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失约变得稀松平常,当怀疑淡漠成为必备的社交常识,当诚信成为遥远的海市蜃楼,当一诺千金渐渐成为传说”,在这个社会,仍有为守约抱柱而死的尾生,有为一言九鼎践诺而放弃收益的商人,在遥远偏僻的地方,还有“衣冠简朴古风存”的人们。
物以稀为贵,正因为诚信的缺失,才更需要我们诚实守信,才更彰显了诚信的价值。台湾某地有人摆了一个蔬菜自助摊,各种时令蔬菜任人自取,随意投钱。这种互相信任的人情氛围多么可贵。而摊子中摆放的漫画上的两行字更令人心中一震:这里没有监视器,只有上帝的望远镜。
是的,道德不靠法律看守,但上帝远远地看着。
心 约
◎寒江雪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个年轻的男子因为要从军,即将与他的未婚妻分别。离去前,他每次总会约她在某棵大树下见面。那男子因为工作的关系每回都迟到,而且每次他迟到后都会腼腆地说:“对不起,让你久等了。”而她的未婚妻总是笑着对他说:“还好,我也不是等了很久。”
那男子起初信以为真,后来有一次他准时到,却故意在一旁等了一个小时才走过去。没想到,那女孩一样露出微笑说着同样的话,那时他才知道,不管他迟到多久,她总是为了不让他尴尬而体贴地骗他。
后来他被派去从军,怕一去不知几年或回来时人事已非,他便与她约好回来时若找不到对方,就记住到那棵大树下等。
时光荏苒,20年过去了,那男孩都没有回来——因为他在国外时,不幸被炸药击中,因昏迷而失去记忆。直到十多年过去了,他才在无意中恢复记忆,无奈他已经在国外娶妻,而他也相信他的未婚妻以为他已经死了。
又过去了5年,妻子去世,他带着一颗忐忑的心回到祖国。想起那段刻骨铭心的旧情,带着缅怀的情绪,他在下飞机的第一天,就直接换乘出租车前往那棵大树下。映入眼帘的是繁华喧嚷的商店街,还没完全走近,他的心就碎了。大树呢?他唯一的记忆被分割了。
他在原地发了一阵呆,正想该走了吧,忽然看见不远处有个摊贩。于是他想,买包烟抽抽也好,他走上前,向那位摊贩要了一包烟。那蹲在地上的摊贩缓缓地抬起头,两人目光交会的一刹那,他看清楚眼前这个摆摊的老妇正是他昔日的未婚妻,他满眶的热泪顿时无法抑止。电光火石间他理出了答案:她一定是为了怕我回来找不到她,又不知我什么时候会回来,于是在这个地方摆摊等我。
他不知该说什么才好,只好依旧轻轻地对她说了句:“对不起,让你久等了。”
没想到她照样还是给他一个微笑,温柔地回答:“还好,我也不是等了很久。”
(选自《爱情·婚姻·家庭》2006年8月刊)
品 读
对不怎么守信的人来说,每次失约都会找出理由。而守信者只坚守一条原则: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所以,才有一诺千金的成语,才有“得黄金千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赞誉。
故事很简单,只是重复着两句平淡的对话,故意省略了生活的艰辛和曲折。也许,在女主人公的眼里,那些日常的艰难和爱情的等候比较起来都不值一提,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过后,在她心里只守着四个字:不见,不散。
百年契约
◎陈志宏
有位慈父,一天到晚在土地上辛勤劳作,希望能给孩子们幸福生活。经过努力,他成为富甲一方的农场主。那块地丰饶肥沃,面积很大,边界是陡峭的悬崖,崖下河水清清。
一次,父亲把最小的儿子带在身边,到庄园里去巡视。孩子才5岁,见什么都新奇,趁父亲不注意,就溜到园子里一个人玩开了。中午时分,父亲四处寻儿不见,心慌气躁。傍晚,他终于发现了儿子——可怜的孩子坠入危崖,已经溺水身亡。
