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提到过,阅读应当要成为有效吸引学生爱好的重要发源地,学校则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由此可见,阅读能力培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是有效促进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的重要能力,也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的重要基石。为此,就如何利用数学阅读的“三度”来提升数学课堂实效展开了研究,希望借此来有效优化数学教学,促进学生发展与提升。
关键词:数学阅读;“三度”;课堂实效
在学习过程中,很多人都认为阅读与数学学科之间的联系不大,认为语文与英语才是阅读的主要学科。其实不然,在素质教育环境下,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同样也十分重要,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也是学生数学学科素养得以提升的重点。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从小抓起,从小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毕竟扎实的阅读功底是学生终身发展的财富。可是,究竟要如何在数学教学课堂上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呢?对于这一问题,笔者展开了如下探索。
一、数学阅读意义及特征
(一)意义
数学阅读与普通阅读相同,数学阅读活动在开展的时候,同样也需要学生在心中有较为完整的活动过程,其包含各种心理因素,涉及各种数学符号的掌握、对数学新概念的认知与理解和对数学阅读条件的记忆与理解等。其同时也是一种通过对知识积极主动论证、思考、假设、想象与推理的认知过程,可是因为数学课程相对而言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逻辑性以及严谨性等特征,所以数学阅读难度也较大,这种情况下,教师加强数学阅读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特征
1.数学阅读本身抽象度较高,所以要求学生在开展数学阅读活动的时候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在阅读期间准确认识阅读材料中涉及的数学符号以及相关专业术语,同时还需要正确应用数学思维来分析符号与术语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把握。
2.数学阅读还具有精确度这一特征。相较于其他课程而言,数学课程严谨性较强,所以每一个数学概念、术语以及符号都不能混淆,抑或模棱两可,毕竟一个小数点的错误都很有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偏差。为此,在数学阅读过程中,学生一定要真正理解每一个符号以及术语的确切含义,对任何一个不懂的知识点以及词汇都不能忽视,需要确保阅读的准确性以及精确度,这样才能提升阅读效果。
3.数学阅读需要学生谨慎展开。在阅读期间,有时候会遇到一些无意义,抑或枯燥乏味的句子,这个时候有些学生会出现忽略、跳过的情况,这对于语文阅读或许还不会导致理解偏差,可是数学课程逻辑十分严密,若忽略或者是跳过很有可能会导致理解偏差,所以学生在数学阅读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每一个细节,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数学阅读效果。
二、利用数学阅读的“三度”提升数学课堂实效的措施
(一)兴趣保持度是数学课堂实效提升的基础
学生对数学阅读的兴趣会直接影响数学阅读活动的实施,所以兴趣保持度可谓数学课堂实效提升的基础。教师在数学阅读课堂上可以利用绘本来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為数学阅读活动的展开打好基础。绘本可谓学生人生的第一本书。数学绘本能够用一种看似无声的语言将数学知识演绎得绘声绘色,是有效保持学生数学阅读兴趣的重要读物。众所周知,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经常会被其他事物所吸引,而绘本对学生而言具有较大的吸引力,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可以借由小学生喜闻乐见且富有童真的童话图,抑或鲜艳的图文色彩来有效激发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这样就能让学生自主阅读与思索,从而有效让数学课堂因此而变得越发高效且生动,同时还能真正提升数学课堂实效,为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提升提供良好保障。例如,在对学生进行“数字规律”教学后,教师即可在课堂上利用“莫莉·艾迪”绘本故事作为教学导入。在导入阶段,教师可以以讲故事的方式来为学生讲述故事中主人公一家去超级乐园游玩的故事,利用讲故事的方式将带有数字规律的数学问题融入绘本阅读之中,同时为学生设计出一系列能够有效激发学生自主进行数学阅读的游戏,如可以让学生找高速出口(看数字,初步感知数字规律)、买甜品(观察数字,寻找不相邻数字的规律)、夹娃娃(欣赏数字规律)、购物(从生活实例中再次感知数字规律)……这样学生就能在绘本故事以及任务的有效引导下激发学生的数学阅读欲望,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数学阅读中,数学教学课堂也能因此而变得越发生动、有趣,极具童真,这样就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为学生数学学习、素质提升与发展提供良好保障。
(二)方法掌握度是有效提升数学课堂实效的保障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数学阅读自然不能只依赖于眼睛,还需要利用多种感官协作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数学课程的魅力,这样整个数学课堂的实效自然也能得以提升,同时还能让学生掌握数学阅读方法与技巧。
