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我国大力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把产业园区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驱动轮。目前,我国部分聚鲜园蔬菜种植基地己形成规模;各类产业、创业园区联动,己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阵地。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是农村发展的一个难点和重点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它既是解决农民就业和农民收人增长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一环。合理转移农村劳动力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基础和前提。本文通过对韶山高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的调查,简要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园区 农村劳动力 转移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不仅是一个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基本生存與发展的大事,更是关系到城乡统筹发展与社会和谐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事。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农村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对推动农村城镇化、土地规模化经营和农业产业化经营,解决“三农”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园区劳动力转移现状的调查
1.转移地域较广,就地转移和向外输出同步增长。从韶山高新区劳动力转移分布的区域看,外出务工农民不断增多,目的性更强,外出务工地点向长三角转移,本地就业人数增幅更快,技工更俏,无技术或无工作经验的农民工倾向于留在韶山高新区打工或景区就业;到市外务工的农民工,事先也是通过亲友或相关中介机构联系到了工作。由于园区农村农民具备某些技能,在出门前还查找过相关用工信息,目的性较强。
2.转移结构不断优化。从转移出去的农村劳动力的构成看:农村中文化程度高的劳动力明显能够较好地实现劳动力的转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就业的成功与否以及职业的分工,在农村劳动力希望就业或选择就业渠道的同时,用人单位也希望能够得到综合能力较强的人员,以便更好、更快地适应生产和管理等各方面的工作需要。调查资料显示,从园区农村不同文化程度的劳动力转移情况来,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转移率最高,初中文化程度次之,转移率呈小幅上升,小学文化为相对稳定的状态;文盲和半文盲的就很低。文化程度的高低决定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率的高低,文化程度越高,转移率越高,就能实现转移的目的,园区农村中高素质的劳动力不断流向城市,说明市场需要的是素质较高或有一定专长的人才。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就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率。
二、园区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园区农村劳动力素质有待提升。园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层次较低。由于教育文化发展相对滞后,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劳动技能普遍偏低,致使其劳动力转移只能在较低的层次上进行,大多数从事体力劳动,属于典型的“打工族”。主要集中在建筑业、运输业、服装加工、服务业等行业,大部分人的收入情况一般。
2.待转移劳动力压力大。园区农村转移的劳动力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据统计分析,目前园区农村外出劳动力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0.8%,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低,反之越高。外出转移人员绝大多数达到初中学历,但是整体文化程度不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和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仅有初中文化程度来适应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是远远不够的。
三、解决园区农村劳动力问题的思路及对策
园区政府应以国家政策方针为指导,以本地、本乡、本村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地区政府的优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本地农村劳动力素质、职业技能,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建立本地需求的就业信息指导服务体系,开发本地特色的农业经济资源,充分吸纳农村劳动力。
1.加强教育培训。园区农村劳动力素质低是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必须采取切实措施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从短期来看,一方面,应广泛地组织和动员园区农村劳动力积极参与劳动技能培训,重点搞好输出前的职业技术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全省各级职业培训中心、农技校、农广校、农村职业中学等的作用,开办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职业技术培训班,根据农村劳动力择业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门技术培训。另一方面,要下决心改变以往农村青少年从普通学校毕业后直接进人劳动力市场的做法,有针对性地制定农民就业培训政策,开展各种就业培训和教育。组织乡村干部走屯入户,帮助农民细算外出打工与种地的经济效益账,通过劳务输出致富典型现身说法,启发农民转变观念,外出打工。从长远来看,应从基础教育人手,落实好农村教育的“两基”工作,提高农村后备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和层次,从根本上改变低素质转移的格局。
2.积极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农民工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效途径。外出打工,在优秀企业中受到现代产业的训练,一部分农民工眼界开阔,观念开放,掌握了相关生产技术,积攒了一定资金,熟悉了市场规则,积累了管理经验。利用多年打工积累下来的资金、技术等创业资源回到家乡创业,是农民工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效途径。农民工返乡自主创业拓展了农村产业发展空间,促进了农民增收,提升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从“输出一人、致富一方”的加法向“一人创业、带动一方致富”的乘法转变,形成了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创业的良性循环格局,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四、结语
新三农问题中着重提出农民工问题,是党和国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高度重视,并上升到战略高度。在金融危机大背景下,我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已经逐渐成为我们国家主流话题。同时,允许和鼓励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也是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解决我国二元经济问题,促进全民共同富裕的一项重大决策,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翁杰,郭天航.中国农村转移劳动力需要什么样的政府培训?——基于培训效果的视角[J].中国软科学,2014,(4):73-82.
[2]邵长鹏,杜建军.农村劳动力转移、价格动态变化与趋同[J].经济问题探索,2014,(7):97-102.
