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0年前,罗伯特·K·格林里夫首倡“仆人式领导”的理念,将“仆人”与“领导”这一对看似矛盾的词汇结合在了一起。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如今这一理念在全球管理界引发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管理者们习惯于把员工看作工具,而企业则把员工当成机器上的齿轮。而在过去几十年中我们看到,这种长期占主导地位的看法发生了改变。今天,在无数营利与非营利组织中,我们都能看到,传统的专制和层级式领导方式让位于一种新的工作方式——一种以团队合作和社群为基础,邀请他人参与决策,强调道德和关怀,在提高企业业绩和质量的同时努力促进个人成长的工作方式。这种将领导与服务连接起来的新兴做法,就发源于格林里夫的“仆人式领导”理念。
经年累月,格林里夫的“仆人式领导”理念给关注管理、领导力、服务及个人成长的领导、教育工作者及其他人都留下了深刻和长久的印象。像史蒂夫·科维、彼得·圣吉、马克斯·德普利、玛格丽特·惠特莉、肯·布兰查德,以及其他认为可以有更好的方式管理企业的人们,都见证了格林里夫的理念如何影响着人们工作实践的转变。
什么是仆人式领导?
仆人式领导的理念部分来自于格林里夫半个世纪的大企业工作经验,但是真正让其思想成形的,则是他在20世纪60年代读到的一本名为《东方之旅》的短篇小说。这篇由诺贝尔奖得主Hermann Hesse所写的小说,描述的是一群探寻灵魂的人进行的一次神秘的旅行。故事的主人公是大家的仆人李奥,他听从主人们的吩咐,打点各种琐事,穿梭在不同主人间扮演协调沟通的角色。渐渐地,大家都习惯了听从他的安排。有一天,李奥突然失踪,大家便陷入了空前的混乱,此时大家才深深体会到:李奥早已成为关系全局的重要人物,没有他的带领,大家什么也做不成。
读完这个故事,格林里夫归纳出了这篇小说的中心思想:伟大的领导首先要当别人的仆人!这个简单的事实,决定着这位领导伟大与否。真正的领导力产生于那些把帮助别人作为最主要动机的人身上。
格林里夫主张把服务他人,包括:雇员、客户和社会,放在领导力最重要的位置。除了不断加强对他人的服务外,仆人式领导还强调提高社群意识、决策时分享权力的协调工作方法。
仆人式领导是什么?格林里夫开宗明义地说:仆人式领导首先是仆人。“首先要有一种想要为别人服务的天然愿望,然后他才会有意识地想成为领导。其与一般领导的区别就在于仆人对别人的照料——首先确保别人的最迫切需求得到服务。最好的测试方法就是:看看那些被照料的人得到个人成长了吗?他们在被照料的同时,有没有变得更健康?更聪明?更自由?更自立?自己更有可能成为仆人?社群最弱势的人受到了什么影响?他们是否获益,或至少没有失去更多?”
仆人式领导有什么特征?
