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哲学理论和马丁·布伯的对话理论为研究基础,详细阐述了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导师制下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内涵,进而指出建构体育教育专业导师制下新型师生关系途径,最后提出构建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对策与建议。研究结果指出,规范指导教师遴选工作,不断提高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导师遴选过程中,要坚持标准,特别要考察教师教书育人和身心健康状况。要定期对导师进行培训,加强日常考核,要加强对新增导师的培训,使其熟悉教育基本规律和基本制度。
关键词:体育教育;本科生;导师制;师生关系
导师制是学生培养与管理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教师指导学生的一种有效的方式。体育专业大学生,他们在生活上不够节约、性格好斗、思想上起伏不定、心理上比较脆弱、学习上尤其是理论课学习积极性太差、在就业方面更是迷茫。鉴于此,导师制在体育专业实施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师生关系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导师制的实施效果。本课题研究为师生关系的健康发展和教育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现实依据。
1 建构体育教育专业导师制下新型师生关系理论基础
1.1交往行动理论下的师生关系
交往行动理论最先由哈贝马斯提出的,其研究结果指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单向的,主动的和被动的关系, 不能算作相互关系。而真正的相互关系是指主体之间的关系,因为主体间的关系是互动的、双向的”。在该理论的基础上,有人把师生关系当做是一种交往关系,师生之间的交往是“主体与主体”和“主体与客体”两种关系的有机统一,二者把学习内容作为共同的客体,从而产生多极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因而师生关系不是单向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主动的和被动的关系,而是“主体-客体-主体”的交往实践模式。
1.1.1 平等对话
调查结果显示,99%的调查对象都认为通过网络与老师沟通很放松,不需要顾忌太多,能够很随意的与老师谈心和交心。然而,网络上的交流显然是不够的,现实中师生当面交流更能提高学生敏捷的思维。对话是教育主体生命意义的一种主要的表现形式,不平等对话意味着一种主体性对另一种主体性的压抑,最终两种主体性都会丧失其合理性。
1.1.2 将心比心
特定主体越能站在其他主体的立场上看问题,就越可能理解,体贴别人,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上更有共同感受,完全可以换位思考,直接形成对对方的理解,对对方的信任,从而实现彼此的默契。
1.1.3 消解“中心”
在教育实践中,教育主体不能仅从自己的观念出发,以自我为中心或以某个对象为中心。
发展中心忽略周边,发展个性忽略共性,都是错误的观念。真正的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是建立在平等、自由的基础之上,相互之间相互关心、相互鼓励和帮助。教师把真实的自己展现在学生面前,敞开心扉与学生真诚交往。交往的根本意义不在于获得某种认识论意义的“主体间性”,而在于展示、发现和发展自我,在交往中获得个人的完整性和全面发展。
1.2 对话理论下的师生关系
哲学家马丁·布伯把师生之间坦诚相见、互相关照、互相包容、共同成长的关系看作是师生对话的核心。哲学家马丁·布伯的对话教育哲学强调教育就是对生命、生活的坦白与开放,其基本途径是对话,在对话中,可以发现所思之物的逻辑及存在的意义。这种对话是弥漫和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展示了精神追求的可能性。
马丁·布伯把师生之间的教育关系看成是一种“对话”,这种“对话”是对教育本质的高度抽象与概括,而不是将“对话”作为一种简单的教育方法,应用于各种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或具体的教学科目。他指出,教学中,学生以自我学习为主,通过与教师的对话进行自我教育,而不是教师主观的、单方面的操控。这种对话的效果取决于对话的氛围,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才能发挥这种对话的功能和作用,才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民主、平等、对话”被认为是当今师生关系的理性构想。师生之间的对话是建立在师生平等关系基础上的,这里的对话不仅仅指双方狭隘的语言交流,而且是指师生双方各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平等与沟通,通过这种沟通,师生双方都获得自己对世界与人生的理解,在人格上走向一个新的成熟阶段,双方都获得发展。
2 建构体育教育专业导师制下新型师生关系途径
2.1用多种方式方法来建构新型的师生关系
2.1.1深度开发运用网络
大学生每天都会上网,通过电脑和手机接触网络,通过网络与认识的人和不认识的人进行沟通和交流,他们喜爱这种沟通和交流,因为网络能够避免现实社会中师生之间由于年龄、学识、地位等差异而导致的不平等现象。网络间的师生对话削弱了教师的地位,保证了双方之间的平等。
在对话关系中,教师与学生双方能够自由地思考和创造,自由展开学习。无需套用固定和僵化的学习模式和交流模式,双方相互理解、接纳和融合,平等接受对话的洗礼与启蒙,使得双方人格趋于完善。双方在这种网络对话中,可以获得对自我的认识。这种对话既保证双方都具有完整的个性,又保证和谐师生关系的真正建立。通过QQ和博客和学生沟通,很容易和学生打成一片。有的学生还表示“如果我看到老师在我的博客上留言,会感觉很荣幸,很被重视”,“老师在网络上就跟我们平等了,我们可以像朋友一样聊天、留言、说心事”。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网络是老师和她们拉近距离的绝佳方式。
2.1.2 模糊师与生的界线即“师亦生,生亦师”
师生在交往当中,会对任何谈及的问题产生共鸣或异见,教师的传统权威性会在此时“起效”,通过网络这个手段,可以避免学生和教师直接面对,也就从心理上使学生赢得了主动,再次见到教师的时候并没有感觉不好,反而会促进两者间的感情交流和理性思考。甚至于可以不用“老师”的称呼,学生可以直接称呼老师的姓名,实践证明(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师生相互只称呼对方姓名)这一简单的形式上的改变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同时也模糊了师与生的界线,平等的相处使得师生之间少了一份疏远,多了一份亲近。
3 对策与建议
3.1 加强教师角色培训与考核
规范指导教师遴选工作,不断提高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导师遴选过程中,要坚持标准,特别要考察教师教书育人和身心健康状况。要定期对导师进行培训,加强日常考核,要加强对新增导师的培训,使其熟悉教育基本规律和基本制度。
3.2 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全面培养
在加强学生学习的同时,要加强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加强团结协作精神的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人际交往的教育,加强举行多种形式的考评活动,建立多元化的评价范畴,培养专业素质高,思想素质过硬的学生。■
参考文献
[1] 吴景松. 论马丁·布伯的对话哲学与教育管理观的重建[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30(6):15.
