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推动本国或本地区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各国都不约而同地把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作为提升区域全球竞争力的主要手段,我国也不例外。我国一直努力优化企业的经营环境,我国在金融企业营商环境优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本文主要分析我国金融企业营商环境优化取得成效与不足,最后结合分析结果提出金融企业营商环境优化的建议。
关键词:金融企业;营商环境;优化成效
一、营商环境的内涵
营商环境概念的提出始于2001年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发展至今不到20年。参考世界银行、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机构以及国内研究机构关于营商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我国具体情况,我国的营商环境主要可包括以下相互关联的四个方面:
1.1高效的政务环境
对于各国政府而言,需要积极稳妥地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建立跨部门统一对外的政策咨询责任制,营造全方位、透明化、零距离、高效率服务的政务环境。包括行政审批效率、政策透明度、政策稳定性等方面,涉及规划建设、土地供给、环保登记、工商登记、海关、检验检疫、口岸通关、企业服务体系等领域。
1.2开放的市场环境
加强市场培育和监管,有效降低市场准入成本和企业运营成本,营造诚信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包括社会信用、市场准入、市场监管、公平竞争、税费、价格、标准互认等方面,涉及金融、税务、法律、审计、会计、评估、咨询、招商推介、物流、信息、会展等领域。开放的市场环境对于处于市场中的企业而言,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同时也会获得更多的机会。
1.3稳定的社会环境
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社会保障,构建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包括社会保障、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社会治安、教育、住房保障、社会组织培育、语言环境、创新环境、文化建设、医疗服务、食品安全等。稳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
1.4公平的法治环境
完善与投资营商有关的法律法规,切实维护企业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法治环境。包括规则制订与定期评估、知识产权和投资者权益保护、企业破产保护及退出、司法、民商事仲裁、廉政建设等。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公平的法制环境有利于减少社会纠纷。
二、我国金融企业营商环境取得的成效
根据世界银行2006年出版的《政府治理、投资环境与和谐社会——中国120个城市竞争力的提升》报告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每年出版的《中国城市竞争力年度报告》,尽管全国的法律法规基本一致,但中国各地区的投资环境存在明显差异。
营商环境受不同地方的地理、历史经济条件、自然资源条件、经济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但并不意味着不可改变。
根据《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世行认定中国在过去2019年为中小企业改善营商环境实施的改革数量创纪录,全球排名从2018年的第78位跃升至第46位,进入全球经济体排名前50,这说明我国营商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
营商环境目前成为我国各级政府关注的焦点。经过近较长时间的粗放式速度型增长以后,在土地、环境、资源约束日益加剧、人口红利拐点快速逼近的现实面前,比拼政策优惠型招商引资已经走到尽头,区域经济竞争开始进入综合环境比拼时代。营商环境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端要素资源的流向与集聚,成为能否在经济技术竞争中获胜的关键因素。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营商环境建设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以社会信用体系培育和法治政府建设为两大抓手,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进行完善和优化。全国各地也纷纷行动起来,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提升地区软实力重要手段大张旗鼓地深入推进。