经过多年研究格林里夫的作品,我归纳出了仆人式领导最为核心的特征:
1. 倾听。传统的评价领导的方式是看他们的沟通和决策技巧。对于仆人式领导来说,这些也是重要的技巧。但还要加上一条,就是用心倾听他人的深度承诺。仆人式领导努力去识别团队的愿望,并帮助去明确这个愿望。倾听,伴随着定期的反思,是仆人式领导成长最为根本的特征。
2. 共鸣。仆人式领导寻求理解他人和换位思考。每个人都需要别人接受和认可他特别的和独一无二的人格。一个人应该相信同事的好意,不要从人格上否定他们,即使他们的行为或表现不可接受。
3. 治疗。仆人式领导的一个巨大优势,就是治愈自己和他人的能力。很多人都有破碎的心灵,受到过各种各样的情感伤害。尽管这是人生的组成部分,但是仆人式领导懂得,他们有机会帮助他们接触的人重塑自我。
4. 认知。对事物的整体认知,尤其是自我认知,能提升仆人式领导的能力。认知还能帮助人去理解关于道德和价值的问题,使人能够从一个更为综合的、更为协调的角度来看待大多数事情。
5. 说服。仆人式领导的另一个特征就是主要依靠说服,而不是职务权力来进行企业内部决策。以理服人而不是强制性的屈从,这一点是仆人式领导和传统的权威式领导最清晰的区别之一。仆人式领导在建立团队的一致性方面是非常高效的。
6. 概念化。仆人式领导努力培养自己“做伟大的梦”的能力。从概念化的角度来看待问题的能力,意味着一个人必须超越日常现实来思考。对于很多经理人来说,这是需要磨练和实践的。仆人式领导追求的是在概念化思考和日常实践之间的微妙平衡。
7. 先见。先见让仆人式领导能够理解过去的教训、当今的现实,和未来决策的可能后果。同时,先见也深深地扎根于头脑的直觉之中。先见是领导力研究中一个尚未被大量涉及,但却是最应该被关注的领域。
8. 管家。彼得·布洛克对于管家的定义是:“为他人托管”。而格林里夫对于组织的看法是:CEO、员工和保管人在组织托管中都承担重要角色,为整个社会谋福利。仆人式领导和管家一样,将服务于他人需求的承诺放在首要的位置。它同时也强调开放和说服,而不是控制。
9. 对他人成长的承诺。仆人式领导相信:员工拥有超出其有形贡献的内在价值,因此,仆人式领导全心致力于组织中每一个个体的成长,理解自己尽一切可能来帮助员工成长的巨大责任。
仆人式领导的核心,是工作和生活、甚至做人的一种长期的、变革性的方法,它可以为整个社会带来建设性的转变。
罗伯特·
K·
格林里夫
(1904-1990)
“仆人式领导”概念的提出者。在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从事管理研究、发展和教育工作长达40年,之后他又作为俄亥俄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福特基金会、R·K·梅隆基金会、美国管理研究基金会等多家机构的主要顾问工作了25年。自从1970年发表论文《领导者作为仆人》以来,其著作和论文已在全球销售了50万册。《第五项修炼》一书作者彼得·圣吉说:“不要费力去读别的领导力书籍,除非你读过格林里夫的《仆人式领导力》。我认为这是我知道的关于领导力的最简单而最有用的陈述。”
(编译自美国杜拉克基金会《Leader To Leader》杂志)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管理者们习惯于把员工看作工具,而企业则把员工当成机器上的齿轮。而在过去几十年中我们看到,这种长期占主导地位的看法发生了改变。今天,在无数营利与非营利组织中,我们都能看到,传统的专制和层级式领导方式让位于一种新的工作方式——一种以团队合作和社群为基础,邀请他人参与决策,强调道德和关怀,在提高企业业绩和质量的同时努力促进个人成长的工作方式。这种将领导与服务连接起来的新兴做法,就发源于格林里夫的“仆人式领导”理念。
经年累月,格林里夫的“仆人式领导”理念给关注管理、领导力、服务及个人成长的领导、教育工作者及其他人都留下了深刻和长久的印象。像史蒂夫·科维、彼得·圣吉、马克斯·德普利、玛格丽特·惠特莉、肯·布兰查德,以及其他认为可以有更好的方式管理企业的人们,都见证了格林里夫的理念如何影响着人们工作实践的转变。
什么是仆人式领导?
仆人式领导的理念部分来自于格林里夫半个世纪的大企业工作经验,但是真正让其思想成形的,则是他在20世纪60年代读到的一本名为《东方之旅》的短篇小说。这篇由诺贝尔奖得主Hermann Hesse所写的小说,描述的是一群探寻灵魂的人进行的一次神秘的旅行。故事的主人公是大家的仆人李奥,他听从主人们的吩咐,打点各种琐事,穿梭在不同主人间扮演协调沟通的角色。渐渐地,大家都习惯了听从他的安排。有一天,李奥突然失踪,大家便陷入了空前的混乱,此时大家才深深体会到:李奥早已成为关系全局的重要人物,没有他的带领,大家什么也做不成。
读完这个故事,格林里夫归纳出了这篇小说的中心思想:伟大的领导首先要当别人的仆人!这个简单的事实,决定着这位领导伟大与否。真正的领导力产生于那些把帮助别人作为最主要动机的人身上。
格林里夫主张把服务他人,包括:雇员、客户和社会,放在领导力最重要的位置。除了不断加强对他人的服务外,仆人式领导还强调提高社群意识、决策时分享权力的协调工作方法。
仆人式领导是什么?格林里夫开宗明义地说:仆人式领导首先是仆人。“首先要有一种想要为别人服务的天然愿望,然后他才会有意识地想成为领导。其与一般领导的区别就在于仆人对别人的照料——首先确保别人的最迫切需求得到服务。最好的测试方法就是:看看那些被照料的人得到个人成长了吗?他们在被照料的同时,有没有变得更健康?更聪明?更自由?更自立?自己更有可能成为仆人?社群最弱势的人受到了什么影响?他们是否获益,或至少没有失去更多?”
