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是一例有情绪困扰的中职生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求助者因常受同学嘲笑产生愤怒情绪,有暴力想象,担心引发暴力行为一月余,从而导致焦虑情绪。咨询师根据求助者的情况采用了合理情绪疗法,经过5次咨询,帮助求助者合理宣泄了愤怒情绪,并建立了合理的认知方式和积极的情绪想象,求助者的情绪问题基本解决,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关键词:中职生;青春期;情绪调控;合理情绪疗法;个案辅导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值青春期,精力旺盛,同时也更容易冲动,与同学起冲突。如何从心理辅导的角度来理性处理人际冲突,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原因,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和人际交往技能,并学会调控消极情绪,把旺盛的精力用到正确的方向,是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基本资料收集
学生唐某,17岁,职业高中一年级学生。当他第一次来到咨询室的时候,咨询师观察到,这个男孩眉头紧锁,眼神里带着一团很深的怨气,是什么事情让这个身体健壮的男孩如此愤愤不平?
原来,开学来到新学校,唐某本想与同学友好相处,但三周后他开始觉得与同学相处不自在,他认为同学们都不理他,他是班里的体育委员,但同学都不尊重他,每次整队他们都不遵守纪律。为此他很恼怒,不能理解同学为什么不能与他友好相处。后来在改选班干中落选了,心情很不好。一天中午,有几个同学在教室打牌,让他帮忙放风,他没有答应,后来同学打牌被学生会检查的同学抓到,他还到班主任那里告状。因此又被同学耻笑给老师打小报告。他感到很疑惑:难道我这样做不对吗?中午打牌本来就是违反纪律的。
经过进一步的面谈了解到,唐某家庭经济状况一般。作为独生子,父母管教较严厉,从小性格内向,不太合群,小学及初中期间经常被同学嘲笑。初二时有一次与同学发生矛盾,引起打架事件,为此受到学校处分,并给对方赔偿了医药费。从此认识到这样会给家庭带来负担,对自己也没有好处。从此控制自己不与别人产生矛盾。
初中时每当被同学嘲笑,他就采用写日记的方式将内心的愤怒和苦闷写出来,谩骂并写上自己要如何暴打这些同学。但有一次被老师发现了,教育他不能写这样的东西。因怕被老师看到,于是他停止了这种做法。因平日喜欢看暴力影视,脑海经常会浮现暴力血腥的场面。偶有一次被同学嘲笑时,想象出电视上的暴力场面,将同学暴打一顿。此时感到内心很舒服,将愤怒发泄出来了。从此,只要被同学嘲笑时,唐某便会想象类似的暴力场面,在想象中将嘲笑他的同学打倒。在这一个多月来,他渐渐无法控制暴力想象,有时上课也会走神,注意力无法集中,并担心有一天会爆发出来,真的打伤同学,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为此前来咨询。
后来,根据班主任的反映,唐某做事认真刻板,胆小怕事。对老师布置的任务积极完成,上课基本能认真听讲。由于与同学不合群,所以班干改选时落选了。做广播操时动作很大,与周围同学相异,遭同学嘲笑。与人交往时不会察言观色。
通过面谈中的观察,唐某说话谈吐正常,思维逻辑清晰,只是声音较小,有时过分强调细节,在叙述暴力想象的情景時情绪较平静,说完还有一丝轻松感。
心理测试结果与分析:
1.EPQ(成人)测试结果:P51.71,E29.67,N51.28,L51.78,属于典型内向。
2.SCL-90测试各因子分如下:躯体化1.25,强迫症状2.7,人际敏感1.78,抑郁1.77,焦虑2.8,敌对1.33,恐怖1.0,偏执2.33,精神病性2.3,其他1.71,其中强迫症状、焦虑、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分超过2分;总分173;阳性项目数35个。
二、症状评估与原因分析
(一)症状评估
根据唐某的症状结合心理测验结果反映的焦虑情绪,问题的产生是由遭到同学嘲笑以及试图控制暴力想象产生这一现实性刺激而引起的。其反应强度不甚强烈,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历时只有一个多月。有很好的自知力,也有求治愿望,属于一般性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
1.对同学的嘲笑感到很气愤;
2.焦虑、担心暴力想象化为行动;
3.注意力不集中、上课走神。
(二)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生物因素:唐某正值青春期,自我意识的发展值得注意。他特别关心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取悦老师,渴望得到同学的认可,被人尊重的愿望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更为强烈。
