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练习的积极心理效应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fire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书法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艺术财富,被认为具有清心静虑、修身养性、强身健思之功效。书法练习对个性发展、心理健康、情绪调节等诸多方面均具有积极的影响,同时书法治疗也可作为一种有效的临床心理治疗手段。文章探讨了书法练习产生积极心理效应的原因,并对基于书法练习的近期应用研究进行了总结和思考。
   关键词:书法练习;积极;心理效应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230-02
  
   一、书法练习的作用机制
   (一)古代书法论著中的作用机制
   书法练习所产生的积极心理效应,古人早已认识,并且其观点历来颇为一致。一般书家皆认为,书法练习可以修身养性,且利于身心。对此,书论中记载颇多。如“书者”“墨花翻飞,寿出笔端”;“善于书法者,俱寿考而身强健”等。何乔潘在其著作《心术篇》中说:“书者,抒也、散也。抒胸中之气,散胸中之郁也,故书法家都每得以无疾而寿”。黄匡在《欧北医话》中记载:“学书用于养心愈疾,君乐之”。所以,“坚持临池学书,大脑至老不衰”[1]。
   古人认为,书法练习有益于情绪调节。对此,我国古代书法论著中亦多有论述。唐代张怀瑾在《书议》中谈到:“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苏轼也说:“忧愁不平气,一寓笔所骋。”宋代朱长文在《续书断》中说:“栖迟卑冗,壮猷伟气,一寓于毫牍间。”清周星莲在《临池管见》记载:“作书能养气,亦能助气。静坐作楷书数十字或数百字,便觉矜躁俱平。若行草,任意挥洒,至痛快淋漓之候,又觉灵心焕发。”書者,或抒积极情感,或散消极情绪[2]。虽然古人的这些认识多为个人的主观经验,但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也是符合书法艺术活动心理规律的。
   (二)现代心理学研究下的作用机制
   对于书法练习产生积极心理效应的作用机制,香港大学心理学系高尚仁[3]进行了大量的系统研究,并在这些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首先是他提出的汉字书写的心理几何理论。该理论包含以下几个观点:现代汉字或多或少地保留了封闭性、对称性、平行性、连通性和方向性等视觉空间特征,在书法训练过程中,这些汉字所具有的空间特征与人类视觉特征相互呼应,使汉字书写过程丰富多彩,富于变化。从而促进书法练习者视觉空间能力的发展,同时也会对书写者的知觉-认知-动作系统产生积极影响;汉字书写过程中千变万化,形式多样,书写者知觉认知体验也会随之变得丰富多彩,给书法练习者带来更多的乐趣和思考。第二个方面,通过考察书写训练中书写活动对书写者所产生的影响,发现书法运作时的许多生理反应,如心律和呼吸会变慢、血压会降低,出现身体松弛的现象,同时书法训练者的脑神经活动亦会加强。高尚仁还研究了书法练习对汉字命名作业、字形相似性判断、图形再认等任务的影响,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还提出了书法优化激活效应理论,即书法训练对大脑有激活作用,特别是在右半球功能的激活上表现尤其突出。高尚仁的研究从汉字视觉特征、书法运作的脑激活两个方面为书法练习的潜在心理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书法练习的应用研究
   (一)书法练习对儿童的积极心理效应
   周斌、刘俊升和桑标[4]研究了书法练习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采用纵向研究的方法,以124名三年级儿童作为被试,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追踪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与那些没有接受过书法训练的儿童相比,接受了书法训练的儿童在情绪上更加冷静、安定,性情也更为顺从、温和,自我控制能力也相对比较强,思维也更加开阔并且少拘束。
   刘俊升、周颖和桑标[5]进行了书法练习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选取小学三年级学生124名作为被试,追踪研究结果显示,参加书法练习的学生焦虑和神经过敏性水平上升幅度水平显著低于未参加书法练习的学生,与没有接受过书法训练的儿童相比他们会出现更少的问题行为。
   周斌、刘俊升和桑标[6]还研究了书法练习对儿童情绪智力发展的影响。采用纵向研究方案,对114名四年级儿童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追踪。结果显示,书法练习在了解自身的情绪、识别他人的情绪以及情绪管理三个维度的发展上具有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这些研究证实,书法练习可以促进儿童积极的心理改变,主要表现在儿童个性、情绪智力的发展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上。而这些表现仅仅是儿童心理层面的冰山一角,书法练习对儿童心理的积极影响还有更丰富的内容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发现。
   (二)书法治疗对精神障碍患者的积极心理效应
   姚付新,樊作澍,宋燕明等[7]研究了书法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结果显示,书法治疗可以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对其阳性症状也不会加重。通过书法训练,病人的情绪得以稳定,始动性得到提高,生活兴趣有所拓展,注意力逐渐改善,自卑感降低,自信心提升。研究证明,书法治疗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稳定病情、巩固疗效、促进病人康复、延缓病人走向衰退。
