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数学作为一个基本学科,对于幼儿的发展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幼小衔接是一个关键的时期,是幼儿从具体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逻辑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需要幼儿接受系统而科学的学习。这一个阶段的学习需要家庭和幼儿园共同的努力,促进幼儿的数学认知能力的发展,使幼儿能够初步感知数学与数量之间的关系,为锻炼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笔者从幼儿数学认知能力的重要性、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等方面出发,从而提出相应的培养方式。
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不仅是情感上的一个飞跃,同时也是认知的转折。数学教育被归为科学领域,重视发展儿童的兴趣、情感、爱好、态度等素质。而数学作为一个基础学科,对其他学科都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幼儿教师更多注重的是对幼儿数学兴趣的培养,不像小学教师更多注重培养幼儿对数学概念的熟知及其运用和解决能力。但幼儿在进入幼小衔接阶段之后,对于学习方式的转变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适应及其挑战,因此幼小衔接的幼儿数学认知的发展中会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对幼小衔接中幼儿数学认知能力发展出现的问题提出对应的培养对策。
一、幼小衔接幼儿数学认知能力培养出现的问题
(一)教师方面
1.教师的培养目标和培养内容出现错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科学目标: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幼儿数学教育目标更多强调从周围环境获得对数学的兴趣,从而对数学产生好奇和求知欲,从日常生活中了解数学方面的知识,更多强调的是对数学知识的体验过程,会用简单的数学方法去解决自己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简单问题。小学数学的教育目标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价值观等,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让学生体验用数学解决书本中遇到的问题,并延伸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难题。注重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独立探索和创新精神,让学生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和方法。
目前,幼儿园开展数学教育活动,更多的是由于升学的压力以及自身的知识储备不足,导致开展的数学教育活动更多的是一味甚至是机械地给幼儿灌输知识,忽略了现在幼儿更需要的是数学思维和数学情感体验。在幼儿还尚未建立自身的数学思想,大量输入超出幼儿本身数学认知能力范围知识,导致幼儿容易出现挫败感,失去对数学的兴趣。对于一些简单的数学概念,幼儿只是进行单纯的记忆,但是并不了解数学概念到底是什么。可是对于小学数学来说,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门主科课程,需要小学生具备基本的数学能力和抽象的概括能力,所以就需要小学教师对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进行培养数学学习思维和学习习惯。
2.幼小数学教育方式缺乏过渡
在幼儿园的数学活动中,更多是預设环境和将材料进行投放,更多的是让儿童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时间等问题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学思想,激发幼儿在数学活动中不断去尝试新的东西。
幼儿园和小学属于衔接阶段,存在着不同的学习特点。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在于数学教学方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幼儿园数学都是以游戏为主要活动方式,小学主要是以课程学习为方式,需要以正规的课程学习和规章制度进行小学数学教育课程。这一变化,对于刚入小学的幼儿很难适应,儿童在心理上和生理上都在经历着变化,这也容易导致幼儿在小学阶对数学课程产生恐惧感。
3.数学思维能力
大多数幼儿园中的幼儿数学教育,教师并不能挖掘数学教育思想对幼儿进行教育,忽略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进入小学前未能达到实际应有的数学思维能力要求。而小学数学更多是要求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以及对知识的运用,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未能达到,会产生心理压力。
(二)家园方面
1.家长对数学认知能力有误解
家长对数学认知能力的理解只存在理所当然的自我认知之中,觉得数学认知能力的培养只是简单的数数、计算等方面,但是没有了解现在幼儿目前的认知心理水平,只是通过字面上的理解,脱离实物的实际感知,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让孩子学习数学,加上家长并没有采取实际有效的训练方法,很容易导致幼儿根本无法得到数学认知能力的提升。
2.家园合作不密切