以市场环境中的中小企业融资为例,中小企业融资是个全球性的难题,中国也不例外。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创造了大量的经济岗位,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于宏观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一般缺乏银行所要求的资产(如土地和房屋)作抵押。同时,由于保护信贷人权利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银行不愿意接受小企业持有的资产(如机器设备或者应收账款)作抵押。即便银行接受此类动产抵押品,由于缺乏统一的动产抵押品登记机构,企业往往需要花费数周甚至数月时间才能完成担保物权的设立。虽然企业获取信贷主要是市场行为,但是政府完全可以在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方面发挥积极作用。2021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情况第三方评估汇报,并要求进一步打通落实堵点,提升营商环境法治化水平。《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从国家层面确立了优化营商环境的规章,将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新动力。优化营商环境需要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及金融机构在政策、资源、资金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营造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金融机构对民营小微企业最有针对性的措施是在合规审慎的前提下,加大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力度,从快从速发放贷款,为客户减费让利。以山东莱芜农商银行为例,该行长期以来,全面创新各项服务,持续加强阳光信贷、便捷信贷、专业信贷、科技信贷“四个信贷”。围绕“阳光信贷”建设,该行在所有网点醒目位置摆放信贷公示栏、服务监督牌,公布信贷人员信息、投诉电话,通过监督倒逼机制,服务质量持续提升。
三、我国金融企业营商环境存在的不足
3.1金融业税收负担重
税负制度缺乏竞争力如跨境贷款合同印花税、非居民银行账户利息预提税等在大部分国家都不予以征收,屬于不合理的税负;金融从业人员税负偏高,个人薪酬所得税最高边际税率45%,对薪酬较高的高端金融人才影响较大。一些国家为了吸引外资,制定了税收优惠政策。例如,日本政府对属于151个行业、出资比例超过1 /3的外资企业提供税率优惠和债务担保;在成立5年内所欠的税款可延长到7年缴纳。各地方自治体(都道府县等)均可制定地方法规,减免外资企业的事业税、固定资产税、不动产取得税,并给予资金补贴。 3.2金融开放程度低
外资金融机构发展受限外资机构在华设立经营仍存在一定的隐性限制,如对境外机构的总资产规模、经营年限、股东类型、持股比例等规定了具体数量型门槛。2018年末外资银行总资产占全部银行总资产比例为1.72%,较2017年末下降0.05%。上海作為我国金融中心,在金融对外开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随着时间的推移,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全球地位不断提升。但是,与纽约、伦敦等传统国际金融中心相比,上海在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3.3金融人才吸引力不足
对于我国金融业而言,面临着金融人才的不足的问题。金融业人才不足主要因为人才培养方式与实践脱节,以及软硬件环境对人才吸引力不足等因素。以上海为例,2018年上海金融相关行业从业人员为35.54万人,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重为2.59%,与其他国际金融中心相比,具有明显的差距。
对于金融业而言,专业技术人才紧缺直接影响着行业的发展。目前,我国金融业的人才培养水平不能满足金融业的发展需求。
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为例,根据上海咨询业行业协会披露的数据,2017年上海金融相关专业服务业从业人员仅为3.02万,明显低于其他国际金融中心。
3.4金融法律体系不完善
监管制度抑制金融创新金融立法的指导思想相对滞后,立法中禁止性规定多、鼓励和引导性条文少;金融立法中重复规定与立法真空并存,法律执行的可操作性较差。
四、我国金融企业营商环境优化建议
4.1减轻金融业税收负担
从短期看,在税制复杂、税负较重情况下,实施税收优惠政策不失为一种有效提升税务环境的办法方法。但它只是针对行业、地区的减轻税负措施,是局部的和有限期的,一旦优惠到期,企业就会撤出。从长期看,简税制、轻税负最为直接持续。我国香港特区是一个典型例子。香港税种少、税制简单(也不需要聘请顾问和律师),企业需要缴纳的税种少、缴税次数也少、纳税过程简单,最终反映为企业履行税收义务的成本低、负担轻。因此,对我国重点发展的金融业需要提供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从而推动金融业的发展。
4.2放宽外资金融机构限制条件
为了进一步吸引外资,我国可以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拓宽外资机构业务经营范围,在一些创新试点业务方面,可以为外资机构提供试点机会。同时,在加强对外资机构审慎监管的基础上,减少外资机构的行政许可事项。
4.3加强金融人才培养与建设
金融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因此,为了推动金融业的发展,我国需要制定完善的个税体制,并通过一些税收优惠政策吸引优秀的金融人才,并加大对金融人才的培养力度。
金融业作为服务业,服务水平直接影响着顾客的满意度。金融业只有提升专业服务水平,才能吸纳更多的顾客,甚至与国际优秀的金融企业竞争。
4.4优化法制监管环境
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法律的支持。结合我国对金融业的法律监管现状,需要对相关法律进行完善,减少限制金融市场业务发展的规定。对于金融业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与行业自律的功能。除此之外,我国要优化金融司法环境,为各种纠纷提供法律依据。
参考文献:
[1]宋林霖,陈志超.中国语境下的营商环境优化:核心议题与治理路径[J].中国行政管理,2021(01):147-149.
[2]于帆,张欣亮,闫春红,付强.浅议标准化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作用与实现路径[J].标准科学,2020(12):110-114.
