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语文教师口头禅现象比较严重,这种现象带来的后果是比较严重的,但是我们的认识往往不到位,这就导致了解决该问题的难度。实际上,口头禅产生的背后绝对不仅仅是一种习惯,更是我们的态度、思维、敬业精神出现了问题。当我们把课堂作为混饭吃的岗位、把教材作为谋生的工具、把学生作为糊弄的对象时,许多不该发生的事情就会发生,而课堂口头禅的产生就是其中的后果之一。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我们当事人切实改变态度、提升内涵、强化训练、学会自律、寻求监督,通过一系列的方式方法杜绝课堂常口头禅的出现,以期达到课
堂教学效率的最优化。
[关键词]习惯 口头禅 态度 效率
毕业20多年,脑海中依然清晰地印着文选老师一节课当中那38个“sà”,课堂中其他内容已经淡去了身影;听课20多年,除了特别精彩的课堂教学以外,脑中留下的依然是语文老师课堂教学中各具特色的“啊”、“是不是”、“这个”、“那个”;与学生谈起老师课堂教学特色时,学生谈论最多的当然是老师的口头禅……如此种种,我们往往一谈了之,一笑而过。静心想来,课堂教学口头禅现象的产生可能已经不仅仅是习惯了,这种现象的背后应该有值得我们深思的东西,这种行为留给学生的除了谈资还应该有遗憾与不满。
两个调查结果:各类名师的课堂极少有口头禅的现象,他们的课堂语言是抑扬顿挫富有磁性的;学生在口头时现的课堂中基本上都是在忍耐或者说是在忍受,就差暴发了。
课程改革进生了八九轮,课堂教学改革更是时时在行动,究其基本要义都是在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45分钟的中学课堂,本应是老师引导点拨、学生思考发现的过程,而在我们的许多课堂,除去学生的思考展示以外,老师用多个“sà”、“啊”……“点缀”课堂,这种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可想而知!
那么,在我们自认为无足轻重的口头禅背后到底是什么,该如何解决呢?
笔者的思考结果:口头禅的背后应该是思维、是态度或者说是敬业精神出了问题。思维是讲究流畅性条理性的,当我们进入课堂前,思维是否清晰往往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流畅性,而思维的清晰与否又取决于老师备课是否充分,肚中是否有货。如果老师匆匆进入课堂,胸中又无真品,那么课堂中有意识地用“sà”、“啊”……来延长自己的思考时间就在所难免了。从这个分析不难看出,思维的不畅应该不是老师们的智商出问题了,而是他们的思想态度有异——没有把教育教学作为事业来看待,更没有把学生真正放在第一位,这也可以说是敬业精神严重不到位。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蜡烛”、“教师是春蚕”……我们姑且不论这些伟大而光荣的称谓,教师要“为人师表”应该是不可否认的,三尺讲台前站着的不仅仅是自然人,也不仅仅是知识的贩卖者,更应该是学生的表率、榜样。每节课面对几十名学生那求知的、渴望的、崇拜的眼神,你的行为就将成为他们的学习与模仿对象。素质教育一提多年,而素质就应该是“学生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忘掉后所剩下的东西”,遵照这一解说,在您那口头禅密布的课堂中,学生将来的素质也就只剩下那些无聊无用的“sà”、“啊”……也就只学会了“遇事应付、做和尚撞钟”了!
