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明确提出要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以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需要,对中小学教师的研修与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网络环境的校本培训,能实现经验的即时交流、问题的交互反馈、资源的广泛共享,将培训学习与教学工作紧密联系,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对教育经费紧张的学校和收入不高的教师,尤其具有现实意义。从目标与内容、模式与组织、绩效与评价六个维度,对淮安市五年来基于网络环境的校本培训对教师专业行为影响进行调查分析,探索更加优化的培训模式、反馈交互方式以及评价手段,以提高网络环境的校本培训绩效,促进校本培训的健康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关键词:网络环境;校本培训;专业行为;绩效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22-0011-04
引言
加快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中明确的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尽快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以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需要,对广大教师的研修与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教师专业发展和培训工作,英国把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提升全球化背景下国家竞争力的当务之急,并于2002年专门颁发了在职教师发展和训练标准,以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美国以有效的激励机制,灵活多样适合教师职业特点的进修方式、以问题为中心的培训模式,强化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我国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和培训工作上已取得重大进展,已经广泛开展了中小学教师新一轮继续教育脱产研修培训、新教师培训、校长培训、班主任培训、信息技术高级培训、校本培训、学历提高培训等,但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间、学校间差异较大,培训资源匮乏、学习方式单一、交流互动困难等局限性已成为教师研训的瓶颈。基于网络环境的校本培训,能充分发挥其迅捷、实时、合作、交互、实践、运用、经济、灵活等特点,实现经验的即时交流,问题的交互反馈,资源的广泛共享,将培训学习与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学以致用,减轻了教师和学校脱产培训的差旅费、培训费用等负担,对教育经费紧张的学校和收入不高的教师,尤其具有现实意义,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淮安市处于苏北腹地,总面积10072平方公里,总人口524.06万,是经济欠发达、农业占GDP比重较大、劳动力输出较多的人口大市、教育大市,大力发展网络环境的校本培训对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目标与内容、模式与组织、绩效与评价六个维度,对淮安市五年来基于网络环境的校本培训对教师专业行为的影响进行调查分析,扬长避短,探索更加优化的培训模式、反馈交互方式以及评价手段,以提高网络环境的校本培训绩效,促进校本培训的健康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一、研究的依据和研究方法
以建构主义、教师专业发展、终身教育和远程教育理论为指导,从目标与内容、模式与组织、绩效与评价六个维度,对淮安市五年来基于网络环境的校本培训绩效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1.问卷设计
本问卷是由淮安市电教馆、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共同设计完成。内容设计参照了国内外教育信息化研究成果,以淮安市中小学教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校本培训对教师专业化行为影响为调查目标,从教师基本信息、基于网络环境的校本培训对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作用、学习动机提升和激活、自主学习的参与意识、网络课程内容设计等方面设计了十六个问题。
2.样本的选取
对淮安市五年来参加基于网络环境的校本培训的近五千名中小学教师,按年龄、学历、城乡、学科不同,分层抽取六百名教师参加调查,于2012年4月份进行了一次比较系统的问卷调研。
3.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由淮安市电教馆和各县区电教中心根据样本,采用www.sojump.com(问卷星)发放和回收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584份,为后续研究提供充实的数据依据。
(2)訪谈法:在问卷调查后,从各县区抽取乡村小学2所,乡镇初中2所,城区小学2所,城区初中、高中各1所,并从每个学校随机抽取20名参加过基于网络环境的校本培训的学科教师进行集中访谈,并调阅了这部分教师的业务档案。
二、基于网络环境的校本培训对中小学教师专业行为影响现状分析