   曹九英,邓文英,文结维等[8]探讨了书法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干预作用。结果显示,经书法辅助治疗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和焦虑水平显著降低,部分精神症状得到改善,说明书法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水平。
   刘艳[9]研究了书法干预对多动症儿童认知障碍的康复作用。书法训练后,多动症儿童注意力的稳定性增高,持续时间延长,工作记忆能力加强,精细动作和协调性也有改善,从而验证了书法训练对多动症儿童的认知障碍具有康复治疗的作用。
   董邢萍、贾继敏、王俊等[10]研究了书法训练配合博乐欣治疗焦虑症的疗效。研究表明,书法训练配合博乐欣治疗焦虑症的与单用药物治疗相比,可明显缩短治疗过程,效果也更加良好。
   曾昭祥[11]研究了书法训练对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疗效的影响。结果说明,书法训练合并药物治疗在改善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焦虑症状方面显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从而证明了书法训练是治疗广泛性焦虑症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
   宗焱、祝卓宏、王晓刚等[12]进行了书法心理治疗对震后儿童创伤应激反应的心理干预研究,对有明显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小学生进行了书法心理治疗。结果表明,书法治疗能有效缓解创伤后应激反应,同时也验证了书法心理治疗的有效性。
   郑刚、王鹏、刘学兵[13]研究了书法治疗对抑郁症住院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书法治疗可以明显控制和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焦虑症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书法治疗分支于艺术医学领域,是中国对心理治疗和行为药物的贡献,是一种健康、治疗与康复的科学方法[14]。研究者在使用药物及各种心理治疗方法的同时,努力尝试将书法治疗应用于临床实践之中,但从已有研究来看,该方法主要是作为精神障碍患者的一种潜在的辅助治疗手段。
   三、书法练习的效应思考
   书法练习能够促进个体心理产生积极的改变,同时也可作为一种有效的临床心理治疗手段。尽管书法练习的应用研究已经开展,其研究技术和方法也有一定的进步,但鉴于书法练习方式的独特性,基于书法的心理训练模式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规范。因此,其充分应用和合理推广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同时,对于书法练习的积极心理效应的解释要遵循多角度、多层次的原则,摒弃单一因果解释论[15]。对于书法练习促进个体心理产生积极改变的效果我们不能忽视,也不能过于夸大,必须要用科学的态度来解释和对待。
  参考文献:
  \[1\]董开全.中国书法与中医学\[A\].第十二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福州:福建中医学院,2009:296-298.
  \[2\]杨春晓,孙本杰.中国古代书法心理学思想概论\[J\].书法艺术,1996,(5):2-4.
  \[3\]高尚仁.书法心理治疗\[M\].香港:香港大学出版社,2000,(3):76.
  \[4\]周斌,刘俊升,桑标.书法练习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5,28(5):1266-1268.
  \[5\]周斌,劉俊升,周颖.书法练习与儿童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5):434-436.
  \[6\]周斌,刘俊升,桑标.书法练习对儿童情绪智力发展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9,32(5):1211-1213.
  \[7\]姚付新,樊作澍,宋燕明.书法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六届学术交流会\[C\].乌鲁木齐: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2006:33-38.
  \[8\]曹九英,邓文英,文结维.书法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的干预作用\[J\].现代护理,2006,12(4):357-358.
  \[9\]刘艳.书法干预对多动症儿童认知障碍的康复作用\[D\].硕士学位论文,广州:中山大学,2005.
  \[10\]董邢萍,贾继敏,王俊.书法训练配合博乐欣治疗焦虑症的对照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5):445.
  \[11\]曾昭祥.书法训练对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疗效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6):483-484.
  \[12\]宗焱,祝卓宏,王晓刚.书法心理治疗对震后儿童创伤应激反应的心理干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6):483-484.
  \[13\]郑刚,王鹏,刘学兵.书法治疗对抑郁症的作用\[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5):470-473.
  \[14\]Henry S. R. Kao,Sun Yat-Sen.Calligraphy Therapy:a Chinese Contribution to Psychotherapy & Behavioural Medicine\[A\]. 第五届世界心理治疗大会论文摘要\[C\]. 北京:世界心理治疗学会,2008:104-105.
  \[15\]李荆广,李春凯,周斌.书法练习促进心理积极改变的实证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9,32(3):721-723.