1.阅读中理解题意
教师在数学阅读指导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阅读题目,通过有效指导来让学生深度理解题意,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把握问题,从而有效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和感知。例如,“皮皮去书店购买了15套漫画书,每一套漫画书一共有21本,一共有多少本漫画书?”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即可指导学生先多阅读几遍题目,之后再要求学生以列式的方式来进行思考,这样学生就能在列竖式的过程中更好地把握题意,同时强化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与解决,进而有效提升数学课堂的实效性以及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2.阅读中鼓励学生质疑
要想在数学课堂上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提升数学课堂实效,教师在数学教学实践期间需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与提出问题,让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无形中得到提升,从而真正有效优化数学教学。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按比分配”教学的时候,教师即可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相应的题目来为学生提供数学阅读资料,然后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考并且提出不一样的数学问题,借此来有效活跃数学教学氛围,同时点燃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质疑与全新提问中形成多角度思考,这样就能在发展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同时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与解题能力,最大限度优化数学教学,提升数学课堂实效。 3.阅读中注重分析对比
在数学教学课堂上要想有效利用数学阅读来提升数学课堂实效,教师在教学实践期间还需要注重题型变式,通过这一全新的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实践与探索之中,之后再要求学生在分析与对比中总结数学规律,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度自然也能得以提升。对于相似的题型,学生经常在解题的时候出现错误,而之所以会如此就是因为学生审题出现问题。为了避免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变式思考,同时在阅读中分析对比,这样就能促进学生知识迁移与理解,从而有效提升数学课堂实效,发展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三)视野开阔度是提升课堂实效的有效补充与拓展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视野开阔度是有效提升数学课堂实效的有效补充与拓展,这也是数学教师在阅读课堂上需要把握的“三度”之一。为此,教师在数学教学实践期间一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多为学生构建阅读反馈平台,借此来有效拓展与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数学阅读与知识把握,从而真正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教学的时候,即可在课堂上为学生设计灵活、开放的题目,在教学之前要求学生课前搜集相关资料,阅读各式各样的书籍来总结与归纳想法;课堂之上则可以为学生提供几分钟的展示时间,以分享成果的方式来有效扩大学生的认知,同时让数学课堂因此而变得活跃且生动。再比如,在对学生进行“圆锥的体积”的教学的时候,教师即可在教学完成之后为学生设计如下作业题:“请同学们在课后与父母一同阅读教材知识,同时利用实验来解答在同等高情况之下为什么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三倍?”借由这一开放性习题来鼓励学生课后与父母一同参与到数学阅读与资料查证中,而这一过程本就是学生数学阅读以及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有助于开阔学生的数学阅读视野,也能有效提升数学课堂的实施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有不断阅读、阅读、再阅读,才能从中感受到数学世界的魅力,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从而有效为学生数学学习、数学素养的发展提供保障。为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课堂上一定要意识到数学阅读的价值,而且在阅读期间把握“三度”,即学生兴趣保持度、方法掌握度、视野开阔度,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为学生数学知识把握、数学能力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吕燕妮.关注数学阅读的“三度”提升数学课堂实效[J].名师在线,2020(20):19-20.
[2]卓剑兰.重阅读 创实效:数学阅读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研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6(15):19.
[3]潘建华.创新数学课堂教学提高阅读实效[J].新课程研究,2011(12).
[4]高婧.重數学投影阅读贵在把握“三度”[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4(6):44.
