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作文教学纲要指出:“小学作文教学,既能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写作能力,又能使他们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发展智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此可见,作文教学既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手段,又是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有目的、有步骤地渗透品德教育,这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主要应从下面三个方面进行。
一、提倡写真述实,培养诚实的品质
(一)严格要求,使之养成写真实的习惯。编造情节是当前小学生作文的通病。如要求学生以《拾到东西以 后》为题写一篇文章。有一名学生写了这样一件事:他在公共汽车上拾到两角钱,问身边的乘客都说没丢。怎样处理这两角钱呢?经过一番思考之后,他用这两角钱买了一张车票。周围的人向他投来谴责的目光。下车时 ,他向乘务员出示了自己的月票。小作者在文章结束时发表了议论,他认为:把钱留下来固然是不应该的,但 如果交给乘务员,又有落入个人腰包的可能,只有用它买张车票,才算真正地交给了国家。我在评改时,感到 这篇文章的立意是很新颖的,但又认为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能选择这样的处理方法,把问题考虑得那样复杂,深刻,似乎不大真实。经过一番了解,我才知道这个学生确实在公共汽车上曾拾到过两角钱,但他没有用它买车票,而是交给了乘务员。后来他在一本刊物上看到一篇文章,觉得处理方法很独特,所以就照搬过来了。 象这样编造部分情节的现象应引起教师的注意,如不防微杜渐,发展下去是很危险的。所以教师要向学生讲清 写假话的危害,让学生知道写假话就是说谎,是坏习惯。这样,使学生彻底打消胡编乱造、蒙混过关的念头。在教师的严格要求下,使学生逐渐养成写真述实的好习惯。
(二)拓宽领域,采取多种命题形式。作文训练要着重指导学生写自己的话,强调倾吐胸中的积蓄,使学生 “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因此,教师在作文命题时,务必要使学生有话可写。
小学阶段以命题作文为主,这就和小学生写作素材少发生了矛盾。为使学生能把有限的素材写进文章里, 而又不致于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教师可采取灵活的命题方法。一是在统一写作要求的前提下,多拟几个题目 。例如,让学生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给他们出了一系列题目:《这件事教育了我》、《班级里的新鲜事》、 《我真高兴》、《后悔》、《我学会了做米饭》、《第一次学游泳》等,由学生任选其一,也可以在不改变写 作要求的前提下自拟题目。二是半命题。就是题目写出一半,另一半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素材补充完整,并 写出文章。例如,以《我的××》、《……的人》等题目,让学生写一个记人的记叙文,要求通过二、三件事 写出这个人的特点。这样的命题拓宽了学生的选材范围,再也不用挖空心思去胡编乱造了。三是教师提出要求 由学生自由命题。这样能使学生的选材范围更加宽广,也极容易写出他们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写出诚实的自己 的话。
(三)开展活动,积累写作素材。应该指出,学生写假话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写作素材,而写作素材的来源是丰富的生活,没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就难以持久地使学生写真述实。为解决这个问题,可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有意 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内容。每开展一项活动之前,都要向学生讲明活动的内容、要求和意义,让学生定向、定 式积累素材。比如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每周每个学生要选择自己认为满意的一篇日记贴在墙报上,互相交流 。有的学生看了别人的日记很有感触,觉得自己也有同样的经历,为什么别人能写出感人的日记,而自己却把 这么好的素材舍弃了呢?教师抓住这个机遇积极诱导。
二、面向社会生活,提高鉴别能力
(一)定向观察,深入分析。小学生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较差,对一些事物理不清头绪。教师在指导学生 分析事物时,不要急于让他们去观察社会,以免造成学生不知道看什么,想什么,写什么,而要从家庭或学校 入手,由小及大,由近及远。如命题为《我的××》,要求通过几件事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兴趣爱好或性格 特点,并要求从优、缺点两方面选材。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在写此类文章时,往往只写人物的优点,不写缺点。这次把写人物的缺点作为一项要求提出来,迫使作者不得不认真地去观察分析文章中的主人公,这样 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定向观察分析的能力。通过多次反复训练,不断变换观察对象,为以后观察分析较复杂的事物打下基础,也在思想和品德上教育了学生。
(二)全面观察,综合分析。定向观察基本限于家庭和学校,情节是生活问题或学习问题。而全面观察的取 向要转向社会。社会上各种事物都不同程度地染上了政治色彩,如何定性,是学生难以把握的。社会生活是复 杂的,能不能让学生写社会的“阴暗面”,这个问题在学术界争论已久,目前似乎尚无定论。我认为不应该将 社会“阴暗面”划入学生写作文的禁区,因为它毕竟是现实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并且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 力的极好的反面材料。关键在于教师要对学生加以正确地引导。使之对事物有个明确的认识。通过引导,使学生知道哪些是美的,哪些是丑的,什么是现象,什么是本质。提高了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避免在观察分析时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总之,学校、家庭、社会要形成一个庞大的德育体系,学生置身于这个环境中,无时无处不受到感染和熏陶,这样逐渐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笔者认为,作文教学是两条线交织在一起的,一条是传授作文的基本知识,一条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忽略了哪一条线,都会导致作文教学的失败。
