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敲窗的声音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hicun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窗外,北风呜咽,雨滴敲窗。
  室内,暖气嘶嘶,几个初中生扎堆八卦,笑语晏晏。
  “梆———”大门的关门声,“吱———”教室门的推门声。良子的头探入,红色的羽绒帽上站满雨滴军团,闪着冰冷。我扭头,抬眼,瞅他;他眼皮微动,眼珠略转,泪光氤氲,语音沉咽:“老师———”
  “怎么啦,良子?”我声音温和,却满眼地不解:昨天的阳光少年,今天被乌云包裹了?
  良子卷着一身寒气进来,走到座位坐下,低頭不语,身体抖动。同学口瞪目呆地惊诧,目光探向他询问,继而转向我求解;我也无解地探究他。大家只有肢体的夸张,神态的表达,屏气凝神,全场默静。
  良子抬头看天花板,突然爆发:“老师,我不是我妈亲生的,绝对不是!”话音里充满稚嫩的愤怒。
  “你的脸完全复制了你妈的,怎会不是亲生的呢?”我故作轻松地笑。
  “是啊,一看就是亲生的。”学生此起彼伏地附和。
  “长得像就是亲生的吗?明明约法三章了,假期她在家陪我做作业的。结果呢,结果呢?把我送到你补课,她跑培训班上课去了。他妈的,钱才是她亲生的!”良子暴口了。
  “我也不是我妈亲生的!”一个腼腆的女孩小声说道。
  “哦,你妈又怎么啦?”我走到她身边,拍了拍她的肩膀。
  “假期也不给我看手机,规定时间段做这科作业,做那科作业。我在房里做作业,她在客厅看抖音,肆无忌惮地笑。有一天,老爸不在家,她捧着手机像捧二宝似的,瘫靠在沙发上。我饿了,她丢下20块钱,撵我:‘走走走,街上吃快餐去。’哼,手机才是她亲生的!”
  导火索引爆了教室,学生相继爆料。小小的教室里,成了几个孩子控诉“万恶父母”专题大会。
  我却石化了:孩子的声音在敲窗,却被家长任性地屏蔽在窗外了。
  有时候,父母真的忘记了自己曾经年少过,自己也曾渴望用自己的声音敲开一扇窗。
  其实,很多时候都是这样,成人的一个借口,就把孩子推出了自己的窗外。一个八岁的孩子,每周六一见到我,眼睛顿时闪亮,跑过来拥抱我,双手握住我的一只手,拉我到“教室”,让我坐下,再用双手轻轻地摩挲我的脸,然后偎在我的怀抱里撒娇:“老师,我好累!要做好多的作业,要补好多的课。我不要老师上课,我要老师听我讲故事。”
  他讲动物故事,讲科幻故事,语线起伏。动情处眉飞色舞,手舞足蹈;有时还在作业本上画图。
  有一天,他讲在校园受欺凌的事件:“那天,我看见大同学抢了小同学刚买的冰淇淋,讲了一句大同学不应该欺负小同学,结果被大同学一把推摔在地上了,好痛。”孩子边讲边我怀里钻,身体还瑟瑟发抖。他不敢告诉老师,也不愿告诉妈妈!“妈妈爸爸只晓得赚钱,根本就不管我想什么。你是最善良的老师,只有你肯听我的故事。”
  孩子的声音砸碎我这扇窗,但能无障碍地敲开进家长的窗吗?
  夏天,草木蹭蹭蹿长,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高三一男生,周末回家。一打开家门,“汪汪”跃到跟前,摆尾作揖。男生一句“维特,帅哥想你了”,惊得切菜的母亲切了自己一刀。年少时读过《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母亲,从“维特”两字中,自动臆拍了儿子恋爱的画面———母亲准备用刀砍去青春的枝蔓。
  于是,孩子家里有了庭审,班主任办公室有了庭审,同学眼里有了庭审。
  “维特”意识,本只是青春的朦胧,是对成长的一种渴望,是成长过程中无法躲避又无公式可解的秘密,却被成年人用来焊接铁架,筐罩树般地生长的孩子。
  潜意识的声音,根本无法敲开固化的窗子,还遭受了莫名的折磨。这种折磨,可能会把孩子推向更远,远至可能再也无法听见孩子敲窗的声音了。
  还记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吗?
  海子的花开在哪里?开在德令哈。他孤寂地坐在绿皮火车上,心里栽满了玫瑰花。前往德令哈的路上,一路幻想,史诗般的声音,应该比玫瑰更能敲开爱情的窗子。西上,再西上,终于站在了德令哈的土地上,站在了有自己爱情的土地上,他深情地吟唱《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海子渴望爱情的声音,敲打“姐姐”的窗子。可德令哈的夜色,像绝缘体包裹了他,动情的声音虽如电流在绝缘体内迅速流动,却击不穿薄薄的窗子。窗子里的人不仅拉上了厚厚的窗帘,而且还拉熄了唯一的盏灯。
  既然跟随的脚步声,“我只想你”的心声,都敲不开爱情的窗子;那么生命用列车碾扎的声音,总能敲开一扇窗吧?