任何口头禅都不是短时间养成的,它有个长期“练就”的过程,直到成为我们课堂当中除当事人而外所有人都清楚也都反感的现象。了解这些,我们就要从苗头抓起。
1.端正态度,提高敬业精神。态度决定高度,细节体现精神。当事者要从内心深处珍视每节课、重视每个人,牢记课堂就是战场、教学就是事业、学生就是未来;你传授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为人之道,你面对的不仅是学生,更是祖国的未来,社会的栋梁。当我们真正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了这些,那么我们对教书育人这个伟大的事业就不可能仅仅当作糊口养家的小行当,许多本不该发生的事情现象也就真的会不发生。
2.充分准备,提升自身内涵。当我们的脑海中要讲的内容充分有效、条理清晰时,从我们口中流出的就将是知识的甘泉,各种口头禅就无法找到思维的断裂处而侵入课堂。这就要求每位老师将功夫做在平时做在平常做在课前。备课除了备本节课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以外,还要前延后展。“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应该有一桶水”的年代已经过去了,面对知识来源广而杂的学生,老师应该是长流不息的大河,而且这条河的流向还应该是准确的,因为有了水还远远不够,作为老师的还要学会将水准确地倒入学生的杯中——哪些知识应该详讲,哪些应该略提,哪些应该不说……在老师的心中一定要清晰,唯有如此,教师的课堂才会真的流畅,才不会“sà”、“啊”、“是不是”、“这个”、“那个”……
3.调整语速,让思维先行。刚毕业的老师或者性情急躁之人,语速往往较快,这不仅会让学生因思维跟不上而厌学,也常常会让老师自己的思维滞后,不得不用废话填补,造成上课有口头禅的现象发生。如果我们多看看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大师级人物现场回答问题就会有所领悟。
恰当的语速、语气、音量是一个语文老师必备之宝,这也是让语文课有“文味”的法宝之一,这些看起来是外在条件,其实质是我们的态度与思维在起决定作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可以从这些外在因素当中得到体现。
4.自律与监督,切实改变自我。当我们已经有了口头禅(包括不自觉地重复话语)之时,除前几条措施而外,自律与监督同样显得重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提醒自己关注课堂教学的语言,可以用录音机将自己的课堂录下来,反复听、析,找出自己的不足;同时也要请学生与同事当好监督员,让他们及时地提醒并帮助我们对教学语言进行纠正。在严格自律严厉监督之下,我们的教学会更谨慎,语言会更精炼,效果当然会更佳。
中学语文教师课堂口头禅的存在较为普遍,而当事者又大多以习惯自解,没有将其放到应有的高度来处理。其实这不仅仅是习惯,更是我们的认识,我们的态度,我们的思维出了问题。什么样的课堂最有效?最简单的标准就是看一节课里有无废话,废话率为零的课堂最为有效,而口头禅就是废话中的典型。
当我们看清了口头禅现象,明白了口头禅带来的严重后果,了解了口头禅产生的原因,懂得了解决口头禅的办法以后,剩下的就只有行动与坚持了,但愿学生课后记住的不再是某老师的标志性口头禅——“sà”、“啊”、“这个”、“那个”……
是不是?
注:该文为宿迁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个人课题”《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及反思研究》(编号:SQ09GR085)成果之一。
堂教学效率的最优化。
[关键词]习惯 口头禅 态度 效率
毕业20多年,脑海中依然清晰地印着文选老师一节课当中那38个“sà”,课堂中其他内容已经淡去了身影;听课20多年,除了特别精彩的课堂教学以外,脑中留下的依然是语文老师课堂教学中各具特色的“啊”、“是不是”、“这个”、“那个”;与学生谈起老师课堂教学特色时,学生谈论最多的当然是老师的口头禅……如此种种,我们往往一谈了之,一笑而过。静心想来,课堂教学口头禅现象的产生可能已经不仅仅是习惯了,这种现象的背后应该有值得我们深思的东西,这种行为留给学生的除了谈资还应该有遗憾与不满。
两个调查结果:各类名师的课堂极少有口头禅的现象,他们的课堂语言是抑扬顿挫富有磁性的;学生在口头时现的课堂中基本上都是在忍耐或者说是在忍受,就差暴发了。
课程改革进生了八九轮,课堂教学改革更是时时在行动,究其基本要义都是在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45分钟的中学课堂,本应是老师引导点拨、学生思考发现的过程,而在我们的许多课堂,除去学生的思考展示以外,老师用多个“sà”、“啊”……“点缀”课堂,这种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可想而知!
那么,在我们自认为无足轻重的口头禅背后到底是什么,该如何解决呢?