2.社会因素:唐某刚到新学校,与同学之间尚未搞好关系,且经常遭到同学的嘲笑。
3.心理因素:唐某自幼受到父母的严厉管教,做事认真刻板;EPQ测试结果显示,唐某性格典型内向,应对人际交往能力较差,与同学不合群;长期受同学嘲笑,需要宣泄消极情绪;认知系统中存在不合理因素,不能理智应对同学的嘲笑。
三、咨询目标与方案的制定
(一)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1.宣泄内心的愤怒和过剩精力;
2.改变错误的认知观念,建立合理认知方式和积极情绪想象,理性地应对同学的嘲笑;
3.改善暴力想象化为行动的焦虑情绪,用健康的宣泄方式逐步替代暴力想象。
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人格,构建合理的认知模式,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咨询方案
1.主要咨询方法和适用原理:合理情绪疗法
这种疗法旨在通过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该理论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表面上似乎是由于受到同学嘲笑后,才导致了愤怒、焦虑情绪和暴力想象,实际上,真正原因是求助者本身对同学嘲笑的不合理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比如,求助者可能存在“每个人都应该尊重我”、“所有人都嘲笑我”等一些“绝对化要求”、对生活事件“过分概括化”,从而导致了他的愤怒、焦虑情绪。该理论认为,人们不一定需要被接受,虽然这是人们非常渴望的。在本案例中,咨询师鼓励求助者去体验当不被接受时所感受到的自然悲伤,同时帮助他找到克服愤怒、焦虑等这些不健康情绪的方法。 2.咨询时间安排:每周一次,每次50~60分钟,共进行5次咨询。
四、咨询过程
(一)第一次咨询: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心理诊断,确立咨询目标,初步介绍合理情绪疗法,布置认知家庭作业强化求助者对ABC之间关系的理解。
(二)第二次咨询:加深咨询关系,寻找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帮助求助者领悟自己的问题与不合理信念的关系。
1.反馈家庭作业:求助者认真地列出了自己的几条不合理信念,但涉及此次情绪问题的不合理信念并没有全部列出;同時,求助者对同学嘲笑他仍然有较强烈的情绪反应,咨询师表示理解和接纳;
2.要求求助者进一步详谈同学嘲笑他的具体事件,帮助求助者分析一闪而过的念头,从深层次上挖掘自己的不合理信念;
3.通过引导与启发,帮助求助者列出与其问题有关的容易愤怒的不合理信念:
“所有人都不理我,嘲笑我,不尊重我。”
“他们不应该对我不友好。”
“他们这样对待我简直不是人。”
“我是班干部,他们都应该服从我的命令。”
4.布置认知家庭作业:将以上列出的不合理信念填入上次家庭作业的表格中,并认真思考,目的是为了帮助求助者把注意力从过度关注自己的情绪和诱发事件转移到自己的不合理信念上来,并领悟自己的情绪问题与不合理信念的关系。
(三)第三次咨询:帮助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不合理信念,建立合理信念,减轻情绪困扰。
1.反馈家庭作业:求助者表示对上次列出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过认真思考,情绪反应强度有所降低,但仍然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同学的嘲笑;
2.针对上次列出的不合理信念,咨询师运用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方法与求助者进行商讨,并帮助他学会以合理信念取代不合理信念;
以下节选一段与其中一个不合理信念辩论的对话:
咨询师:在组织体育活动时,是不是别人都应该按你说的来做呢?
求助者:当然应该这样,我是班干部,他们就应该服从啊。不听的话,我就有权训斥他们。
咨:如果同学们都很听话是最好的了,遗憾的是,我们没有办法控制别人,但如果你通过改变自己对别人的态度,首先可以使自己的感受好一些,其次,同学们也有可能接受你而配合你的工作。
求:嗯……你说的也有道理。
3.通过合理情绪想象将其换成更客观或更积极的想法,并将场景中的情绪感受和过去对比,以适宜的情绪反应代替过度的情绪反应:
咨:让我们来做一个练习,请闭上眼睛想象你在整队、同学们不听话的情景,尽可能想象得跟真的一样……同学们在下面七嘴八舌地聊天,就是不愿意听你的话排好队……能想象出来吗?
