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探讨了学术论文中文摘要的英译策略。阐述了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下重写策略对于摘要翻译的适用性和指导性。分别从词语的意译、句子的重组、文体的规范三方面举例说明如何做好论文摘要的英译。
关键词:摘要翻译;交际理论;重写;英译策略
一、引言
摘要是论文的缩影,也是精华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摘要比论文更为重要,因为它有可能决定科研成果能否被学术界认可并广泛传播。大部分作者进行摘要写作时,通常都是先撰写中文摘要,然后将其翻译为英文摘要。中英文摘要的读者群不同,前者服务于国内的中文学术读者,而后者则服务于国外英文学术读者及国际检索系统的工作者。东西方语言文化差异较大,行文结构和习惯有所不同,都为摘要英译带来不小的难度。在此,笔者提出增强摘要英译的交际性是至关重要的,它是提高翻译质量的有效手段。
二、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与重写理论概述
1、 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
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在《翻译问题探索》中提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两个核心概念,这是他对普通翻译理论的主要贡献。语义翻译强调忠实原文,重在翻译原文的表达形式及语义内容,在结构和字词安排上力求贴近原文;而交际翻译则强调对读者的效果,注重读者的理解与反应,使对译文读者产生的效果尽量等同于原作对原文读者产生的效果,这就要求译者重新组织语言结构,以使译文流畅、地道。纽马克还将语言功能与翻译结合起来,提出文本功能分类说。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文体,纽马克将文本分为表达功能、信息功能和呼唤功能,译者应根据不同的语篇文体类型选用合适的翻译方法。对于表达功能文本,核心是表情达意,作者独特的语言形式和内容也是同等重要的,因此译者应选择语义翻译为主的手法。对于信息功能文本,核心是语言之外的现实世界,所以译者应选用交际翻译法。对于呼唤功能文本,核心是号召读者去思考、去行动,因此应选用交际翻译法。奈达对此评述说,纽马克关注到了文本的广泛差异性,将两个方法和语篇类型相结合,更彰显其价值。
2、 重写理论
译意是翻译的核心问题,意义的转换方式则是重写。中国著名翻译家思果曾明确提出“翻译不是翻译,是重写”,并认为“翻译是翻译,不是写作”是“学翻译的人走不通的胡同”,并在他的著作中反复强调这一观点。傅雷则将翻译这门学问比作蚕宝宝造丝,“这蚕要是吃了桑叶进去,尽吐些桑叶渣出来,就完蛋了。吃了桑叶,吐出来的应该是丝嘛。翻译的人应当把原文彻底弄明白了、完全消化了之后,再重新写出来。”由此看来,翻译是基于写作技巧和语言知识上一种重新表达的艺术。此时译者充当的是手艺精巧的人,用不同的形式重新表达文字,为自己的艺术品重新塑形以迎合观众。在此,“重写”的内涵与“改写”不同,“改写”是指对原文内容或意思进行了更改,而“重写”是在忠实于原文意思和内容的基础上仅对原语表达形式的重新组合。
3、 交际翻译视角下学术论文摘要的英译
学术论文摘要是以传播信息和知识为主的非文学作品,信息性是其一大特点。因此,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可以指导论文摘要的翻译。交际翻译强调的传递信息,“量体裁衣”,对译文读者的效果,以及表达形式上的摆脱原语结构束缚,重新组织句法等,不论从摘要写作和翻译的目的来说,还是从读者的对象来看,都符合学术论文摘要翻译的标准。交际理论重组语言的结构,实际上与“重写”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此我们提出,在交际翻译理论指导下,运用重写的方法来进行论文摘要的英译是可行的。
三、交际翻译视角下学术论文摘要英译的策略
1、词语意译, 增强跨文化意识
文史类的摘要常会涉及民族及文化特色词语的翻译,可谓是摘要翻译的难点之一。译者应具备敏锐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不能简单地将词语所蕴含的丰富内涵一笔带过,让读者不明不白。一些重要文化典籍的翻译,如“山海经”,若简单音译为“Shanhai Jing”则大为失色,并不能传达出原文的形象,应采取意译的方法将其润色,译为“the Classic of Mountains and Seas”,或是重写解释为“a work of folk geography in ancient china”。其次译者在深刻理解两种文化间差异的基础上,可以对译语进行重新创作,目的是为了扫清读者理解上可能产生的障碍。如汉语成语“雨后春笋”,用来比喻新生事物大量产生和迅猛发展,若译为“be like bamboo shoots after a spring rain”,由于英语文化中“bamboo”是外来词,是不可能产生相似联想的。而英国受气候影响多产蘑菇,人们对mushroom也赋予了快速蔓延的意思,因此译为“spring up like mushroom”更为合适。应当承认,两种完全不同的异质文化间进行语言沟通交流,有时的确是困难重重,作为译者,有责任尽量使译文与原语意义对等,减少交际损失,提升交际效果,平时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功底。
