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结构学分析《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人物形象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pengo03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别具一格,陀思妥耶夫斯基喜欢挖掘人物的内心状态,不仅写行为的结果,而且着重描述行为发生的心理活动过程,特别是那些潜意识的反常行为、近乎昏迷与疯狂的反常状态,以挖掘人物形象心理为主线突破了以往俄罗斯作家创作的传统风格,俄罗斯评论家米哈伊洛夫称陀思妥耶夫斯基为“残酷的天才”。这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符合人格结构学理论,因此利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学的理论来解读这部作品的主要人物瓦尔克夫斯基公爵、阿廖沙以及涅莉心理,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心理分析能够更深层次的了解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主题。
  关键词:陀思妥耶夫斯基;弗洛伊德;被侮辱的与被损害的人
  弗洛伊德学说所研究的是意识深层潜藏的东西,着重研究人发生行为的内在原因与动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质仍不过是一台机器,只不过这台机器比一般机器复杂一些罢了,人这部复杂机器的推动力不是来自理性,而是来自人的本能[1]。本文利用人格结构学来分析《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中人物的心理。《被侮辱的与被损害的人》主要情节是以两个家庭故事展开的,一个是伊赫缅涅夫家庭,一个是涅莉的家庭。伊赫缅涅夫的女儿娜塔莎与涅莉的母亲不同时期爱上了阿廖沙与其父亲瓦尔克夫斯基公爵,由于瓦尔克夫斯基公爵的内心的私欲破坏了伊赫缅涅夫家庭,导致一系列悲剧的发生。
  一、瓦尔科夫斯基公爵
  文中的瓦尔克夫斯基公爵是一个反面人物,是一个见钱眼开,荒淫无耻,不择手段,以敛财为人生唯一目标的大财主,无论他多么狡猾,多么谋于心机,多么巧舌如簧,但他终究还是一个受本能强烈愿望支配的低級生物而已。书中首先通过描绘瓦尔科夫斯基公爵的眼睛来暗示他的品行“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那双外表看上去很漂亮的灰色大眼睛,好像只有这双眼睛才不肯完全听从他的意识,他也想温和而又亲切的看人,但是他折射出来的目光却似乎是一分为二的,在温和亲切的目光下闪烁着一缕残忍的,不信任的,恶意的目光”[2]西塞罗曾说:“自然界就是这样塑造了人的面貌,甚至让人表达出自己深层次的感情,不管我们的内心情感是怎样的,我们的眼睛永远会将其展现出现”。[3]所以瓦尔科夫斯基公爵无论通过什么方式掩盖自己的罪恶都是行不通的。
