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见,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应当极大地注意发挥其能动性、创造性。这就需要教师首先在观念上破除“好为人师”的思维习惯,在教学过程中要变展示自己为展示学生,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舞台,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学能。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活动过程是师生、生生间情感多向交流的过程。如果缺乏积极的情感投入,数学教学就变得机械、枯燥,缺少生气和乐趣,教学活动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因此,教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主动与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的交流,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状态去感染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仪表端庄,精神饱满,教态亲切,音量适度,语调抑扬顿挫,语言形象、生动、幽默,板书规范,并适时伴随着“请”“谢谢”“掌声鼓励”“你真会动脑筋”等文明用语和激励性语言,以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师生间的亲和力,使之“亲其师,信其道”,引发情感共鸣,生成良好的交流效果;或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播放录像、投影、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将学生带进生动活泼、愉悦的情境之中,“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和用眼看数学”,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得高兴,学得乐意,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进而在数学学习中发挥主人翁精神。
二、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数学思考
1.大胆猜想
让每个学生在已习得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促进智力的发展与提高。如教学“圆面积计算”,我先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自己提出问题思考:(1)圆可转化成什么图形来计算面积?(2)转化前后图形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自己发现了圆的面积公式。整个教学过程,教会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本领:(1)可以应用知识间的转化和联系;(2)动手操作也是解决问题的方法;(3)认真观察、比较,有序地思考问题可以顺利地解决问题等。
2.充分的思考
每个学生对待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给他们留出一份自由自在进行思考的空间。例如,在学习了分数的认识后,让学生取一张正方形纸,把它折出面积相等、形状相同的4份。大家的兴致很高,很快得出4种折法。
这时我并没有急于告诉学生其他折法,而是鼓励他们再想想还有没有别的折法,造成了悬念,激起了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促使他们去进一步思考、尝试,终于又得出了3种折法。勤于思考使学生们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l.重视教会学生使用教材,从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低年级应培养学生使用教材,应重点放在指导观察的方法上。新课本提供了大量的图画、图形、直线、线段等形象直观的内容,在指导学生掌握观察图画、图形等时,注意观察图要有序: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或由远及近等方法。按图意要求,会操作学具,并能按图意会组织语言表述操作过程。按图意要求会填数、填符号或计算。能明确图里标明知道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為进一步学习做准备。
在中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课本中提供的学习方法,来理解概念与规律。通过实际的操作,尽量引导学生依据课本去动手、动口、动脑,由感知到表象再到概念,充分体现知识的形成和指导过程。对课本中设置的有问无答或者结语不完整等形式,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概括。最后集体订正,加深印象。
2.重视充分表达并训练学生掌握学习的过程
数学课的学习过程其实主要是思维过程,因此,数学课上要重视把思维过程充分地表露出来,教师要尽量做到把大量时间放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用脑想,尝试练,动手做,进行探索交流活动。如,学生能发现并提出的问题,教师不点破,留给学生思考;同学之间,通过互动,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要讲解,留给学生自己讲解;学生能总结的定义、性质、公式、规律等,教师不暗示,让学生补充完善。只有通过不断的信息交流,知识反馈,思维碰撞,让学生充分参与知识形成的整个过程中,才能促使学生自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让学生从体会并感悟数学的真谛,逐步形成学生自主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重视训练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的方法
“实践出真知。”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小学生的思维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动手操作为抽象逻辑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动手操作实践有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摸一摸,拼一拼,转一转,移一移,折一折,剪一剪,量一量等形式的操作实践活动,通过这些具体的、直观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从活动中获取感性认识,再经过大脑的加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去伪存真的辩论分析,发现其中的奥秘,总结出规律。
在训练中,要重视教师的示范,注意教给学生方法。通常情况下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教师边做边讲解方法,使学生清晰地获得操作过程中每一个具体动作的准确无误的视觉形象;第二步,在这个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操作实践,有的需要手把手地去指正,强化和巩固学生掌握的操作方法,逐步形成技能和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学生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重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核心,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使其主动地好学乐学善学,实施素质教育。
