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就必须建立起与之适应的新教学秩序,体育教师也必须对什么是体育新课程下的新的教学秩序有所了解。为此,笔者对体育教学秩序的含义、实质、原因等,进行了较深入地研究。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 新课程 教学新秩序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c)-0241-01
国家推行的高中阶段第二轮“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四个年头,但新的教学秩序并没有建立,体育老师们还在彷徨或无所适从之中,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对什么是体育新课程下的新的教学秩序有所了解。
1 体育教学秩序的含义
广义的含义:一是学校以教学为主,不受社会政治活动、学校创收等非教学活动的干扰;二是教学计划、教学目标得到贯彻实施;三是教学方面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并能够执行;四是教学管理系统健全,工作效率高;五是师生关系正常。而针对一节体育课而言:完成体育课堂教学需要的规则和要求、方法与安排,包含课堂纪律与教学要求、师生、生生关系等。传统的体育课堂表现在:教学组织严谨,教法固定,教学进程按部就班、井井有条;学生队形整齐,练习动作一致;教师表情严肃,指挥认真;教学节奏快,效果明显;课堂气氛冷淡,师生缺乏交流。即“快、静、齐”。
2 体育教学新秩序的实质
2.1 新的体育教学秩序
第一轮体育课程改革以来,体育课堂教学秩序正悄然发生着变化;与传统课堂相比,新课程下的课堂显得热闹、松散。新课程的体育课堂则显得节奏缓慢;教学进程不再井井有条,常常要有意外事件发生;体育课堂显得比较自由、随便,表现出对学生身心的解放,许多过去的“违纪”行为现在被最大限度的容忍(如自主练习、自由组合、自由发挥等),甚至可能得到违心或夸张的表扬(如提出荒谬的或与老师不同的观点)。队形调动不再要求整齐划一,练习形式不再强调统一;师生关系融洽,课堂中充满欢声笑语,给人一种祥和、温馨的感觉。
2.2 课堂教学秩序改变的原因
课堂教学秩序非常规的变化绝不是偶然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2.2.1 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决定
课程价值倾向是受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信仰、哲学观念、个体对社会及儿童发展的认识等多元因素影响的,因此,决定课程的价值取向也应是多元的。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对学生心智的培养、和谐人格的塑造、完满生活的实现,所以三者之间是无法割裂的。我们就有必要建构和完善课程价值判断的标准体系,该体系应由学生、社会、知识三个维度构成。
2.2.2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规范
新课标提出: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要求。在这一理念指导下,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受到了强有力的冲击,各种新教学模式像雨后春笋一般地涌现出来。如自主练习、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教师们也想尽办法促进学生“动”起来。师生间互动,交流也成为教学活动的固定方式。
2.2.3 几代学生的追求
表现出强烈的“个性”,追求宽松的课堂环境已是几代学生的共识。主管部门和教育工作者都认识到:只有满足学生对归属感和身体练习的需要,他们才会感到体育学习是有意义的;才会积极参与、自觉学练;也才会促进终身体育价值观的形成。基于这种认识,由此可以实现参与、生理、情感与技能教学目标的均衡达成。
2.2.4 学生家长的愿望
越来越多的家长认为,现代激烈竞争环境下的孩子,必须具有鲜明的个性与创新精神。在抚育自己的“独苗苗”时,悄然改变着祖祖辈辈的教养方式,呈现出一定的“自由性”与“民主性”。在教育问题上家长已经不再是学校忠实的“同谋”,而是新秩序的拥趸。
2.2.5 教师观念的苏醒
我们体育教师在传统“快、静、齐”的秩序中长大,又在这种秩序中教育出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早已深知其缺陷,表现出一定的厌烦与无奈;有些教师已觉醒,在国家课改之前,他们就已悄悄地进行了变革实验。
2.3 体育教学新秩序的实质
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教学秩序的变革是一种必然。对此大家表现出不同的态度,赞许有之,担忧有之,观望有之。仍固执地追求“快、静、齐”的课堂固不可取,但只顾时髦的“放羊式”课堂,也与新课程改革的宗旨违背。新体育课堂教学秩序的实质应该是:“参与、互动、共鸣”,在此精神指导下,安静还是喧闹,快捷还是缓慢,严密还是松散都将不再重要;合理而有序,主动而和谐,快乐而有效才是追求的体育课堂教学秩序。
3 建设新秩序的方法
