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有大鹏翔九天

来源 :吉林农业·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uarius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20日,是吉林农信2万多名员工的重大节日。5年前的今天,吉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宣告成立,全省农村信用社从此有了自己的当家人。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银监局、人民银行的监管指导下,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吉林农信高举科学发展的旗帜,抖落50载的历史尘埃,开始了披荆斩棘、攻坚克难的改革发展历程。
   5年,对于有着50多年历史的吉林农信而言,只是短暂的一瞬,但恰恰是这5年,吉林农信完成了一次“凤凰涅槃”式的重生。5年前的今天,农村信用社背负沉重的历史包袱,艰难生存。资不抵债额102亿元,各项存款286亿元,各项贷款194亿元,不良贷款率43.3%,所有者权益-52.64亿元,历年亏损挂账63.8亿元。
   5年后的今天,全省农村信用社资产总额达到1468亿元,各项存款达到1059亿元,是五年前的3.7倍,各项贷款791亿元,是五年前的4倍。2008年末,在全省金融机构排名,存款由第5位上升到第2位,在商业银行中贷款由第6位上升到第1位。存、贷款增幅在全省金融机构中均排在第1位,在全国农村信用社综合排名中由27位跃升到17位。5年累计盈余55.7亿元,弥补历年亏损挂账37亿元。通过五年的发展,农村信用社已经成为省内网点最多、服务范围最广、支农力度最大的地方金融机构。短短5年时间,再造了两个吉林省农村信用社,90%的县级联社(合作银行)都已成为当地的第一大银行。
   “要把农村信用社办成党政放心、人民满意、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方金融机构”,这是省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高继泰代表理事会在第一届社员代表大会上做出的庄严承诺。5年来,省联社党委一班人抓住发展不放松,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带领全省2万多名农信员工,励精图治,奋力拼搏,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吉林省农村信用社,在黑土地上崛起,撑起吉林农村金融的一片晴空,已成为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松江款款逶迤去,白山巍巍入眼来。如今,黑土地上的农村金融精锐之师,像一只展翅翱翔的大鹏鸟,俯瞰白山松水,惠泽阡陌纵横,披荆斩棘,高歌猛进,创造了吉林农村金融阔步迈向现代化的现世神话。
  
   改革篇
  
   当改革的冲锋号吹响之时,作为试点省市之一的吉林农信,义无返顾地跑在最前面。未来的征程荆棘遍地、险象丛生。吉林农信人探索、创新、开拓,载着希望与信心破冰起航……
   对于有着50多年历史的农村信用社而言,改革探索从未停止过,但多年来的改革尝试,似乎都无法使积重难返的农信社“起死回生”。农信社改革的路究竟在何方,似乎成为一道无解的难题。
   2003年,《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开启了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新纪元。面对五十年发展留下的苍桑,面对广大农民的殷切期盼,吉林省委省政府,纵观全局,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发出率先改革的号角,使全省农村信用社搭上了“改革试点”的列车,开始了农村信用社改革新的征程。
   农信社改革,不是一个单纯的金融问题,而是事关农业、农村、农民和国民经济全局的大问题。农村金融服务缺失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省委省政府深刻认识到,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不仅是解决农村信用社生存发展的有效办法,更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性举措。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粮食大省,要进一步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快小康建设进程,迫切需要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但当时农村金融网点服务快速收缩,大量资金外流。农村信用社虽然产权不清、体制不顺、规模不大,但在50多年的支农服务中,形成了点多面广,覆盖城乡的格局,与广大农民结下了鱼水深情。如果能抓住改革机遇,借助国家的优惠扶持政策,必将“鲤鱼跳龙门”,实现脱胎换骨的转变,成为真正的农村金融主力军。
   思想的统一,坚定了行动的步伐。省委省政府超前谋划,积极做好改革试点的各项准备,成立了由常务副省长王儒林和主管农村工作副省长杨庆才为组长的改革领导小组,指导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并在税收减免、资金支持、环境营造等方面加大对农村信用社的支持力度。为了解决农村信用社入股难问题,省政府牵头,号召各级领导带头入股,关键时期省政府每天一调度,5天一通报,部分市县政府领导带头入股,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增资扩股63亿元。 改到深处是产权。农村信用社改革核心和最终目的是建立产权明晰的现代金融企业,促进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和经营机制转换,使信用社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市场主体。随着“股份制”的引入,“投资股”与“资格股”的设立,让人们看到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影子。尘封的社员代表大会从此金光显现,成为农信社最高权力决策形式。
   按照银监会关于“用5至10年时间,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分期分批逐步办成产权明晰、经营有特色的现代金融企业”的总体要求,省联社根据县级联社的发展水平和区域经济特点,积极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全省原51家县级联社除四平城区外,全部完成了统一法人。设立了理事会、经营班子和监事会,实行互相制衡、有效监督的内部管理体制。
   “是银行,却从未叫过银行”这是农信社的痛苦。虽说“好酒不怕巷子深”,可“农村信用社”这个带有浓重的乡土气息的名字,还是让其处在竞争洪流中多了几分尴尬、少了几分竞争力。踏上“银行”之路,是几代农信人的梦想。为了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吉林农信人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银海竞舟千帆渡,勇士弄潮破浪行。在各级人民银行、银监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2005年10月24日,东北第1家合作银行——公主岭合行挂牌成立。2006年延吉、龙井、图们3家联社合并组建延边农村合作银行,还组建了长白山联社。2008年12月18日东北第1家农村商业银行—吉林九台农村商业银行挂牌开业。长春联合营业部改制长春农村商业银行开业在即。47家县
  联社陆续兑付了专项票据,兑付资金50.2亿元,兑付率98%。
  
