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公民素质 增强综合国力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wen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过程中,伴随着建设服务型政府而提出的。它具有提升公民素质的教育功能,并以包容于文化力的方式参与到综合国力的组构之中。鉴于这种战略性地位,使得均等化成为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要点。作为连接城乡、沟通条块的县(包括县级市)文化馆,在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上地位关键,作用重要。
   关键词: 公共文化服务;社会价值;公民素质教育; 综合国力;文化力;均等化
   公共文化服务,是指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利为目的,由以国办文化机构为主的公共文化部门向公民提供文化产品与服务的一种社会行为。根据这一定义,作为国办文化机构的文化馆,理所当然必须以其所拥有的文化服务设施、资源及人才、资金、技术等,配合政府的政策保障机制加以实施。令人鼓舞的是,随着政府公共文化服务意识的增强,中央又适时地提出了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服务的要求,把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到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保障文化民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高度,使之成为了我国“十二五”时期完善与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公民文化权益的文化惠民工程。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具体认识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价值呢?
   一、公共文化服务的教育属性
   要正确认识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价值,首先必须明确它所具有的教育属性。当前,随着“物质民生”的逐步改善,人们对满足精神文化需求、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要求更为突出。因此“文化民生”的改善,便必然地成为了我们所面临的又一个迫切的民生问题。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就是保障“文化民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一个有力举措。那么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到底有哪些具体内容呢?我认为其中起码包括这样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今天的人们面临着来自工作、生活、学习的繁重压力,他们需要寻求各种积极的娱乐来调节身心,优化生活品质,这是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一方面内容。此外,由于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上,人才的竟争日趋激烈,对于优质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而优质人才的形成,是一种个人素质的全面提升。因此,增知益智、涵养人品的教化内容,也就成为了群众又一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从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而上述群众所迫切需求的两方面内容,显然都是属于提升公民素质的社会教育行为,因而公共文化服务便具有了鲜明的社会教育属性。
   文化是一个内涵极其宽泛和复杂的概念,虽然至今对它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诠释,但人们对其功能的认定却是近乎一致的,那就是“以文化人”。当然,公共文化服务所实施的这种“以文化人”的教育作用,肯定是区别于那种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知识传授,由老师全职授业的学校教育的。它的教育功能的体现,主要在于以文化功用来提高公民素质,引导社会健康发展;是一种对各个个人的“文化化”和“文明化”施加影响,从而使整个社会得以优化的行为。不过这种着眼于人的素质所实施的社会性教育,与正规的学校教育虽然有所区别,但却是互为补充,并因此而形成一种宏观的,贯穿于社会成员终身的教育链接的,其社会价值不可低估。
   公共文化服务教育功能的发挥,在某种相应的时期会显得尤为重要。比方说当我国经济建设、社会改革已进入一个关键时期,而文化形势、社会道德状况却又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就是如此。当前,我国的经济必须通过改革,使之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以确保其继续平稳较快地得到发展;我国的社会也必须通过改革,达到构建和谐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目标。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就只有高素质的公民群体才是最具改革能量的动力,而公共文化服务正是着力于公民素质提高的教育,其作用之重要便不言而喻了。邓小平同志曾经首先提出并反复强调:“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主要是使我们的各族人民都成为有理想、讲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人民。”遵照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要求,我们理应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办成新形势下具有独特吸引力和渗透力的文化传播形式和载体;办成我国主流思想道德和人民群众之间通畅的桥梁;办成人民群众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平台。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共文化服务正是以提高公民群体的整体素质来体现其教育属性,实现其相应的社会价值的。
   二、公共文化服务参与综合国力的组构
