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课堂教学评价的两点看法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o573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样的思想品德课才是一堂好课?这是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面临的新课题,同时也是在教学评价中不得不直面的难题。笔者试结合思想品德新课程的教研实践,对此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1)在教学目标上,依据课程标准,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力,知识三维教学目标的有机统一,注重全面性。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所表达的“课程目标”,着眼于课程改革的整体要求,采用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力”“知识”这样三个维度分别陈述的方式,并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放在教学目标的首位。这种呈现方式体现从“以知识为本”向“以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观念的转变。在教研实践中,有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教学目标的把握不是十分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2个方面。
  一是有些教师受原有的教学大纲的羁绊,对教学目标的设计仍存在一定的“心理定势”,主要还是“以知识为本”,忽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追求知识点的“深挖洞”,人为拔高教学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也背离新课程改革的初衷和要求。
  二是有些教师虽意识到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的重要性,但不得要领,没有把握其实质,最终仍不能将其真正落到实处。如,许多教师已意识到“课堂讨论”对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分析理解等能力有较大促进作用,但在实施中追求形式上的热闹与花哨,对于课堂讨论的组织形式、问题设计以及点拨诱导等方面缺乏足够的推敲与把握,结果知识与能力目标的落实成为一句空话,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也无从谈起。
  如何落实思想品德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这不仅仅是能否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问题,更是关系到新一轮课程改革成败的问题。笔者认为,实施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首先,应注意全面性,做到全面设计教学目标,不可有所偏废。既不能只注重知识能力目标,而忽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也不能只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而忽视知识能力目标的落实。失去积极的态度、健康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统帅的知识与技能,将是盲目的,甚至是危险的;反之,没有知识技能作为载体和依托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极其空洞和肤浅的。其次,应在讲求全面性的基础上有所侧重。就学科的整体特点而言,新课标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放在第一位,表明它是思想品德课的灵魂,是课程目标的核心要素。因而更应关注思想品德课的思想性、人文性和实践性。只有突出思想品德课的思想性、人文性和实践性,才能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真正体现出学科特色。就学科的具体内容而言,教学目标的设计因课而异,各有各的侧重点。只有承认这种差异性,才能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深中肯綮,进而实现教学目标设计中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有机统一。
  2)在教学设计上,着眼于教学预设,着力于设定弹性目标,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强调生成性。生成性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以学生有价值、有创见的问题与想法等细节为契机,及时调整或改变预设的计划,围绕学生的学习问题而展开的教学。叶澜教授曾指出:课堂应是向未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可见,教学设计要为动态生成而设计,使教学尽可能在预设之内生成;同时,必须认识到课堂又是复杂的,教师在教学预设时,不必穷尽也不可能穷尽课堂上可能产生的各种变化。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也应十分注重生成性教学,这既是由思想品德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所决定的,也是由思想品德课堂的复杂性所决定的。
  一堂好课,必须使所有学生都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然而,相当多的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上仍是预设有余,而生成不足,给人一种“演戏”的感觉。这种现象在公开课、评优课中表现得特别明显。这种“作秀”味很浓的课,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破坏了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也有悖于“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有鉴于此,在课堂设计评价中,应注意考察教师是否正确处理好教学预设与动态生成之间的关系,做到既关注教学预设,重视教学设计;又着眼于动态生成,设定弹性目标,留有生成余地。从认识论的观点来说,课堂生成具有可知性,因为教育(教学)有规律可循。认为课堂生成是可知的,才会自觉地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同时又必须承认课堂生成是不可知的,教师无法预知课堂生成的所有细节,任何一个考虑周全的教案都不可能全部准确地预测实际教学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承认课堂生成的不可知性,才会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教学智慧,用教学机智去解决预设之外的问题。课堂教学实践往往需要教师能随机应变,而不是采取垄断的方式,把学生的思路控制在教师预设的轨道内。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引导学生恰如其分地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并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创造”新知识。
  (作者单位:河北省玉田县彩亭桥镇中学)
其他文献
体育后进生是体育与健康课堂中的弱势群体,在教学中有躲避练习、不愿和同学一同活动、甚至对抗教师与同学等行为,产生的原因一般有:体育学习动力不足;缺乏积极的情感体验;意志品质薄弱;性格内向。这类学生因受的批评、指责、讽刺、挖苦较多,使之总感觉低人一等,自卑心理强,没有上进的动力,参加体育活动少,缺乏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和成功体验。体育与健康的教学目的是努力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和增进健康能力。教师不能放弃体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椎炎(AS)骶髂关节受累的X线平片、CT和MRI的影像学特点,进一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48例AS患者的骶髂关节的X线、CT及MRI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X线检查23
目的:探讨持续血液净化(BP)在肾内科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116例ARF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BP组和对照组。BP组接受持续BP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结果:116例ARF患者病
目的:做好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增强了医务人员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方法:以本院手术部在心血管外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为例,介绍手术部改进护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