求:嗯,我正在想象这样的情景。
咨:你现在有什么感觉?
求:我快给他们气炸了,我想对着他们大吼几声,这样他们就不敢说话了……真令人气愤啊,我快受不了了。
咨:是的,你经常体验到愤怒的情绪。但是你现在试着把这种情绪转变为仅仅是一种失望和遗憾。仍然保持刚才的想象,但你仅仅感到失望和遗憾。能做到吗?
求:我在努力。但是很困难。
咨:他们只是不听你的话而已,有什么理由控制所有的人让他们都听你的话呢?你只是对他们的反应感到失望而已……现在感觉怎么样?
求:好一些了,是的,我只是感到有些失望。
咨:你做得不错,现在停止想象,告诉我你是怎样改变最初那种感觉的?
求:我没有理由要求同学们都听我的,再说我的态度也有问题,我现在认识到了。
4.经过与求助者进行辩论,得出以下合理信念:
“实际上嘲笑我的只有6人左右,还有其他30多位同学并不太在意我干了些什么,甚至还有3位同学对我很友好,并经常与我说话。”
“虽然有人对我不友好,但是人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同和喜欢。”
“如果同学们能听我的话遵守纪律是最好的了,遗憾的是我们没办法控制别人,但如果我改变自己对他们的态度,他们有可能接受我并配合我的工作,也会使自己感觉好一些。”
5.布置认知家庭作业:要求求助者将此次提出的合理信念补充进上次作业的表格中,并将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和此次列出的合理信念一一对比,认真思考,并体会合理情绪想象中产生的适宜情绪反应。
(四)第四次咨询:进一步强化、巩固合理的认知,指导求助者采用更加合理的方式宣泄情绪,学会合理的行为模式。
1.反馈家庭作业:求助者表示将原有不合理信念与新的合理信念对比之后,情绪反应已经能够达到适宜的水平,但仍然担心现实中与同学的相处;
2.对于求助者要消除暴力想象的求助愿望,咨询师表示理解,但澄清这也宣泄情绪的一种方式,同时肯定求助者能够做到行为自控、不会将想象转化为暴力行动;
3.指导求助者采用其他更加合理、健康的宣泄情绪的方式:参加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活动、写日记抒发自己的情绪等;
4.指导求助者学会以更有效的方式与同学沟通,而不是以敌对、命令、情绪化的方式对待同学。
5.布置家庭作业:将此次学到的情绪宣泄方式和行为模式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尝试用新的方式与同学友好相处。
(五)第五次咨询:巩固咨询效果、结束咨询。
1.反馈家庭作业:求助者表示用新的方式与同学相处有良好效果,可以和大部分同学友好相处,虽然还有个别同学仍然嘲笑他,但是没有以前那么在意了;加强了体育锻炼之后慢慢减少出现暴力想象,上课可以认真听讲;
2.积极鼓励求助者将此次报告的体验和行为模式坚持下去,并应用于生活的其他领域以及与其他人的相处当中;
3.做SCL-90测验,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总分降至124分,结束咨询。
五、咨询效果评估
(一)求助者的评估:
“我对同学的嘲笑已经不太在意了,情绪基本平静下来”
“加强了体育锻炼,居然很少产生暴力场面的想象了,我不再担心自己会有暴力行为了”
(二)班主任的评价:
“唐某上课能集中注意力听讲了,学习成绩有了一点进步”
“不像以前总爱打小报告了”
(三)咨询师评定:
经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唐某认识到自己对待同学嘲笑的事件中存在着不合理的观念,能理性地看待,基本消除了内心的不良情绪,用体育活动作为宣泄方式逐渐替代了暴力想象,增强了行为自控的信心。
两个月后的一天,咨询师经过学校篮球场,看到唐某正在投入地打篮球,情绪状态良好。
(四)心理测验评估:
使用SCL-90对唐某进行了后测,各因子分为:躯体化1,强迫症状1.4,人际关系敏感1.78,抑郁1.54,焦虑1.6,敌对1.17,恐怖1,偏执1.67,精神病1.3,其他1.29。各项指标均已恢复正常,总分降到124分,说明求助者心理问题已经基本得到了解决。
关键词:中职生;青春期;情绪调控;合理情绪疗法;个案辅导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值青春期,精力旺盛,同时也更容易冲动,与同学起冲突。如何从心理辅导的角度来理性处理人际冲突,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原因,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和人际交往技能,并学会调控消极情绪,把旺盛的精力用到正确的方向,是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基本资料收集
学生唐某,17岁,职业高中一年级学生。当他第一次来到咨询室的时候,咨询师观察到,这个男孩眉头紧锁,眼神里带着一团很深的怨气,是什么事情让这个身体健壮的男孩如此愤愤不平?