  瓦尔科夫斯基公爵在与万亚的交谈中瓦尔科夫斯基提出了自己对待社会的看法“整个世界都是为我创造的,只有当某事能给我带来好处的时候,我才认为自己责无旁贷,人类一切的美德的基础乃是彻头彻尾的自私自利,我喜欢地位,高官厚禄,以及打牌。但是最要紧的是女人,各种女人,我甚至喜欢偷鸡摸狗,越稀奇古怪越好,越花样翻新越好”[4]小说中描述了他以赞赏的口吻眉飞色舞的向万尼亚讲述了两个不堪入耳的故事来证明他所谓的世界观,一个是讲巴黎疯子官员,另一个是讲女修道员的故事。第一个小故事全面解答了这个高高在上的大人物为什么屈尊降贵去向一个微不足道的穷作家去表白自己的内心世界的原始动力和真实原因。公爵就是属于那种突然暴露一下的变态人之一,他们平时把自己的原始初衷,自己的私欲以及自己的不可告人卑鄙肮脏的意图深深的掩埋起来,藏在心底,而赋予行为表象以更多的相反方向的掩饰,但是这种掩埋久了他们反而会有一种越来越重的压力感,这种压力感与外在的虚假形象表现存在巨大的落差,这种落差对于他们本身的变态心里来说是不舒服的,是需要发泄的,只有发泄他们才会有成就感,才会减少压力,才能显示自己的隐藏技巧,装饰天分。
  瓦尔克夫斯基公爵的表白就和披斗篷裸体展示的人基本上是一样的,他需要让其他人对他的看法震惊,需要从人惊讶的表情中获得满足感,唯一区别就是他的炫耀对象需要更加深的参与这些事件,了解他的战果,受到更大的刺激,也就更强烈的刺激他的感官,这也是他为什么去找万尼亚来“裸露”一下自己的原因。第二个故事瓦尔科夫斯基公爵主要强调外表严肃道德崇高的人们内心都充满着不为人知的欲望之心。弗洛伊德人格结构说中本我是由原始冲动以及欲望构成的,包括来自对基本生理需求满足的知觉以及相对应的所有欲望。本我与人的身体联系着,身体中蕴藏着人最原始,最接近兽性的本能冲动,不受外在社会规范的约束,它也不受理智与逻辑法则的约束,所遵循的是快乐原则。[5]瓦尔科夫斯基公爵做尽坏事,本我的原始欲望驱动着瓦尔克夫斯基公爵各种行为的发生。瓦尔克夫斯基公爵为了钱财与女人不惜一切手段,为了获得伯爵夫人的继女卡佳三百万的财产用尽手段让阿廖沙离开娜塔莎,为了不浪费自己的钱财瓦尔克夫斯基公爵做了要请万尼亚吃饭的假象,万尼亚了解公爵,最后万尼亚支付了自己的饭钱,瓦尔克夫斯基为了追求有妇之夫,险些丢了自己的性命。但是瓦尔科夫斯基公爵生活在社会中不能够按照他的意愿为所欲为,他不得不戴上道德的假面具来与周围人进行沟通交流并且得到他们的信任。
  起初瓦尔科夫斯基公爵的伪善表现让伊赫缅涅夫一家人无条件相信瓦尔科夫斯基公爵是善良的。瓦尔科夫斯基公爵交给伊赫缅涅夫的各项任务,伊赫缅涅夫一家都是很好的完成,但是由于阿廖沙的出现谣言四起,这些流言蜚语是关于伊赫缅涅夫为了获得瓦尔克夫斯基公爵的财产,让娜塔莎故意接近阿廖沙并且让阿廖沙爱上她,瓦尔克夫斯基就此起了疑心,不相信伊赫缅涅夫,认为伊赫缅涅夫的本质是与他自己一样,都是不惜一切手段追求钱财来获得满足,瓦尔科夫斯基公爵的最真实的一面逐渐暴露,就此瓦尔科夫斯基公爵诬陷伊赫缅涅夫一家甚至夺取了伊赫缅涅夫的庄园,瓦尔克夫斯基公爵与娜塔莎最初的对话中也是这样所有体现,先是伪装成有道德的人祝福娜塔莎与阿廖沙,但是娜塔莎识破了他的诡计,为此瓦尔科夫斯基公爵感觉到了侮辱。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所占空间犹如海洋中的冰山隐状于水下的部分,比接近水面的前意识和冒出水面的冰山尖顶的意识部分广大的多,人的心理活动的原动力就来自于潜意识的本我[6]。