   发展篇
  
   一个个代表改革成果的数字彰显着省联社领导班子的睿智、胆识和魄力,一串串丰收的果实映衬着2万多名员工的汗水、奉献和忠诚。骄人业绩写在黑土地上,写在农民兄弟心中。太阳果花璀然怒放,实现了千百万农民致富的希望。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市场经济环境下不变的法则。国家为农村信用社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必要的扶持,接下来的发展道路只能够靠农信社自己去走,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学会博浪击水、适应市场,并且能从容应对、游刃有余,否则只有被淘汰出局。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核心和关键。谋求生存靠发展,强身壮体靠发展。只有发展,才能有效化解历史包袱,才能解决历史和现实问题;只有发展,才能凝聚人心,才能积聚力量。在难得的历史机遇面前,吉林农信人服务“三农”不动摇,殚精竭虑谋发展。
   省联社成立后,针对全省农村信用社的实际,确定了以服务“三农”为方向,以发展、创新、规范为主题,以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的工作思路,着力在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深化改革,完善内控等方面推进工作,取得了经营成果的历史性突破,省联社成立当年就实现利润1.53亿元,结束了连续16年亏损的历史,从此走上了持续增盈的道路。5年来,累计实现盈余55.7亿元。
   ——增加存款规模,壮大资金实力,是吉林农信发展的基础。为了增强发展实力。全省农信社通过增设城区营业网点、筹集城市资金回流农村、延时服务、激励政策倾斜等措施,与县(市、区)政府合作开展政务大厅建设,吸收政府对公存款,大力组织资金,实现了资金自给,扭转了靠拆借资金发放贷款的被动局面。截止2009年4月末,全省农村信用社存款总额突破1000亿元大关,达到1059.8亿元,是改革初的3.7倍。
   ——增加贷款规模,提高盈余能力,是吉林农信发展的前提。2002年末全省亏损挂账高达59.8亿元,正常贷款科目中还隐藏了大量不良。全省农村信用社抓住国家延长减免税政策的有利时机,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2006年下半年,实施了“三年补亏”计划,推行“近期占领,远期站稳”的市场战略,通过扩大业务规模提高盈余能力,消化历史包袱,促进信用社良性发展。3年累计发放贷款1583.6亿元,累计实现利润51亿元,弥补亏损31.4亿元,占改革之初亏损挂账余额的43%。剔除接收城市信用社增加亏损9.9亿元,全省历年亏损挂账降至16.5亿元。
   ——提高资产质量,优化资产结构,是吉林农信发展的根本保障。一方面,完善业务流程,层层审批,规范操作,实行贷款损失率和不良率控制,严把贷款投放质量关。另一方面,下大气力盘活不良资产。2008年,全省集中开展了不良贷款还原工作,逐笔核查,对外确权,对内认责。省政府对农村信用社清收不良贷款给予大力支持,2008年9月16日,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在全省范围内集中开展清收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政府要采取得力措施积极支持配合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清收工作,化解历史包袱,打造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和自身的努力下,当年清收不良贷款56亿元,5年累计收回不良贷款168亿元。对100家不良贷款占比较高的基层信用社进行综合整治,动态管理,逐社制定了综合治理方案,在班子建设、员工管理、贷款投向、不良贷款清收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并采取省市县三级联社领导班子成员包保等方式,限期改变面貌。目前已有28家顺利实现“摘帽”。
  
