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且分化的时间提前了,分化的距离变大了。据统计,大约每6个学生中就有一个“学困生”,越到高年级差距越大,不少学生甚至对数学已存在“惧怕”心理,丧失了兴趣和信心,从笔者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到了六年级,有的班级,数学教学几乎已成了“精英”教学。这种状况与新课程要求严重背离,也直接影响着班级数学的教学质量,必须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因此,改进我们的教学工作,使更多的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势在必行。下面,本人从农村小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原因及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造成农村小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原因
1.教材、社会环境及学生的自身素质是客观因素
新课程教材,它的编排虽然都是围绕学生的实际起点出发的,可是我认为新课程每一学段的教材知识跨度较大,独立性很强,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来说,他们能适应,但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就需要适应期。因为他们不会主动去探究,所以就拉开了差距。另外,新教材的难度升高,导致部分学生缺少成功体验,对数学学习逐渐失去信心和兴趣。
随着现在生活条件的提高,很多家庭都有电视、DVD、电脑,甚至有的小学生还配了手机,这些东西成了不少学生心目中的好朋友,他们被好看的电视剧、好玩的网络游戏所吸引,而最终导致他们忘了学习,连作业都不做,而数学本身需要学生多想,多做的。这样,长时间的积累,很多学生成绩就下降了。
各人自身的智商不同,接受知识有快有慢。一般学得好的学生一节课下来老师讲的知识就已经会了七、八成,而学困生很可能还在晕头转向,不知所措。日复一日的积累,就产生两极分化。学习动机不一样,对学习产生的兴趣也不一样。一般学得好的学生对数学课是充满了热情,在课堂上积极表现自己的才能,在他们看来,学习数学是一种快乐,一种享受。而学得不好的学生往往是一种厌烦的心理,听不进老师的讲解。所以不同的动机、态度,也成为一个导致分化的必然原因。
2.教师、学生家庭是主观因素
(1)教师素质和教学方法导致农村小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
教师是传授孩子数学知识的直接人。数学教师素质的高低不仅仅包括拥有的数学知识,还包括教师如何去传授知识的能力。由于目前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的配置不太合理,专业的、非专业的教师都参与到了数学教学中去。而教师本身的素质决定传授孩子知识的正确性和合理化,更决定孩子兴趣的发展。不少农村数学教师,他们由于年龄偏大,不注重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方法单一,过程枯燥,致使学生兴致索然,收效甚微,使部分学生出现厌学情绪,从而导致这部分学生数学学习不可避免地落后于其他学生。兴趣、信心和恒心在小学生数学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现实的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老师往往重视智力因素的作用,忽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忽视小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着力点的不平衡也是产生两极分化的原因。
(2)隔代教育和学生家长的自身素质导致农村小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
目前,在农村中,越来越多的家长背井离乡外出务工,他们把幼小的子女扔给了老人或寄养他人。在这样的环境生活,学生因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育,他们就产生厌学、逃学情绪,对于这些留守儿童,如果不及时给予教育,他们就有可能成为学困生。
二、农村小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对策
1.加强校本研究,联系学生实际,创造性使用教材
教师要努力让学习的素材尽量来源于自然、社会与科学中的现象和问题,让孩子们亲近数学、了解数学、从而喜欢数学。例如:在统计图表的教学时,题材可以是班级的事物,也可以电视、报刊上所介绍的与他们自身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也可以成为他们愿意学习的对象,所以校本课程中可用简单推理性质的数学谜语、游戏或故事等。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兴趣爱好和认知特征,把那些枯燥、乏味的例题,利用多媒体选择适当的卡通、漫画、图片、文字等来表达,培养呵护学生热爱学习的积极情感。
2.和谐师生关系,塑造学生心灵,情感感化学生
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对某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该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而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科任老师的喜恶程度,喜欢这个老师就会喜欢上他的课、认真地上好他的课,反之则不然。当然,这需要双方的努力。因此,教师不仅要爱成绩好的学生,更应偏爱成绩差的学生。常常要有意识地表扬他们,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体会到学习上的成功,同时还要与他们多接触,加强情感的交流,用爱心去感动他们,使他们努力学习, 逐步提高学习成绩。
3.培养学习兴趣,教会学习方法,关注“弱势群体”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求知欲,就能主动积极地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给学困生一些体验成功愉悦的机会;也可以创设一个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题目),在课堂上多关注这些成绩中下的学生,多一些鼓励的评价,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有部分学困生在数学上下了不少工夫,但学习成绩总不理想,这是学习不适应性的重要表现之一。教师要加强对他们学习方法的指导,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这些学生正确的数学观,另一方面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的指导和学习心理的辅导。首先,教会学生“提问”。学生只有自主学习,善于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才能有所感悟、有所创新。其次,教会学生学会“参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有助于学生自觉掌握科学知识和相关的思想方法,获得自我表现的机会和发展的主动权,形成良好个性及健全的人格。再次,教会学生学会“感悟”。感悟是学习的最高境界,而学生的感悟能力不是与身俱来的,这与教育工作者的培养有着密切的确联系。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积极为学生创设“感悟”的情境。