在本我的推动下他要惩罚娜塔莎,最后一次他与娜塔莎见面时侮辱了娜塔莎甚至假意让娜塔莎认识纳英斯基伯爵。超我是人们经社会道德原则下内化形成的良心以及自我理想,它所追求的是道德原则[7]。瓦尔科夫斯基公爵所用来伪装的部分与超我相对应。从另一方面来说,瓦尔克夫斯基内心是脆弱的,因为社会的道德原则无法压抑瓦尔克夫斯基公爵内心的欲望,与公爵相比万尼亚反而能够压抑住自己的欲望,面对自己喜欢的女人娜塔莎被阿廖沙夺去,万尼亚没有与阿廖沙进行斗争,而是帮助阿廖沙与娜塔莎,一直陪伴在娜塔莎的左右。   二、阿廖沙
  阿廖沙的形象在文章中这样描述“他潇洒英俊,风度翩翩,每当他微笑的时候,使人感到尤为意外与可爱,这微笑是这么的天真,不管您当时的心情如何,都会立刻感到一种需要,非得对他报之同样的微笑。诚然,他身上也有一些不好的习气,一些貌似高雅的坏习惯,轻浮,自鸣得意,貌似有礼的放肆。但是他胸襟坦荡,心地淳厚,总是他先揭露自己身上的坏习惯,表示认错,并嘲笑自己积习难改”[8]这段描写不仅揭示了他的形象,而且详尽揭示了他的性格。阿廖沙属于贵族中的执绔子弟,他从小被父亲送到纳英斯基伯爵家中,受到纳英斯基伯爵的影响,追女人,玩赌博,夸夸其谈,并且十分倾佩对他那整个童年时期与青年时期没有见到的爸爸,同时阿廖沙继承了瓦尔科夫斯基公爵的轻浮,无主见,无责任心等恶习。[9]
  起初阿廖沙与娜塔莎真心相爱,阿廖沙没有因为娜塔莎的家庭背景放弃她,而是发自心里的爱着娜塔莎,娜塔莎也不顾家人的反对离家出走并且与阿廖沙私奔,娜塔莎与阿廖沙相互喜欢是出于一种无意识因为他们都说不清楚为什么喜欢对方,他们也许很少或者几乎没有思考关于将要面对的困难和现实,对由此而带来的痛苦更是毫无防备,所以一旦鲜花点缀的爱情和面包发酵的现实相碰撞的时候,结局只有粉身碎骨了。娜塔莎曾向万尼亚承认阿廖沙没有性格,而且像小孩子一样天真烂漫,不过娜塔莎的内心对于是否仅仅爱他这点说不出道理,娜塔莎爱他整个人,要是他变成了另一个样子,娜塔莎可能就不喜欢他了。阿廖沙没有任何主见,娜塔莎保护着阿廖沙,当万尼亚或者瓦尔克夫斯基公爵批评他时,娜塔莎会立即阻止他们并且为阿廖沙辩护,但是阿廖沙并没有全心全意的爱着娜塔莎,而是瞒着娜塔莎乱花了不少钱,跟朋友们一起鬼混,做了一些对不起她的事情,他常常去找各种各样的约瑟芬们和明娜们。[10]这些行为是来自于阿廖沙潜意识中的行为,是为了满足他自己内心的欲望。
  快乐原则是潜意识的最高原则,按照这一原则,人就要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地充分满足各种欲望,享受各种内部需求的快乐,就像任性的小孩一样,想干什么就干什么。[11]阿廖沙追求欢乐原则,他是个任性长不大的孩子,这也就导致他的内心根本没有责任的概念,同时他更是惧怕附带责任的自由,当公爵假意给他自由后,责任也就随之而来,这是他逃避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娜塔莎没有经济来源,他只能照顾她,而他自己又恰恰几乎无法独立养活自己,完全靠吝啬的父亲供给又无把握,与娜塔莎相比,经济富足的卡佳无疑也就具有绝对性的压倒优势。