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推进需要配套制度护航

来源 :支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anhua4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心提示:要坚持通过建设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来推进绿色城镇化,用制度保护环境。制度做好了,城镇化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就自然解决了。
  要优先解决“人”的问题
  在新形势下推进城镇化,如果仍然像过去那样大拆大建和大规模房地产开发,若干年后就是一场巨大的灾难,所以必须选择一种新的城镇化模式。这种模式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新型城镇化应该是人本的城镇化,或者说以人为本的城镇化,以推进农民市民化的城镇化。以人为本的城镇化,会令城镇化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才有可能实现在推进城镇化的同时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效果。所以,要优先解决“人”的问题。
  第二,新型城镇化应该是市场的城镇化,也就是说主要依靠市场和企业的力量来推进。政府当然还要发挥规划引导的作用,但是不能够越位,当然也不能缺位、脱位,十八届三中全会特别强调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市场为主导来推进城镇化,城镇化就不会仅仅是作为增加GDP获得形象工程的抓手。所以,城镇化建设要循序渐进,要遵循市场规律,要在有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去推进。
  第三,新型城镇化应该是协调的城镇化。这就是说新型城镇化要与工业化、 农业现代化相结合,与市场化相结合,与城乡统筹相结合。只有建立工业化,解决就业问题,城镇化才有好的基础,不至于出现大量的空地。同时,农业现代化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才不至于饿肚子。历史上一直都是先有市后有人,所以城镇化一定要建立在前面“三化”的基础之上,如果超越就会步入歧途。
  第四,新型城镇化应该是特色品牌的城镇化。每一个城镇都应该有特色的产业、特色的品牌,这样才能形成竞争力,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能像现在很多城镇,千城一面,这往往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第五,新型城镇化应该是集群的城镇化,也就是说城镇化像产业集群一样,要发展城市群、城市带、城市圈,只有通过集群的城镇化,才能促进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可以提高整个城市体系的运行效率,达到优化资源配置、保护环境的效果。分工协同就是效率协同,提高了效率就节约了资源,环境保护自然就会到位。
  第六,新型城镇化应该是智慧的城镇化。这要求中国必须发展智慧城市,建设物联网、互联网,只有通过推进智慧城镇化的建设才能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这也非常有利于绿色城镇化的推进。
  建立完备生态文明体系
  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还要优先推进一系列“城镇化改革”。只有通过改革把制度理顺,将各种制度障碍问题解决,让人口和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不同城市之间自由流动,城镇化才能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一是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使户籍逐步变成与国际接轨的户口登记制度,消除附着在户口本上的城乡差别权益。按照三中全会要求,加快放开大中小城市的户口,赋予农民的自由迁徙权。
  二是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是城镇化的核心问题,也是阻碍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现在土地制度还有一些难题,像二元土地制度。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土地制度作了很多新的安排,比如说农村经营性土地建设用地可以入市,农民宅基地可以入股、抵押、担保等等,把这些问题解决了,农民进城最大的障碍也就解决了,农民的利益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得到有效的保障,进城就没有了包袱与负担。
  三是财税和投融资制度改革。只有把财税制度改革到位,土地财政问题才能解决。要把人口的城镇化和农民的市民化与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挂钩,也就是说要让更多农民进城,财政转移支付给予支持和挂钩,解决农民市民化的问题,这也是财税制度的重要方面。
  四是城乡差别福利制度改革。多年来,城乡之间的福利保障制度是不一样的,这对城镇化形成了阻碍。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以后进城农民要像市民一样共享现有城市各种福利与保障待遇,包括保障性住房等等。
  五是行政区划制度改革。僵化的行政区划制度不利于城镇化的顺利推进。十八届三中全会允许有条件的县改成市,推进省直管县的体制改革,还有一部分规模比较大、人口比较多的小城镇,要赋予相应的管理权限。当然还有很多制度需要改革,只有把这些制度一一改到位,城镇化的推进才有坚实的保障。
  另外,还要建立一套完整生态文明制度的体系,用制度保护环境,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城镇化新阶段的环境保护问题自然就解决了。这也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要内容,即建设生态文明的制度体系,我把它归纳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关于资源节约的制度,就是环境保护的制度。这包括自然资源的资产产权制度、自然资源用途管制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土地水等重要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制度、林权体制改革、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等。