1.参与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教师基本状况
淮安市参与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的教师来源于市区(含市直)和县城学校的占67%,十五年以下教龄占78%,本科以上学历的占93%(图1)。这些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高,教师都有自己的电脑,能够接受新型的培训和研修方式,接受新知识快,不断学习和提升专业化修养的意识较高。而许多老教师、乡村教师在长期的传统教学实践中,已经习惯了传统教学方式,重新以“小学生”的身份面对网络培训,往往感到茫然,教师专业发展和培训工作存在盲点,动机不足。
2.网络条件和数字化资源匮乏弱化教师学习动机
有63%的教师认为,网络教育资源不够丰富和多样化,学校的软硬件更新太慢,自己家庭条件不足,导致参加学校组织的网络教研活动后,虽然感觉效果不错,但难以后续参与,使教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进行自主研修的行为,难以持续推动。46%的教师感觉虽然网络上资源丰富,但可用的优质教育资源太少,对公司企业提供的教学资源缺乏检索和鉴别能力,不能够满足教学需求。通过访谈,78%的教师建议,网络培训环境应该能够自动生成和积累数字化教学资源,将优秀的传统教学资源数字化并共享,应鼓励中小学教师自主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教师后续参与的积极性。
3.管理模式与组织方式影响教师的后续参与
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培训打破了传统的教研模式,但对教育管理部门对学校的直接控制产生严重挑战。[1] 由于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的领导在教师、管理等方面的习惯定势,使教师大量的精力放在教学研究之外的事务性工作,严重影响教师的后续参与。如有些学校要求教师的教案必须是手抄版,不允许直接从网上打印相关资料,严重阻碍了教师利用网络进行自主研修的积极性(表1);在调查的78所学校中,只有13%的学校制定了鼓励教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研修的奖励政策,只有18%的学校同意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培训学时可以作为继续教育学时。学校的常规研训活动,如定期听课、教学研讨会、优质课比赛等活动不能有效融入到网络化校本培训的过程中去,网上、网下研训活动重复叠加也影响教师的后续参与。[2] 4.活动主题宽泛和互动不够深入影响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效果
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培训中在线研讨反映出的“关键事件”的“关键问题”,可以激发受训教师深层次的自我反思和深入讨论,体现了培训的“校本”特色。但是,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培训应紧密联系教学实践,切合教师的教学体验,能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即使是关于教育观点、理念的研讨,也应该从实践出发,以实践问题作为研讨的切入点。[3] 问卷调查发现,虽然有更多的参与讨论的机会、更丰富的学习资源、更灵活的参与时间、更能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全新的培训模式期望较高的因素,但活动主题宽泛和互动不够深入也影响了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培训效果,淮安市五年来历次基于网络环境的校本培训,为了能及时响应教师提问,也安排了多位学科专家在线交互,但由于是集中培训,在参与人数较多、发帖量较大、更新很快的时候,并不利于线上互动;研讨主题过于宽泛的时候,容易导致讨论话题过于分散,不够深入。
三、通过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培训持续改善中小学教师专业行为的对策
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的关键目的,是开展教师自主学习,持续改善中小学教师专业行为,提高教师“自主”意识,激发良好的学习动机和主动参与意识。因此,如何在基于网络环境的校本培训中持续改善中小学教师专业行为,提高培训绩效,是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亟待解决的问题。
1.构建校本学习群体,实现高效沟通
生态良好的教师学习群体,应该是有共同目标和行为规范,能协同学习和情感交流的教师结合体,有良好价值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是教师个体的自我发展,而且应互相学习,共同发展。基于网络环境的校本培训中的教师专业发展,要通过群体文化的共同构建,在教师的学习精神、态度、方法和行为等要素方面的合作,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共同发展,高效沟通。[4] 采取适当的组织策略和研修模式,能实现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的有效运作,使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培训更具人文性,如通过校内、区域内优秀教师构成引领团队,发挥线下教研组的团体作用,由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号召力的教师作为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的带头人组织线上、线下的教学研讨活动。