[3]胡建锋.“三化”协调发展与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J].理论导刊,2013,(9):93-95.
作者简介:董颖艳(1990—),女,汉族,湖南湘乡,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国民经济学。
关键词:园区 农村劳动力 转移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不仅是一个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基本生存與发展的大事,更是关系到城乡统筹发展与社会和谐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事。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农村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对推动农村城镇化、土地规模化经营和农业产业化经营,解决“三农”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园区劳动力转移现状的调查
1.转移地域较广,就地转移和向外输出同步增长。从韶山高新区劳动力转移分布的区域看,外出务工农民不断增多,目的性更强,外出务工地点向长三角转移,本地就业人数增幅更快,技工更俏,无技术或无工作经验的农民工倾向于留在韶山高新区打工或景区就业;到市外务工的农民工,事先也是通过亲友或相关中介机构联系到了工作。由于园区农村农民具备某些技能,在出门前还查找过相关用工信息,目的性较强。
2.转移结构不断优化。从转移出去的农村劳动力的构成看:农村中文化程度高的劳动力明显能够较好地实现劳动力的转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就业的成功与否以及职业的分工,在农村劳动力希望就业或选择就业渠道的同时,用人单位也希望能够得到综合能力较强的人员,以便更好、更快地适应生产和管理等各方面的工作需要。调查资料显示,从园区农村不同文化程度的劳动力转移情况来,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转移率最高,初中文化程度次之,转移率呈小幅上升,小学文化为相对稳定的状态;文盲和半文盲的就很低。文化程度的高低决定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率的高低,文化程度越高,转移率越高,就能实现转移的目的,园区农村中高素质的劳动力不断流向城市,说明市场需要的是素质较高或有一定专长的人才。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就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率。
二、园区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园区农村劳动力素质有待提升。园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层次较低。由于教育文化发展相对滞后,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劳动技能普遍偏低,致使其劳动力转移只能在较低的层次上进行,大多数从事体力劳动,属于典型的“打工族”。主要集中在建筑业、运输业、服装加工、服务业等行业,大部分人的收入情况一般。
2.待转移劳动力压力大。园区农村转移的劳动力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据统计分析,目前园区农村外出劳动力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0.8%,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低,反之越高。外出转移人员绝大多数达到初中学历,但是整体文化程度不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和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仅有初中文化程度来适应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是远远不够的。
三、解决园区农村劳动力问题的思路及对策
园区政府应以国家政策方针为指导,以本地、本乡、本村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地区政府的优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本地农村劳动力素质、职业技能,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建立本地需求的就业信息指导服务体系,开发本地特色的农业经济资源,充分吸纳农村劳动力。
1.加强教育培训。园区农村劳动力素质低是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必须采取切实措施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从短期来看,一方面,应广泛地组织和动员园区农村劳动力积极参与劳动技能培训,重点搞好输出前的职业技术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全省各级职业培训中心、农技校、农广校、农村职业中学等的作用,开办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职业技术培训班,根据农村劳动力择业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门技术培训。另一方面,要下决心改变以往农村青少年从普通学校毕业后直接进人劳动力市场的做法,有针对性地制定农民就业培训政策,开展各种就业培训和教育。组织乡村干部走屯入户,帮助农民细算外出打工与种地的经济效益账,通过劳务输出致富典型现身说法,启发农民转变观念,外出打工。从长远来看,应从基础教育人手,落实好农村教育的“两基”工作,提高农村后备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和层次,从根本上改变低素质转移的格局。
2.积极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农民工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效途径。外出打工,在优秀企业中受到现代产业的训练,一部分农民工眼界开阔,观念开放,掌握了相关生产技术,积攒了一定资金,熟悉了市场规则,积累了管理经验。利用多年打工积累下来的资金、技术等创业资源回到家乡创业,是农民工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效途径。农民工返乡自主创业拓展了农村产业发展空间,促进了农民增收,提升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从“输出一人、致富一方”的加法向“一人创业、带动一方致富”的乘法转变,形成了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创业的良性循环格局,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四、结语
新三农问题中着重提出农民工问题,是党和国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高度重视,并上升到战略高度。在金融危机大背景下,我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已经逐渐成为我们国家主流话题。同时,允许和鼓励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也是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解决我国二元经济问题,促进全民共同富裕的一项重大决策,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翁杰,郭天航.中国农村转移劳动力需要什么样的政府培训?——基于培训效果的视角[J].中国软科学,2014,(4):73-82.
[2]邵长鹏,杜建军.农村劳动力转移、价格动态变化与趋同[J].经济问题探索,2014,(7):97-102.
[3]胡建锋.“三化”协调发展与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J].理论导刊,2013,(9):93-95.
作者简介:董颖艳(1990—),女,汉族,湖南湘乡,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国民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