   既然公民素质的提高,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那么毋庸置疑,具备高素质的公民,一定是评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公共文化服务教育功能的发挥,就是对国家综合国力组构的一种参与。由于公共文化服务是作为一种文化形质而存在的,因而这种参与所突显的便是一种文化的力量。换句话说,就是公共文化服务对综合国力组构的参与,是包容在由文化资源、文化体制、文化管理、文化传播、文化市场、文化创新等诸多方面综合形成的,作为综合国力中软实力核心的文化力之中的。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分为有形的硬实力和无形的软实力两大方面。硬实力如军事实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软实力如政治影响力、文化影响力、道德凝聚力等。这两种力量共同决定着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约瑟夫·奈在《美国强权的悖论》一文中,精辟地阐述了这两种力量是如何在国际间的博弈中发挥其影响的。他说:“硬实力即军事的力量和经济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强迫其他国家遵循一种特殊的行动方针。而软实力则是文化的力量,榜样的力量,理念和理想的力量,这种力量更能潜移默化地起作用,它能使其他人认同你的价值观、世界观,从而使他们喜欢并支持你的制度,想要你想给予的东西。”从他的论述中不难看出,文化力是软实力的核心,在综合国力的组构中,其权重不仅不比硬实力小,而且有着硬实力所无法发挥的特殊效能。因此,在世界上一些所谓的发达国家中,对于文化力历来十分重视。比如在全球化的问题上,当只涉及到经济时,世界上一些所谓的发达国家,往往都与美国一个声音强调自由经济。而当涉及到文化问题时则完全改变了态度,大都断然拒绝美国将自由经济的策略适用于文化产业的要求,例如法国就为此首倡了著名的“文化例外”原则。这充分体现了这些国家对于文化渗透的强烈戒心。他们所表现出的非同寻常的文化自觉,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由于文化力蕴含着文化心理、民族精神、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精神层面的内容,因此有着鲜明的民族、国家、制度的个性特征。这种带有个性的文化认同是国家、民族存在的根本前提,也与民族国家利益有着直接的对应关系。因此一个国家具备应有的文化力,是维护自身文化安全所必不可少的。认识到这一点,在我们对公共文化服务从形式到内容进行构思时,就有了某种方向性的认知,并把这种方向性的认知贯彻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构中去。
   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思考
   既然公共文化服务具有提高公民素质的教育属性,并以包容于文化力的方式参与到综合国力的组构之中。那么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的文化馆,在我们开展的所有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中,都必须十分明确地认识到我们所进行的是非常重要的社会教育工作,实施的是国家确定的公民素质教育方略,并因此而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这是一种战略层面的认识,对于我们从事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践,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向性意义。这一指向性意义使我们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事关全民,因此在我们的工作中首先要解决的,是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问题。
   所谓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是指凡是我国范围内的全体居民,都应当享有水平大致相当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其本质是人的权利平等。这与我们江阴市所提出的“以民生为本,力求个个都有好工作;以民富为纲,力求家家都有好收入;以民享为先,力求处处都有好环境;以民安为基,力求天天都有好心情;以民强为重,力求人人都有好身体”的“幸福江阴”建设,思路是完全一致的。这就不难看出,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必须贯彻以政府为主导,加强城乡统筹,整合力量、典型引路、以城带乡、分级推进、惠及全民,实现公共文化设施有效全覆盖的思路。其中,县级(包括县级市)公益性文化机构连接城乡,接近基层,功能齐备,是承上启下,沟通条块的枢纽,在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上地位关键,作用重要。
   从加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角度思考,我认为作为县级市的江阴文化馆,一是要在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力度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网络建设。以市文化馆为中心,全市十一个镇文化站为重点,以覆盖全市三百多个行政村的文化基点为目标,努力构筑起建全、高效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为城乡全体群众就近、就便、有选择地享受文化成果、参与文化生活提供便利条件。二是要提高各级公共文化设施和文化机构的服务能力。市文化馆除了在自身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标准化建设,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及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供给能力上继续提升外,还必须在完善并有效运转镇、村文化站点设施,提升文化站点人员的业务水准,提高镇村文化活动及文艺作品质量等方面做出自己的努力。三是要加强对特殊群体的文化服务水准。如加强对城市农民工的文化关怀;加大对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服务意识及特殊创意的实施等。四是要努力建立起市、镇、村上下互动,供需对接的服务机制,既要特别注重提高“送文化下乡”的品质和实效,又要着力帮助各镇、村提升他们本地文化服务的效能及文化产品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优质地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全覆盖,均等化。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过程中,伴随着建设服务型政府而提出的。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部分,它强调的是政府的社会责任、义务和历史使命。惟其如此,人民群众的文化权利及文化需求,自然便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首要目的。明确了这一点,我们才能深切体会到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质。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的工作中明确这样几个要点:人民群众是我们服务的主体,我们必须要照顾到全体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是分层次、多元化的,因此我们的服务必须具有灵活而多样的针对性;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应该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样才能逐步积累起一个科学的、先进的、成熟的、高效的服务体系。明确公共文化服务的一些最基本的概念,认识到公共文化服务是社会稳定、和谐、健康发展的最基本的因素,我们才能逐立起公共文化服务的自主地位,让公共文化服务成为常态,从而真正促进我们社会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文化馆)