2、句子重组,提高可读性
汉英两种语言在表达形式上存在极大的差异。汉语采用意合法造句,很少甚至不用衔接手段,注重隐性连贯,以神统形,所以汉语的句子结构被比喻为“碧波万顷,层层推进”;而英语重形合,注重句子形式及结构完整,句子多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因而英语句子仿佛是“大树参天,枝叶横生”。 由于中文摘要通常信息量大,结构松散,逻辑性强,这无疑又为英译增加了不少难度。因此,在英译过程中,必须要透彻理解原文的含义,然后按照英语思维和英文行文习惯来重新组织译文,必要的时候可以做拆句、合句以及句子嵌套的处理。
原文1:分析、整理了相关学者对HPFL加固RC结构性能试验研究成果,综合论述了HPFL这种薄层加固材料中高性能复合砂浆材料性能,被加固构件抗弯性能、抗剪性能、抗压性能、抗震性能、抗疲劳性能及抗高温性能等,并提出了今后应重点研究的问题。
译文1:【Purpose】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of some scholars on the issues of the strengthening effect of HPFL to RC structure. 【Method and Materials】Reviews the behaviors of high-performance composite mortar in lamina reinforced materials of HPFL, including the behaviors of the reinforced constructional element in anti-bending, anti-shearing, compression resistance, seismic behavior, fatigue resistance and high temperature resistance.【Result and Conclusion】And proposes important issues which need to be researched in future. 原文1是一篇工科论文摘要, 只有一句中文组成,并且讨论了多个主题,信息量较大。英译时应尽量拆句,使译文中每句英文只包含一个主题,主题内部还要注意小分句间的关系。经仔细分析,此段摘要包含三个主题,可将原文重组翻译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论文研究目的是梳理HPFL这种加固材料的研究成果;第二部分叙述方法,即从多种性能来论述复合材料的特点,其中性能列举属于修饰性成分,被视为前一分句的补充内容,因而处理为前句的状语成分;第三部提出结论,展望今后需调研的问题。经拆句重组的译文结构清晰严谨,使读者读起来一目了然。
原文2: 委婉语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类言语交际中的语言现象。外交语言也不例外,其中存在着大量的委婉语...
译文2: Euphemism is a kind of language phenomenon that widely exists in human communication. Foreign language is no exception, in which there is a great deal of euphemism...
原文2选自某摘要研究目的部分,经成分分析,得出“广泛存在于人类言语交际中”是“语言现象”的修饰部分,是一个相对较长的定语,可译为Euphemism is a kind of language phenomenon. It widely exists in human communication.但这样会使译文行文松散,不够严谨,因此更好的选择是引入先行词that来引导定语从句,如译文2。另外,“其中存在着大量的委婉语”与前一分句有较强的关联性,可以处理为in which引导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这样的嵌套处理在摘要英译中可使句子结构紧凑,增强逻辑性,进而提高可读性。
3、文体规范,符合摘要撰写标准
在语体方面,摘要英译需重视书面语和口语的区别,这是由摘要的语言风格决定的。摘要的正式性决定其选择书面语体。书面语体讲究的言辞的准确性、严谨性和完整性,以区别于口语语体。如某段摘要中:“喻体在汉英修饰格中占有重要、关键的地位,是一种生动的源自生活的表达”。原译为:Vehicle plays a very important part in figures of speech in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and it is a way of vivid expression from life.可以说译文基本是按照原语顺序译出的,从语法角度上看是正确的,但从语体角度上看却违背了书面语体的特征, 即书面语体常使用短语动词( 如介词短语、分词短语、独立主格结构等),而口语语体则常使用从句或并列句。在交际理论指导下,可将其重写为: Due to its being a vivid expression of life, vehicle plays a very important part in. . . 以此来达到摘要的书面语体要求。