弗洛伊德说到:感性上的情爱得到满足后,注定要没有结果的,这个爱情要是能做到长久存在,就必须从一开始起就应带有纯粹的成分,也就是存在那种抑制其目的的情感成分,要不就是,它自身必须经历一场类似于这种类型的转变。[12]阿廖沙既然得到了也就不再有兴趣去品味和追求,新鲜感一过他也就没有了去品味和体验的动力,一切悲剧也就理所当然的发生了。瓦尔科夫斯基公爵正是利用了阿廖沙的为人轻浮以及见异思迁的本性安排阿廖沙与卡佳见面,阿廖沙立即爱上了卡佳,他把对娜塔莎的爱转移到了卡佳身上,逐渐对娜塔莎丧失了对她的爱恋,也很少去关心娜塔莎,之后与娜塔莎见面中承认他自己爱上了卡佳,认为卡佳是一个十全十美的女人,阿廖沙甚至拿娜塔莎与卡佳相比,但是由于超我的压抑,阿廖沙对娜塔莎产生了愧疚之情,每一次阿廖沙做错事他都会去找万尼亚吐露自己的心声,眼泪汪汪的向万尼亚承认错误,并且告诉万尼亚不要告诉娜塔莎 。但是当阿廖沙看见娜塔莎带着爱意看着他的时候,他立刻像娜塔莎坦白一切,一边哭,一边亲吻她,一边拥抱她。
  瓦尔克夫斯基公爵的假意赞同让阿廖沙内心感觉完全得到了娜塔莎,这也是他们爱情故事的悲剧的开始,作为阿廖沙父亲的公爵太了解自己的儿子,他的行为一切都在按他导演的剧本进行。弗洛伊德认为只有当感情关系上某种深情个人因素完全被性感因素所代替时,就会发生那种两个人在大众面前下做无差别,随着献身现象的发生,自我完全失去了作用,由这种能力所激起的批判力也无声无息了。凡是该对象所作的和作要求的事情是正确的,都是无可指责的,凡是为了该对象而去完成的所有事情,良心对它们已经起不到一点作用了。[13]娜塔莎热烈的爱着阿廖沙甚至失去理性一次次的原谅阿廖沙的过错,可以为了阿廖沙不惜一切代价。但是瓦尔科夫斯基公爵对他的不良影响,他的利己主义不断暴露,阿廖沙在卡佳与万尼亚面前批评娜塔莎生性嫉妒,虽然娜塔莎爱着他,但是在娜塔莎的爱里有许多自私的成分,不愿意为了他牺牲任何东西。但是卡佳指责了阿廖沙,认为阿廖沙是真正的利己主义者,陷入了瓦尔库夫斯基公爵设下的陷阱,在阿廖沙与娜塔莎分别时,娜塔莎还向他这个天真的利己主义者编造出了很快就要结婚的想法。阿廖沙直到最后一分钟都还相信,他只离开娜塔莎半个月,等他回去他们就会举行婚礼。娜塔莎无疑又是聪明的女人,她聪明在于她不去奢望本不可能的未来,这就是阿廖沙的转变以及公爵的接纳。
  娜塔莎宁肯短痛也不去选择长久的折磨自己,所以她选择与阿廖沙分开,不会与阿廖沙存在丝毫的藕断丝连。阿廖沙所对娜塔莎产生的伤害,也正是他继承了他父亲的一切本能的表现,是一种超我无法压制本我的一种表现行为。正如弗洛伊德所说,娜塔莎就是在求死,求他们摇摇欲坠的感情有尊严的结束,而不是卑躬屈膝委屈的活着。她要把心中荒芜的夜地留给自己,让自己去感受仓促的爱所带来惩罚,让幽暗而又寂寞的自我去尽力抚平两位老人所受到的痛彻心扉的伤害。
  三、涅莉
  涅莉是一个不幸的女孩,她的外公是一个工厂主,她的母亲由于受到瓦尔科夫斯基公爵的诱惑带着工厂上的资料钱财与瓦尔科夫斯基公爵私奔,但是当瓦尔科夫斯基公爵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就残忍的将怀有身孕的她一脚踢开,涅莉的妈妈从此过上了痛苦的生活,甚至遭到了她的父亲史密斯的诅咒,当涅莉长大时,她的母亲这样教育她涅莉“你要做个穷人,我死后,谁的话也不要听,谁的话也不要信,不管人家说什么,你都别听。不要去求任何人,你就一个穷人,你就自己过,但是要干活,干不了活就去讨饭,不要求他们”。