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区柯克,以吓唬世界为乐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q122620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是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诞辰120周年。前不久在上海举行的“英伦大师电影展”,已经率先开始了对他的纪念。
  很少有电影大师能像希区柯克这样,既获得艺术上的认可,又得到票房上的成功。用学者戴锦华的话说:“希区柯克是个例外。”
  他的正式导演身份开始于一次意外。1925年,希区柯克在参与过几部电影后,接连跟导演闹翻。老板找他谈心,问他为什么当副导演总这么失败,难不成想当正导演?结果,希区柯克真的获得了首次独立执导一部电影的机会——《欢乐花园》。此后一生,他导演、监制了59部電影、20多部短剧。希区柯克这个名字,也成为惊悚、悬疑、恐怖的代名词。
  希区柯克电影中的主角,生活永远不平静。他曾说:“观众完全可以在电影院的阶梯上去体会平常生活。”所以,他赋予银幕的是自始至终的紧张、刺激,爱情与阴谋、金钱与凶杀相互交织。《惊魂记》上映后,有个女人写信给希区柯克,说女儿看了《恶魔》里浴缸杀人的那场戏之后就再也不愿意泡澡了,现在又看了《惊魂记》,这下连洗淋浴都不愿意了。
  紧张感来自于希区柯克内心的不安与敏感。年幼时因为调皮,他被关进拘留所,留下毕生阴影。严苛的教会学校也让他备受摧残。他曾说自己小时候受了这个世界太多恐吓,现在轮到他来吓唬世界了。在希区柯克眼中,人的善良是天赋,但往往经受不住考验。他总怀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时,当我们和正派、友好的人在一起时,也会感到险象环生和孤立无援。”
  希区柯克没有得过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不喜欢在学术上做文章,但至今他依然被全世界的导演当作导师。因为希区柯克几乎尝试过所有当代电影使用的拍摄手法。他可以在1959年就拍出长达7分钟的人与飞机大战;也可以在40多秒里快速剪接78个镜头,导演一场逼真的杀人案。那个年代的好莱坞男神和女神们,都以参演他的电影为荣。
  1979年8月13日是他80岁生日,朋友们为轮椅上的希区柯克庆生。他突然从轮椅上站了起来说:“这个时候我最想要的是一个包装精美的恐怖。”
  这就是希区柯克,一个以吓唬世界为乐的人。
其他文献
路遥最后的时间,定格在1992年11月17日。如果他仍活着,今年70岁。对一个作家来说,正是沉入丰满、深刻的年纪。  陕西作家大多是写作的“苦行僧”。柳青写《创业史》扎在皇甫村3年,陈忠实写《白鹿原》一直蛰伏在西蒋村。相比而言,路遥的“苦”,是一种殉道式的残酷劳动。  写《人生》时,他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每天工作18个小时,浑身如同燃起大火,五官溃烂,大小便不畅通。写《平凡的世界》的6年里,他找来
加州新州长,顶着特朗普上台  1月7日,51岁的加文·纽森成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他曾发誓要把加州作为对抗特朗普政府的制衡力量,在就职演说中表示, “我们的政府将变得进步、有原则,也将始终站在人民这边”。  加州有近4000万人口,拥有硅谷、好莱坞、农业三大经济支柱,2018年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中国、日本和德国,是“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加州政治立场偏向自由化,历来是亲民主党的大州。纽森的上任被
