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教育引导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82169433521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独立意识增强,家庭教育不够成功,学校课程与环境复杂,逆反心理表现突出,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尊重学生,努力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并指导家庭教育优化,控制和转变学生的逆返心理,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职业学校;逆反心理;教师;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5-005-02
  
  职业中学的教师普遍有这样的感觉,对于中职学生,教学难,教育更难。和普通中学的学生相比,他们更加不聽话,更喜欢与老师、家长对着干,老师、家长的教育更加难以收到效果。学生的这种心理表现就是我们常说的“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在心理学中,逆反心理指的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对客观事物表现与一般人对立或相反的情绪体验或行为倾向。
  逆反心理大都具有危害性,逆反心理过重或自己不善于处理和自我调节,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引起心理障碍。逆反心理还容易造成学生感情失控,与家长、教师感情疏远、关系僵化,甚至对立,使他们听不进正确的教育和劝导,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因此,教师有必要了解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具体原因,科学、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控制和调节逆反心理,塑造健全的人格。
  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中职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青春期心理特点
  逆反心理是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萌发独立意识的一种表现。中职学生刚刚进入青春期不久,作为未成年人,他们面对新的学习内容,新的学习方式,新的人际关系,逆反心理往往有比较突出的表现。同时,由于活动领域的逐渐扩大和交际圈的不断拓宽,他们更愿意跟朋友在一起,他们往往感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了,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成为他们重要的心理倾向。他们希望自己能像成年人一样受到尊重,做事喜欢自作主张,不希望成年人干涉,渴望独立。他们对父母和老师之言不再“唯命是从”了,往往嫌父母和老师太严格、太罗嗦,对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容易产生抵触情绪。
  2.家庭教育的不当
  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大于其他人的影响,家庭环境的影响具有特殊意义。孩子在家庭中生活的时间很长,约占其全部生活时间的三分之二,父母对子女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深刻的作用。
  首先,部分父母对孩子教育上的要求过多、过高,超过了孩子所能耐受和容忍的程度。进入中职的学生,往往属于初中学习之不成功者,父母普遍对孩子初中的表现失望,迫切希望孩子改变学习、生活的态度,扭转学习上的被动局面。而孩子的不良学习习惯早已形成,不是短期内就能改变的。父母要求与孩子表现之间落差的不断加大,让孩子产生感受到无形的压力,进而造成其烦躁、反感,最终必然导致逆反心理产生。
  其次,家长教育、管理子女的方式不当,也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有的家长对孩子提出要求的方式是居高临下的、命令式的、粗暴的,常摆出封建家长式的威风,甚至使用暴力使孩子屈服,不给孩子任何自主性的空间。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就会产生不满、抵触,甚至学会以后也会以同样的方式来对待别人。
  再次,父母在家庭中的行为不当,也是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一些家长自身的行为难以充当孩子的正面表率,如酗酒、赌博、缺乏社会公德等,在孩子心中丧失了尊严和威信,其对子女的教育,往往难以得到子女的认同。还有少数家长夫妻之间长期分歧、敌对,争吵不休,会使子女的内心产生严重的焦虑、矛盾、多疑或神经质,甚至导致心理变态以及反社会行为。
  3.职业学校的特点与现状
  首先,职业中学的课程体系与初中差别巨大。中等职业学校程序除文化课外,新增了专业课、实习课,这些专业课、实习课全新的教学模式,令部分学生难以适应,而其中需要初中文化基础支撑的地方又令这些文化基础薄弱的学生难以应付,难免使他们产生灰心或急躁情绪。
  其次,职业中学学生所处环境更加复杂。因受目前社会普遍择业观的影响,进入中职的学生大多是学习成绩不理想、家庭教育不成功的。这类群体中,性格叛逆的人数相对较多,他们聚到一起,使得学生与老师对立、子女与父母对立更显得正常,甚至视敢于与长辈顶撞为英雄的、有个性的行为,这助长了他们逆反心理的进一步加强。
  4.教师对学生的偏见
