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呼唤“真读”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6953042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潜移默化,描绘阅读教学“真读”模样
  1. 科学安排朗读训练的程序。一般情况,朗读训练可以按如下程序进行:(1)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2)精读课文,确定朗读基调;(3)自由练读,体会思想感情;(4)试读互评,丰富朗读感悟;(5)再次品读,传递朗读感受。当然,根据需要有些环节可以省略或再进行若干次反复,以达到真正提高朗读水平的理想效果。
  2. 确保充分朗读训练的时间。课后,教者说课反思,听者评课反馈,往往都会提到朗读训练的时间不足,学生朗读水平在本节课没有提升感。诚然,阅读课就是要多读书,朗读训练一定要“到位”,而不能成为一种点缀。举例来说,有位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中:“圆明园的价值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一句时,让学生齐读后,要求学生变读为告诉的语气:如果你大声地告诉全世界的人民,你怎么说?你告诉的是父母,你又怎么说?如果你告诉的是孩子,你会怎么说?……不难看出,这位教师的朗读指导着眼于引导学生走进人物内心,借助文本唤起情感波动,引导学生跟不同的对象作跨时空的对话,进行恰当的个性化朗读,使文本的语言成为学生内心情感的抒发。这样充分的朗读频率,给了学生更多的朗读机会,学生的感悟、语言的表达也自然会提升。
  3. 基于文本,传授朗读的方法。一要把握作品的基调。要从分析文本内容和思想感情入手,概括提炼,明晰文本的基调。然后,再根据文本基调相应地设计整体的朗读。例如,《月光曲》一文,主要表现了贝多芬对穷人的深切同情和盲姑娘对音乐家的由衷敬佩,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真挚和亲切的感情态度。根据这一基调,就可以运用深情的语气、轻柔的声音和缓慢的语速来朗读课文。二是朗读基调在保持统一的同时,又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变化而有所变化,这样才能避免单调呆板。例如,《数星星的孩子》一文中的孩子活泼天真,读他的话就要快速;而文中的奶奶是慈祥善良的老人,爷爷是富有经验的长者,因此,读他们说的话速度要慢,同时能根据内容气氛运用速度。一般是表现危急、紧张、热烈、激愤、欢乐、争辩等内容的语句,速度要快;而表现庄严、平静、安闲、沉痛、失望、疑虑、怀念等内容的语句,速度就应该慢一些。三要巧妙处理停连。这里的“停”,指的是停顿;“连”,指的是连接。一般来说,句子越长、内容越丰富,停顿就越多;相反,句子越短、内容越浅显,停顿就越少。深沉凝重时,停顿多;欢快急切时,停顿少。四要注意语调。同一句话用不同的高低升降、轻重缓急来读,就形成不同的语调,表达出不同的语气。一般表示兴奋、喜悦等用高调;表示悲伤、惭愧等用低调。赞扬的态度用高调,批评的态度用低调。
  4. 关注朗读训练的全员参与。应关注全体学生朗读素养的提升,而不是仅仅看少数学生的“才艺展示”。时下,一些公开课,教师总是喜欢叫那些朗读水平比较好的学生读,给听课的评委和老师留下好印象。这样就造成越是朗读好的同学,练习朗读的机会越多,能力会不断得到提高,而那些恰恰需要加强朗读训练的学生,却很少有练习的机会,往往羞于开口朗读。为了解决这种问题,除了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端正教学思想外,在安排朗读训练的形式上,要适当增加全体学生的自由练读,当指名朗读时,可以选择一些好读的句段有意识地请较差的学生读,培养他们读书的自信,逐步增加难度,提高水平。此外,齐读虽然可以使全体学生都得到练习,但是也容易掩盖学生朗读中存在的个体差别,因此要少用。
  二、 智趣相生,追求阅读教学“真读”境界
  真正有感情的朗读,应是学生个体对作者和文本深入解读而生发出的一种感情的外显形式。学生在教师富有智慧和情趣的引领下,通过长期的训练,能沉浸在作品之中,调动自己的经验库存,从读到的字句,联想到与其有联系的经历,联想到社会和自然的各种现象等,适时在头脑中浮现出语言文字描绘的客观形象,而且能进入到作品所描绘的特定情境、场景中,感同身受,仿佛就是作者、就是主人公,将作品中描写的一切都作为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历。美美地读,忘情地读,读出语感和情趣,读出兴趣和能力,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理解,真正有机地将自己与作者、文本融合在一起,通过朗读将感受传递给其他人。
  总之,课堂中的“真读”是表现对文本的一种心心相印的认同,一种怦然心跳的体验,一种诗意情境的浸润,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漫游,它能让心灵与文字比翼齐飞。
  (作者单位: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
其他文献
飘窗是香港高层住宅建筑中一种常见的形式(图1),但是它的环保性能和可能引入过多太阳热增量的潜在问题仍需仔细审视。飘窗是一种有体积感的三维开窗形式,它为室内外空间的转
摘 要: 读写结合早相传,至今已觉不新鲜。但能否从低中年段开始就坚持训练,就令人质疑了。其实,读写结合不仅可以从孩子写话抓起而直至高年段,不仅是课内的读写结合,更可以持续地延伸至课外。读中汲取积淀、体悟范例、拓宽视野;写时内化融彻、会意运思、成长提升——相互促进,大放异彩。  关键词: 作文指导 读写结合 相互作用  鸟欲高翔凭双翅,读写结合就如同鸟之双翼。它是以文章为载体,加以以读带写、以写促读
所谓数学思维,是指人关于数学对象的理性认识过程,广义的可理解为,包括应用数学工具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思考过程。思维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数学学习的效果,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提高数学教学效益的关键。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就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而思维习惯的形成,又要落实到思维品质的形成上。心理学家认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是发展数学能力的突破口。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