笔者的思考结果:口头禅的背后应该是思维、是态度或者说是敬业精神出了问题。思维是讲究流畅性条理性的,当我们进入课堂前,思维是否清晰往往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流畅性,而思维的清晰与否又取决于老师备课是否充分,肚中是否有货。如果老师匆匆进入课堂,胸中又无真品,那么课堂中有意识地用“sà”、“啊”……来延长自己的思考时间就在所难免了。从这个分析不难看出,思维的不畅应该不是老师们的智商出问题了,而是他们的思想态度有异——没有把教育教学作为事业来看待,更没有把学生真正放在第一位,这也可以说是敬业精神严重不到位。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蜡烛”、“教师是春蚕”……我们姑且不论这些伟大而光荣的称谓,教师要“为人师表”应该是不可否认的,三尺讲台前站着的不仅仅是自然人,也不仅仅是知识的贩卖者,更应该是学生的表率、榜样。每节课面对几十名学生那求知的、渴望的、崇拜的眼神,你的行为就将成为他们的学习与模仿对象。素质教育一提多年,而素质就应该是“学生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忘掉后所剩下的东西”,遵照这一解说,在您那口头禅密布的课堂中,学生将来的素质也就只剩下那些无聊无用的“sà”、“啊”……也就只学会了“遇事应付、做和尚撞钟”了!
任何口头禅都不是短时间养成的,它有个长期“练就”的过程,直到成为我们课堂当中除当事人而外所有人都清楚也都反感的现象。了解这些,我们就要从苗头抓起。
1.端正态度,提高敬业精神。态度决定高度,细节体现精神。当事者要从内心深处珍视每节课、重视每个人,牢记课堂就是战场、教学就是事业、学生就是未来;你传授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为人之道,你面对的不仅是学生,更是祖国的未来,社会的栋梁。当我们真正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了这些,那么我们对教书育人这个伟大的事业就不可能仅仅当作糊口养家的小行当,许多本不该发生的事情现象也就真的会不发生。
2.充分准备,提升自身内涵。当我们的脑海中要讲的内容充分有效、条理清晰时,从我们口中流出的就将是知识的甘泉,各种口头禅就无法找到思维的断裂处而侵入课堂。这就要求每位老师将功夫做在平时做在平常做在课前。备课除了备本节课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以外,还要前延后展。“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应该有一桶水”的年代已经过去了,面对知识来源广而杂的学生,老师应该是长流不息的大河,而且这条河的流向还应该是准确的,因为有了水还远远不够,作为老师的还要学会将水准确地倒入学生的杯中——哪些知识应该详讲,哪些应该略提,哪些应该不说……在老师的心中一定要清晰,唯有如此,教师的课堂才会真的流畅,才不会“sà”、“啊”、“是不是”、“这个”、“那个”……
3.调整语速,让思维先行。刚毕业的老师或者性情急躁之人,语速往往较快,这不仅会让学生因思维跟不上而厌学,也常常会让老师自己的思维滞后,不得不用废话填补,造成上课有口头禅的现象发生。如果我们多看看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大师级人物现场回答问题就会有所领悟。
恰当的语速、语气、音量是一个语文老师必备之宝,这也是让语文课有“文味”的法宝之一,这些看起来是外在条件,其实质是我们的态度与思维在起决定作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可以从这些外在因素当中得到体现。
4.自律与监督,切实改变自我。当我们已经有了口头禅(包括不自觉地重复话语)之时,除前几条措施而外,自律与监督同样显得重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提醒自己关注课堂教学的语言,可以用录音机将自己的课堂录下来,反复听、析,找出自己的不足;同时也要请学生与同事当好监督员,让他们及时地提醒并帮助我们对教学语言进行纠正。在严格自律严厉监督之下,我们的教学会更谨慎,语言会更精炼,效果当然会更佳。
中学语文教师课堂口头禅的存在较为普遍,而当事者又大多以习惯自解,没有将其放到应有的高度来处理。其实这不仅仅是习惯,更是我们的认识,我们的态度,我们的思维出了问题。什么样的课堂最有效?最简单的标准就是看一节课里有无废话,废话率为零的课堂最为有效,而口头禅就是废话中的典型。
当我们看清了口头禅现象,明白了口头禅带来的严重后果,了解了口头禅产生的原因,懂得了解决口头禅的办法以后,剩下的就只有行动与坚持了,但愿学生课后记住的不再是某老师的标志性口头禅——“sà”、“啊”、“这个”、“那个”……
是不是?
注:该文为宿迁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个人课题”《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及反思研究》(编号:SQ09GR085)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