[5]张玉杰.小学高年级数学阅读的实践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宋慧翔(1985—),男,汉族,浙江杭州人,就职于杭州采荷第三小学教育集团,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关键词:数学阅读;“三度”;课堂实效
在学习过程中,很多人都认为阅读与数学学科之间的联系不大,认为语文与英语才是阅读的主要学科。其实不然,在素质教育环境下,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同样也十分重要,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也是学生数学学科素养得以提升的重点。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从小抓起,从小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毕竟扎实的阅读功底是学生终身发展的财富。可是,究竟要如何在数学教学课堂上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呢?对于这一问题,笔者展开了如下探索。
一、数学阅读意义及特征
(一)意义
数学阅读与普通阅读相同,数学阅读活动在开展的时候,同样也需要学生在心中有较为完整的活动过程,其包含各种心理因素,涉及各种数学符号的掌握、对数学新概念的认知与理解和对数学阅读条件的记忆与理解等。其同时也是一种通过对知识积极主动论证、思考、假设、想象与推理的认知过程,可是因为数学课程相对而言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逻辑性以及严谨性等特征,所以数学阅读难度也较大,这种情况下,教师加强数学阅读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特征
1.数学阅读本身抽象度较高,所以要求学生在开展数学阅读活动的时候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在阅读期间准确认识阅读材料中涉及的数学符号以及相关专业术语,同时还需要正确应用数学思维来分析符号与术语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把握。
2.数学阅读还具有精确度这一特征。相较于其他课程而言,数学课程严谨性较强,所以每一个数学概念、术语以及符号都不能混淆,抑或模棱两可,毕竟一个小数点的错误都很有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偏差。为此,在数学阅读过程中,学生一定要真正理解每一个符号以及术语的确切含义,对任何一个不懂的知识点以及词汇都不能忽视,需要确保阅读的准确性以及精确度,这样才能提升阅读效果。
3.数学阅读需要学生谨慎展开。在阅读期间,有时候会遇到一些无意义,抑或枯燥乏味的句子,这个时候有些学生会出现忽略、跳过的情况,这对于语文阅读或许还不会导致理解偏差,可是数学课程逻辑十分严密,若忽略或者是跳过很有可能会导致理解偏差,所以学生在数学阅读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每一个细节,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数学阅读效果。
二、利用数学阅读的“三度”提升数学课堂实效的措施
(一)兴趣保持度是数学课堂实效提升的基础
学生对数学阅读的兴趣会直接影响数学阅读活动的实施,所以兴趣保持度可谓数学课堂实效提升的基础。教师在数学阅读课堂上可以利用绘本来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為数学阅读活动的展开打好基础。绘本可谓学生人生的第一本书。数学绘本能够用一种看似无声的语言将数学知识演绎得绘声绘色,是有效保持学生数学阅读兴趣的重要读物。众所周知,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经常会被其他事物所吸引,而绘本对学生而言具有较大的吸引力,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可以借由小学生喜闻乐见且富有童真的童话图,抑或鲜艳的图文色彩来有效激发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这样就能让学生自主阅读与思索,从而有效让数学课堂因此而变得越发高效且生动,同时还能真正提升数学课堂实效,为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提升提供良好保障。例如,在对学生进行“数字规律”教学后,教师即可在课堂上利用“莫莉·艾迪”绘本故事作为教学导入。在导入阶段,教师可以以讲故事的方式来为学生讲述故事中主人公一家去超级乐园游玩的故事,利用讲故事的方式将带有数字规律的数学问题融入绘本阅读之中,同时为学生设计出一系列能够有效激发学生自主进行数学阅读的游戏,如可以让学生找高速出口(看数字,初步感知数字规律)、买甜品(观察数字,寻找不相邻数字的规律)、夹娃娃(欣赏数字规律)、购物(从生活实例中再次感知数字规律)……这样学生就能在绘本故事以及任务的有效引导下激发学生的数学阅读欲望,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数学阅读中,数学教学课堂也能因此而变得越发生动、有趣,极具童真,这样就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为学生数学学习、素质提升与发展提供良好保障。
(二)方法掌握度是有效提升数学课堂实效的保障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数学阅读自然不能只依赖于眼睛,还需要利用多种感官协作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数学课程的魅力,这样整个数学课堂的实效自然也能得以提升,同时还能让学生掌握数学阅读方法与技巧。
1.阅读中理解题意
