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的近现代音乐发展史上,出现了一批值得关注的作曲家,温州籍作曲家陈田鹤便是其一。他创作了140余首歌曲,其中儿童歌曲有30多首。在陈田鹤的儿童歌曲创作内容中,采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和白话诗词,抓住儿童生活题材,反映儿童思想,体现儿童心理,是陈田鹤儿童歌曲创作的要点。从音乐创作技法看,陈田鹤在西方作曲手法与中国民族调式的结合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为后来我国作曲家在民族调式及其和声理论之实践方面,开辟了一条极具探索性的道路。
[关键词]陈田鹤;儿童歌曲;风格特征;社会价值
[中图分类号]J609[文献标志码]A[文章編号]1007-2233(2017)01-0094-03
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的近现代音乐发展史上,出现了一批值得关注的作曲家,温州籍作曲家、教育家、号称黄自“四大弟子”之一的陈田鹤(1911128—195510.23)便是其一。陈田鹤9岁丧母,与孤苦的外祖父相依为命,他从小翻阅藏书,爱好文艺。1928年,17岁的陈田鹤考入缪天瑞先生等创办的温州艺术学院,开始学习绘画、音乐。1929年进入上海私立美专音乐组插班,因与进步同学一起反对学校暴政,被迫离校,后考入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随黄自先生学习理论作曲。之后的七年间,他一直在半工半读中度过。陈田鹤十分勤奋,且追随黄自先生,扎实、娴熟地掌握了西洋音乐创作的各种技术。著名音乐史学家廖辅叔先生曾写道:“他(指陈田鹤)对和声的熟练和对诗的忠诚,是值得特别提出的……他有舒伯特的忠诚,舒曼的热情和胡戈·沃尔夫的沉郁。”[1]
一、救救孩子:陈田鹤儿童歌曲创作的动机
陈田鹤创作的歌曲有140多首,其中儿童歌曲有30多首(见“陈田鹤儿童歌曲一览表”),其中,现存发表的儿童歌曲作品24首。陈田鹤以为鲁迅先生“救救孩子”的呼声触痛了他的心灵:“我尽量写一些饶有儿童特点的有益于儿童心身发展的歌曲,向少年儿童灌输爱国、民主和爱劳动、爱科学等思想。”[2]这也成了陈田鹤儿童歌曲创作的主导性思想动机。
陈田鹤心怀孩子并付诸行动。通过大量的调查与研究,本文以为陈田鹤的儿童歌曲创作有过两个高产期。其一,1933年之后的三年间。尤其是1933年9月始,陈田鹤通过近一年的创作实践,为黄自主编的《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创作了一批儿歌,且有10首儿童歌曲入选教材;其二,1943年长女的出生前后,婚姻的促使及孩子的降生再一次激起了陈田鹤创作儿童歌曲的热情。这些儿童歌曲在小孩的成长过程中,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儿歌给孩子们带来了美的体验,同时不知不觉间陶冶其情操。
二、通俗易唱:陈田鹤儿童歌曲创作的特征
五四运动后,为中小学生而写的学堂乐歌,十分盛行。但基本上以欧美、日本的现成曲调选曲填词而成。今天看来,多数作品不注重歌词的韵律,词和曲结合不当,学生演唱拗口。而陈田鹤本人有着较高的文学造诣,曾在家乡创办过白话词刊《山雨》。陈田鹤的儿童歌曲则采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和白话诗词,以儿童生活为题材、反映儿童的思想感情、体现儿童的心理特点与审美特点。他的儿童歌曲不仅具有儿童歌曲的普遍规律——内容健康、美好、天真活泼,节奏轻快、旋律上口,也具备儿童歌曲的音乐个性——音域窄,旋律上口,且十分注重歌词本身所蕴含的音律和节奏。陈田鹤对歌词的选择十分考究,注重声调走向,且内容广泛,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根据词的意境选词谱曲,注意词的音律走向,孩子在学唱歌曲的同时提高读字发音的准确性,音域跨度不大、朗朗上口,加上其独具自己风格的钢琴伴奏,更加赋予歌曲诗意的表达和意境的体现。流行较广的陈田鹤的儿童歌曲有:《小鳄鱼》《采莲谣》《晨歌》《春天的歌》《擢歌》《好国民》《米色白》[3],儿童表演剧《皇帝的新衣》《秋风起》《植树》《种花》《蚂蚁》《星星》《萤火虫》《木马》等。