在语言简洁方面,摘要翻译需尽量做到文字简明、措辞精炼、重点突出。摘要本身具有很强的严谨性和逻辑性,文字表达比较朴实简练,句型相对单纯,文章结构严密,层次清晰。英译重写方法有:取消一些不必要的词句,如:In this paper, It is reported that…等表达结果的句子中,常省略主句部分,直接介绍that后面的内容;简化词组,尽量避免措辞重复,如不用have an effect on,而用affect,不用produce a large quantity of 2000 tons,而用produce 2000t;可直接用名词或名词短语做定语的,就少用with,of结构,如心脏病患者,不用patient with cardiopathy,而用cardiopathy patient。
在时态与语态方面,摘要的撰写也有相应的标准。英语的时态主要表现在动词的变化上,而汉语的时态表现方法与英语大相径庭。一般来讲,研究目的及结论可用一般现在时;方法和结果可用一般过去时。另外,科技类英语是否应多使用被动语态,是一个争议的焦点。传统理论中主张多用被动语态,以此来体现文体的客观性,造成了国内被动语态使用的泛滥。但近年来,EI 等核心检索明确要求,科技论文摘要中尽量多用主动语态。笔者认为,运用哪种时态没有对错之分,在准确简洁地表达原意的基础上,尽量提高译文交际性,根据读者的偏好或杂志的要求来投其所好。
四、结论
摘要的翻译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领域,它关乎着如何使中国学术研究更好地走向世界。摘要翻译的难点在于,很多情况下并不是照原文的内容和语言形式翻译就能完成任务。针对于此,本文将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应用到摘要英译过程中,提出在词语、句子、文体三方面随时做必要的调整,把原语信息用目的语的独特结构重写出来的策略。这样的英译摘要才会有较高的质量和良好的交际性,有助于学术的传播。
[参考文献]
[1]Newmark, Peter. 2001.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郭建中,2010,《翻译:理论、实践与教学——郭建中翻译研究论文选》,浙江:浙江大学 出版社。
[3]贾文波,2002,《应用翻译功能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4]梁福军,2010,《科技论文规范写作与编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5]秦秀白,1986,《英语文体学入门》,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6]邵志洪,2005,《汉英对比翻译导论》,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7]汤繁华,2011(1),HPFL加固RC结构研究综述,湖南:《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8]张娜,2012(2),合作及礼貌原则框架下的外交委婉语现象研究,郑州:《郑州航空工业 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关键词:摘要翻译;交际理论;重写;英译策略
一、引言
摘要是论文的缩影,也是精华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摘要比论文更为重要,因为它有可能决定科研成果能否被学术界认可并广泛传播。大部分作者进行摘要写作时,通常都是先撰写中文摘要,然后将其翻译为英文摘要。中英文摘要的读者群不同,前者服务于国内的中文学术读者,而后者则服务于国外英文学术读者及国际检索系统的工作者。东西方语言文化差异较大,行文结构和习惯有所不同,都为摘要英译带来不小的难度。在此,笔者提出增强摘要英译的交际性是至关重要的,它是提高翻译质量的有效手段。
二、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与重写理论概述
1、 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
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在《翻译问题探索》中提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两个核心概念,这是他对普通翻译理论的主要贡献。语义翻译强调忠实原文,重在翻译原文的表达形式及语义内容,在结构和字词安排上力求贴近原文;而交际翻译则强调对读者的效果,注重读者的理解与反应,使对译文读者产生的效果尽量等同于原作对原文读者产生的效果,这就要求译者重新组织语言结构,以使译文流畅、地道。纽马克还将语言功能与翻译结合起来,提出文本功能分类说。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文体,纽马克将文本分为表达功能、信息功能和呼唤功能,译者应根据不同的语篇文体类型选用合适的翻译方法。对于表达功能文本,核心是表情达意,作者独特的语言形式和内容也是同等重要的,因此译者应选择语义翻译为主的手法。对于信息功能文本,核心是语言之外的现实世界,所以译者应选用交际翻译法。对于呼唤功能文本,核心是号召读者去思考、去行动,因此应选用交际翻译法。奈达对此评述说,纽马克关注到了文本的广泛差异性,将两个方法和语篇类型相结合,更彰显其价值。
2、 重写理论
译意是翻译的核心问题,意义的转换方式则是重写。中国著名翻译家思果曾明确提出“翻译不是翻译,是重写”,并认为“翻译是翻译,不是写作”是“学翻译的人走不通的胡同”,并在他的著作中反复强调这一观点。傅雷则将翻译这门学问比作蚕宝宝造丝,“这蚕要是吃了桑叶进去,尽吐些桑叶渣出来,就完蛋了。吃了桑叶,吐出来的应该是丝嘛。翻译的人应当把原文彻底弄明白了、完全消化了之后,再重新写出来。”由此看来,翻译是基于写作技巧和语言知识上一种重新表达的艺术。此时译者充当的是手艺精巧的人,用不同的形式重新表达文字,为自己的艺术品重新塑形以迎合观众。在此,“重写”的内涵与“改写”不同,“改写”是指对原文内容或意思进行了更改,而“重写”是在忠实于原文意思和内容的基础上仅对原语表达形式的重新组合。