仆人式领导有什么特征?
经过多年研究格林里夫的作品,我归纳出了仆人式领导最为核心的特征:
1. 倾听。传统的评价领导的方式是看他们的沟通和决策技巧。对于仆人式领导来说,这些也是重要的技巧。但还要加上一条,就是用心倾听他人的深度承诺。仆人式领导努力去识别团队的愿望,并帮助去明确这个愿望。倾听,伴随着定期的反思,是仆人式领导成长最为根本的特征。
2. 共鸣。仆人式领导寻求理解他人和换位思考。每个人都需要别人接受和认可他特别的和独一无二的人格。一个人应该相信同事的好意,不要从人格上否定他们,即使他们的行为或表现不可接受。
3. 治疗。仆人式领导的一个巨大优势,就是治愈自己和他人的能力。很多人都有破碎的心灵,受到过各种各样的情感伤害。尽管这是人生的组成部分,但是仆人式领导懂得,他们有机会帮助他们接触的人重塑自我。
4. 认知。对事物的整体认知,尤其是自我认知,能提升仆人式领导的能力。认知还能帮助人去理解关于道德和价值的问题,使人能够从一个更为综合的、更为协调的角度来看待大多数事情。
5. 说服。仆人式领导的另一个特征就是主要依靠说服,而不是职务权力来进行企业内部决策。以理服人而不是强制性的屈从,这一点是仆人式领导和传统的权威式领导最清晰的区别之一。仆人式领导在建立团队的一致性方面是非常高效的。
6. 概念化。仆人式领导努力培养自己“做伟大的梦”的能力。从概念化的角度来看待问题的能力,意味着一个人必须超越日常现实来思考。对于很多经理人来说,这是需要磨练和实践的。仆人式领导追求的是在概念化思考和日常实践之间的微妙平衡。
7. 先见。先见让仆人式领导能够理解过去的教训、当今的现实,和未来决策的可能后果。同时,先见也深深地扎根于头脑的直觉之中。先见是领导力研究中一个尚未被大量涉及,但却是最应该被关注的领域。
8. 管家。彼得·布洛克对于管家的定义是:“为他人托管”。而格林里夫对于组织的看法是:CEO、员工和保管人在组织托管中都承担重要角色,为整个社会谋福利。仆人式领导和管家一样,将服务于他人需求的承诺放在首要的位置。它同时也强调开放和说服,而不是控制。
9. 对他人成长的承诺。仆人式领导相信:员工拥有超出其有形贡献的内在价值,因此,仆人式领导全心致力于组织中每一个个体的成长,理解自己尽一切可能来帮助员工成长的巨大责任。
仆人式领导的核心,是工作和生活、甚至做人的一种长期的、变革性的方法,它可以为整个社会带来建设性的转变。
罗伯特·
K·
格林里夫
(1904-1990)
“仆人式领导”概念的提出者。在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从事管理研究、发展和教育工作长达40年,之后他又作为俄亥俄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福特基金会、R·K·梅隆基金会、美国管理研究基金会等多家机构的主要顾问工作了25年。自从1970年发表论文《领导者作为仆人》以来,其著作和论文已在全球销售了50万册。《第五项修炼》一书作者彼得·圣吉说:“不要费力去读别的领导力书籍,除非你读过格林里夫的《仆人式领导力》。我认为这是我知道的关于领导力的最简单而最有用的陈述。”
(编译自美国杜拉克基金会《Leader To Leader》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