陈田鹤的儿童歌曲写作,切合时代特征且注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陈田鹤的儿童歌曲创作于20 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写作题材多与那个时代相关,如《好国民》中唱道:“我们莫做东亚病夫,振起精神,振起精神,我们要做好国民!”再如《四月四日儿童节歌》中唱道:“四月四,四月四,我们都是小战士! 我们的刺刀要对准卖国汉奸。”[4]这些歌词虽然离我们现在儿童生活很远,但是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切的教育意义,是很好的教学素材。这些歌曲注重儿童身心发展,内容健康、积极、向上,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的同时,也反映出儿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利于大人对孩子心声之理解。这些带有中国风味的儿童歌曲,贴近生活,孩子们易于接受,即便是今天的孩子,也不会有太多的隔阂。
三、技术引领:陈田鹤儿童歌曲创作的贡献
陈田鹤的儿童歌曲创作,是西方作曲技法与中国民族调式结合的有益尝试。他的儿童歌曲多为上下句结构的一段体,调式则不论是五声还是七声,总脱不开浓浓的民族情、厚厚的中国风。他的钢琴伴奏也能巧妙地弱化“洋气”的西方和声,在主属和声间,巧妙地穿插、点缀一个重属变和弦或其他副属和弦,喜欢用Ⅵ级和弦取代Ⅳ级和弦,用Ⅱ级和弦取代Ⅴ级和弦,如此便巧妙地把西洋的和声功能弱化了。通过对陈田鹤其他作品的分析与研究,笔者以为这种和声序进手段是我国民族调式和声的早期尝试,对桑桐、张肖虎、黎英海等作曲家就中国民族调式和声的创作实践及探索,起了一定的引领作用。
陈田鹤的对位化创作技法娴熟,在其儿童歌曲创作中多有体现。他创作的儿童歌曲,其节奏、节拍的应用相当到位。以八分音符、四分音符为主,稍有难度的附点、切分、弱起等节奏型,只是适时点缀加入。他的儿童歌曲,除了《国庆纪念歌》《姐姐替兵做衣裳》外,其他作品均配有钢琴伴奏,且十分注重多声部立体化创作思维。这批类似艺术歌曲的儿歌,其钢琴伴奏还有用复调手法写作而成的,如《米色白》《采莲谣》,伴奏织体好似湖水波光粼粼。有两首儿歌值得一提:《姐姐替兵做衣裳》,该曲是一首卡农模进式二部合唱作品,在当时其创作手法是比较前卫的,《四月四日儿童节歌》是三度叠置的二声部之多次反复叠唱。这些歌曲以合唱形式启蒙着孩子的音乐心智,历练了孩子们团结合作之精神。
陈田鹤先生离开我们已经60多年了,但反观其创作,无论从技术,还是形式到内容,都是追随社会与历史的发展步伐的。在儿童歌曲创作不十分景气的当下,更值得当下年轻作曲家群体借鉴。陈田鹤先生说:“人到四十岁正是黄金时代,各方面已经成熟,正是丰产期。”[5]就是这样一位创作力正旺的作曲家,44岁便被病魔夺去了他的生命,留下了不舍的三个尚在童年的孩子及身体孱弱的爱人。每当我听着陈田鹤先生创作的儿歌《好宝宝》,眼前便浮现出一个穷小孩在自己造就的世外桃源里无忧无虑地嬉戏、成长的场面:那里有跑着、跳着的《三只小猫》,那里有歌着、舞着的《萤火虫》,那里有试图用歌声拯救穷孩子的作曲家、教育家陈田鹤。
[参 考 文 献]
[1][3] 廖辅叔.乐艺人生 (记陈田鹤).1935
[2]游歆睿.陈田鹤儿童歌曲研究及其现实意义[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03).
[4]陈晖.陈田鹤音乐作品选[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
[5]陈晖.陈田鹤编年纪事稿,内部资料.