[3]卢方.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营商环境优化的策略研究[J].市场观察,2020(09):78-79.
[4]唐国艳. 哈尔滨市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D].黑龙江大学,2020.
关键词:金融企业;营商环境;优化成效
一、营商环境的内涵
营商环境概念的提出始于2001年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发展至今不到20年。参考世界银行、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机构以及国内研究机构关于营商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我国具体情况,我国的营商环境主要可包括以下相互关联的四个方面:
1.1高效的政务环境
对于各国政府而言,需要积极稳妥地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建立跨部门统一对外的政策咨询责任制,营造全方位、透明化、零距离、高效率服务的政务环境。包括行政审批效率、政策透明度、政策稳定性等方面,涉及规划建设、土地供给、环保登记、工商登记、海关、检验检疫、口岸通关、企业服务体系等领域。
1.2开放的市场环境
加强市场培育和监管,有效降低市场准入成本和企业运营成本,营造诚信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包括社会信用、市场准入、市场监管、公平竞争、税费、价格、标准互认等方面,涉及金融、税务、法律、审计、会计、评估、咨询、招商推介、物流、信息、会展等领域。开放的市场环境对于处于市场中的企业而言,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同时也会获得更多的机会。
1.3稳定的社会环境
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社会保障,构建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包括社会保障、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社会治安、教育、住房保障、社会组织培育、语言环境、创新环境、文化建设、医疗服务、食品安全等。稳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
1.4公平的法治环境
完善与投资营商有关的法律法规,切实维护企业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法治环境。包括规则制订与定期评估、知识产权和投资者权益保护、企业破产保护及退出、司法、民商事仲裁、廉政建设等。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公平的法制环境有利于减少社会纠纷。
二、我国金融企业营商环境取得的成效
根据世界银行2006年出版的《政府治理、投资环境与和谐社会——中国120个城市竞争力的提升》报告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每年出版的《中国城市竞争力年度报告》,尽管全国的法律法规基本一致,但中国各地区的投资环境存在明显差异。
营商环境受不同地方的地理、历史经济条件、自然资源条件、经济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但并不意味着不可改变。
根据《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世行认定中国在过去2019年为中小企业改善营商环境实施的改革数量创纪录,全球排名从2018年的第78位跃升至第46位,进入全球经济体排名前50,这说明我国营商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
营商环境目前成为我国各级政府关注的焦点。经过近较长时间的粗放式速度型增长以后,在土地、环境、资源约束日益加剧、人口红利拐点快速逼近的现实面前,比拼政策优惠型招商引资已经走到尽头,区域经济竞争开始进入综合环境比拼时代。营商环境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端要素资源的流向与集聚,成为能否在经济技术竞争中获胜的关键因素。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营商环境建设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以社会信用体系培育和法治政府建设为两大抓手,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进行完善和优化。全国各地也纷纷行动起来,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提升地区软实力重要手段大张旗鼓地深入推进。
以市场环境中的中小企业融资为例,中小企业融资是个全球性的难题,中国也不例外。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创造了大量的经济岗位,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于宏观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一般缺乏银行所要求的资产(如土地和房屋)作抵押。同时,由于保护信贷人权利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银行不愿意接受小企业持有的资产(如机器设备或者应收账款)作抵押。即便银行接受此类动产抵押品,由于缺乏统一的动产抵押品登记机构,企业往往需要花费数周甚至数月时间才能完成担保物权的设立。虽然企业获取信贷主要是市场行为,但是政府完全可以在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方面发挥积极作用。2021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情况第三方评估汇报,并要求进一步打通落实堵点,提升营商环境法治化水平。