教师在数学阅读指导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阅读题目,通过有效指导来让学生深度理解题意,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把握问题,从而有效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和感知。例如,“皮皮去书店购买了15套漫画书,每一套漫画书一共有21本,一共有多少本漫画书?”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即可指导学生先多阅读几遍题目,之后再要求学生以列式的方式来进行思考,这样学生就能在列竖式的过程中更好地把握题意,同时强化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与解决,进而有效提升数学课堂的实效性以及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2.阅读中鼓励学生质疑
要想在数学课堂上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提升数学课堂实效,教师在数学教学实践期间需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与提出问题,让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无形中得到提升,从而真正有效优化数学教学。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按比分配”教学的时候,教师即可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相应的题目来为学生提供数学阅读资料,然后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考并且提出不一样的数学问题,借此来有效活跃数学教学氛围,同时点燃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质疑与全新提问中形成多角度思考,这样就能在发展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同时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与解题能力,最大限度优化数学教学,提升数学课堂实效。 3.阅读中注重分析对比
在数学教学课堂上要想有效利用数学阅读来提升数学课堂实效,教师在教学实践期间还需要注重题型变式,通过这一全新的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实践与探索之中,之后再要求学生在分析与对比中总结数学规律,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度自然也能得以提升。对于相似的题型,学生经常在解题的时候出现错误,而之所以会如此就是因为学生审题出现问题。为了避免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变式思考,同时在阅读中分析对比,这样就能促进学生知识迁移与理解,从而有效提升数学课堂实效,发展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三)视野开阔度是提升课堂实效的有效补充与拓展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视野开阔度是有效提升数学课堂实效的有效补充与拓展,这也是数学教师在阅读课堂上需要把握的“三度”之一。为此,教师在数学教学实践期间一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多为学生构建阅读反馈平台,借此来有效拓展与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数学阅读与知识把握,从而真正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教学的时候,即可在课堂上为学生设计灵活、开放的题目,在教学之前要求学生课前搜集相关资料,阅读各式各样的书籍来总结与归纳想法;课堂之上则可以为学生提供几分钟的展示时间,以分享成果的方式来有效扩大学生的认知,同时让数学课堂因此而变得活跃且生动。再比如,在对学生进行“圆锥的体积”的教学的时候,教师即可在教学完成之后为学生设计如下作业题:“请同学们在课后与父母一同阅读教材知识,同时利用实验来解答在同等高情况之下为什么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三倍?”借由这一开放性习题来鼓励学生课后与父母一同参与到数学阅读与资料查证中,而这一过程本就是学生数学阅读以及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有助于开阔学生的数学阅读视野,也能有效提升数学课堂的实施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有不断阅读、阅读、再阅读,才能从中感受到数学世界的魅力,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从而有效为学生数学学习、数学素养的发展提供保障。为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课堂上一定要意识到数学阅读的价值,而且在阅读期间把握“三度”,即学生兴趣保持度、方法掌握度、视野开阔度,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为学生数学知识把握、数学能力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吕燕妮.关注数学阅读的“三度”提升数学课堂实效[J].名师在线,2020(20):19-20.
[2]卓剑兰.重阅读 创实效:数学阅读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研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6(15):19.
[3]潘建华.创新数学课堂教学提高阅读实效[J].新课程研究,2011(12).
[4]高婧.重數学投影阅读贵在把握“三度”[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4(6):44.
[5]张玉杰.小学高年级数学阅读的实践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宋慧翔(1985—),男,汉族,浙江杭州人,就职于杭州采荷第三小学教育集团,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