(责任编辑:崔晓光)
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的近现代音乐发展史上,出现了一批值得关注的作曲家,温州籍作曲家陈田鹤便是其一。他创作了140余首歌曲,其中儿童歌曲有30多首。在陈田鹤的儿童歌曲创作内容中,采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和白话诗词,抓住儿童生活题材,反映儿童思想,体现儿童心理,是陈田鹤儿童歌曲创作的要点。从音乐创作技法看,陈田鹤在西方作曲手法与中国民族调式的结合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为后来我国作曲家在民族调式及其和声理论之实践方面,开辟了一条极具探索性的道路。
[关键词]陈田鹤;儿童歌曲;风格特征;社会价值
[中图分类号]J609[文献标志码]A[文章編号]1007-2233(2017)01-0094-03
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的近现代音乐发展史上,出现了一批值得关注的作曲家,温州籍作曲家、教育家、号称黄自“四大弟子”之一的陈田鹤(1911128—195510.23)便是其一。陈田鹤9岁丧母,与孤苦的外祖父相依为命,他从小翻阅藏书,爱好文艺。1928年,17岁的陈田鹤考入缪天瑞先生等创办的温州艺术学院,开始学习绘画、音乐。1929年进入上海私立美专音乐组插班,因与进步同学一起反对学校暴政,被迫离校,后考入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随黄自先生学习理论作曲。之后的七年间,他一直在半工半读中度过。陈田鹤十分勤奋,且追随黄自先生,扎实、娴熟地掌握了西洋音乐创作的各种技术。著名音乐史学家廖辅叔先生曾写道:“他(指陈田鹤)对和声的熟练和对诗的忠诚,是值得特别提出的……他有舒伯特的忠诚,舒曼的热情和胡戈·沃尔夫的沉郁。”[1]
一、救救孩子:陈田鹤儿童歌曲创作的动机
陈田鹤创作的歌曲有140多首,其中儿童歌曲有30多首(见“陈田鹤儿童歌曲一览表”),其中,现存发表的儿童歌曲作品24首。陈田鹤以为鲁迅先生“救救孩子”的呼声触痛了他的心灵:“我尽量写一些饶有儿童特点的有益于儿童心身发展的歌曲,向少年儿童灌输爱国、民主和爱劳动、爱科学等思想。”[2]这也成了陈田鹤儿童歌曲创作的主导性思想动机。
陈田鹤心怀孩子并付诸行动。通过大量的调查与研究,本文以为陈田鹤的儿童歌曲创作有过两个高产期。其一,1933年之后的三年间。尤其是1933年9月始,陈田鹤通过近一年的创作实践,为黄自主编的《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创作了一批儿歌,且有10首儿童歌曲入选教材;其二,1943年长女的出生前后,婚姻的促使及孩子的降生再一次激起了陈田鹤创作儿童歌曲的热情。这些儿童歌曲在小孩的成长过程中,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儿歌给孩子们带来了美的体验,同时不知不觉间陶冶其情操。
二、通俗易唱:陈田鹤儿童歌曲创作的特征
五四运动后,为中小学生而写的学堂乐歌,十分盛行。但基本上以欧美、日本的现成曲调选曲填词而成。今天看来,多数作品不注重歌词的韵律,词和曲结合不当,学生演唱拗口。而陈田鹤本人有着较高的文学造诣,曾在家乡创办过白话词刊《山雨》。陈田鹤的儿童歌曲则采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和白话诗词,以儿童生活为题材、反映儿童的思想感情、体现儿童的心理特点与审美特点。他的儿童歌曲不仅具有儿童歌曲的普遍规律——内容健康、美好、天真活泼,节奏轻快、旋律上口,也具备儿童歌曲的音乐个性——音域窄,旋律上口,且十分注重歌词本身所蕴含的音律和节奏。陈田鹤对歌词的选择十分考究,注重声调走向,且内容广泛,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根据词的意境选词谱曲,注意词的音律走向,孩子在学唱歌曲的同时提高读字发音的准确性,音域跨度不大、朗朗上口,加上其独具自己风格的钢琴伴奏,更加赋予歌曲诗意的表达和意境的体现。流行较广的陈田鹤的儿童歌曲有:《小鳄鱼》《采莲谣》《晨歌》《春天的歌》《擢歌》《好国民》《米色白》[3],儿童表演剧《皇帝的新衣》《秋风起》《植树》《种花》《蚂蚁》《星星》《萤火虫》《木马》等。