2.增强教师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的情感体验
从情感上增强教师对网络环境的校本培训意义的认知,并在职称评定、年度评优、绩效考核等方面采取加分制,能使教师不断地强化专业发展意识,提高其对网络培训的接受力,能使教师调动和激发利用网络环境和网络资源进行自我研修的积极性,在传统教研活动基础上主动、独立、合作地接受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培训,有意识地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培养出具有创新自主学习能力,主动把握专业发展进程,积极主动寻求构建新知识,转变教学思想、教育方式,培养具有超越性、批判性的思考能力、决策能力以及独立行动的能力等教师专业行为的新型教师。
3.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资源实现结构化,网站服务体现主动性
对于参与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的教师来说,困扰他们的不是信息太少,而是信息无序导致的信息迷失,无序、多元、海量的教育资源,使教师变得无所适从。[5] 为解决这个问题,应强化数字资源的关联程度实现资源的聚合,使其为有组织的结构化状态,如个人资源和网站导航资源的结构化,帮助教师实现资源与链接分类管理,建立教师个人电子书包,用来收集、记录、整理所需的教育教学资源,以便快速、准确地获取和运用,引入基于泛在资源的服务——网站自主推送与教师主动收集相结合。当然网络平台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只是一个基础,需要网络化培训与教师的教学实践问题紧密结合,并在培训网络服务器端记录教师个人的访问行为,分析其访问习惯,建立主动服务机制,能提高教师的学习热情,增強教师的学习效率及效果。[6]
4.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培训应以分层推进达到整体推进
由于教师的学历层次、学校信息化水平、教学质量不同,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培训应以分层推进达到整体推进。淮安市同时参与网络校本培训的教师的培训效果有显著差异。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高的教师都有自己的电脑,能够接受新型的培训和研修方式,接受新知识快,也有不断学习和提升专业化修养的意识,而许多老教师、乡村教师在长期的传统教学实践中,已经习惯了传统教学方式,重新以“小学生”的身份面对网络培训,往往感到茫然,效果较差。今后在确定学校网络化校本培训的目标与参与教师时,可以根据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和教师教科研水平分层,由信息化水平高的学校率先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培训,也可以依据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和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每一次培训围绕一个主题,指导一部分教师群体优先开展培训,逐步带动整体培训,在积累一定教学资源和积累一定经验后再逐步推广,也便于利用有限信息化资源,降低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培训成本。
关键词:网络环境;校本培训;专业行为;绩效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22-0011-04
引言
加快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中明确的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尽快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以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需要,对广大教师的研修与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教师专业发展和培训工作,英国把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提升全球化背景下国家竞争力的当务之急,并于2002年专门颁发了在职教师发展和训练标准,以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美国以有效的激励机制,灵活多样适合教师职业特点的进修方式、以问题为中心的培训模式,强化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我国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和培训工作上已取得重大进展,已经广泛开展了中小学教师新一轮继续教育脱产研修培训、新教师培训、校长培训、班主任培训、信息技术高级培训、校本培训、学历提高培训等,但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间、学校间差异较大,培训资源匮乏、学习方式单一、交流互动困难等局限性已成为教师研训的瓶颈。基于网络环境的校本培训,能充分发挥其迅捷、实时、合作、交互、实践、运用、经济、灵活等特点,实现经验的即时交流,问题的交互反馈,资源的广泛共享,将培训学习与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学以致用,减轻了教师和学校脱产培训的差旅费、培训费用等负担,对教育经费紧张的学校和收入不高的教师,尤其具有现实意义,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淮安市处于苏北腹地,总面积10072平方公里,总人口524.06万,是经济欠发达、农业占GDP比重较大、劳动力输出较多的人口大市、教育大市,大力发展网络环境的校本培训对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目标与内容、模式与组织、绩效与评价六个维度,对淮安市五年来基于网络环境的校本培训对教师专业行为的影响进行调查分析,扬长避短,探索更加优化的培训模式、反馈交互方式以及评价手段,以提高网络环境的校本培训绩效,促进校本培训的健康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一、研究的依据和研究方法