原来,开学来到新学校,唐某本想与同学友好相处,但三周后他开始觉得与同学相处不自在,他认为同学们都不理他,他是班里的体育委员,但同学都不尊重他,每次整队他们都不遵守纪律。为此他很恼怒,不能理解同学为什么不能与他友好相处。后来在改选班干中落选了,心情很不好。一天中午,有几个同学在教室打牌,让他帮忙放风,他没有答应,后来同学打牌被学生会检查的同学抓到,他还到班主任那里告状。因此又被同学耻笑给老师打小报告。他感到很疑惑:难道我这样做不对吗?中午打牌本来就是违反纪律的。
经过进一步的面谈了解到,唐某家庭经济状况一般。作为独生子,父母管教较严厉,从小性格内向,不太合群,小学及初中期间经常被同学嘲笑。初二时有一次与同学发生矛盾,引起打架事件,为此受到学校处分,并给对方赔偿了医药费。从此认识到这样会给家庭带来负担,对自己也没有好处。从此控制自己不与别人产生矛盾。
初中时每当被同学嘲笑,他就采用写日记的方式将内心的愤怒和苦闷写出来,谩骂并写上自己要如何暴打这些同学。但有一次被老师发现了,教育他不能写这样的东西。因怕被老师看到,于是他停止了这种做法。因平日喜欢看暴力影视,脑海经常会浮现暴力血腥的场面。偶有一次被同学嘲笑时,想象出电视上的暴力场面,将同学暴打一顿。此时感到内心很舒服,将愤怒发泄出来了。从此,只要被同学嘲笑时,唐某便会想象类似的暴力场面,在想象中将嘲笑他的同学打倒。在这一个多月来,他渐渐无法控制暴力想象,有时上课也会走神,注意力无法集中,并担心有一天会爆发出来,真的打伤同学,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为此前来咨询。
后来,根据班主任的反映,唐某做事认真刻板,胆小怕事。对老师布置的任务积极完成,上课基本能认真听讲。由于与同学不合群,所以班干改选时落选了。做广播操时动作很大,与周围同学相异,遭同学嘲笑。与人交往时不会察言观色。
通过面谈中的观察,唐某说话谈吐正常,思维逻辑清晰,只是声音较小,有时过分强调细节,在叙述暴力想象的情景時情绪较平静,说完还有一丝轻松感。
心理测试结果与分析:
1.EPQ(成人)测试结果:P51.71,E29.67,N51.28,L51.78,属于典型内向。
2.SCL-90测试各因子分如下:躯体化1.25,强迫症状2.7,人际敏感1.78,抑郁1.77,焦虑2.8,敌对1.33,恐怖1.0,偏执2.33,精神病性2.3,其他1.71,其中强迫症状、焦虑、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分超过2分;总分173;阳性项目数35个。
二、症状评估与原因分析
(一)症状评估
根据唐某的症状结合心理测验结果反映的焦虑情绪,问题的产生是由遭到同学嘲笑以及试图控制暴力想象产生这一现实性刺激而引起的。其反应强度不甚强烈,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历时只有一个多月。有很好的自知力,也有求治愿望,属于一般性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
1.对同学的嘲笑感到很气愤;
2.焦虑、担心暴力想象化为行动;
3.注意力不集中、上课走神。
(二)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生物因素:唐某正值青春期,自我意识的发展值得注意。他特别关心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取悦老师,渴望得到同学的认可,被人尊重的愿望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更为强烈。
2.社会因素:唐某刚到新学校,与同学之间尚未搞好关系,且经常遭到同学的嘲笑。
3.心理因素:唐某自幼受到父母的严厉管教,做事认真刻板;EPQ测试结果显示,唐某性格典型内向,应对人际交往能力较差,与同学不合群;长期受同学嘲笑,需要宣泄消极情绪;认知系统中存在不合理因素,不能理智应对同学的嘲笑。
三、咨询目标与方案的制定
(一)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1.宣泄内心的愤怒和过剩精力;
2.改变错误的认知观念,建立合理认知方式和积极情绪想象,理性地应对同学的嘲笑;