  管理篇
  
  改革使农信社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而更为长远的目标——切实转换经营机制、完善治理结构,还期待着她坚实的步履,充满未知的路在脚下延伸。 “固本强基定方圆,创新突破谋大成”。现代化的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为从根本上解决内部发展动力问题,省联社锐意改革进取,不断在内部机制建设上寻求创新突破。
   ——薪酬分配推行绩效工资制。打破传统的平均主义分配方式,把对企业贡献的大小作为决定员工收入多少的依据,有效解决了“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问题。建立起薪酬与经营效益、个人业绩紧密联系的激励机制,拉开了员工收入档次。对机关人员建立绩效考评体系,提高各级机关的工作效率。2008年末全省农信员工年平均收入比2003年增长3.3倍,经营效益增长11.5倍,实现了企业经济效益与个人收入同步增长,形成了岗位靠竞争、收入靠贡献、成才靠学习、业绩靠努力的局面。
   ——干部管理实行任期制。高管人员3年一个任期,到期重新竞聘,有效解决了“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把党管干部原则与市场机制选人结合起来,公开、公平、公正选拔高管人员,通过民主推荐、统一考试、公开答辩、组织考核,增强干部选拔工作的透明度,为素质好、有能力、干实事的干部提供展示才能的舞台,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5年来,共提拔任用和调整市级联社班子成员和县级联社正职干部156人次。建立高管人员考核评价体系,实行岗位交流、黄牌警告和末位淘汰制度。实行动态管理,对不合格干部随时调整,使在职的干部有压力,不在职的干部有机遇,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广大干部干成事、谋发展的积极性。
   ——素质提高实行全员培训制。通过举办培训班,学习考察,挂职锻炼,联合办学,职工夜校等方式强化干部员工的管理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培训。五年来先后培训各级高管人员1,700多人次,到境外培训高管82人,到省内外挂职锻炼71人。与高等院校联合办学培养后备干部211名、优秀年轻干部400名,选拔100名优秀员工到清华大学学习深造。
   ——员工管理实行末位淘汰制。推行凡进必考、竞争上岗,有效解决了“员工能进不能出”的问题。不断优化员工队伍。5年时间,通过末位淘汰、解除劳动关系、开除违规违纪人员、劳动关系置换等措施处理安置低效人员5122人。新招录大中专毕业生1560人。一进一出,使四分之一的员工得到更新,员工的年龄和知识机构不断改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目前,全系统大专以上学历员工占总人数的比例达到47.7%,比2003年提高19.7个百分点。
   ——机构管理实行等级制。建立合理的指标体系,对全省县级机构进行考核评价,根据不同分数档次确定不同等级,对等级实行定期评定,动态管理。把等级与高管升降、员工收入、信贷授信、费用开支、岗位定员等挂起钩来,实行差异化管理,使管理更精细、更科学、更符合现代银行业管理的要求。
   ——风险管理实行问责制。组建了垂直管理的稽核体系,推行了问责风暴,建立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上挂两级、问责到位”的全员风险问责制,对违规违纪行为严查重处。设置十条“高压线”,开展“三批一随时”、“五查一整改”等专项检查活动。每年对信贷质量和经营成果真实性进行专项检查,对日常经营管理不定期抽查,下发整改意见,并对违规违纪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回头查”、“回头看”,保证整改意见落到实处、收到效果。5年来,共查处案件68起,其中有63起是改革前的陈案。查处违规违纪人员5354人次,召开公开处理大会6次。通过几年的规范整治,全体员工的风险意识明显增强,依法合规经营的风气逐步形成。吉林省联社案件专项治理的做法,得到了银监会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国的会议上做了经验介绍。
   ——日常管理实行流程制。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100多项,规范各项业务、各项工作的具体操作流程,一切按流程办事。把业务、财务、人事、稽核、政务、保卫等工作全部纳入流程管理范围,明确具体操作流程,用制度管人、按流程工作,促进各项工作制度化、程序化和标准化。
  