家长和幼儿园关于数学教育的各种交流比较欠缺,更多的是对幼儿一日生活常规和安全等进行询问,不会去注重幼儿在幼儿园各个学科内容知识的理解程度,幼儿园也没有注重这方面的家庭教育指导,导致两者之间出现脱离,导致幼儿在数学教育中并不能提升自己的数学认知水平。
二、幼小衔接幼儿数学认知能力培养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幼小衔接教育方式过渡不到位
教师没有主动地给幼儿讲解幼小衔接的内容,只是单纯地继续以前幼儿活动的游戏方式,而不是让幼儿开始有意识地接触小学上课的方式,做好两者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衔接,导致幼儿在进入小学之后就产生一系列不适应的状态,对学习环境的不适应,对上课方式不适应等方面。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在幼儿准备进入小学前,跟小学建立联系,带着幼儿参观小学,给予幼儿心理和身体上一个缓冲阶段;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在学生刚进校时应该给予一个缓冲期,让学生慢慢习惯小学的生活,如果幼儿园和小学中的任何一方没有做好过渡,幼儿的幼小衔接阶段都是没有做到位的。
(二)家园之间联系不够密切
家长在幼儿数学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幼儿园要充分发挥家长角色的作用,不能自己盲目瞎干,家庭没有主动去询问幼儿数学教育这方面的知识指导,幼儿园也没有做到专门宣传各个教学内容中的家庭指导策略,家园联系不够密切。幼儿园需要给予家长科学合理的幼儿数学教育指导理念和教育方法的指导。幼儿衔接需要幼儿园和家长齐心协力,共同融为一体。如果两者不协调、不统一,缺乏联系,容易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之间的相互抵消,影响教育效果。 三、幼小衔接幼儿数学认知能力的发展与培养策略
(一)了解幼儿认知水平,制定合理的数学衔接目标
设置衔接课程目标要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目前幼儿在前运算阶段到具体运算阶段这个过渡时期,即使逻辑思维已经开始从具体转换成抽象,但还是不能脱离具体的实物,对事物的守恒概念也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教师在制定数学衔接目标的时候,需要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还需要建立幼儿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积极运用自己学会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课程设置需要考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即儿童缺乏独立的应对困境和解决办法的能力,可在成人的指导下或者在有能力的同伴协同下应对困境和解决难题。最近发展区认为幼儿存在两种水平:一种是幼儿目前的水平,另一种是幼儿即将达到的水平,两种水平的差异距离就是我们所说的最近发展区。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在开展数学教育活动时需要关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了解幼儿的认知水平,制定合理的数学衔接目标,促进幼儿数学能力的提高。
(二)开展幼小双向合作,注意教学方式和环境的衔接
幼儿园不了解小学的教学情况,对小学的教学目标、课程要求都不了解,小学也不了解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发展现状,因此两者之间存在的问题更多的是因为缺少合作、沟通和交流。
为了让幼儿提前适应小学规律而进行有序的学校生活,就必须让幼儿深入到小学课堂进行实地体验,幼儿园组织带孩子进行小学实地体验。教师可能在生活中不经意向幼儿传达小学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可比不上幼儿自己亲身体验来的深刻,通过幼儿自己的前期了解,再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实地体验,效果要比口头传授的好。无论幼儿园前期做了多好的衔接准备,可一旦与小学教育脱节,那这个幼小衔接还是失败的,并没有将幼儿的教育进行合理的过渡。教师在进行幼儿课程设置时,可以带着孩子进去小学进行参观,倾听一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对小学的理解,让幼儿提前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状态,他们的生理和心理也有一个缓冲的阶段,达到良好的过渡。小学教师也应该与学生积极交流,掌握幼儿到小学这段时间的内心变化,从而有针对性地发展幼儿的数学能力。
(三)加强对家长的数学教育指导培训
幼儿园要加强对家长的数学教育指导培训,引导家长能运用合理的教學方法来培养幼儿的数学认知能力。幼儿园教师要加强与幼儿家长的沟通,在教学方式上给予家长一定的帮助。让家长对幼儿数学目前所达到的程度有衡量标准,而不是盲无目的自我焦虑,让家长了解可以通过必要的教育手段来提高幼儿的数学认知水平。家长与教师的交流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家长还可以通过幼儿园组织的家长会、讲座等提出自己的疑问,及时寻求专业教师的帮助。
(四)注重家园合作之间的衔接性
幼儿园可以在这方面给予家长很多支持,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家园配合是至关重要的。幼儿园要关注到大班幼儿对这方面的需求,并给予相应的支持,让家长了解到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不应该只停留在平常的简单计算上,更多的是借助生活情境让孩子进行学习。幼儿园需要及时跟家长进行有效沟通,让家长觉得自己在孩子学习成长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由于家长在这方面的专业性不够,需要幼儿园来提供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家长。