陈田鹤的儿童歌曲写作,切合时代特征且注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陈田鹤的儿童歌曲创作于20 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写作题材多与那个时代相关,如《好国民》中唱道:“我们莫做东亚病夫,振起精神,振起精神,我们要做好国民!”再如《四月四日儿童节歌》中唱道:“四月四,四月四,我们都是小战士! 我们的刺刀要对准卖国汉奸。”[4]这些歌词虽然离我们现在儿童生活很远,但是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切的教育意义,是很好的教学素材。这些歌曲注重儿童身心发展,内容健康、积极、向上,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的同时,也反映出儿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利于大人对孩子心声之理解。这些带有中国风味的儿童歌曲,贴近生活,孩子们易于接受,即便是今天的孩子,也不会有太多的隔阂。
三、技术引领:陈田鹤儿童歌曲创作的贡献
陈田鹤的儿童歌曲创作,是西方作曲技法与中国民族调式结合的有益尝试。他的儿童歌曲多为上下句结构的一段体,调式则不论是五声还是七声,总脱不开浓浓的民族情、厚厚的中国风。他的钢琴伴奏也能巧妙地弱化“洋气”的西方和声,在主属和声间,巧妙地穿插、点缀一个重属变和弦或其他副属和弦,喜欢用Ⅵ级和弦取代Ⅳ级和弦,用Ⅱ级和弦取代Ⅴ级和弦,如此便巧妙地把西洋的和声功能弱化了。通过对陈田鹤其他作品的分析与研究,笔者以为这种和声序进手段是我国民族调式和声的早期尝试,对桑桐、张肖虎、黎英海等作曲家就中国民族调式和声的创作实践及探索,起了一定的引领作用。
陈田鹤的对位化创作技法娴熟,在其儿童歌曲创作中多有体现。他创作的儿童歌曲,其节奏、节拍的应用相当到位。以八分音符、四分音符为主,稍有难度的附点、切分、弱起等节奏型,只是适时点缀加入。他的儿童歌曲,除了《国庆纪念歌》《姐姐替兵做衣裳》外,其他作品均配有钢琴伴奏,且十分注重多声部立体化创作思维。这批类似艺术歌曲的儿歌,其钢琴伴奏还有用复调手法写作而成的,如《米色白》《采莲谣》,伴奏织体好似湖水波光粼粼。有两首儿歌值得一提:《姐姐替兵做衣裳》,该曲是一首卡农模进式二部合唱作品,在当时其创作手法是比较前卫的,《四月四日儿童节歌》是三度叠置的二声部之多次反复叠唱。这些歌曲以合唱形式启蒙着孩子的音乐心智,历练了孩子们团结合作之精神。
陈田鹤先生离开我们已经60多年了,但反观其创作,无论从技术,还是形式到内容,都是追随社会与历史的发展步伐的。在儿童歌曲创作不十分景气的当下,更值得当下年轻作曲家群体借鉴。陈田鹤先生说:“人到四十岁正是黄金时代,各方面已经成熟,正是丰产期。”[5]就是这样一位创作力正旺的作曲家,44岁便被病魔夺去了他的生命,留下了不舍的三个尚在童年的孩子及身体孱弱的爱人。每当我听着陈田鹤先生创作的儿歌《好宝宝》,眼前便浮现出一个穷小孩在自己造就的世外桃源里无忧无虑地嬉戏、成长的场面:那里有跑着、跳着的《三只小猫》,那里有歌着、舞着的《萤火虫》,那里有试图用歌声拯救穷孩子的作曲家、教育家陈田鹤。
[参 考 文 献]
[1][3] 廖辅叔.乐艺人生 (记陈田鹤).1935
[2]游歆睿.陈田鹤儿童歌曲研究及其现实意义[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03).
[4]陈晖.陈田鹤音乐作品选[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
[5]陈晖.陈田鹤编年纪事稿,内部资料.
(责任编辑:崔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