3.1 激发、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一定要从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出发,少选择竞技化、成人化强的项目,多选择儿童化、趣味性、游戏性与技能类的运动项目,合理、科学、艺术的搭配,让学生感觉趣味盎然,让其自觉投入到学习之中。在学习时要采用激励性语言,多鼓励、表扬,少批评、压抑,促进学生更努力地学习,更好地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与锻炼的愉悦,自然滋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产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并完成从兴趣→爱好→技能的变迁。
3.2 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
首先,教师要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与交流,真正做到“乐教”与“乐学”的融洽生辉。其次,实现课堂管理民主化。让学生个性获取自由发展,允许多元思维并存,宽容探索中的失误,荒诞和“越轨”,使学生不断积累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最后,实现思想学术的民主化。要淡化书本权威和教师权威,教师要由单一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知心朋友,指导者、帮助者和合作者,转变为和学生共同探索的伙伴,使学生由被动的受体转变为自主学习的主体。营造出一种清新的、活跃的、宽松的、民主的、和谐的教学秩序。
3.3 组织形式应具有多样、开放性
我们应当从学生的认识水平、能力水平、素质水平和个性差异出发,针对教学中不同内容和不同目标,变换运用多种组织形式,尝试自主、合作、探究式与传统教学形式有机整合。把个别化的集体教学和集体化的个别化教学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的多向教学组织形式;同时要给学生留下一点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探索去创新,别怕他们出错误,只有这样才能为新教学秩序的建立提供保障。
新课改对教师能否适应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对我们教师自身素质的修养提出的要求更高。实践证明,无论是从知识水平方面,还是业务能力方面,仅靠大学里学得的知识来应付远远不够,我们还要加强学习,重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提高,把体育新课堂当作我们的成长园地,当作锻炼,成就我们的熔炉。
参考文献
[1] 张伟.谈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学的几个转变[J].体育教学,2004(6).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 新课程 教学新秩序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c)-0241-01
国家推行的高中阶段第二轮“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四个年头,但新的教学秩序并没有建立,体育老师们还在彷徨或无所适从之中,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对什么是体育新课程下的新的教学秩序有所了解。
1 体育教学秩序的含义
广义的含义:一是学校以教学为主,不受社会政治活动、学校创收等非教学活动的干扰;二是教学计划、教学目标得到贯彻实施;三是教学方面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并能够执行;四是教学管理系统健全,工作效率高;五是师生关系正常。而针对一节体育课而言:完成体育课堂教学需要的规则和要求、方法与安排,包含课堂纪律与教学要求、师生、生生关系等。传统的体育课堂表现在:教学组织严谨,教法固定,教学进程按部就班、井井有条;学生队形整齐,练习动作一致;教师表情严肃,指挥认真;教学节奏快,效果明显;课堂气氛冷淡,师生缺乏交流。即“快、静、齐”。
2 体育教学新秩序的实质
2.1 新的体育教学秩序
第一轮体育课程改革以来,体育课堂教学秩序正悄然发生着变化;与传统课堂相比,新课程下的课堂显得热闹、松散。新课程的体育课堂则显得节奏缓慢;教学进程不再井井有条,常常要有意外事件发生;体育课堂显得比较自由、随便,表现出对学生身心的解放,许多过去的“违纪”行为现在被最大限度的容忍(如自主练习、自由组合、自由发挥等),甚至可能得到违心或夸张的表扬(如提出荒谬的或与老师不同的观点)。队形调动不再要求整齐划一,练习形式不再强调统一;师生关系融洽,课堂中充满欢声笑语,给人一种祥和、温馨的感觉。
2.2 课堂教学秩序改变的原因
课堂教学秩序非常规的变化绝不是偶然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2.2.1 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决定
课程价值倾向是受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信仰、哲学观念、个体对社会及儿童发展的认识等多元因素影响的,因此,决定课程的价值取向也应是多元的。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对学生心智的培养、和谐人格的塑造、完满生活的实现,所以三者之间是无法割裂的。我们就有必要建构和完善课程价值判断的标准体系,该体系应由学生、社会、知识三个维度构成。