以建构主义、教师专业发展、终身教育和远程教育理论为指导,从目标与内容、模式与组织、绩效与评价六个维度,对淮安市五年来基于网络环境的校本培训绩效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1.问卷设计
本问卷是由淮安市电教馆、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共同设计完成。内容设计参照了国内外教育信息化研究成果,以淮安市中小学教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校本培训对教师专业化行为影响为调查目标,从教师基本信息、基于网络环境的校本培训对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作用、学习动机提升和激活、自主学习的参与意识、网络课程内容设计等方面设计了十六个问题。
2.样本的选取
对淮安市五年来参加基于网络环境的校本培训的近五千名中小学教师,按年龄、学历、城乡、学科不同,分层抽取六百名教师参加调查,于2012年4月份进行了一次比较系统的问卷调研。
3.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由淮安市电教馆和各县区电教中心根据样本,采用www.sojump.com(问卷星)发放和回收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584份,为后续研究提供充实的数据依据。
(2)訪谈法:在问卷调查后,从各县区抽取乡村小学2所,乡镇初中2所,城区小学2所,城区初中、高中各1所,并从每个学校随机抽取20名参加过基于网络环境的校本培训的学科教师进行集中访谈,并调阅了这部分教师的业务档案。
二、基于网络环境的校本培训对中小学教师专业行为影响现状分析
1.参与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教师基本状况
淮安市参与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的教师来源于市区(含市直)和县城学校的占67%,十五年以下教龄占78%,本科以上学历的占93%(图1)。这些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高,教师都有自己的电脑,能够接受新型的培训和研修方式,接受新知识快,不断学习和提升专业化修养的意识较高。而许多老教师、乡村教师在长期的传统教学实践中,已经习惯了传统教学方式,重新以“小学生”的身份面对网络培训,往往感到茫然,教师专业发展和培训工作存在盲点,动机不足。
2.网络条件和数字化资源匮乏弱化教师学习动机
有63%的教师认为,网络教育资源不够丰富和多样化,学校的软硬件更新太慢,自己家庭条件不足,导致参加学校组织的网络教研活动后,虽然感觉效果不错,但难以后续参与,使教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进行自主研修的行为,难以持续推动。46%的教师感觉虽然网络上资源丰富,但可用的优质教育资源太少,对公司企业提供的教学资源缺乏检索和鉴别能力,不能够满足教学需求。通过访谈,78%的教师建议,网络培训环境应该能够自动生成和积累数字化教学资源,将优秀的传统教学资源数字化并共享,应鼓励中小学教师自主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教师后续参与的积极性。
3.管理模式与组织方式影响教师的后续参与
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培训打破了传统的教研模式,但对教育管理部门对学校的直接控制产生严重挑战。[1] 由于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的领导在教师、管理等方面的习惯定势,使教师大量的精力放在教学研究之外的事务性工作,严重影响教师的后续参与。如有些学校要求教师的教案必须是手抄版,不允许直接从网上打印相关资料,严重阻碍了教师利用网络进行自主研修的积极性(表1);在调查的78所学校中,只有13%的学校制定了鼓励教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研修的奖励政策,只有18%的学校同意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培训学时可以作为继续教育学时。学校的常规研训活动,如定期听课、教学研讨会、优质课比赛等活动不能有效融入到网络化校本培训的过程中去,网上、网下研训活动重复叠加也影响教师的后续参与。[2] 4.活动主题宽泛和互动不够深入影响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效果
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培训中在线研讨反映出的“关键事件”的“关键问题”,可以激发受训教师深层次的自我反思和深入讨论,体现了培训的“校本”特色。但是,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培训应紧密联系教学实践,切合教师的教学体验,能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即使是关于教育观点、理念的研讨,也应该从实践出发,以实践问题作为研讨的切入点。[3] 问卷调查发现,虽然有更多的参与讨论的机会、更丰富的学习资源、更灵活的参与时间、更能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全新的培训模式期望较高的因素,但活动主题宽泛和互动不够深入也影响了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培训效果,淮安市五年来历次基于网络环境的校本培训,为了能及时响应教师提问,也安排了多位学科专家在线交互,但由于是集中培训,在参与人数较多、发帖量较大、更新很快的时候,并不利于线上互动;研讨主题过于宽泛的时候,容易导致讨论话题过于分散,不够深入。