  首先,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不公正的处理,会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有的教师偏爱成绩好、听话的学生,这些好学生犯了错误会很容易得到他的原谅,纵有批评也是和颜悦色、和风细雨式的。而一些成绩差、调皮捣蛋的“差生”犯了错误时,他们的表现是疾言厉色、大声训斥。甚至在“差生”没有明显过错的情况下,他们也会根据往日的印象,做出不利于“差生”的判断和处理。结果导致“差生”不喜欢这个教师,甚至憎恨这个教师,不听他的课,甚至故意扰乱他的课堂秩序。即使理智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但是在感情上,他仍然不能接受这个教师。前苏联教育家费可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说过:“请你不要忘记,孩子们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特别是这种待遇来自一个亲近的人的时候,他的痛苦心情会在心灵里留下一个长久的痕迹。”
  由于逆反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不利于中学生的成长,因此,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对存在逆反心理的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使之科学转化。
  1.确立科学的教育观
  教师应向学生讲清逆反心理的客观存在及科学转化的方法。可以告诉学生,逆反心理是青春期的孩子萌发独立意识的一种表现,它在青春期的孩子身上表现得比较突出。逆反心理有明显的缺陷:不分是非、不分善恶,一味地排斥、一味地反对。这样做实际上是头脑简单、幼稚、不够成熟的表现。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他们是长辈,学识和经验比较丰富,教育的出发点是良好的,目的是关心和帮助青少年,而不会是故意找茬。也许长辈的态度严肃生硬,方式简单粗暴,但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厉耳利于行。”我们应该正面、正确对待家长和教师的教育,分清是非,多服从,少排斥。
  当然,我们也应看到,逆反心理也有它积极的一面:有时,家长和教师的做法可能是错误的,不切实际的,反抗这一做法则是正确。我们的教育不是培养一味顺从的人,盲从或盲拒都是不正确的行为表现,事事顺从也不是心理健康的表现,相反意味着另一种不健康,不利于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培养素质全面的人才。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培养有主见、有个性、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我们应该注意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其中包括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思维的独立性指善于独立地提出问题,独立地寻找答案,而不是依赖别人。思维的批判性指思考问题时不受别人暗示的影响,能严格而客观地评价、检查思维的结果,冷静地分析问题。思维的独立性与思维的批判性密切联系着。
  在这里,我们要区分盲目反抗和合理的拒绝,前者是一种缺乏思考的机械的行为模式,是幼稚的、盲目的;后者是有分析的理性的选择,体现了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因此,我们应该把前者科学转化为后者,建立起对待教育的科学态度。
  2.努力尊重学生
  有逆反心理的学生经常受到教师的斥责、惩罚,一般都比较心虚、敏感,对教师怀有戒心敌意,但他们又需要教师的谅解和信任。为了使他们能更好地接受教育,必须首先使他们解除顾虑、摆脱消极的态度定势,最根本的方法是调整师生之间的关系。为此,教师应自己带头真心实意地帮助这些学生。
  俗话说:“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作为教师,我们应改变过去严厉而单一的批评式的语态,尽量对学生和蔼可亲、态度诚恳,多与学生交流、谈心,让这些“特殊”的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情厚意,消除他们的敌意和戒备心理。我们还应降低对“差生”的要求,尽可能多地鼓励、表扬,尽可能少地批评、指责。盖杰和伯令纳曾在他们合著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但也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激发学生的方法。”有时教师忘记了他们对于学生的表扬是多么重要。教师还应对自己的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善于发现“难看”的孩子身上的优点,并寻找时机让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表现自己长处,改变他在老师和同学中的形象。
  3.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学生在班级中生活,这种班级生活构成学生的“心理活动空间”。德国心理学家勒温把个人行为的产生变化规律,用一简单公式表示:B=f(p×E),其中B代表行为(Behaviour),f是变量,p是个人(Person),E是环镜(Environmeat),P和E的交互作用形成心理场,即情境。当代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这个情境中,关键在于“场中人”的主观感觉,即心理气氛。不同的班级具有不同的心理气氛,不同的情境产生不同的具体行为,学校的教育实践也证明,营造一个具有民主、宽容、善意友好的班级氛围,有利于改善学生的逆反心理等攻击性心理及行为。