遭遇如此不幸,他简直要发疯了。为了能够天天“看见”儿子,他在庄园里垒了一个小坟冢,每天黄昏步行到墓前,伫立在风中忏悔。
这一年是公元1797年。
几年后,他家道中落,不得不转卖自己的庄园。当时,他对买主提出了唯一的要求:“请您务必写入契约:我儿子的墓必须作为土地的一部分,永远不要毁掉。”
墓地上野草青了又黄,黄了又青,多少年过去,土地的主人换了一茬又一茬,百年流转,孩子的名字都流失了,但是,孩子的墓在一张张契约的保护下,完好无损。
一百年后,这块风水宝地被政府圈定为格兰特将军的陵园。纽约市政府遵守墓地的契约,依旧保留孩子的坟墓,而格兰特将军就安置在他的身边。格兰特将军是美国第18届总统,南北战争时期的北方军统帅,这样英武的将军,历史的风云人物,死后竟与一个无名孩子毗邻而居,不能不算世界奇观。孤独百年的孩子,与伟人做伴。
1997年,时任纽约市市长的朱利·安尼来到格兰特将军陵园,隆重纪念将军逝世一百年。与此同时,作为土地主人的代表,朱利·安尼市长亲自签约,承诺让无名孩子的陵墓永远存在,并把这个故事刻在了墓碑上。
一份普通的契约能够维持两百多年,不能不让人感叹。道理很简单,我承诺了,就一定做到。
当今社会,有人曾开玩笑说,除了亲娘和自己的年龄是真的,其他的你都得提防是假的。的确,当失约变得稀松平常,当怀疑淡漠成为必备的社交常识,当诚信成为遥远的海市蜃楼,当一诺千金渐渐成为传说,墓地的一纸百年契约,分明向我们证明着什么,怀念着什么,也呼唤着什么。
墓地的新主人完全可以毁约,将土地辟为他用,谋取更大利益,但是,他们却一代一代地遵守着契约,将诚信的火把坚定地传了下去。他们相信,诚信是自己的第二生命,是将自己从庸碌人生提升出来的阶梯……
(选自《视野》2008年第12期)
品 读
这个故事体现了西方典型的契约精神。事情小,但细细品味,却内涵丰富、旨意深远。
契约精神是西方文明社会的主流精神,是民主与法律的重要基石。卖和不卖,买和不买,卖给谁,有什么条件,这些都任人选择,体现的是自由;格兰特将军和一个无名孩子毗邻而居,纽约市市长也只能代表那块土地的主人,这体现了平等;而一旦签署了契约,双方必须遵守,不隐瞒,不欺诈,守信,这才是契约精神的核心。 这是多好的榜样,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宪法,其实就是公民和国家之间签订的一份契约。
古风
◎杨彤云
娘患绝症,似炕头如豆的残灯,该安排后事了,可治病欠债,愁绪胀得狗饶胸闷,蹲草团上抱头苦思……
妻,守在娘的炕头,沉默良久,说:“明儿蒋庄会,只有卖咱那头牛……”
狗饶惊得身一颤:“牛是咱家的宝……”
“反正俺不忍咱娘薄走!”
思虑再三,狗饶依妻之意:卖牛!
路远。狗饶早吃饭,揣俩锅饼,棚里牵牛,牛挣缰绳,“哞哞”叫得凄楚。狗饶嘴对牛耳:“无奈呀!”牛汪着泪随狗饶上路,边走边扭头回望,恋家之情催狗饶心酸。
到会已近午时,栓住牛,狗饶坐旁边等人问价……等到会上人稀,竟无人问津。狗饶急躁,起身吼:“谁买牛——”
总算有个铁塔似的黑汉过来问:“咋卖?”
“您说……您说……”狗饶激动得口吃。
黑汉衣襟下攥住狗饶两个手指,松开,再攥住五个手指,注视着狗饶的脸色。
“二十五块?”
“嗯。”
“三十!”
“二十七!”
未经中间人,成交!
黑汉伸手怀里抓钱,愣住了,抱歉道:“忘带钱了。”
狗饶抓紧缰绳,失望。
黑汉找来块青瓦,掰两半,递给狗饶一半,说:“明个午时,烽火台对瓦过钱!”
狗饶卖牛心切,稍加犹豫,说:“一言为定!”
“决不食言!”
狗饶松开缰绳,拿出锅饼,递黑汉一个,吃罢,揣着半片瓦回家……
守在娘炕头盼归心焦的妻,见狗饶回来,忙挑亮油灯,热饭,端夫手里,问:“卖了?”
“卖了。”
“多少?”
“二十七块!”