   服务篇
  
   文明规范服务,是银行业竞争的生命线。农业、农村、农民、农信,一个“农”字,维系着农信人与“三农”的鱼水深情。为“三农”服务,是历史赋予农信人的神圣职责。
   为“三农”服务,是历史赋予农信人的神圣职责。省联社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立足三农、面向社区、服务城乡”的市场定位,不断加大贷款投放力度,积极改善服务手段,创新业务品种,扩大贷款覆盖面,积极支持县域经济突破,努力提高服务水平,有力地支持了全省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信社员工的真情,换来了广大农民的拥戴和赞誉,实现了农信发展与农民增收致富的“双赢”。
   ——全力满足广大客户的资金需求。为了满足广大城乡日益增长的信贷需求,农村信用社主动上门营销,宣传信贷政策,推介信贷产品,大力开拓城乡市场,贷款规模稳步增长。在贷款投放的顺序上,坚持先小额、后大额,先粮食、后其他,先农村、后城区。在客户选择上,只要有合理贷款需求、在信用社没有不良记录的农户,都给予贷款支持。在贷款额度上,根据农民的综合还款能力,逐步提高授信额度,单户农户贷款最高可获得5—10万元贷款。在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农村信用社每年拆借60多亿元,全力满足信贷市场需求。5年间,累计投放贷款2393亿元,其中农业贷款1485亿元,农业贷款投放量占全省各金融机构农业贷款总额的90%以上。贷款农户达到267万户,占农户总数的70%,较2003年增加107万户,增长67%。户均贷款1.46万元,增长102%,全省农业生产资金基本得到满足。在满足传统农业贷款同时,积极拓展城区信贷市场,对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业户给予大力信贷支持。五年累计发放中小企业贷款549.07亿元,
  ——积极培育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金融机构的良性发展,离不开良好的信用环境。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送金融知识进农家活动”。通过入户宣讲,发放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政策、信贷品种、办贷要求以及金融常识,使农民朋友更多地了解农村信用社,掌握金融知识。广泛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定活动,对信用户实行“贷款优先、额度放宽、利率优惠、手续简便”的优惠政策。通过政策宣传、利益驱动等方法,引导广大农民树立按用途贷款、按约期还款,打造诚实守信、履约践诺的信用环境。目前,全省共评定信用户120万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32%,这项以“练内功、树形象、促发展”为主旨的改革活动,如绵绵细雨,播洒在广袤的吉林大地上,滋润着百万农民的心田。
   ——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在信贷投放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全省农村信用社着重在服务质量上下功夫,切实提高支农服务质量和水平。全面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在保证资金安全的情况下,简化办贷手续,实行窗口办贷,窗口还贷;改变传统的春贷秋收的经营模式,常放常收,使贷款发放和回收形成常态。根据粮食、畜牧业生产、加工和销售周期,合理确定贷款约期,减轻农民还贷压力。对因农业受灾不能按期还款的农户,允许其办理展期,并实行特殊贷款扶持政策,保证广大农民基本生产资金的需求。针对地方特点,开发“菌农乐”、“保石捷”、“贷捷利”等信贷产品,满足农民多元化的金融需求。通过农村信用社信贷支持,一批人参、蔬菜、食用菌、畜牧养殖等专业基地蓬勃发展,抚松的万良、蛟河的黄松甸已经成为全国知名的人参种植和食用菌生产基地。
   ——改进服务手段。加强电子化建设,自主研发的综合业务系统于2007年4月全部上线运行,结束了农村信用社手工操作、单机操作的历史,实现了全国范围内办理跨行存取款业务,全省实现数据大集中和通存通兑,极大地方便了客户。自助银行、电话银行相继投入使用。全省发行“吉卡”260万张,外汇、理财等业务品种逐步推出。吉林农信用3年的时间,与其他专业银行站在了同一水平线上。
   以服务“三农”为己任的吉林农信人,为吉林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用汗
  水和心血,浇开了服务“三农”的太阳果花。
  