  教师应善于采用组织手段,在班内组织起有一定层次的正式关系的网络,为学生日益扩展交往范围、建立多样的生活联系、形成丰富的责任依从关系提供充分的条件,从而使他们逐步深入到人际关系的各个方面去,使他们的精神世界变得更为充实和美好。针对存在逆反心理的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组织帮教小组,给他们在学习上、生活上、行为习惯等方面予以特别的关心和帮助,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同学的善意,他们会逐渐消除对立情绪,乐于接受大家,乐于参加集体活动并从中得到教益。
  教师可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教育情境,并发挥其教育效能,以培养积极的人际关系,减少消极的人际关系的影响。班主任可以组织开展各种课内外活动,努力使班集体成为良好的交往环境,使所有的学生特别是存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对交往产生一定的兴趣,并在实践活动中积极学习交往,从而对活动感兴趣,对集体感兴趣,逐渐改变原先的态度和做法。
  4.指导家庭教育优化
  作为教师,应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争取家庭教育的配合。在教师的指导下,家长如能从子女和自身双重角度上考虑教育问题,合理调整教育行为,这将对改善家庭教育质量,提高家庭教育效果,纠正子女的不良心理包括逆反心理产生良好的作用。
  我们可以引进一个原理——适度原理。即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和期望应采取适中的原则,即不可过高也不可过低,要符合子女的实际,否则家庭教育的功效就会削弱。
  首先,家长对子女应给予适度的爱。爱的缺乏和爱的过度都会对子女的教育产生不利的影响。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在家庭教育中,“严厉和慈爱——是一个最难解决的问题。正如奎宁一样,正如食物一样,爱的要求是有一定份量的”。因此,父母对子女应该有理智、有分寸地爱。
  其次,家长对子女的期望水平也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目前,在相当一部分的家长中,对子女期望过高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他们往往想把自己失去的东西在子女身上得到补偿。这样脱离子女实际、超越子女水平的家长期望必须得到改变。作为家长应该面对现实,合理地调整自己对子女的期望水平,这样才有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
  总之,适度原理对家庭功效的正常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化、父母子女关系的改善、孩子逆反心理的纠正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我们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使教育與学生的心理相匹配。这就要求我们在了解中职学生心理特点的情况下,对症下药,采取多种方法,控制和转变学生的不良心理,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实践证明,中职学生常见的逆反心理经过合理的调适、疏导,会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转化,有利于他们形成健康心理、健全人格。
其他文献
1. 引言目前,有关神经网络的研究日趋走向成熟阶段.早在1989年,仅含一个隐层的BP网络就被证明可以逼近任意的连续函数[1~3],从而揭示了神经网络强大的计算能力.另一方面,神经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deas for designing moder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in which we emphasize the observation about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w
在“数字地球”召唤之下,“数字城市”以一个全新的概念展现在人们面前,它作为“数字中国”乃至“数字区域”和“数字地球”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为全球的信息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是对“数字城市”最基本的要求。网络化意味着信息资源的分布性,而分布的资源需要相互合作以解决公共问题,Agent技术为此类问题提供了非常自然的建模方法。随着“数字地球”在全球范围内的进一步研究和深入,
针对江西中东部地区高大平房仓夏季表层粮温高,稻谷品质劣变快的问题,开展空调控温储粮技术应用以及粮仓专用可熏蒸一体空调机与普通分体空调使用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应
讨论了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分类知识发现中最大泛化规则的生成.首先给出一个最大泛化规则的生成算法,提出采用基于信息论观点的J-measure作为属性有效度量,用来在求最大泛化规则
文章基于四川省高原山地风电场实测风速数据,对平均风速与风向、湍流强度、阵风因子、湍流积分尺度等脉动风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平均风速较低时,随着风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