【作者单位:响水县南河中心小学 江苏】
一、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活动过程是师生、生生间情感多向交流的过程。如果缺乏积极的情感投入,数学教学就变得机械、枯燥,缺少生气和乐趣,教学活动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因此,教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主动与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的交流,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状态去感染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仪表端庄,精神饱满,教态亲切,音量适度,语调抑扬顿挫,语言形象、生动、幽默,板书规范,并适时伴随着“请”“谢谢”“掌声鼓励”“你真会动脑筋”等文明用语和激励性语言,以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师生间的亲和力,使之“亲其师,信其道”,引发情感共鸣,生成良好的交流效果;或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播放录像、投影、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将学生带进生动活泼、愉悦的情境之中,“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和用眼看数学”,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得高兴,学得乐意,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进而在数学学习中发挥主人翁精神。
二、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数学思考
1.大胆猜想
让每个学生在已习得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促进智力的发展与提高。如教学“圆面积计算”,我先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自己提出问题思考:(1)圆可转化成什么图形来计算面积?(2)转化前后图形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自己发现了圆的面积公式。整个教学过程,教会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本领:(1)可以应用知识间的转化和联系;(2)动手操作也是解决问题的方法;(3)认真观察、比较,有序地思考问题可以顺利地解决问题等。
2.充分的思考
每个学生对待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给他们留出一份自由自在进行思考的空间。例如,在学习了分数的认识后,让学生取一张正方形纸,把它折出面积相等、形状相同的4份。大家的兴致很高,很快得出4种折法。
这时我并没有急于告诉学生其他折法,而是鼓励他们再想想还有没有别的折法,造成了悬念,激起了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促使他们去进一步思考、尝试,终于又得出了3种折法。勤于思考使学生们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l.重视教会学生使用教材,从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低年级应培养学生使用教材,应重点放在指导观察的方法上。新课本提供了大量的图画、图形、直线、线段等形象直观的内容,在指导学生掌握观察图画、图形等时,注意观察图要有序: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或由远及近等方法。按图意要求,会操作学具,并能按图意会组织语言表述操作过程。按图意要求会填数、填符号或计算。能明确图里标明知道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為进一步学习做准备。
在中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课本中提供的学习方法,来理解概念与规律。通过实际的操作,尽量引导学生依据课本去动手、动口、动脑,由感知到表象再到概念,充分体现知识的形成和指导过程。对课本中设置的有问无答或者结语不完整等形式,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概括。最后集体订正,加深印象。
2.重视充分表达并训练学生掌握学习的过程
数学课的学习过程其实主要是思维过程,因此,数学课上要重视把思维过程充分地表露出来,教师要尽量做到把大量时间放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用脑想,尝试练,动手做,进行探索交流活动。如,学生能发现并提出的问题,教师不点破,留给学生思考;同学之间,通过互动,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要讲解,留给学生自己讲解;学生能总结的定义、性质、公式、规律等,教师不暗示,让学生补充完善。只有通过不断的信息交流,知识反馈,思维碰撞,让学生充分参与知识形成的整个过程中,才能促使学生自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让学生从体会并感悟数学的真谛,逐步形成学生自主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重视训练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的方法
“实践出真知。”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小学生的思维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动手操作为抽象逻辑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动手操作实践有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摸一摸,拼一拼,转一转,移一移,折一折,剪一剪,量一量等形式的操作实践活动,通过这些具体的、直观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从活动中获取感性认识,再经过大脑的加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去伪存真的辩论分析,发现其中的奥秘,总结出规律。
在训练中,要重视教师的示范,注意教给学生方法。通常情况下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教师边做边讲解方法,使学生清晰地获得操作过程中每一个具体动作的准确无误的视觉形象;第二步,在这个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操作实践,有的需要手把手地去指正,强化和巩固学生掌握的操作方法,逐步形成技能和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学生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重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核心,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使其主动地好学乐学善学,实施素质教育。
【作者单位:响水县南河中心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