[14]这些观念深深影响了涅莉,深深的扎根在涅莉的潜意识本能中。弗洛伊德认为,超我是儿童接受父母的是非观念与善恶标准的成果,由于儿童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必须依赖父母而生活,在父母的教导下,儿童逐渐吸收了父母的道德标准,把它内化为自己内心世界的道德原则,可见,传统的价值观念与社会理想道德是通过父母传授给儿童的,形成超我,超我一旦形成,就像父母一样,用自我理想与良心严格的监督自我。[15] 涅莉把这些观念作为她的道德原则。同时她以倔强的反抗来对待侮辱与欺凌,蔑视的态度来对待她身边的人,弗洛伊德认为自我为了生存,为了对付焦虑,就必须在外界寻找它可以破坏的对象,因此有时为了避免这一点,就必须在外界寻求它可以破坏的对象。[16]涅莉就是这样性格的女孩,她不停的去反抗破坏一切,在欺辱者面前不服输从而达到她内心的快感与满足。涅莉如此,她的妈妈更是如此。她们用饥寒交迫生活去积攒愤恨,用丧失尊严的乞讨去彰显独立。这些行为首先体现在布勃诺娃对于涅莉的训斥上,布勃诺娃出于卑鄙的想法想让涅莉穿上细布衣服,但是涅莉不到两天就把衣服全扯破了,穿着破烂走来走去,涅莉就要穿破布,不要穿细布。当布勃诺娃罚涅莉擦地板,擦她到在擦,擦得布勃诺娃心火都上来了,就连布勃诺娃殴打涅莉的时候,涅莉一声不吭,无声的反抗让布勃诺娃更加的气愤。涅莉由于本我的驅使以轻蔑的态度反抗布勃诺娃得到了本我的满足。其次涅莉的心理变化体现与万尼亚相处中,起初万尼亚租下了史密斯的房间,之后与涅莉相遇,万尼亚为了了解涅莉,他跟踪涅莉到布勃诺娃公寓调查情况,之后与马斯洛博斯基一起从布勃诺娃那里救出了涅莉。在万尼亚与涅莉之间的相处中,涅莉逐渐对万尼亚消除了戒备心因为她从来没有体验过这样的怜爱与温暖,涅莉正处在青春懵懂的时期,于是对万尼亚产生了爱意以及性爱需求,[17]当万尼亚第一次送给涅莉他给她买的衣服时,涅莉的脸涨得通红,害羞的看着万尼亚,以此同时,万尼亚又弄不清楚涅莉害羞的原因,然而涅莉的眼里却透露出十分温柔的情感。有一次与万尼亚的交谈中向万尼亚表达了她的爱意。对话中不仅包含了涅莉对万尼亚的感激之情也包括了涅莉的性爱需求,但是万尼亚没有意识到她的爱意,而且万尼亚几乎每天都会去找娜塔莎以及去帮助伊赫缅赫夫一家,留下涅莉自己一个人在家。涅莉的本我需求得不到满足,本我受到了压抑。这时她内心自我,本我,超我发生了冲突。自我位于以生理需要为基础的原始本能与外部世界之间两者内化了的心理代表,追求现实原则。自我既要面对本我无止境的要求,又要面对客观外界的现实,还要面对超我的道德约束,这些要求常互相分歧,有时互相冲突,弗洛伊德曾经形象的比喻说:“自我是一仆三主”。[18]涅莉不断的通过各种方式冷落和让万尼亚为难,当万尼亚让涅莉吃药,涅莉就把汤勺给打翻,当万尼亚重新调药时,涅莉从他手中抢走药,使劲的摔到地上,甚至在万尼亚面前提出要与医生结婚的想法。但是由于超我的压制以及自我的调和涅莉产生了羞愧感,承认自己的无理以及任性的行为。甚至偷偷的跑出去在大街上向别人乞讨,用乞讨来的钱来她摔碎的碗向万尼亚赎罪。后来涅莉得知阿廖沙即将抛弃娜塔莎,涅莉害怕万尼亚丢下她,自己主动向万尼亚提出要去娜塔莎家中当仆人,想伺候万尼亚与娜塔莎。这其中自我在起作用,通过当仆人的自我理想来延长并满足本我的生理需求。最后体现在对瓦尔克夫斯基的态度上,涅莉知道自己是公爵的合法女儿,涅莉的妈妈临死前要求涅莉去找瓦尔克夫斯基告诉她的身世,但是涅莉没有去找,在涅莉临死前与万尼亚的对话中说到,希望万尼亚找到公爵告诉涅莉的身世以及涅莉对他的诅咒,能够体现出涅莉通过她反抗行为来满足本我。