幼儿园和家长可以利用各种方式进行沟通。幼儿园可以利用家长开放日、家长学校以及科学育儿报告会、经验交谈会等等给家长讲解如何在平常生活中让孩子学习数学,并且通过生活中的有趣的数学现象来让孩子喜欢数学,为接下来的幼升小做好准备。家长也要善于接受幼儿园给予的建议,帮助孩子树立对数学的兴趣,并认识到自己位置的重要性。
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不仅是情感上的一个飞跃,同时也是认知的转折。数学教育被归为科学领域,重视发展儿童的兴趣、情感、爱好、态度等素质。而数学作为一个基础学科,对其他学科都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幼儿教师更多注重的是对幼儿数学兴趣的培养,不像小学教师更多注重培养幼儿对数学概念的熟知及其运用和解决能力。但幼儿在进入幼小衔接阶段之后,对于学习方式的转变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适应及其挑战,因此幼小衔接的幼儿数学认知的发展中会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对幼小衔接中幼儿数学认知能力发展出现的问题提出对应的培养对策。
一、幼小衔接幼儿数学认知能力培养出现的问题
(一)教师方面
1.教师的培养目标和培养内容出现错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科学目标: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幼儿数学教育目标更多强调从周围环境获得对数学的兴趣,从而对数学产生好奇和求知欲,从日常生活中了解数学方面的知识,更多强调的是对数学知识的体验过程,会用简单的数学方法去解决自己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简单问题。小学数学的教育目标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价值观等,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让学生体验用数学解决书本中遇到的问题,并延伸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难题。注重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独立探索和创新精神,让学生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和方法。
目前,幼儿园开展数学教育活动,更多的是由于升学的压力以及自身的知识储备不足,导致开展的数学教育活动更多的是一味甚至是机械地给幼儿灌输知识,忽略了现在幼儿更需要的是数学思维和数学情感体验。在幼儿还尚未建立自身的数学思想,大量输入超出幼儿本身数学认知能力范围知识,导致幼儿容易出现挫败感,失去对数学的兴趣。对于一些简单的数学概念,幼儿只是进行单纯的记忆,但是并不了解数学概念到底是什么。可是对于小学数学来说,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门主科课程,需要小学生具备基本的数学能力和抽象的概括能力,所以就需要小学教师对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进行培养数学学习思维和学习习惯。
2.幼小数学教育方式缺乏过渡
在幼儿园的数学活动中,更多是預设环境和将材料进行投放,更多的是让儿童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时间等问题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学思想,激发幼儿在数学活动中不断去尝试新的东西。
幼儿园和小学属于衔接阶段,存在着不同的学习特点。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在于数学教学方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幼儿园数学都是以游戏为主要活动方式,小学主要是以课程学习为方式,需要以正规的课程学习和规章制度进行小学数学教育课程。这一变化,对于刚入小学的幼儿很难适应,儿童在心理上和生理上都在经历着变化,这也容易导致幼儿在小学阶对数学课程产生恐惧感。
3.数学思维能力
大多数幼儿园中的幼儿数学教育,教师并不能挖掘数学教育思想对幼儿进行教育,忽略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进入小学前未能达到实际应有的数学思维能力要求。而小学数学更多是要求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以及对知识的运用,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未能达到,会产生心理压力。
(二)家园方面
1.家长对数学认知能力有误解
家长对数学认知能力的理解只存在理所当然的自我认知之中,觉得数学认知能力的培养只是简单的数数、计算等方面,但是没有了解现在幼儿目前的认知心理水平,只是通过字面上的理解,脱离实物的实际感知,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让孩子学习数学,加上家长并没有采取实际有效的训练方法,很容易导致幼儿根本无法得到数学认知能力的提升。
2.家园合作不密切
家长和幼儿园关于数学教育的各种交流比较欠缺,更多的是对幼儿一日生活常规和安全等进行询问,不会去注重幼儿在幼儿园各个学科内容知识的理解程度,幼儿园也没有注重这方面的家庭教育指导,导致两者之间出现脱离,导致幼儿在数学教育中并不能提升自己的数学认知水平。
二、幼小衔接幼儿数学认知能力培养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幼小衔接教育方式过渡不到位