“中!钱哩?”
狗饶放下碗筷,掏出那半片瓦。
“破瓦片能当钱?”
“明儿个去烽火台对瓦过钱。”
“哪的买家儿?”
狗饶蒙了:咋就没问那黑汉家住哪儿哩!
妻愕然,双手捂住脸哭了:“咋恁傻哩——”
狗饶和妻辗转反侧,一夜没合眼……日头一竿子高了,还闷在炕上思忖:“是否去烽火台?唉,去!”
妻劝他:“枉然,家歇吧。”
狗饶饭也没心吃,揣上那半个凉瓦片,没精打采地朝烽火台挪……
日头偏西了,狗饶才蹭到。四野碱荒耀眼,一望无际;烽火台上蓬蒿丛生,迎风抖动,前不见村后不着店,恐惧陡然袭上发梢。
突然,那黑汉猛虎般蓬蒿间跃出,一拳击倒狗饶,怒吼:“你个龟孙,咋不守信约?等得我饥又饥渴又渴!七尺汉子岂有说话不算之理!”
狗饶爬起身,不觉哪儿疼,掏出那半片瓦。
黑汉对得严丝合缝,吧唧一声摔了,当面验钱,白花花的现洋哗啦地上一扔,大步流星地走人。
狗饶喊:“哪庄儿哩?”
黑汉头也不回:“彭砦——”
狗饶欣喜若狂地颠回家,已是掌灯时分。夫妻俩兴奋得鸡叫了也没睡意。
正说着话儿,忽听“哞哞”的牛叫,耳熟,出来一瞧,牛又回来了!惊喜之余,狗饶和妻商定:明儿个给那黑汉送牛……
品 读
这是乡下人之间的买卖方式:贵重的物品,白花花的银洋,其兑现的信物不是支票存折密码印章,竟然是半片青瓦。摔了咋办?丢了如何?不守信怎么着?其实,这些都是现代城里人复杂的想法,古风淳朴的乡下人压根就没想这么多,他们只知道“一言为定”“决不食言”,因此他们没有勾心斗角,没有尔虞我诈,简简单单,纯真善良,房前是绿树,房后是清溪,过着我们一直向往的日子。
守信也有回报,你看结尾,牛回来了,夫妻俩二话没有:明儿个给那黑汉送牛。人和人之间,本来就这么简单。
物以稀为贵,正因为诚信的缺失,才更需要我们诚实守信,才更彰显了诚信的价值。台湾某地有人摆了一个蔬菜自助摊,各种时令蔬菜任人自取,随意投钱。这种互相信任的人情氛围多么可贵。而摊子中摆放的漫画上的两行字更令人心中一震:这里没有监视器,只有上帝的望远镜。
是的,道德不靠法律看守,但上帝远远地看着。
心 约
◎寒江雪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个年轻的男子因为要从军,即将与他的未婚妻分别。离去前,他每次总会约她在某棵大树下见面。那男子因为工作的关系每回都迟到,而且每次他迟到后都会腼腆地说:“对不起,让你久等了。”而她的未婚妻总是笑着对他说:“还好,我也不是等了很久。”
那男子起初信以为真,后来有一次他准时到,却故意在一旁等了一个小时才走过去。没想到,那女孩一样露出微笑说着同样的话,那时他才知道,不管他迟到多久,她总是为了不让他尴尬而体贴地骗他。
后来他被派去从军,怕一去不知几年或回来时人事已非,他便与她约好回来时若找不到对方,就记住到那棵大树下等。
时光荏苒,20年过去了,那男孩都没有回来——因为他在国外时,不幸被炸药击中,因昏迷而失去记忆。直到十多年过去了,他才在无意中恢复记忆,无奈他已经在国外娶妻,而他也相信他的未婚妻以为他已经死了。
又过去了5年,妻子去世,他带着一颗忐忑的心回到祖国。想起那段刻骨铭心的旧情,带着缅怀的情绪,他在下飞机的第一天,就直接换乘出租车前往那棵大树下。映入眼帘的是繁华喧嚷的商店街,还没完全走近,他的心就碎了。大树呢?他唯一的记忆被分割了。
他在原地发了一阵呆,正想该走了吧,忽然看见不远处有个摊贩。于是他想,买包烟抽抽也好,他走上前,向那位摊贩要了一包烟。那蹲在地上的摊贩缓缓地抬起头,两人目光交会的一刹那,他看清楚眼前这个摆摊的老妇正是他昔日的未婚妻,他满眶的热泪顿时无法抑止。电光火石间他理出了答案:她一定是为了怕我回来找不到她,又不知我什么时候会回来,于是在这个地方摆摊等我。
他不知该说什么才好,只好依旧轻轻地对她说了句:“对不起,让你久等了。”
没想到她照样还是给他一个微笑,温柔地回答:“还好,我也不是等了很久。”
(选自《爱情·婚姻·家庭》2006年8月刊)