3.改善暴力想象化为行动的焦虑情绪,用健康的宣泄方式逐步替代暴力想象。
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人格,构建合理的认知模式,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咨询方案
1.主要咨询方法和适用原理:合理情绪疗法
这种疗法旨在通过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该理论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表面上似乎是由于受到同学嘲笑后,才导致了愤怒、焦虑情绪和暴力想象,实际上,真正原因是求助者本身对同学嘲笑的不合理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比如,求助者可能存在“每个人都应该尊重我”、“所有人都嘲笑我”等一些“绝对化要求”、对生活事件“过分概括化”,从而导致了他的愤怒、焦虑情绪。该理论认为,人们不一定需要被接受,虽然这是人们非常渴望的。在本案例中,咨询师鼓励求助者去体验当不被接受时所感受到的自然悲伤,同时帮助他找到克服愤怒、焦虑等这些不健康情绪的方法。 2.咨询时间安排:每周一次,每次50~60分钟,共进行5次咨询。
四、咨询过程
(一)第一次咨询: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心理诊断,确立咨询目标,初步介绍合理情绪疗法,布置认知家庭作业强化求助者对ABC之间关系的理解。
(二)第二次咨询:加深咨询关系,寻找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帮助求助者领悟自己的问题与不合理信念的关系。
1.反馈家庭作业:求助者认真地列出了自己的几条不合理信念,但涉及此次情绪问题的不合理信念并没有全部列出;同時,求助者对同学嘲笑他仍然有较强烈的情绪反应,咨询师表示理解和接纳;
2.要求求助者进一步详谈同学嘲笑他的具体事件,帮助求助者分析一闪而过的念头,从深层次上挖掘自己的不合理信念;
3.通过引导与启发,帮助求助者列出与其问题有关的容易愤怒的不合理信念:
“所有人都不理我,嘲笑我,不尊重我。”
“他们不应该对我不友好。”
“他们这样对待我简直不是人。”
“我是班干部,他们都应该服从我的命令。”
4.布置认知家庭作业:将以上列出的不合理信念填入上次家庭作业的表格中,并认真思考,目的是为了帮助求助者把注意力从过度关注自己的情绪和诱发事件转移到自己的不合理信念上来,并领悟自己的情绪问题与不合理信念的关系。
(三)第三次咨询:帮助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不合理信念,建立合理信念,减轻情绪困扰。
1.反馈家庭作业:求助者表示对上次列出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过认真思考,情绪反应强度有所降低,但仍然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同学的嘲笑;
2.针对上次列出的不合理信念,咨询师运用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方法与求助者进行商讨,并帮助他学会以合理信念取代不合理信念;
以下节选一段与其中一个不合理信念辩论的对话:
咨询师:在组织体育活动时,是不是别人都应该按你说的来做呢?
求助者:当然应该这样,我是班干部,他们就应该服从啊。不听的话,我就有权训斥他们。
咨:如果同学们都很听话是最好的了,遗憾的是,我们没有办法控制别人,但如果你通过改变自己对别人的态度,首先可以使自己的感受好一些,其次,同学们也有可能接受你而配合你的工作。
求:嗯……你说的也有道理。
3.通过合理情绪想象将其换成更客观或更积极的想法,并将场景中的情绪感受和过去对比,以适宜的情绪反应代替过度的情绪反应:
咨:让我们来做一个练习,请闭上眼睛想象你在整队、同学们不听话的情景,尽可能想象得跟真的一样……同学们在下面七嘴八舌地聊天,就是不愿意听你的话排好队……能想象出来吗?