《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从国家层面确立了优化营商环境的规章,将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新动力。优化营商环境需要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及金融机构在政策、资源、资金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营造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金融机构对民营小微企业最有针对性的措施是在合规审慎的前提下,加大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力度,从快从速发放贷款,为客户减费让利。以山东莱芜农商银行为例,该行长期以来,全面创新各项服务,持续加强阳光信贷、便捷信贷、专业信贷、科技信贷“四个信贷”。围绕“阳光信贷”建设,该行在所有网点醒目位置摆放信贷公示栏、服务监督牌,公布信贷人员信息、投诉电话,通过监督倒逼机制,服务质量持续提升。
三、我国金融企业营商环境存在的不足
3.1金融业税收负担重
税负制度缺乏竞争力如跨境贷款合同印花税、非居民银行账户利息预提税等在大部分国家都不予以征收,屬于不合理的税负;金融从业人员税负偏高,个人薪酬所得税最高边际税率45%,对薪酬较高的高端金融人才影响较大。一些国家为了吸引外资,制定了税收优惠政策。例如,日本政府对属于151个行业、出资比例超过1 /3的外资企业提供税率优惠和债务担保;在成立5年内所欠的税款可延长到7年缴纳。各地方自治体(都道府县等)均可制定地方法规,减免外资企业的事业税、固定资产税、不动产取得税,并给予资金补贴。 3.2金融开放程度低
外资金融机构发展受限外资机构在华设立经营仍存在一定的隐性限制,如对境外机构的总资产规模、经营年限、股东类型、持股比例等规定了具体数量型门槛。2018年末外资银行总资产占全部银行总资产比例为1.72%,较2017年末下降0.05%。上海作為我国金融中心,在金融对外开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随着时间的推移,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全球地位不断提升。但是,与纽约、伦敦等传统国际金融中心相比,上海在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3.3金融人才吸引力不足
对于我国金融业而言,面临着金融人才的不足的问题。金融业人才不足主要因为人才培养方式与实践脱节,以及软硬件环境对人才吸引力不足等因素。以上海为例,2018年上海金融相关行业从业人员为35.54万人,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重为2.59%,与其他国际金融中心相比,具有明显的差距。
对于金融业而言,专业技术人才紧缺直接影响着行业的发展。目前,我国金融业的人才培养水平不能满足金融业的发展需求。
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为例,根据上海咨询业行业协会披露的数据,2017年上海金融相关专业服务业从业人员仅为3.02万,明显低于其他国际金融中心。
3.4金融法律体系不完善
监管制度抑制金融创新金融立法的指导思想相对滞后,立法中禁止性规定多、鼓励和引导性条文少;金融立法中重复规定与立法真空并存,法律执行的可操作性较差。
四、我国金融企业营商环境优化建议
4.1减轻金融业税收负担
从短期看,在税制复杂、税负较重情况下,实施税收优惠政策不失为一种有效提升税务环境的办法方法。但它只是针对行业、地区的减轻税负措施,是局部的和有限期的,一旦优惠到期,企业就会撤出。从长期看,简税制、轻税负最为直接持续。我国香港特区是一个典型例子。香港税种少、税制简单(也不需要聘请顾问和律师),企业需要缴纳的税种少、缴税次数也少、纳税过程简单,最终反映为企业履行税收义务的成本低、负担轻。因此,对我国重点发展的金融业需要提供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从而推动金融业的发展。
4.2放宽外资金融机构限制条件
为了进一步吸引外资,我国可以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拓宽外资机构业务经营范围,在一些创新试点业务方面,可以为外资机构提供试点机会。同时,在加强对外资机构审慎监管的基础上,减少外资机构的行政许可事项。
4.3加强金融人才培养与建设
金融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因此,为了推动金融业的发展,我国需要制定完善的个税体制,并通过一些税收优惠政策吸引优秀的金融人才,并加大对金融人才的培养力度。
金融业作为服务业,服务水平直接影响着顾客的满意度。金融业只有提升专业服务水平,才能吸纳更多的顾客,甚至与国际优秀的金融企业竞争。
4.4优化法制监管环境
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法律的支持。结合我国对金融业的法律监管现状,需要对相关法律进行完善,减少限制金融市场业务发展的规定。对于金融业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与行业自律的功能。除此之外,我国要优化金融司法环境,为各种纠纷提供法律依据。
参考文献:
[1]宋林霖,陈志超.中国语境下的营商环境优化:核心议题与治理路径[J].中国行政管理,2021(01):147-149.
[2]于帆,张欣亮,闫春红,付强.浅议标准化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作用与实现路径[J].标准科学,2020(12):110-114.
[3]卢方.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营商环境优化的策略研究[J].市场观察,2020(09):78-79.
[4]唐国艳. 哈尔滨市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D].黑龙江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