3、 交际翻译视角下学术论文摘要的英译
学术论文摘要是以传播信息和知识为主的非文学作品,信息性是其一大特点。因此,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可以指导论文摘要的翻译。交际翻译强调的传递信息,“量体裁衣”,对译文读者的效果,以及表达形式上的摆脱原语结构束缚,重新组织句法等,不论从摘要写作和翻译的目的来说,还是从读者的对象来看,都符合学术论文摘要翻译的标准。交际理论重组语言的结构,实际上与“重写”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此我们提出,在交际翻译理论指导下,运用重写的方法来进行论文摘要的英译是可行的。
三、交际翻译视角下学术论文摘要英译的策略
1、词语意译, 增强跨文化意识
文史类的摘要常会涉及民族及文化特色词语的翻译,可谓是摘要翻译的难点之一。译者应具备敏锐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不能简单地将词语所蕴含的丰富内涵一笔带过,让读者不明不白。一些重要文化典籍的翻译,如“山海经”,若简单音译为“Shanhai Jing”则大为失色,并不能传达出原文的形象,应采取意译的方法将其润色,译为“the Classic of Mountains and Seas”,或是重写解释为“a work of folk geography in ancient china”。其次译者在深刻理解两种文化间差异的基础上,可以对译语进行重新创作,目的是为了扫清读者理解上可能产生的障碍。如汉语成语“雨后春笋”,用来比喻新生事物大量产生和迅猛发展,若译为“be like bamboo shoots after a spring rain”,由于英语文化中“bamboo”是外来词,是不可能产生相似联想的。而英国受气候影响多产蘑菇,人们对mushroom也赋予了快速蔓延的意思,因此译为“spring up like mushroom”更为合适。应当承认,两种完全不同的异质文化间进行语言沟通交流,有时的确是困难重重,作为译者,有责任尽量使译文与原语意义对等,减少交际损失,提升交际效果,平时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功底。
2、句子重组,提高可读性
汉英两种语言在表达形式上存在极大的差异。汉语采用意合法造句,很少甚至不用衔接手段,注重隐性连贯,以神统形,所以汉语的句子结构被比喻为“碧波万顷,层层推进”;而英语重形合,注重句子形式及结构完整,句子多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因而英语句子仿佛是“大树参天,枝叶横生”。 由于中文摘要通常信息量大,结构松散,逻辑性强,这无疑又为英译增加了不少难度。因此,在英译过程中,必须要透彻理解原文的含义,然后按照英语思维和英文行文习惯来重新组织译文,必要的时候可以做拆句、合句以及句子嵌套的处理。
原文1:分析、整理了相关学者对HPFL加固RC结构性能试验研究成果,综合论述了HPFL这种薄层加固材料中高性能复合砂浆材料性能,被加固构件抗弯性能、抗剪性能、抗压性能、抗震性能、抗疲劳性能及抗高温性能等,并提出了今后应重点研究的问题。
译文1:【Purpose】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of some scholars on the issues of the strengthening effect of HPFL to RC structure. 【Method and Materials】Reviews the behaviors of high-performance composite mortar in lamina reinforced materials of HPFL, including the behaviors of the reinforced constructional element in anti-bending, anti-shearing, compression resistance, seismic behavior, fatigue resistance and high temperature resistance.【Result and Conclusion】And proposes important issues which need to be researched in future. 原文1是一篇工科论文摘要, 只有一句中文组成,并且讨论了多个主题,信息量较大。英译时应尽量拆句,使译文中每句英文只包含一个主题,主题内部还要注意小分句间的关系。经仔细分析,此段摘要包含三个主题,可将原文重组翻译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论文研究目的是梳理HPFL这种加固材料的研究成果;第二部分叙述方法,即从多种性能来论述复合材料的特点,其中性能列举属于修饰性成分,被视为前一分句的补充内容,因而处理为前句的状语成分;第三部提出结论,展望今后需调研的问题。经拆句重组的译文结构清晰严谨,使读者读起来一目了然。
原文2: 委婉语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类言语交际中的语言现象。外交语言也不例外,其中存在着大量的委婉语...