  结语:
  本文通过弗洛伊德人格结构学分析了《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中瓦尔克夫斯基公爵,涅莉以及阿廖沙的分析,更深一步的了解人物性格以及写作主题。公爵以及阿廖沙就是任由自己的生物本能,原始欲望自由膨胀的典型代表,只不过他们的表现形式以及程度不同而已。公爵为了满足自己潜意识的动物本能,贪婪欲望,性欲望等等初级原始的欲求而忽视意识系统里的道德、法律等的约束和指导,肆意妄为,作恶多端。阿廖沙则是任由自己的潜意识本性来决定自己感情上的取舍,而忽视意识系统中道德与责任的概念。而这种所谓的天真与单纯往往在感情世界里伤人伤的更深,它甚至让受害方无法去谴责,无法去反击,反而要去维护施害方,而任由自己的伤口在流血,就如娜塔莎所为。涅莉是“受虐”类型人物的代表,涅莉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但是最后涅莉由于生病离开了世界。
  参考文献:
  [1],[11]宋奇.大家精要弗洛伊德[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8:99,115.
  [2],[4],[8],[10],[14]陀思妥耶夫斯基.被侮辱的与被损害的人[M].臧仲伦,译.南京:上海译林出版社,1995:50,84,117,292.
  [3]彼得 雅科夫列维奇 恰达耶夫.哲学书简[M].刘文飞,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14:66.
  [5],[7],[18]车文博.自我与本我[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4:86,87,126,133.
  [6]吴立昌.探索人类心灵奥秘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28.
  [9]杜隽.从被欺凌与被侮辱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倾向[J].湖州师专学报,1993,(3):92.
  [12],[13]徐勋国.人性的真相弗洛伊德如是说[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6:86.
  [15]沈德灿.精神分析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5:88.
  [16]张传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述评[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87:126.
  [17]陈生永.窥探心灵的奥秘-浅谈被侮辱的与被损害的人心理描写艺术[N].韶关大学学报,1994:39.