由于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一,加之学生个体发展存在差异,到了高年级,差距渐渐明显,教师若不对“弱势群体”予以关注,差距就会急剧拉大。我认为,有效的合作学习,不仅能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能力,而且能促进“弱势群体”的学习。
4.提高教师素质,更新教学方法,改革评价体系
作为数学教师,都应切实加强自身思想和业务方面的修养,给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只有不断进修、不断探索、自我加压、自我监督、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才能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考试所带来的心理压力是相当重的。“一次分数定终生”,不但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也抑制了个性发展。因此,教师要消除学生对考试的恐惧感和顾虑,明确告诉学生,考试只是对你某个知识点的检验,只是一次比较多的作业而已,要学生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在评价学生时,要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评价,可采取自评和师评相结合的方式;口试、面试、笔试相结合的方式;等级和评语相结合的方式等等。
5.多与家长沟通,赢得家长支持,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教育举足轻重,至关重要。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行为、习惯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我们要促使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习状况和思想动态,对孩子要因势利导,加强管理;促使家长平时要经常与孩子谈心,查看他们的作业,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加强与科任师之间的联系并交换意见,共同商讨解决孩子学习中存在问题的有效办法;促使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做好辅弱转差工作,切实帮助孩子走出学习困境,使学校、家庭融为一体,减少学习中的分化现象。
总之,解决“农村小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现象”的问题,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只要我们多付出一点爱,让他们找到一点点温暖,他们就会像春天的柳枝一样,发芽、开花、茁壮成长。只要我们多下点功夫,找出他们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学困生就有可能转变成优秀学生,“两极分化”现就会消除,农村的孩子们就会早日实现知识的“共同富裕”。
(作者单位:558307贵州省平塘县西凉乡六寨小学)
一、造成农村小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原因
1.教材、社会环境及学生的自身素质是客观因素
新课程教材,它的编排虽然都是围绕学生的实际起点出发的,可是我认为新课程每一学段的教材知识跨度较大,独立性很强,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来说,他们能适应,但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就需要适应期。因为他们不会主动去探究,所以就拉开了差距。另外,新教材的难度升高,导致部分学生缺少成功体验,对数学学习逐渐失去信心和兴趣。
随着现在生活条件的提高,很多家庭都有电视、DVD、电脑,甚至有的小学生还配了手机,这些东西成了不少学生心目中的好朋友,他们被好看的电视剧、好玩的网络游戏所吸引,而最终导致他们忘了学习,连作业都不做,而数学本身需要学生多想,多做的。这样,长时间的积累,很多学生成绩就下降了。
各人自身的智商不同,接受知识有快有慢。一般学得好的学生一节课下来老师讲的知识就已经会了七、八成,而学困生很可能还在晕头转向,不知所措。日复一日的积累,就产生两极分化。学习动机不一样,对学习产生的兴趣也不一样。一般学得好的学生对数学课是充满了热情,在课堂上积极表现自己的才能,在他们看来,学习数学是一种快乐,一种享受。而学得不好的学生往往是一种厌烦的心理,听不进老师的讲解。所以不同的动机、态度,也成为一个导致分化的必然原因。
2.教师、学生家庭是主观因素
(1)教师素质和教学方法导致农村小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
教师是传授孩子数学知识的直接人。数学教师素质的高低不仅仅包括拥有的数学知识,还包括教师如何去传授知识的能力。由于目前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的配置不太合理,专业的、非专业的教师都参与到了数学教学中去。而教师本身的素质决定传授孩子知识的正确性和合理化,更决定孩子兴趣的发展。不少农村数学教师,他们由于年龄偏大,不注重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方法单一,过程枯燥,致使学生兴致索然,收效甚微,使部分学生出现厌学情绪,从而导致这部分学生数学学习不可避免地落后于其他学生。兴趣、信心和恒心在小学生数学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现实的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老师往往重视智力因素的作用,忽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忽视小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着力点的不平衡也是产生两极分化的原因。
(2)隔代教育和学生家长的自身素质导致农村小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