译文2: Euphemism is a kind of language phenomenon that widely exists in human communication. Foreign language is no exception, in which there is a great deal of euphemism...
原文2选自某摘要研究目的部分,经成分分析,得出“广泛存在于人类言语交际中”是“语言现象”的修饰部分,是一个相对较长的定语,可译为Euphemism is a kind of language phenomenon. It widely exists in human communication.但这样会使译文行文松散,不够严谨,因此更好的选择是引入先行词that来引导定语从句,如译文2。另外,“其中存在着大量的委婉语”与前一分句有较强的关联性,可以处理为in which引导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这样的嵌套处理在摘要英译中可使句子结构紧凑,增强逻辑性,进而提高可读性。
3、文体规范,符合摘要撰写标准
在语体方面,摘要英译需重视书面语和口语的区别,这是由摘要的语言风格决定的。摘要的正式性决定其选择书面语体。书面语体讲究的言辞的准确性、严谨性和完整性,以区别于口语语体。如某段摘要中:“喻体在汉英修饰格中占有重要、关键的地位,是一种生动的源自生活的表达”。原译为:Vehicle plays a very important part in figures of speech in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and it is a way of vivid expression from life.可以说译文基本是按照原语顺序译出的,从语法角度上看是正确的,但从语体角度上看却违背了书面语体的特征, 即书面语体常使用短语动词( 如介词短语、分词短语、独立主格结构等),而口语语体则常使用从句或并列句。在交际理论指导下,可将其重写为: Due to its being a vivid expression of life, vehicle plays a very important part in. . . 以此来达到摘要的书面语体要求。
在语言简洁方面,摘要翻译需尽量做到文字简明、措辞精炼、重点突出。摘要本身具有很强的严谨性和逻辑性,文字表达比较朴实简练,句型相对单纯,文章结构严密,层次清晰。英译重写方法有:取消一些不必要的词句,如:In this paper, It is reported that…等表达结果的句子中,常省略主句部分,直接介绍that后面的内容;简化词组,尽量避免措辞重复,如不用have an effect on,而用affect,不用produce a large quantity of 2000 tons,而用produce 2000t;可直接用名词或名词短语做定语的,就少用with,of结构,如心脏病患者,不用patient with cardiopathy,而用cardiopathy patient。
在时态与语态方面,摘要的撰写也有相应的标准。英语的时态主要表现在动词的变化上,而汉语的时态表现方法与英语大相径庭。一般来讲,研究目的及结论可用一般现在时;方法和结果可用一般过去时。另外,科技类英语是否应多使用被动语态,是一个争议的焦点。传统理论中主张多用被动语态,以此来体现文体的客观性,造成了国内被动语态使用的泛滥。但近年来,EI 等核心检索明确要求,科技论文摘要中尽量多用主动语态。笔者认为,运用哪种时态没有对错之分,在准确简洁地表达原意的基础上,尽量提高译文交际性,根据读者的偏好或杂志的要求来投其所好。
四、结论
摘要的翻译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领域,它关乎着如何使中国学术研究更好地走向世界。摘要翻译的难点在于,很多情况下并不是照原文的内容和语言形式翻译就能完成任务。针对于此,本文将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应用到摘要英译过程中,提出在词语、句子、文体三方面随时做必要的调整,把原语信息用目的语的独特结构重写出来的策略。这样的英译摘要才会有较高的质量和良好的交际性,有助于学术的传播。
[参考文献]
[1]Newmark, Peter. 2001.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郭建中,2010,《翻译:理论、实践与教学——郭建中翻译研究论文选》,浙江:浙江大学 出版社。
[3]贾文波,2002,《应用翻译功能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4]梁福军,2010,《科技论文规范写作与编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5]秦秀白,1986,《英语文体学入门》,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6]邵志洪,2005,《汉英对比翻译导论》,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7]汤繁华,2011(1),HPFL加固RC结构研究综述,湖南:《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8]张娜,2012(2),合作及礼貌原则框架下的外交委婉语现象研究,郑州:《郑州航空工业 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