三、通过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培训持续改善中小学教师专业行为的对策
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的关键目的,是开展教师自主学习,持续改善中小学教师专业行为,提高教师“自主”意识,激发良好的学习动机和主动参与意识。因此,如何在基于网络环境的校本培训中持续改善中小学教师专业行为,提高培训绩效,是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亟待解决的问题。
1.构建校本学习群体,实现高效沟通
生态良好的教师学习群体,应该是有共同目标和行为规范,能协同学习和情感交流的教师结合体,有良好价值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是教师个体的自我发展,而且应互相学习,共同发展。基于网络环境的校本培训中的教师专业发展,要通过群体文化的共同构建,在教师的学习精神、态度、方法和行为等要素方面的合作,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共同发展,高效沟通。[4] 采取适当的组织策略和研修模式,能实现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的有效运作,使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培训更具人文性,如通过校内、区域内优秀教师构成引领团队,发挥线下教研组的团体作用,由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号召力的教师作为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的带头人组织线上、线下的教学研讨活动。
2.增强教师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的情感体验
从情感上增强教师对网络环境的校本培训意义的认知,并在职称评定、年度评优、绩效考核等方面采取加分制,能使教师不断地强化专业发展意识,提高其对网络培训的接受力,能使教师调动和激发利用网络环境和网络资源进行自我研修的积极性,在传统教研活动基础上主动、独立、合作地接受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培训,有意识地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培养出具有创新自主学习能力,主动把握专业发展进程,积极主动寻求构建新知识,转变教学思想、教育方式,培养具有超越性、批判性的思考能力、决策能力以及独立行动的能力等教师专业行为的新型教师。
3.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资源实现结构化,网站服务体现主动性
对于参与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的教师来说,困扰他们的不是信息太少,而是信息无序导致的信息迷失,无序、多元、海量的教育资源,使教师变得无所适从。[5] 为解决这个问题,应强化数字资源的关联程度实现资源的聚合,使其为有组织的结构化状态,如个人资源和网站导航资源的结构化,帮助教师实现资源与链接分类管理,建立教师个人电子书包,用来收集、记录、整理所需的教育教学资源,以便快速、准确地获取和运用,引入基于泛在资源的服务——网站自主推送与教师主动收集相结合。当然网络平台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只是一个基础,需要网络化培训与教师的教学实践问题紧密结合,并在培训网络服务器端记录教师个人的访问行为,分析其访问习惯,建立主动服务机制,能提高教师的学习热情,增強教师的学习效率及效果。[6]
4.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培训应以分层推进达到整体推进
由于教师的学历层次、学校信息化水平、教学质量不同,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培训应以分层推进达到整体推进。淮安市同时参与网络校本培训的教师的培训效果有显著差异。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高的教师都有自己的电脑,能够接受新型的培训和研修方式,接受新知识快,也有不断学习和提升专业化修养的意识,而许多老教师、乡村教师在长期的传统教学实践中,已经习惯了传统教学方式,重新以“小学生”的身份面对网络培训,往往感到茫然,效果较差。今后在确定学校网络化校本培训的目标与参与教师时,可以根据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和教师教科研水平分层,由信息化水平高的学校率先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培训,也可以依据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和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每一次培训围绕一个主题,指导一部分教师群体优先开展培训,逐步带动整体培训,在积累一定教学资源和积累一定经验后再逐步推广,也便于利用有限信息化资源,降低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培训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