目前,在农村中,越来越多的家长背井离乡外出务工,他们把幼小的子女扔给了老人或寄养他人。在这样的环境生活,学生因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育,他们就产生厌学、逃学情绪,对于这些留守儿童,如果不及时给予教育,他们就有可能成为学困生。
二、农村小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对策
1.加强校本研究,联系学生实际,创造性使用教材
教师要努力让学习的素材尽量来源于自然、社会与科学中的现象和问题,让孩子们亲近数学、了解数学、从而喜欢数学。例如:在统计图表的教学时,题材可以是班级的事物,也可以电视、报刊上所介绍的与他们自身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也可以成为他们愿意学习的对象,所以校本课程中可用简单推理性质的数学谜语、游戏或故事等。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兴趣爱好和认知特征,把那些枯燥、乏味的例题,利用多媒体选择适当的卡通、漫画、图片、文字等来表达,培养呵护学生热爱学习的积极情感。
2.和谐师生关系,塑造学生心灵,情感感化学生
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对某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该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而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科任老师的喜恶程度,喜欢这个老师就会喜欢上他的课、认真地上好他的课,反之则不然。当然,这需要双方的努力。因此,教师不仅要爱成绩好的学生,更应偏爱成绩差的学生。常常要有意识地表扬他们,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体会到学习上的成功,同时还要与他们多接触,加强情感的交流,用爱心去感动他们,使他们努力学习, 逐步提高学习成绩。
3.培养学习兴趣,教会学习方法,关注“弱势群体”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求知欲,就能主动积极地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给学困生一些体验成功愉悦的机会;也可以创设一个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题目),在课堂上多关注这些成绩中下的学生,多一些鼓励的评价,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有部分学困生在数学上下了不少工夫,但学习成绩总不理想,这是学习不适应性的重要表现之一。教师要加强对他们学习方法的指导,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这些学生正确的数学观,另一方面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的指导和学习心理的辅导。首先,教会学生“提问”。学生只有自主学习,善于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才能有所感悟、有所创新。其次,教会学生学会“参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有助于学生自觉掌握科学知识和相关的思想方法,获得自我表现的机会和发展的主动权,形成良好个性及健全的人格。再次,教会学生学会“感悟”。感悟是学习的最高境界,而学生的感悟能力不是与身俱来的,这与教育工作者的培养有着密切的确联系。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积极为学生创设“感悟”的情境。
由于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一,加之学生个体发展存在差异,到了高年级,差距渐渐明显,教师若不对“弱势群体”予以关注,差距就会急剧拉大。我认为,有效的合作学习,不仅能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能力,而且能促进“弱势群体”的学习。
4.提高教师素质,更新教学方法,改革评价体系
作为数学教师,都应切实加强自身思想和业务方面的修养,给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只有不断进修、不断探索、自我加压、自我监督、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才能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考试所带来的心理压力是相当重的。“一次分数定终生”,不但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也抑制了个性发展。因此,教师要消除学生对考试的恐惧感和顾虑,明确告诉学生,考试只是对你某个知识点的检验,只是一次比较多的作业而已,要学生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在评价学生时,要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评价,可采取自评和师评相结合的方式;口试、面试、笔试相结合的方式;等级和评语相结合的方式等等。
5.多与家长沟通,赢得家长支持,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教育举足轻重,至关重要。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行为、习惯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我们要促使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习状况和思想动态,对孩子要因势利导,加强管理;促使家长平时要经常与孩子谈心,查看他们的作业,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加强与科任师之间的联系并交换意见,共同商讨解决孩子学习中存在问题的有效办法;促使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做好辅弱转差工作,切实帮助孩子走出学习困境,使学校、家庭融为一体,减少学习中的分化现象。
总之,解决“农村小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现象”的问题,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只要我们多付出一点爱,让他们找到一点点温暖,他们就会像春天的柳枝一样,发芽、开花、茁壮成长。只要我们多下点功夫,找出他们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学困生就有可能转变成优秀学生,“两极分化”现就会消除,农村的孩子们就会早日实现知识的“共同富裕”。
(作者单位:558307贵州省平塘县西凉乡六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