其他文献
摘要:在山东淄博博山,有一个流传甚广的颜文姜神话传说,她是博山孝文化的典型代表。后世,人们为了纪念她,会在每年规定的时间举行祭祀仪式,这就博山著名的颜文姜庙会。颜文姜传说、颜文姜庙会中蕴含了博山几千年来的历史发展、文化脉络,有着一定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关键词:颜文姜;庙会;孝文化  一、颜文姜的民间传说  在我们博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寅时娶进颜家女,卯时死了郭家朗”。这
期刊
摘要:音乐和舞蹈往往是相辅相成的,舞蹈变化紧跟着音乐节奏的变化而变化。只有伴随音乐展示舞蹈动作才能更好的彰显舞蹈的独特魅力,才能更有力的显示出舞蹈节奏感。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引入舞蹈,不仅能够对他们起到一定的锻炼作用,而且还能够陶冶他们的情操以及美化他们的心灵。本文对小学音乐教学中舞蹈和音乐的相容性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小学音乐;误导;相容性  1、前言  随着社会发展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
期刊
摘要:幽默的话语能使交际变得轻松愉快,幽默的电影能使人捧腹大笑,释放压力。本文将从语用学的视角去探析幽默效果的产生,由D.Sperber和 D.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框架去理解电影《让子弹飞》中的话语幽默,话语的最大关联性与最佳关联性之间的差距就促成了幽默的效果。  关键词:关联理论;最大关联性;最佳关联性;“姜氏幽默”  引言:  幽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自然受到很多学者
期刊
摘要:随着现在时代的进步,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人们大都会专注于手机上的流量趋势,但是在这喧嚣的世界之中,也存在着墙绘这样的慢节奏艺术。在一个对精神层面和审美需求越来越高的社会,墙绘己从单纯的墙面局部的装饰发展到了整体空间的营造。它需要用视觉的艺术,从创新到造型、到创意、到意境的升华来改变人的生活质量。墙绘是种放大了的公共艺术,把人类对于美和智慧的追求,放大化地延伸到生活的空间中,这是种文化上
期刊
摘要:界定什么是民俗音乐,首先要清楚何谓民俗,其次再谈何谓民俗音乐。笔者在阅读已有著述的基础上,对民俗音乐作如下归纳。  关键词:民俗音乐;界定  一、何谓民俗  就其民俗的范围而言,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民俗,即指民间的风俗习惯本身,也就是传承于民间社会范围内的主体的“行为规范(风俗)”和“行为倾向(习惯)”。广义的民俗,指以民间风俗习惯为中心内容的文化体系。既强调了民俗的“主体属性”也不排除
期刊
摘要:当今托管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托管教育内容片面化,单一课业辅导教育形式下学生学习状态易倦怠化,托管机构教育理念陈旧,托管教育缺乏监督与开放交融。解决对策是:合理设置课程,单一教育形式趣味化,教育理念秉承为学生发展的初衷,设置网上托管教育运营App。  关键词:托管教育;课程设置;托管生  当今时代,托管教育已成为家长之间讨论的热门话题,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亚于对生活品质的重视程度。一些无
期刊
摘要:结合“互联网+”的时代背景普通本科师范院校创新创业模式探索,已取得初步成就。但在当今资本寒冬的背景下,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模式已经出现不足。需要完善创新创业专业知识,激励创业者信心,总结在创业过程中应对资本的经验,提升高校创新创业团队建设服务水平。  关键词:互联网+;普通本科师范院校;创业模式研究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的激励下,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国内创业活动如火如荼。国家简政放
期刊
摘要:汉代是我国古代历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朝代,其强盛的国力孕育出了独特的文明,也因此催生出了相当丰富的艺术形式。而汉画像石更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具有相当重要的研究意义。汉画像石是一种汉代地下墓室、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的雕刻画像,其本质是一种祭祀性丧葬艺术,综合的反映了汉代社会的历史文化面貌。本文從历史背景、表现形式、历史意义等方面分析论述了汉画像石出现的历史原因及后世地位影响。  关键词:孝
期刊
摘要:智慧学习视域下,要解决数字化语言学习环境中技术应用、教学活动组织、参与建设主体以及缺乏教学、技术与空间整合四大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新兴普适技术加智能学科工具,赋能智慧教与学;空间的虚实结合与联通,促多模式教学活动组织;多方参与的协同化团队,助力智慧学习环境设计;基于PST学习空间开发框架,指导智慧学习环境建设的四大实践策略,为下一步数字化语言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智慧
期刊
摘要:在“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进下,来华留学生的结构和数量都出现了较大差异。来华留学生由于文化、语言、宗教传统、风俗习惯等都与我国存在差异性,不可避免地存在跨文化适应危机。对来华留学生的不同文化背景进行深入了解,提高来华留学生培养和管理质量,这也是留学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文旨在对江苏大学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的文化适应性开展研究,寻找目前来华留学生在跨文化适应方面存在的问题,辨识影响跨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