人物简介:管峻,1964年出生,江苏滨海人。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院长,先后被评为全国书法十大年度人物,中华文化十大年度人物、大国非遗工匠文化大使等。  当“丑、怪、新、特”成为书坛的一种审美追求时,他却始终怀抱着执拗的古典情结  《环球人物》记者眼前的管峻,年轻,儒雅。拍照时,他特意戴上一条围巾,用来平衡衣服的配色,也会配合摄影记者的要求,摆出种种姿势,找出最
中国现代文坛一直流传着一个“座次榜”:鲁郭茅巴老曹。6位作家中,鲁迅是无可争议的“老大”,毛泽东都曾说:“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鲁迅逝世后,柳亚子写过一句诗:迅翁逝后屹双峰,这双峰就是郭沫若和茅盾。他们之后,巴金、老舍、曹禺,或以小说,或以戏剧,确立了在中国文坛举足轻重的地位。程光炜在北欧  “其实这几位经典作家,历史早有定评,倒不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才把他们塑造成主要作家
抛开标签拥抱流行 放下民歌唱起摇滚  人物简介:谭晶,1977年出生于山西侯马,先后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是中国第一位通俗唱法硕士学位获得者。2000年荣获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金奖,之后连续12年登上春晚舞台。近日,她因参加湖南卫视《歌手》节目备受关注。  “我自己写了点东西,你快帮我看看有没有什么要改的!”湖南卫视《歌手》节目的化妆间里,谭晶把手机递过来,跟《环球人物》记者说
郑君里(1911年—1969年)電影《乌鸦与麻雀》剧照。  跨年之夜,在《地球最后的夜晚》那一个小时梦幻缱绻的3D长镜头中,新中国电影随着新中国的历史也走进了第七十个年头。今天,回望70年前,新中国成立第一年时的大银幕,生机勃勃,星光熠熠。  1948年,天地玄黄,国共双方正在进行“三大战役”的生死决战。一天晚上,上海昆仑影业的陈白尘、赵丹与郑君里一起吃饭闲聊,大家兴致盎然,便说要拍摄一部故事片,
从26岁开始,他被四处驱逐,却一路写下《共产党宣言》《资本论》,所到之处火种四起  1865年,47岁的马克思写下了自白。他略带愉悦地总结说。自己喜爱男人的“刚强”、女人的“柔弱”、一般人的“淳朴”;喜爱的花是“瑞香”,喜爱的颜色是“红色”,喜爱的名字是“劳拉”与“燕妮”。在“您对幸福的理解”这一栏,他顿了顿笔尖,一笔一画地写下了“斗争”这个词。  马克思的整个盛年时期。都是这样度过的——为幸福,
加拿大艺术家大卫是一名风景画家,“办公室” 就在野外各地。15年间,无论天气多么恶劣,都没能阻止他每天“上班打卡”。从加拿大到南美马尔维纳斯群岛,再到南極洲,大卫用画笔描绘着自然界和那些小生灵们。在他的笔下,出现最多的就是企鹅。混熟了,它们还把大卫当成御用画像师,站在画板前一动不动,为他当“模特”,一本正经的样子煞是好笑。
《静物》组图。莫兰迪画了一辈子瓶瓶罐罐,配色温柔朦胧。  国人认识意大利画家乔治·莫兰迪,大部分是从风靡时尚圈的“莫兰迪色”开始的。各大品牌纷纷推出烟灰粉、雾霾蓝、灰豆绿系列,家居装饰刮起一阵灰调极简风,两年前的热播清宫剧《延禧攻略》,镜头中的“莫兰迪色”也好几次冲上热搜。那些“高级灰”和“性冷淡色”,孤立起来看平淡无奇,一经巧妙地搭配摆弄,不但不闷不脏,反而变得熠熠生辉、高雅精致。  莫兰迪展现
村上龙  村上春树喜欢猫。1989年,他写了一篇有关猫的散文,提到自己数年间养了十几只猫,其中有一只苏格兰折耳猫,是用第一笔稿费买的;还有一只猫名叫“麒麟”,会发出歌声,是作家朋友村上龙送的。  村上龙比村上春树小3岁,出道却更早。1976年,24岁的村上龙发表处女作《无限近似于透明的蓝》,拿到当年的群像新人奖,第二年又获芥川奖——日本文坛最具权威的纯文学奖,就此以新人身份进入文坛。3年后,村上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