  
其他文献
摘 要:CIECAM02是一種色貌模型,它比CIELAB颜色空间具有更好的色空间均匀性,能够更好地实现色彩信息在异类媒体以及不同环境下的正确可视化。本文对CIECAM02色貌模型的特点做了简单阐述,并指出其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色貌模型;色空间均匀性;特点;发展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203-02
期刊
摘 要:通过对男子散打运动员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气体代谢变化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散打运动训练可以有效的提高机体的摄氧能力、通气量、氧脉搏及通气效率,在负荷运动中机体的适应性变化可作为评价运动效果的參考依据。   关键词:气体代谢;散打;摄氧量   中图分类号:G8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215-02
期刊
摘 要:《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选自《白氏长庆集》。高中语文必修三在编纂过程中选用了这篇文章,本文作者在阅读时,发现了一处引文的错误即青衫的注释义,这一细节性的错误很容易使人在理解方面产生混淆。本文旨在通过探究唐朝职事官、散官与服色的关系,阐明“青衫”一词注释义正确的内涵。   关键词:琵琶行;青衫;辨析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
期刊
摘 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不断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改善党对农村领导。近年来,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农业信息网站不断发展,涉农数据库建设初具规模,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点不断增加,农村党的基层组织信息化建设扎实推进,基层新模式不断涌现。   关键词:信息化;党的领导;农村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
期刊
摘 要:一般认为“曝光新闻”就是批评报道,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新闻报道里面的“曝光”应该是中性词,它不仅仅是指批评报道,还可以指其他介绍性的、建设性的报道等。它的真正目的不是批评,而是公开。在曝光新闻的写作中要正确把握曝光目的,选择正确的曝光对象。   关键词:曝光;舆论监督;外焦点叙述;叙述角度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244-0
期刊
摘 要:80年代以来,对于柳宗元的哲学思想归属确定为儒学已基本无疑义,柳宗元儒家思想体系的建立,是通过对孔子思想的创造行诠释来完成的。本文单从“天命观”的角度来阐释柳宗元对孔子思想的代表作品《论语》的接受情况。   关键词:天命观;柳宗元;论语;接受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251-02      如今从接受的角度(即读者的角度
期刊
摘 要:校团委统一管理下的社团林林总总不少,但其中真正属于文学性的社团却几乎为零。在团学工作层面,社团的管理机制不明确、团学资金匮乏使得文学性社团难以生存。同时,学生由于学业繁重而对文学逐渐忽略,以及社团活动开展中各部门工作的不顺畅使得举办一个活动困难重重。文章与其说是阐述我校文学性社团的萧条,不如说是从文学性社团萧条这一现象引发对我校团学工作和各部门工作的反思,以及对如何延续丽娃文学时代、创造全
期刊
摘 要:神灵崇拜在世界各民族宗教信仰活动中存在着普遍现象,然而西方基督教神灵崇拜和羌族神灵崇拜之间却大相径庭。本文从神灵体系、神灵观念两个方面对双方的神灵崇拜现象加以对比,試图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别,从而展示双方文化的内涵。   关键词:独一神;多神;崇拜;羌族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226-02      神灵崇拜是世界各民族宗
期刊
摘 要:后现代主义以其反传统的叙事手法成为了二十世纪文学创作的主要体裁之一。美国作家詹妮弗·伊根的《恶棍来访》就是一篇具有典型后现代主义特征的佳作。下文通过对该作品的叙事特点如非线性叙事,拼贴,戏仿等方面进行论述,进而探讨了该作品的后现代特色及主题。   关键词:碎片式叙事;多重叙事视角;戏仿;黑色幽默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
期刊
摘 要:近年来,以圣诞节为代表的一系列洋节在中国有愈演愈烈之势。针对这一现状,本文从社会变迁等方面分析洋节盛行的原因。作为西方文化载体的一种形式,洋节与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节日之间的博弈折射出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不可避免。最后文章提出以提升自我文化来应对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关键词:洋节;中西方文化;碰撞;融合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