  文化篇
  
   资源是可以枯竭的,唯有文化生生不息,它必将传承永远。吉林农信启动“新文化工程”。经过脱胎换骨磨砺的农村信用社员工,如今,以全新的形象展示于世人。
   树无水分不能生长,鸟无翅膀不能飞翔,人无精神不能闪光,企业无精神不能辉煌。农信社50年的历史,造就了农信社员工勤劳、朴实、正直、善良的特性,沉淀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但在今天,这些文化已不足以支撑快速发展的金融体系,不适应新的机制与体制和市场发展的要求。随着改革的深化,全省农村信用社市场化、商业化进程进的加快,员工多年形成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经营理念已经严重滞后于时代的发展要求。一些员工素质较低,服务质量较差,合规经营意识不强,已经成为阻碍农村信用社又好又快发展的桎梏,急需建立起符合新时代、新形势发展要求,具有吉林农信特点的优秀企业文化,用先进的企业文化打造强大的核心竞争力,保证全省农村信用社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省联社党委审时度势,做出了在全省范围导入新的企业文化的战略决策。
   ——坚持高起点运作,建立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2006年4月,省联社“新文化工程”正式启动,聘请台湾艾肯公司精心策划独具吉林农信特色的企业文化。形成了以核心文化为主体的9种文化,确立新的核心价值观、理念体系和发展愿景,制定了阳光服务纲领,提炼出了“至诚至善,自律自强”的企业精神。重新设计企业视觉识别系统,按照“六统一”的原则,更新了标识、牌匾、室内装修装饰,一个崭新的吉林农信形象展现在全省人民面前。
   ——强力推行实施,实现企业文化从形似到神似的转变。为了把企业文化理念切实转化为员工的实际行动,省联社加大了学习、宣传和推广力度,将新的企业文化理念传递给了全省干部员工,成功举办了“文化特使培训营”、“领导培训营”以及“文化巡讲活动”,精心编制了《企业文化手册》和《服务文化手册》。坚持从思想教育入手,使广大干部员工逐步加深对新文化理念的理解,提高员工的发展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合规意识。加大员工日常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明察暗访,严格约束,使企业文化的推行由“勉强”逐步变成“习惯”。
   ——突出行业特点,打造吉林农信本土文化。为了实现企业文化的“本土化”,鼓励和倡导爱岗敬业,依法经营,合规操作,在实践中总结提炼出了“忠诚胜于能力”的诚信文化;严查重处违规违纪行为,“事关信贷风险,就事关职业前途”、“道德风险斩立决”和“一念之差,终生后悔”的风险文化;推行末端检查法、跟踪督导,“一本经念到底,一件事抓出头”的执行文化;倡导视客户为衣食父母,打造“用心微笑,诚心待客”的服务文化。
   ——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增强员工的凝聚力、战斗力、亲和力。省联社定期组织员工开展演讲比赛,组织员工文艺汇演,通过员工自编、自演,讴歌身边的先进典型,弘扬正气,营造赶超先进的浓厚氛围。定期组织员工开展征文活动和提合理化建议活动,促进员工建言献策,共谋发展。大力开展岗位技能比赛和员工队列表演。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丰富了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也增强了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
   新文化工程开展以来,省联社以及各地都利用适当时机和多种宣传载体加大了宣传力度,新的企业形象正逐步被民众所了解和接受,吉林农信的社会形象和知名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成绩属于过去,奋斗开创未来。过去的五年,农村信用社的热门话题是“改革”。今天,发展成为农村信用社永恒的主题,创新成为不竭的动力源泉。
   展望未来,吉林农信将继续高举科学发展大旗,坚持“三农”服务方向,以为全省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为中心,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为动力,以建设现代化金融企业为目标,不断向农村商业银行迈进,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使全省70%以上的县级联社达到商业银行标准。
   宏图已绘就,号角已吹响。历史不会停歇,吉林农信不会止步。他们将阔步前行,用辛勤的汗水谱写新的华章,开创吉林农信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其他文献
一次偶然的机会使我接触到了吉林省肿瘤医院乳腺二科(原吉林省肿瘤医院乳腺科),王长青主任的高超医术和拒礼不收的高尚品德使我感动。他会把病人强行送给他的红包转存到病人的医药费里,现实社会中这种现象并不多见。他也带出了乳腺二科这个优秀团队。    吉林省肿瘤医院乳腺二科是吉林省内最早成立的专业乳腺疾病治疗科室,拥有开放床位80余张,集医疗、预防、科研、教学于一体,2001年被命名为吉林省乳腺病治疗中心。
期刊
2009年1月,吉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吉林省畜牧业加快发展三年攻坚战略”轰动全国畜牧行业。为贯彻执行全省畜牧业加快发展三年攻坚战动员大会和《吉林市“现代牧业增收工程”竞赛活动三年攻坚战实施方案》的精神,桦甸市畜牧局立足区域资源优势,以黄牛产业发展做为“三年攻坚”的突破口,全力打造黄牛产业大县。三年攻坚目标,从哪些方面进行攻坚,在哪些方面进行突破性发展,如何保证发展目标的实现,如何搞好服务,围绕这些