品 读
对不怎么守信的人来说,每次失约都会找出理由。而守信者只坚守一条原则: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所以,才有一诺千金的成语,才有“得黄金千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赞誉。
故事很简单,只是重复着两句平淡的对话,故意省略了生活的艰辛和曲折。也许,在女主人公的眼里,那些日常的艰难和爱情的等候比较起来都不值一提,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过后,在她心里只守着四个字:不见,不散。
百年契约
◎陈志宏
有位慈父,一天到晚在土地上辛勤劳作,希望能给孩子们幸福生活。经过努力,他成为富甲一方的农场主。那块地丰饶肥沃,面积很大,边界是陡峭的悬崖,崖下河水清清。
一次,父亲把最小的儿子带在身边,到庄园里去巡视。孩子才5岁,见什么都新奇,趁父亲不注意,就溜到园子里一个人玩开了。中午时分,父亲四处寻儿不见,心慌气躁。傍晚,他终于发现了儿子——可怜的孩子坠入危崖,已经溺水身亡。
遭遇如此不幸,他简直要发疯了。为了能够天天“看见”儿子,他在庄园里垒了一个小坟冢,每天黄昏步行到墓前,伫立在风中忏悔。
这一年是公元1797年。
几年后,他家道中落,不得不转卖自己的庄园。当时,他对买主提出了唯一的要求:“请您务必写入契约:我儿子的墓必须作为土地的一部分,永远不要毁掉。”
墓地上野草青了又黄,黄了又青,多少年过去,土地的主人换了一茬又一茬,百年流转,孩子的名字都流失了,但是,孩子的墓在一张张契约的保护下,完好无损。
一百年后,这块风水宝地被政府圈定为格兰特将军的陵园。纽约市政府遵守墓地的契约,依旧保留孩子的坟墓,而格兰特将军就安置在他的身边。格兰特将军是美国第18届总统,南北战争时期的北方军统帅,这样英武的将军,历史的风云人物,死后竟与一个无名孩子毗邻而居,不能不算世界奇观。孤独百年的孩子,与伟人做伴。
1997年,时任纽约市市长的朱利·安尼来到格兰特将军陵园,隆重纪念将军逝世一百年。与此同时,作为土地主人的代表,朱利·安尼市长亲自签约,承诺让无名孩子的陵墓永远存在,并把这个故事刻在了墓碑上。
一份普通的契约能够维持两百多年,不能不让人感叹。道理很简单,我承诺了,就一定做到。
当今社会,有人曾开玩笑说,除了亲娘和自己的年龄是真的,其他的你都得提防是假的。的确,当失约变得稀松平常,当怀疑淡漠成为必备的社交常识,当诚信成为遥远的海市蜃楼,当一诺千金渐渐成为传说,墓地的一纸百年契约,分明向我们证明着什么,怀念着什么,也呼唤着什么。
墓地的新主人完全可以毁约,将土地辟为他用,谋取更大利益,但是,他们却一代一代地遵守着契约,将诚信的火把坚定地传了下去。他们相信,诚信是自己的第二生命,是将自己从庸碌人生提升出来的阶梯……
(选自《视野》2008年第12期)
品 读
这个故事体现了西方典型的契约精神。事情小,但细细品味,却内涵丰富、旨意深远。
契约精神是西方文明社会的主流精神,是民主与法律的重要基石。卖和不卖,买和不买,卖给谁,有什么条件,这些都任人选择,体现的是自由;格兰特将军和一个无名孩子毗邻而居,纽约市市长也只能代表那块土地的主人,这体现了平等;而一旦签署了契约,双方必须遵守,不隐瞒,不欺诈,守信,这才是契约精神的核心。 这是多好的榜样,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宪法,其实就是公民和国家之间签订的一份契约。
古风
◎杨彤云
娘患绝症,似炕头如豆的残灯,该安排后事了,可治病欠债,愁绪胀得狗饶胸闷,蹲草团上抱头苦思……
妻,守在娘的炕头,沉默良久,说:“明儿蒋庄会,只有卖咱那头牛……”
狗饶惊得身一颤:“牛是咱家的宝……”
“反正俺不忍咱娘薄走!”