求:嗯,我正在想象这样的情景。
咨:你现在有什么感觉?
求:我快给他们气炸了,我想对着他们大吼几声,这样他们就不敢说话了……真令人气愤啊,我快受不了了。
咨:是的,你经常体验到愤怒的情绪。但是你现在试着把这种情绪转变为仅仅是一种失望和遗憾。仍然保持刚才的想象,但你仅仅感到失望和遗憾。能做到吗?
求:我在努力。但是很困难。
咨:他们只是不听你的话而已,有什么理由控制所有的人让他们都听你的话呢?你只是对他们的反应感到失望而已……现在感觉怎么样?
求:好一些了,是的,我只是感到有些失望。
咨:你做得不错,现在停止想象,告诉我你是怎样改变最初那种感觉的?
求:我没有理由要求同学们都听我的,再说我的态度也有问题,我现在认识到了。
4.经过与求助者进行辩论,得出以下合理信念:
“实际上嘲笑我的只有6人左右,还有其他30多位同学并不太在意我干了些什么,甚至还有3位同学对我很友好,并经常与我说话。”
“虽然有人对我不友好,但是人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同和喜欢。”
“如果同学们能听我的话遵守纪律是最好的了,遗憾的是我们没办法控制别人,但如果我改变自己对他们的态度,他们有可能接受我并配合我的工作,也会使自己感觉好一些。”
5.布置认知家庭作业:要求求助者将此次提出的合理信念补充进上次作业的表格中,并将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和此次列出的合理信念一一对比,认真思考,并体会合理情绪想象中产生的适宜情绪反应。
(四)第四次咨询:进一步强化、巩固合理的认知,指导求助者采用更加合理的方式宣泄情绪,学会合理的行为模式。
1.反馈家庭作业:求助者表示将原有不合理信念与新的合理信念对比之后,情绪反应已经能够达到适宜的水平,但仍然担心现实中与同学的相处;
2.对于求助者要消除暴力想象的求助愿望,咨询师表示理解,但澄清这也宣泄情绪的一种方式,同时肯定求助者能够做到行为自控、不会将想象转化为暴力行动;
3.指导求助者采用其他更加合理、健康的宣泄情绪的方式:参加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活动、写日记抒发自己的情绪等;
4.指导求助者学会以更有效的方式与同学沟通,而不是以敌对、命令、情绪化的方式对待同学。
5.布置家庭作业:将此次学到的情绪宣泄方式和行为模式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尝试用新的方式与同学友好相处。
(五)第五次咨询:巩固咨询效果、结束咨询。
1.反馈家庭作业:求助者表示用新的方式与同学相处有良好效果,可以和大部分同学友好相处,虽然还有个别同学仍然嘲笑他,但是没有以前那么在意了;加强了体育锻炼之后慢慢减少出现暴力想象,上课可以认真听讲;
2.积极鼓励求助者将此次报告的体验和行为模式坚持下去,并应用于生活的其他领域以及与其他人的相处当中;
3.做SCL-90测验,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总分降至124分,结束咨询。
五、咨询效果评估
(一)求助者的评估:
“我对同学的嘲笑已经不太在意了,情绪基本平静下来”
“加强了体育锻炼,居然很少产生暴力场面的想象了,我不再担心自己会有暴力行为了”
(二)班主任的评价:
“唐某上课能集中注意力听讲了,学习成绩有了一点进步”
“不像以前总爱打小报告了”
(三)咨询师评定:
经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唐某认识到自己对待同学嘲笑的事件中存在着不合理的观念,能理性地看待,基本消除了内心的不良情绪,用体育活动作为宣泄方式逐渐替代了暴力想象,增强了行为自控的信心。
两个月后的一天,咨询师经过学校篮球场,看到唐某正在投入地打篮球,情绪状态良好。
(四)心理测验评估:
使用SCL-90对唐某进行了后测,各因子分为:躯体化1,强迫症状1.4,人际关系敏感1.78,抑郁1.54,焦虑1.6,敌对1.17,恐怖1,偏执1.67,精神病1.3,其他1.29。各项指标均已恢复正常,总分降到124分,说明求助者心理问题已经基本得到了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