一、提倡写真述实,培养诚实的品质
(一)严格要求,使之养成写真实的习惯。编造情节是当前小学生作文的通病。如要求学生以《拾到东西以 后》为题写一篇文章。有一名学生写了这样一件事:他在公共汽车上拾到两角钱,问身边的乘客都说没丢。怎样处理这两角钱呢?经过一番思考之后,他用这两角钱买了一张车票。周围的人向他投来谴责的目光。下车时 ,他向乘务员出示了自己的月票。小作者在文章结束时发表了议论,他认为:把钱留下来固然是不应该的,但 如果交给乘务员,又有落入个人腰包的可能,只有用它买张车票,才算真正地交给了国家。我在评改时,感到 这篇文章的立意是很新颖的,但又认为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能选择这样的处理方法,把问题考虑得那样复杂,深刻,似乎不大真实。经过一番了解,我才知道这个学生确实在公共汽车上曾拾到过两角钱,但他没有用它买车票,而是交给了乘务员。后来他在一本刊物上看到一篇文章,觉得处理方法很独特,所以就照搬过来了。 象这样编造部分情节的现象应引起教师的注意,如不防微杜渐,发展下去是很危险的。所以教师要向学生讲清 写假话的危害,让学生知道写假话就是说谎,是坏习惯。这样,使学生彻底打消胡编乱造、蒙混过关的念头。在教师的严格要求下,使学生逐渐养成写真述实的好习惯。
(二)拓宽领域,采取多种命题形式。作文训练要着重指导学生写自己的话,强调倾吐胸中的积蓄,使学生 “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因此,教师在作文命题时,务必要使学生有话可写。
小学阶段以命题作文为主,这就和小学生写作素材少发生了矛盾。为使学生能把有限的素材写进文章里, 而又不致于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教师可采取灵活的命题方法。一是在统一写作要求的前提下,多拟几个题目 。例如,让学生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给他们出了一系列题目:《这件事教育了我》、《班级里的新鲜事》、 《我真高兴》、《后悔》、《我学会了做米饭》、《第一次学游泳》等,由学生任选其一,也可以在不改变写 作要求的前提下自拟题目。二是半命题。就是题目写出一半,另一半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素材补充完整,并 写出文章。例如,以《我的××》、《……的人》等题目,让学生写一个记人的记叙文,要求通过二、三件事 写出这个人的特点。这样的命题拓宽了学生的选材范围,再也不用挖空心思去胡编乱造了。三是教师提出要求 由学生自由命题。这样能使学生的选材范围更加宽广,也极容易写出他们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写出诚实的自己 的话。
(三)开展活动,积累写作素材。应该指出,学生写假话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写作素材,而写作素材的来源是丰富的生活,没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就难以持久地使学生写真述实。为解决这个问题,可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有意 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内容。每开展一项活动之前,都要向学生讲明活动的内容、要求和意义,让学生定向、定 式积累素材。比如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每周每个学生要选择自己认为满意的一篇日记贴在墙报上,互相交流 。有的学生看了别人的日记很有感触,觉得自己也有同样的经历,为什么别人能写出感人的日记,而自己却把 这么好的素材舍弃了呢?教师抓住这个机遇积极诱导。
二、面向社会生活,提高鉴别能力
(一)定向观察,深入分析。小学生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较差,对一些事物理不清头绪。教师在指导学生 分析事物时,不要急于让他们去观察社会,以免造成学生不知道看什么,想什么,写什么,而要从家庭或学校 入手,由小及大,由近及远。如命题为《我的××》,要求通过几件事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兴趣爱好或性格 特点,并要求从优、缺点两方面选材。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在写此类文章时,往往只写人物的优点,不写缺点。这次把写人物的缺点作为一项要求提出来,迫使作者不得不认真地去观察分析文章中的主人公,这样 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定向观察分析的能力。通过多次反复训练,不断变换观察对象,为以后观察分析较复杂的事物打下基础,也在思想和品德上教育了学生。
(二)全面观察,综合分析。定向观察基本限于家庭和学校,情节是生活问题或学习问题。而全面观察的取 向要转向社会。社会上各种事物都不同程度地染上了政治色彩,如何定性,是学生难以把握的。社会生活是复 杂的,能不能让学生写社会的“阴暗面”,这个问题在学术界争论已久,目前似乎尚无定论。我认为不应该将 社会“阴暗面”划入学生写作文的禁区,因为它毕竟是现实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并且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 力的极好的反面材料。关键在于教师要对学生加以正确地引导。使之对事物有个明确的认识。通过引导,使学生知道哪些是美的,哪些是丑的,什么是现象,什么是本质。提高了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避免在观察分析时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总之,学校、家庭、社会要形成一个庞大的德育体系,学生置身于这个环境中,无时无处不受到感染和熏陶,这样逐渐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笔者认为,作文教学是两条线交织在一起的,一条是传授作文的基本知识,一条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忽略了哪一条线,都会导致作文教学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