  另一方面是环境保护的制度,比如说源头管理制度,水源地的管理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生态修复制度,生态补偿制度等等。这是几个最重要、最严格的制度,尤其是损害赔偿制度,以前环境保护之所以做得不到位,与这些制度落实不到位有关系。(支点杂志2014年1月刊)
其他文献
核心提示:30多年来,市场起的作用谁都很清楚,但对企业的作用认识还不够,产业发展必须依托企业的变革与转型。  孙中山先生说过,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世界正处在一个变与转的新阶段,中国也处在一个变与转的新阶段,需要新的思维、新的变革与新的经济。  从联合国世界银行对各国收入水平的衡量来看,中国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发展阶段,可以想象,在低收入阶段所形成的产业体系、产品结构,在低收入阶段赖以
期刊
核心提示:新兴市场遭遇的种种问题,QE撤退仅仅是一个外部刺激信号,其反映出来的本质是新经济体的金融市场必须完善,经济增长方式必须调整的时点已经到来。  自从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2013年5月“预告”将考虑削减量化宽松(QE)规模之后,全球各大金融市场都因为流动性将锐减的预期而出现较大波动,主要金融市场皆受到不小影响,但其中新兴市场受到冲击后的损失尤为严重,引起不少关注。  “金砖四国”集体褪色  以
期刊
美,看不见的竞争力。  这是知名作家蒋勋的一本著作的名字。然而,对一座城市来讲,美又是看得见的竞争力。  这里的美,并不只是说城市的自然人文环境有多么迷人,更多的是指城市的美誉度。  提升城市美誉度有很多途径。近10多年来,通过举办高端际会来打造城市品牌正风行全球,特别是一些中小城市更独辟蹊径。  瑞士小镇达沃斯,本是滑雪胜地,但让它更扬名的却是汇聚全球政商精英的论坛;法国小镇戛纳,让人们熟知的,
期刊
变革 转型  中国正面临着新的变革,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成为2014年的总基调。  如今,我们的改革已进入攻坚期、深水区,总量和速度已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内部结构的调整才是要害。在稳中求进中,要统筹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目标,保持经济增速在合理区间平稳运行。  要把握好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宏观政策的黄金平衡点,用改革的精神、思路、办法来改善宏观调控,寓改革于调控之中,坚持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
期刊
核心提示:在量化宽松政策难以退出前,美元仍将处于弱势。不过,美国的货币政策最终将恢复中性,为美元重返正常运行轨道创造条件,其长期走势则取决于未来美国经济基本面。  2012年底以来,市场一再出现美联储缩减量宽政策、减少买债规模的传言,美元应声止跌回升。2013年1月底,美元触底反弹,美汇指数从78的水平开始急速上升。5月,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表示,鉴于美国经济复苏持续稳定,当局将考虑在2013年底缩减
期刊
核心提示:应主动对接有潜力成为自贸区的候选地区,而不是片面追逐上海自贸区对外开放的扩大效应,这样做才有利于实现呼吁已久的“全国统一大市场”。  上海自贸区获批落地是上海市乃至全国新一轮开放经济发展中的一件大事。  自1972年美国取消对华全面贸易禁运后,中国政府开始研究海外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经济特区发展经验。从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到浦东开发开放,再到批准设立上海自贸区,中国经济特区建设至此达到了
期刊
QE退出 不确定性风险  如果从“次贷危机”逐步显现并开始席卷世界主要金融市场的时间算起,全球性金融危机将迎来“七年之痒”。  这些年来,作为危机源起地的美国开动印钞机应对,接连推出三次货币量化宽松政策,即QE。随后,欧洲、日本相继加入到这一行列,利率几降至零。  在非常规货币政策的推动下,美国在去年开始显现出复苏迹象,欧洲也宣称“最危险时刻已经过去”,全球经济呈现缓慢复苏态势。  然而,QE从诞
期刊
核心提示:2014年美国经济可望加快复苏步伐,但各种风险,尤其是政策风险及其对经济复苏速度的负面影响,仍不可忽视。  当前,美国经济复苏的内在动力已经形成。如制造业PMI自2013年5月起快速反弹,不仅超过50%的枯荣线,而且持续上升至10月的56%的高位,这表明企业对经济复苏的信念大大增强。  看好美国复苏前景  失业率可以说是美国政府最为看重的指标。回看两年来的统计数据,失业率一直呈下降趋势,
期刊
短时间内,中国为何频频布局FTZ和FTA?FTZ和FTA有着怎样的前景和意义,在实践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彼此间又是什么关系?这一轮改革会持续多久?  全球贸易竞争倒逼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多哈谈判陷入僵局,给全球贸易带来的后遗症依然清晰可见。  世界贸易组织(WTO)最新发布的经济数据显示,由于发达国家需求不旺,发展中国家经济起伏大,预计全球贸易额2013年约增长2.5%,2014年约增长4.
期刊
穿过车水马龙的小巷,来到一处精致的院落,步行上楼只见走廊曲折悠长,顿感寂静深邃。“胡抗美工作室”素居于此,敲门而入墨香扑面。平和从容的心境,铿锵激越的狂草,全在这斗室的笔墨之间蔚成风貌。  胡抗美自幼酷爱书法,习书从《勤礼碑》、《东方朔画赞》、《麻姑仙坛记》等颜楷入手,以《祭侄稿》等向行草书过渡,此间广泛涉猎二王等晋人行草帖,并竭力将“二王”、黄庭坚、米芾、王铎等大家风格融会贯通。  “回顾我个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