学生快乐学习主动建构,按照自己的学习节奏来力所能及地学习,更好地发挥潜能。
   参考文献:
   [1]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适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11).
   [2]吴秀娟,张浩,倪厂清.基于反思的深度学习:内涵与过程[J].电化教育研究,2014(12).
   [3]朱少杰.基于深度学习的文本情感分类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其他文献
官场“潜规则”是官场腐败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官场“潜规则”,作为一种心照不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游戏规则”,表现为一种组织文化,即在官场的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级官员
钢琴教学是一门融思想性和技术性为一体的艺术教育,涉及知识面广,要求技术全面,作为一名教师要想使自己的教学成功,就必须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  钢琴教学中一般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便于师生之间直接交流与沟通,但同时也容易引起学生心理上的紧张,教师上课时板着面孔,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粗暴地加以指责,加之言语中流露出不耐烦的情绪,都会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
摘要:语文教育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能够起到春风化雨的教育效果,使学生在掌握人文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德育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存在于专门的课程之中,在其他课程中也有所涉及。基于此,本文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希望提高学生的德育综合素养。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德育渗透  一、 引言  
在数学教学中,充满了逻辑思维和抽象概念,孩子们很难对数学提起兴趣。而小学数学老师都会因为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而感到头疼。然而对一个学科的兴趣是能够主动学习的前提条件,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分析小学生的特点,重视如何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在教学中积极寻求问题的答案。  一、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习兴趣: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课堂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对所  学的知识感兴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在新形势下,顺应历史潮流的新举措,它使得农民“老有所养”的理想即将变为现实。这对两千多年始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鳏寡孤独、老弱病残都不能免于
摘 要: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终身教育与成人教育有着深厚的连带关系。终身教育思想理念孕育于广泛的成人教育社会实践,成人教育又被包含在终身教育思想和实践体系之中;成人教育的拓展与延伸推动了终身教育形态体系的不断完善,终身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发展又为成人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引导了成人教育的改革与创新。终身教育将与成人教育始终保持着这种良好和谐的互动关系,并在未来不断探索中共同走向学习型社会。  关
作文是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就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由此看来,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多年的语文教学活动中,笔者发现不少学生对写作存在害怕心理。不管是平时的训练,还是测验考试,总有“无话可说”、“词不达意”、“题材混乱”、“词语啰嗦”等问题。那么,作为初中语文老师,我们该如何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今高校竞争日渐激烈,尤其是高职院校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而高职院校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就培养和建立一支质量过硬的师资队伍,提高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