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学习中尤其应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阅读让学生识字、感悟文章、积累好词好句。阅读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基本功。小学低年级的文章篇幅较短,比较容易理解,主要注重让学生会认、会读、会写生字。通过对小学生语文阅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有效提高学生课外阅读水平的策略,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扩展阅读;策略
一、在教学中通过课前预习进行课外阅读扩展训练
课前预习是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扩展的有效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新课的内容更加熟悉,更好地进入学习中。同时学生上课的热情也会得到进一步激发。因此,教师在课前可以给学生布置预习的内容,如课文作者的人物简介等,这都是很好地进行课外阅读的方式,教师需要进行巧妙运用。
例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对于动物进化演变还不是很理解,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首先,可以让学生找一篇写小蝌蚪成长为青蛙的文章进行阅读,了解蝌蚪是怎样成为小青蛙的,经历了哪些变化。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蝌蚪和青蛙的图片,找一找它们之间的异同点。最后,教師需要让学生将文章的片段与图片进行匹配,从而更好地了解青蛙的成长过程,理解文章的内容。学生课前预习时就初步了解到文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不经意间就养成了课外阅读的习惯。今后在对某些问题感兴趣时,就会自觉地查找资料。
二、在课堂中通过文章关键部分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小学语文课文有些是记叙文,有些是说明文,有些会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暗示,使学生认识到文章的深刻含义。文章的关键部分值得教师和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究。此时,教师需要将重点部分单独拿出来进行阅读和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文章重点的内容。同时,在进行重点分析时,教师可以引入课外内容,让学生进行辅助阅读学习,更好地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含义,了解文章的宗旨。
例如,在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一课时,文章中雷锋叔叔出现的地点是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研究的。通过几件事例的讲述,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立意,通过讲述雷锋叔叔的事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引发学生的思考。同时,进行地点的分析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雷锋叔叔一生都在做好事,那雷锋叔叔做好事的地方只有文章中这几处吗?你还知道哪些呢?进而让学生自行进行查找资料,找出更多的雷锋叔叔做好事的事例和地点。通过分析,就会清楚地得出结论,雷锋叔叔每次都出现在别人需要帮助的地方。进而学生就会产生对雷锋叔叔的敬佩之情,并且不断努力向他看齐。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补充了课外知识,而且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展了学生的视野。
三、通过设置读书交流会增加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
一本好书需要反复进行阅读和分析。因此,前期的阅读习惯需要教师的帮助。首先教师可以组织读书交流会,学生可以阅读书籍以及交流阅读心得,也可以进行笔记摘抄,背诵好句子,在自己写作文时进行巧妙地运用。学生的写作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阅读质量。因此,教师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让学生热爱写作的基础,而这两者就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司马光》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知识扩展,提问学生:除了司马光,我们之前有没有遇到同样的机敏的小朋友?此时学生就会进行思考,纷纷说曹冲称象、杨氏之子等。同时教师可以布置课下作业,通过网络或者书籍搜索有关的文章和人物。第二节课时,组织一场交流会,让学生将自己了解到的知识讲给同学听。同时进行交流探索,让学生对于课文学习更加有兴趣,这样的教学方式还会不断增强学生扩展阅读的能力。
小学语文是一门需要不断积累的学科。阅读扩展就是让学生进行积累的良好方式,学生通过知识的补充学习,可以提高自己对于文章的理解水平,更准确地把握文章的立意和宗旨,使得语文素养不断得以提升。教师需要不断进行阅读教学方法的探索,找到学生更加容易接受的阅读方式,促进学生进行阅读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学习素养。
参考文献:
[1]俞慧春.“单元整合”式群文阅读“整”什么:小学语文“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J].甘肃教育,2016(9):88.
[2]李静.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下的主题式课外阅读拓展[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6):160.
关键词:小学语文;扩展阅读;策略
一、在教学中通过课前预习进行课外阅读扩展训练
课前预习是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扩展的有效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新课的内容更加熟悉,更好地进入学习中。同时学生上课的热情也会得到进一步激发。因此,教师在课前可以给学生布置预习的内容,如课文作者的人物简介等,这都是很好地进行课外阅读的方式,教师需要进行巧妙运用。
例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对于动物进化演变还不是很理解,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首先,可以让学生找一篇写小蝌蚪成长为青蛙的文章进行阅读,了解蝌蚪是怎样成为小青蛙的,经历了哪些变化。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蝌蚪和青蛙的图片,找一找它们之间的异同点。最后,教師需要让学生将文章的片段与图片进行匹配,从而更好地了解青蛙的成长过程,理解文章的内容。学生课前预习时就初步了解到文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不经意间就养成了课外阅读的习惯。今后在对某些问题感兴趣时,就会自觉地查找资料。
二、在课堂中通过文章关键部分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小学语文课文有些是记叙文,有些是说明文,有些会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暗示,使学生认识到文章的深刻含义。文章的关键部分值得教师和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究。此时,教师需要将重点部分单独拿出来进行阅读和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文章重点的内容。同时,在进行重点分析时,教师可以引入课外内容,让学生进行辅助阅读学习,更好地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含义,了解文章的宗旨。
例如,在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一课时,文章中雷锋叔叔出现的地点是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研究的。通过几件事例的讲述,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立意,通过讲述雷锋叔叔的事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引发学生的思考。同时,进行地点的分析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雷锋叔叔一生都在做好事,那雷锋叔叔做好事的地方只有文章中这几处吗?你还知道哪些呢?进而让学生自行进行查找资料,找出更多的雷锋叔叔做好事的事例和地点。通过分析,就会清楚地得出结论,雷锋叔叔每次都出现在别人需要帮助的地方。进而学生就会产生对雷锋叔叔的敬佩之情,并且不断努力向他看齐。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补充了课外知识,而且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展了学生的视野。
三、通过设置读书交流会增加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
一本好书需要反复进行阅读和分析。因此,前期的阅读习惯需要教师的帮助。首先教师可以组织读书交流会,学生可以阅读书籍以及交流阅读心得,也可以进行笔记摘抄,背诵好句子,在自己写作文时进行巧妙地运用。学生的写作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阅读质量。因此,教师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让学生热爱写作的基础,而这两者就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司马光》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知识扩展,提问学生:除了司马光,我们之前有没有遇到同样的机敏的小朋友?此时学生就会进行思考,纷纷说曹冲称象、杨氏之子等。同时教师可以布置课下作业,通过网络或者书籍搜索有关的文章和人物。第二节课时,组织一场交流会,让学生将自己了解到的知识讲给同学听。同时进行交流探索,让学生对于课文学习更加有兴趣,这样的教学方式还会不断增强学生扩展阅读的能力。
小学语文是一门需要不断积累的学科。阅读扩展就是让学生进行积累的良好方式,学生通过知识的补充学习,可以提高自己对于文章的理解水平,更准确地把握文章的立意和宗旨,使得语文素养不断得以提升。教师需要不断进行阅读教学方法的探索,找到学生更加容易接受的阅读方式,促进学生进行阅读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学习素养。
参考文献:
[1]俞慧春.“单元整合”式群文阅读“整”什么:小学语文“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J].甘肃教育,2016(9):88.
[2]李静.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下的主题式课外阅读拓展[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6):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