教师没有主动地给幼儿讲解幼小衔接的内容,只是单纯地继续以前幼儿活动的游戏方式,而不是让幼儿开始有意识地接触小学上课的方式,做好两者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衔接,导致幼儿在进入小学之后就产生一系列不适应的状态,对学习环境的不适应,对上课方式不适应等方面。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在幼儿准备进入小学前,跟小学建立联系,带着幼儿参观小学,给予幼儿心理和身体上一个缓冲阶段;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在学生刚进校时应该给予一个缓冲期,让学生慢慢习惯小学的生活,如果幼儿园和小学中的任何一方没有做好过渡,幼儿的幼小衔接阶段都是没有做到位的。
(二)家园之间联系不够密切
家长在幼儿数学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幼儿园要充分发挥家长角色的作用,不能自己盲目瞎干,家庭没有主动去询问幼儿数学教育这方面的知识指导,幼儿园也没有做到专门宣传各个教学内容中的家庭指导策略,家园联系不够密切。幼儿园需要给予家长科学合理的幼儿数学教育指导理念和教育方法的指导。幼儿衔接需要幼儿园和家长齐心协力,共同融为一体。如果两者不协调、不统一,缺乏联系,容易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之间的相互抵消,影响教育效果。 三、幼小衔接幼儿数学认知能力的发展与培养策略
(一)了解幼儿认知水平,制定合理的数学衔接目标
设置衔接课程目标要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目前幼儿在前运算阶段到具体运算阶段这个过渡时期,即使逻辑思维已经开始从具体转换成抽象,但还是不能脱离具体的实物,对事物的守恒概念也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教师在制定数学衔接目标的时候,需要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还需要建立幼儿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积极运用自己学会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课程设置需要考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即儿童缺乏独立的应对困境和解决办法的能力,可在成人的指导下或者在有能力的同伴协同下应对困境和解决难题。最近发展区认为幼儿存在两种水平:一种是幼儿目前的水平,另一种是幼儿即将达到的水平,两种水平的差异距离就是我们所说的最近发展区。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在开展数学教育活动时需要关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了解幼儿的认知水平,制定合理的数学衔接目标,促进幼儿数学能力的提高。
(二)开展幼小双向合作,注意教学方式和环境的衔接
幼儿园不了解小学的教学情况,对小学的教学目标、课程要求都不了解,小学也不了解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发展现状,因此两者之间存在的问题更多的是因为缺少合作、沟通和交流。
为了让幼儿提前适应小学规律而进行有序的学校生活,就必须让幼儿深入到小学课堂进行实地体验,幼儿园组织带孩子进行小学实地体验。教师可能在生活中不经意向幼儿传达小学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可比不上幼儿自己亲身体验来的深刻,通过幼儿自己的前期了解,再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实地体验,效果要比口头传授的好。无论幼儿园前期做了多好的衔接准备,可一旦与小学教育脱节,那这个幼小衔接还是失败的,并没有将幼儿的教育进行合理的过渡。教师在进行幼儿课程设置时,可以带着孩子进去小学进行参观,倾听一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对小学的理解,让幼儿提前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状态,他们的生理和心理也有一个缓冲的阶段,达到良好的过渡。小学教师也应该与学生积极交流,掌握幼儿到小学这段时间的内心变化,从而有针对性地发展幼儿的数学能力。
(三)加强对家长的数学教育指导培训
幼儿园要加强对家长的数学教育指导培训,引导家长能运用合理的教學方法来培养幼儿的数学认知能力。幼儿园教师要加强与幼儿家长的沟通,在教学方式上给予家长一定的帮助。让家长对幼儿数学目前所达到的程度有衡量标准,而不是盲无目的自我焦虑,让家长了解可以通过必要的教育手段来提高幼儿的数学认知水平。家长与教师的交流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家长还可以通过幼儿园组织的家长会、讲座等提出自己的疑问,及时寻求专业教师的帮助。
(四)注重家园合作之间的衔接性
幼儿园可以在这方面给予家长很多支持,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家园配合是至关重要的。幼儿园要关注到大班幼儿对这方面的需求,并给予相应的支持,让家长了解到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不应该只停留在平常的简单计算上,更多的是借助生活情境让孩子进行学习。幼儿园需要及时跟家长进行有效沟通,让家长觉得自己在孩子学习成长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由于家长在这方面的专业性不够,需要幼儿园来提供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家长。
幼儿园和家长可以利用各种方式进行沟通。幼儿园可以利用家长开放日、家长学校以及科学育儿报告会、经验交谈会等等给家长讲解如何在平常生活中让孩子学习数学,并且通过生活中的有趣的数学现象来让孩子喜欢数学,为接下来的幼升小做好准备。家长也要善于接受幼儿园给予的建议,帮助孩子树立对数学的兴趣,并认识到自己位置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