其他文献
摘要:本届湖南台策划举办的快乐男声中,伪娘现象成为最最广为关注的现象之一。文章将通过这一现象的产生,分析批评其背后的操作者——湖南卫视大众传媒功能的实现。并由此给出几点意见。   关键词:大众传媒;社会功能;媒介职责   一、背景材料   不久前,湖南卫视主办的快乐男声成都赛区一个漂亮的“女孩”的出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她”叫刘著,是四川音乐学院大一的学生。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事实
期刊
高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教学质量是高校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而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直接影响到高校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因此教务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中的关键之一。同时,教务管理的水平跟整个高校的教学改革也是密切相关的。随着整个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务管理的改革也必须要跟上,甚至要领先于其他方面的改革。只有管理水平上去了,才不至于束缚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手段的改革。   教务管理系
期刊
社火是一种集民俗文化、民间仪式、民族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娱活动。青海湟源光华村社火正是上述特征的反映,它历史久远,内容翔实,流传广泛,其表演形式以锣鼓、歌舞为主,并与焰火、花灯、面具相结合。一般在春节期间演出,参与人数多、节目内容新、表演形式多样,被称为“民间百戏”,具有很强的群众性和娱乐性。  据《山海经》记载:“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昆仑之丘”。《神异典》记载:“左带瑶池、
期刊
毋庸置疑,时至今日,人们不会再以“花儿”是“情歌”伤风败俗,“花儿”是“野曲”难登大雅之堂来审视“花儿”、妄评“花儿”。也不会用“花椒树上你要上,/上去时树杈儿挂哩,/庄子里去了你霎唱,/胡唱时老汉们骂哩”禁锢“花儿”的演唱活动。  “花儿”作为口传心授的民歌,一种传统文化的载体,早以广泛的社会生活内容,众多的曲令,特色各异的演唱方式深深根植于汉、回、土、藏、东乡、保安、裕固、撒拉、蒙古九个民族之
期刊
话剧在中国诞生之初是力求与中国传统戏曲这种老的戏剧样式区别开的。到上世纪80年代,当话剧发展遇到重重危机,不得不重审自身时,以高行健为代表的话剧创作者提出并倡导回归到传统戏曲本身的理论。话剧《绝对信号》是实践其理论的第一站。本文围绕该话剧,通过浅析其中所运用的传统戏曲艺术表现手法,即观演剧场性、舞台假定性和时空的自由转化,来彰显传统戏曲对实现中国话剧长足发展的重要作用。  中国话剧是十九世纪末二十
期刊
2010年6月28日早晨6时14分,我突然接到大弟华庆党周和妹妹华洁卓玛的来电,说:“父亲病了,身体出现了较为可怕的不适症状。”并问我如何处理。这突如其来的消息,使我立刻感觉到一种可怕的不祥之兆,心跳加速,忧心如焚,难以平静。在我48年来的生活中,第一次感觉到“父亲病了”这句话的分量,以及所带来的恐慌和不安,我生平第一次体会到危险的来临。以往我对父亲身体的健康状况是放心的,因为父亲的身体就像一座高
期刊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一个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环境正在逐步形成,这必将对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  图书馆信息服务是图书馆根据用户的需求,收集各种相关信息,并对信息中包含的知识、内容进行整序、分析、综合处理后,以一定的手段和方式提供给用户,以满足用户信息需求的一种活动。信息服务水平是现代化图书馆工作质量的
期刊
离退休老干部是新中国的奠基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开拓者,是党和人民事业的功臣,是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宝贵财富。老干部长期接受党的教育,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政策水平,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他们虽然已经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但仍然心系大局,情系人民,关心着国家大事,关心着本单位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只有从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老干部,发挥他们的作用,才能把他们的经验和智慧转化为对党和政府工作的
期刊
摘要:西江苗寨在旅游开发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文化真实性也面临着严重考验。政府刻意地改变本地固有的某些文化习俗,以求更加丰厚的经济利润。但是,这样的做法显然不利于西江苗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旅游;鼓藏节;真实性;祭祖仪式   戈夫曼把人生比作一个大舞台,并提出了“前台”和“后台”的观点。迈坎内尔将这一观点运用到旅游研究中,从而提出了“舞台真实”理论:即在旅游业的开发中
期刊
摘要:在中诗英译史上,埃兹拉·庞德与许渊冲均占有重要地位,其翻译方法各具特色。以《青青河畔草》为例,将二者的翻译实践进行比较,意在揭示出其译诗策略背后的中西文化差异,从而有效指导翻译实践活动,并对他们译诗作品的客观公正评价具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诗英译;意境与意象;翻译策略   翻译要做到传神达意、达到原作的思想内涵很难。在不同文体的翻译中,诗歌被公认为是最难译的。很多翻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