思虑再三,狗饶依妻之意:卖牛!
路远。狗饶早吃饭,揣俩锅饼,棚里牵牛,牛挣缰绳,“哞哞”叫得凄楚。狗饶嘴对牛耳:“无奈呀!”牛汪着泪随狗饶上路,边走边扭头回望,恋家之情催狗饶心酸。
到会已近午时,栓住牛,狗饶坐旁边等人问价……等到会上人稀,竟无人问津。狗饶急躁,起身吼:“谁买牛——”
总算有个铁塔似的黑汉过来问:“咋卖?”
“您说……您说……”狗饶激动得口吃。
黑汉衣襟下攥住狗饶两个手指,松开,再攥住五个手指,注视着狗饶的脸色。
“二十五块?”
“嗯。”
“三十!”
“二十七!”
未经中间人,成交!
黑汉伸手怀里抓钱,愣住了,抱歉道:“忘带钱了。”
狗饶抓紧缰绳,失望。
黑汉找来块青瓦,掰两半,递给狗饶一半,说:“明个午时,烽火台对瓦过钱!”
狗饶卖牛心切,稍加犹豫,说:“一言为定!”
“决不食言!”
狗饶松开缰绳,拿出锅饼,递黑汉一个,吃罢,揣着半片瓦回家……
守在娘炕头盼归心焦的妻,见狗饶回来,忙挑亮油灯,热饭,端夫手里,问:“卖了?”
“卖了。”
“多少?”
“二十七块!”
“中!钱哩?”
狗饶放下碗筷,掏出那半片瓦。
“破瓦片能当钱?”
“明儿个去烽火台对瓦过钱。”
“哪的买家儿?”
狗饶蒙了:咋就没问那黑汉家住哪儿哩!
妻愕然,双手捂住脸哭了:“咋恁傻哩——”
狗饶和妻辗转反侧,一夜没合眼……日头一竿子高了,还闷在炕上思忖:“是否去烽火台?唉,去!”
妻劝他:“枉然,家歇吧。”
狗饶饭也没心吃,揣上那半个凉瓦片,没精打采地朝烽火台挪……
日头偏西了,狗饶才蹭到。四野碱荒耀眼,一望无际;烽火台上蓬蒿丛生,迎风抖动,前不见村后不着店,恐惧陡然袭上发梢。
突然,那黑汉猛虎般蓬蒿间跃出,一拳击倒狗饶,怒吼:“你个龟孙,咋不守信约?等得我饥又饥渴又渴!七尺汉子岂有说话不算之理!”
狗饶爬起身,不觉哪儿疼,掏出那半片瓦。
黑汉对得严丝合缝,吧唧一声摔了,当面验钱,白花花的现洋哗啦地上一扔,大步流星地走人。
狗饶喊:“哪庄儿哩?”
黑汉头也不回:“彭砦——”
狗饶欣喜若狂地颠回家,已是掌灯时分。夫妻俩兴奋得鸡叫了也没睡意。
正说着话儿,忽听“哞哞”的牛叫,耳熟,出来一瞧,牛又回来了!惊喜之余,狗饶和妻商定:明儿个给那黑汉送牛……
品 读
这是乡下人之间的买卖方式:贵重的物品,白花花的银洋,其兑现的信物不是支票存折密码印章,竟然是半片青瓦。摔了咋办?丢了如何?不守信怎么着?其实,这些都是现代城里人复杂的想法,古风淳朴的乡下人压根就没想这么多,他们只知道“一言为定”“决不食言”,因此他们没有勾心斗角,没有尔虞我诈,简简单单,纯真善良,房前是绿树,房后是清溪,过着我们一直向往的日子。
守信也有回报,你看结尾,牛回来了,夫妻俩二话没有:明儿个给那黑汉送牛。人和人之间,本来就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