  绝缘的窗子,不仅坍塌了海子的爱情,更坍塌了海子的生命。
  或许,我们都有自己想敲开的窗子,也有自己关上的窗子。
  漫步月夜。月亮身着白纱,娴静安详;月光透过柳梢,柔和静美。
  我企图听听,敲窗的声音;其实,我的声音,也在敲窗。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其他文献
一  已是第二天的早晨,几个人站在吊脚楼的窗前,一股清冷的寒气穿过古老的寨门,纠集着永远不会古老的时光,一起向远方而来的陌生者,传递着三江侗寨别样的冬天。  站在吴校长家的吊脚楼上,往侗寨的中央眺望,一轮巨大的红日沉浸在氤氲的雾气里,整个寨子里弥漫着一股朦胧的神秘气息。攒尖式双叠顶的鼓楼,耸立地指向天空,天为乾,地为坤。太阳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冉冉升在鼓楼的弧线旁,美仑美幻,天地同辉,乾坤交融,凝
期刊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冬季运动会是经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由内蒙古自治区举办。  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设置7个大项、15个分项、109个小项。设置滑冰(速度滑冰、短道速度滑冰、花样滑冰)、滑雪(高山滑雪、越野滑雪、跳台滑雪、自由式滑雪、单板滑雪)、冬季两项、冰球、冰壶、雪车、雪橇七大项。设置轮滑、轮滑冰球、陆地冰壶、滑轮、滑轮+射击、跳台滑草、跳台滑草+滑轮项目。  今天,我们以散文诗的形式,向人
期刊
时间过得真快,一天到晚忙忙碌碌,感觉冬天来临没几天,不经意间就到过年了,回头一看各方面成绩和收获却不大,思绪不免有些沉重,有些失落。好在有一点小小的安慰,我编辑的散文集《高原山花》和我作词的歌曲《我的家乡叫大方》也相继面世了,并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春节(俗称过年)是中华各民族最重视也是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一年到头,一家人欢聚一堂,团团圆圆,其乐融融。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期刊
都说“百川之水向东流”,然而,衡阳东乡有条不起眼的小河,不按照常理出牌,它从罗霄山深处,一路向西,涌入冠市镇内。  这条河,叫沙河。  弯弯的沙河,源远流长。它从历史走来,从大山深处一路潺潺而流,养育着万物生灵。冠市街、古皇山、刘氏宗祠、将军府、青年水库、杨武断桥、古树古井、龙王庙、保庵寺、罗家祠堂……矗立于沙河两岸,给那里的山山水水披上了神秘的面纱。  如此神奇的弯弯沙河,工作再忙,天气再热,我
期刊
一  最初的起源,像晴天刺向大地的一把利剑,恒久万年直插冰川,在青藏高原山涧,一束金色耀眼的光柱久久揽着一座一座冰峰,嘀嘀嗒嗒,涓涓成河,汇聚成川,于是一条自西向东奔腾的黄色巨龙,驰骋在华夏大地。  最初只是微弱的叮咚,不知经历了多少时间的磨砺,静逸过、欢畅过;包罗万象后平坦激荡过;东奔西荡暴躁过、呻吟过,生命征程一路奔驰,从高原到大海流经5464公里,曾被人们称为黄色的“浊河”,而更长久的却是养
期刊
天空下着小雨,夹杂着小雪粒。  冬天的夜有几分萧瑟,也有几分寒冷。  为了给女儿买一副白袖套,我不得不走出家门,来到华润万家超市门口。地摊还是和往日一样,一堆是袜子,一堆是小百货,一堆是各式各样的袖套。  “怎么没有人呢?”一个高个子的美女大声问到。  此时,我刚好站在她的背后。听到这样的声音,我立即左右巡视,没看到那位阿姨,我只好上前搭话。  “美女,你买什么?”  “白袖套。”  “哦,我也买
期刊
南国的仲夏如火,傍晚下班虽然夕阳西下了,但行走在钢筋水泥的马路上,依然热浪袭面,就像被铁板烙饼似的,烘热难耐。  途经钦州一桥旁小广场处的市民小舞台,看见几个工人忙着悬挂“采茶戏演出”的背景字幕,“采茶戏”三个字,瞬间勾起了我的回忆,儿时北大荒的那个惊慌失措的寒冬,在病危母亲床边第一次聆听父亲为母亲吟唱采茶戏的悲伤场景不断在我的脑海里回放,那蒙太奇的影像是如此清晰,恍如眼前。  四十年前,北大荒的
期刊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在这乍暖还寒的时节里,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让庚子鼠年正月少了些许的佳节气氛。长彼此之间的来往没了,不出村、不窜户、不聚会……为了防止疫病漫延扩散,于是封村、封户、封路……居家不出门,成了这个节点的常态。这是全国战疫情的一个缩影。也因此阻档了许多归乡心切游子回家的路。乡愁很美,路却遥远。原打算回老家看看的我,也只好作罢。于是,勾起了我对家乡的思念
期刊
父爱如山,父亲的爱是沉甸甸的,儿女永远在山的庇护下。父爱犹如村前的那棵古樟树,枝繁叶茂,绿阴如盖,为儿女遮风挡雨,永远依靠。  说起父亲,我就想起那首熟悉的歌:“那是我小时侯,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那时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  我的家乡在桂林东乡一座普通的小村庄,村后青山如屏连绵不断,村前两条小溪如练蜿蜒而来,在村南汇合又潺潺而去。石桥座座如虹飞架,村内明清古建筑群保存完好,村外新樓节次
期刊
在草经冬而不枯、花非春而常开的南方是无雪可踏的。踏雪是一只猫,一个多月的小奶猫。我起的名字,因为它全身灰黑唯有四只爪子是雪白的,宛如在白雪皑皑的雪地里走了一遭,它携着雪的寒气让南方的冬天多冷了几度。  南方的冬天是湿冷的,迷蒙的雨已经连续下了大半个月。这个冬天干洗店的生意特别好。店里的衣架很拥挤,长长短短五颜六色的羽绒服前胸贴后背。高档低档的羽绒服都蜂拥来这里干洗,灰鸭毛、白鸭毛、鹅毛、狐狸毛、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