2.2.2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规范
新课标提出: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要求。在这一理念指导下,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受到了强有力的冲击,各种新教学模式像雨后春笋一般地涌现出来。如自主练习、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教师们也想尽办法促进学生“动”起来。师生间互动,交流也成为教学活动的固定方式。
2.2.3 几代学生的追求
表现出强烈的“个性”,追求宽松的课堂环境已是几代学生的共识。主管部门和教育工作者都认识到:只有满足学生对归属感和身体练习的需要,他们才会感到体育学习是有意义的;才会积极参与、自觉学练;也才会促进终身体育价值观的形成。基于这种认识,由此可以实现参与、生理、情感与技能教学目标的均衡达成。
2.2.4 学生家长的愿望
越来越多的家长认为,现代激烈竞争环境下的孩子,必须具有鲜明的个性与创新精神。在抚育自己的“独苗苗”时,悄然改变着祖祖辈辈的教养方式,呈现出一定的“自由性”与“民主性”。在教育问题上家长已经不再是学校忠实的“同谋”,而是新秩序的拥趸。
2.2.5 教师观念的苏醒
我们体育教师在传统“快、静、齐”的秩序中长大,又在这种秩序中教育出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早已深知其缺陷,表现出一定的厌烦与无奈;有些教师已觉醒,在国家课改之前,他们就已悄悄地进行了变革实验。
2.3 体育教学新秩序的实质
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教学秩序的变革是一种必然。对此大家表现出不同的态度,赞许有之,担忧有之,观望有之。仍固执地追求“快、静、齐”的课堂固不可取,但只顾时髦的“放羊式”课堂,也与新课程改革的宗旨违背。新体育课堂教学秩序的实质应该是:“参与、互动、共鸣”,在此精神指导下,安静还是喧闹,快捷还是缓慢,严密还是松散都将不再重要;合理而有序,主动而和谐,快乐而有效才是追求的体育课堂教学秩序。
3 建设新秩序的方法
3.1 激发、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一定要从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出发,少选择竞技化、成人化强的项目,多选择儿童化、趣味性、游戏性与技能类的运动项目,合理、科学、艺术的搭配,让学生感觉趣味盎然,让其自觉投入到学习之中。在学习时要采用激励性语言,多鼓励、表扬,少批评、压抑,促进学生更努力地学习,更好地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与锻炼的愉悦,自然滋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产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并完成从兴趣→爱好→技能的变迁。
3.2 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
首先,教师要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与交流,真正做到“乐教”与“乐学”的融洽生辉。其次,实现课堂管理民主化。让学生个性获取自由发展,允许多元思维并存,宽容探索中的失误,荒诞和“越轨”,使学生不断积累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最后,实现思想学术的民主化。要淡化书本权威和教师权威,教师要由单一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知心朋友,指导者、帮助者和合作者,转变为和学生共同探索的伙伴,使学生由被动的受体转变为自主学习的主体。营造出一种清新的、活跃的、宽松的、民主的、和谐的教学秩序。
3.3 组织形式应具有多样、开放性
我们应当从学生的认识水平、能力水平、素质水平和个性差异出发,针对教学中不同内容和不同目标,变换运用多种组织形式,尝试自主、合作、探究式与传统教学形式有机整合。把个别化的集体教学和集体化的个别化教学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的多向教学组织形式;同时要给学生留下一点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探索去创新,别怕他们出错误,只有这样才能为新教学秩序的建立提供保障。
新课改对教师能否适应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对我们教师自身素质的修养提出的要求更高。实践证明,无论是从知识水平方面,还是业务能力方面,仅靠大学里学得的知识来应付远远不够,我们还要加强学习,重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提高,把体育新课堂当作我们的成长园地,当作锻炼,成就我们的熔炉。
参考文献
[1] 张伟.谈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学的几个转变[J].体育教学,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