期刊
4月10日,记者从农业部在湖南湘潭召开的全国水稻高产创建现场观摩会议上获悉:农业部决定今年在全国水稻主产区建立150个万亩集中连片高产示范点,通过产业技术体系、行业专项、科技入户等项目,加大水稻科研投入力度,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力争实现东北、长江中下游单季稻亩产700公斤以上,双季稻区两季亩产900公斤以上,其他地区亩产600公斤以上,各创建示范点县水稻总产较前三年平均增10%以上。  农业部种植业
期刊
农业部部长孙政才近日说,如果后期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今年夏粮有望实现连续第六年增产,这将创造新中国成立以来夏粮连年增产的新纪录。  孙政才近日在河南省驻马店举行的全国小麦跨区机收启动仪式上表示,今年夏收油菜已获丰收,预计总产将创历史新高,全国夏收小麦又丰收在望,如果后期小麦主产区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今年夏收小麦可望实现连续第六年增产,夏粮可望实现连续第六年增产。  “今年夏粮油的丰收实属来之不易。
期刊
【摘要】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健全和完善我国的农机市场,对提高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和科技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在分析当前农机市场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结构政策、法律法规建设以及补贴和服务方面找到合理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农机市场;机械化水平;政策补贴;法律法规建设    当前形势下,我国农机市场面临的形势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由于全球经济步入衰退周期,金融危机将继续扩散和蔓延,中国农机市场面临前所
期刊
175F柴油机广泛应用于小型拖拉机、耕整机、脱粒机、抽水机、喷淋机、发电机、农付加工等作业。由于175F柴油机压缩比小,出现故障后维修比较难。其实故障主要是气缸漏气和燃烧室容积增大造成气缸压缩力不足,致使柴油机马力下降甚至不能起动的原因较多。现就我从事近三十年农机维修实践经验,探讨一下175F柴油机气缸压缩力不足原因的检查及排除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气缸漏气造成缩力不足原因的检查及排除方法
期刊
5月20日,长春市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再进一步,长春农村商业银行创立大会暨第一届股东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南湖宾馆召开。吉林银监局苏志杰副处长、省联社财务处梁世震处长、市联社陶森淼副书记等应邀参加创立大会。长春市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梁彬同志主持大会。  按照省联社产权制度改革的统一部署,长春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营业部自去年5月开始,进行股份制改造的筹建工作。一年来,在省联社的正确领导下,在长春市委
期刊
在今年年初的全国农行工作会议上,农总行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要求,明确提出了“面向三农,服务县域,城乡联动,综合经营”的市场定位。作为县域农行,在实践这一市场定位中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如何服务“三农”,也就成了县域农行工作者必须研究的课题。本文拟结合县域实际,对这一课题作些粗浅的探讨。    一、树立“大三农”意识,在思路上坚持做到三个两手抓    符合大环境的思路才具有生命力。因此,县域农行服务“三农
期刊
永吉县农发行现有干部职工28人,担负着全县12户国有粮食企业、17户民营粮食经销企业等29户粮食收购企业的资金供应与管理工作。几年来,该行认真贯彻和落实总行《关于开展“四无”创建活动的意见》,在全行广泛开展了“无经济案件、无刑事案件、无重大责任事故、无严重违规违纪问题”的创建活动,营造了良好的经营环境,为构建和谐农发行,积极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取得了明显成效,实现了总行提出的“四
期刊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雨,伴随着长春市经济腾飞的劲风,2000年4月,长春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宣告成立。几载风雨兼程,几载辛勤耕耘,在探索前行中,长春农信迎来了吉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的成立,迎来了又一个发展的春天。5年来,他们紧紧围绕省联社市场定位和经营理念,坚持科学发展,春华秋实,硕果满枝。  走在春城繁华的街头,国有银行、外埠商行、本地金融企业标识的格外醒目,林林总总的金融产品广告到处可见。在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