[2] 杨晓. 后现代教育学中的师生关系重构[J]. 教育科学,2004,21(4):25.
[3] 杨中华. 教学关系中的主导主体说[J]. 教育研究,1991,(12):31.
[4] 刘铁芳. 回到原点—时代冲突中的教育理念[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45.
[5] 毛振明. 体育教学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08.
作者简介:王绍军(1979-),男,安徽宿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田径教学与群众体育方面研究。
关键词:体育教育;本科生;导师制;师生关系
导师制是学生培养与管理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教师指导学生的一种有效的方式。体育专业大学生,他们在生活上不够节约、性格好斗、思想上起伏不定、心理上比较脆弱、学习上尤其是理论课学习积极性太差、在就业方面更是迷茫。鉴于此,导师制在体育专业实施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师生关系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导师制的实施效果。本课题研究为师生关系的健康发展和教育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现实依据。
1 建构体育教育专业导师制下新型师生关系理论基础
1.1交往行动理论下的师生关系
交往行动理论最先由哈贝马斯提出的,其研究结果指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单向的,主动的和被动的关系, 不能算作相互关系。而真正的相互关系是指主体之间的关系,因为主体间的关系是互动的、双向的”。在该理论的基础上,有人把师生关系当做是一种交往关系,师生之间的交往是“主体与主体”和“主体与客体”两种关系的有机统一,二者把学习内容作为共同的客体,从而产生多极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因而师生关系不是单向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主动的和被动的关系,而是“主体-客体-主体”的交往实践模式。
1.1.1 平等对话
调查结果显示,99%的调查对象都认为通过网络与老师沟通很放松,不需要顾忌太多,能够很随意的与老师谈心和交心。然而,网络上的交流显然是不够的,现实中师生当面交流更能提高学生敏捷的思维。对话是教育主体生命意义的一种主要的表现形式,不平等对话意味着一种主体性对另一种主体性的压抑,最终两种主体性都会丧失其合理性。
1.1.2 将心比心
特定主体越能站在其他主体的立场上看问题,就越可能理解,体贴别人,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上更有共同感受,完全可以换位思考,直接形成对对方的理解,对对方的信任,从而实现彼此的默契。
1.1.3 消解“中心”
在教育实践中,教育主体不能仅从自己的观念出发,以自我为中心或以某个对象为中心。
发展中心忽略周边,发展个性忽略共性,都是错误的观念。真正的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是建立在平等、自由的基础之上,相互之间相互关心、相互鼓励和帮助。教师把真实的自己展现在学生面前,敞开心扉与学生真诚交往。交往的根本意义不在于获得某种认识论意义的“主体间性”,而在于展示、发现和发展自我,在交往中获得个人的完整性和全面发展。
1.2 对话理论下的师生关系
哲学家马丁·布伯把师生之间坦诚相见、互相关照、互相包容、共同成长的关系看作是师生对话的核心。哲学家马丁·布伯的对话教育哲学强调教育就是对生命、生活的坦白与开放,其基本途径是对话,在对话中,可以发现所思之物的逻辑及存在的意义。这种对话是弥漫和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展示了精神追求的可能性。
马丁·布伯把师生之间的教育关系看成是一种“对话”,这种“对话”是对教育本质的高度抽象与概括,而不是将“对话”作为一种简单的教育方法,应用于各种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或具体的教学科目。他指出,教学中,学生以自我学习为主,通过与教师的对话进行自我教育,而不是教师主观的、单方面的操控。这种对话的效果取决于对话的氛围,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才能发挥这种对话的功能和作用,才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民主、平等、对话”被认为是当今师生关系的理性构想。师生之间的对话是建立在师生平等关系基础上的,这里的对话不仅仅指双方狭隘的语言交流,而且是指师生双方各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平等与沟通,通过这种沟通,师生双方都获得自己对世界与人生的理解,在人格上走向一个新的成熟阶段,双方都获得发展。
2 建构体育教育专业导师制下新型师生关系途径
2.1用多种方式方法来建构新型的师生关系
2.1.1深度开发运用网络
大学生每天都会上网,通过电脑和手机接触网络,通过网络与认识的人和不认识的人进行沟通和交流,他们喜爱这种沟通和交流,因为网络能够避免现实社会中师生之间由于年龄、学识、地位等差异而导致的不平等现象。网络间的师生对话削弱了教师的地位,保证了双方之间的平等。
在对话关系中,教师与学生双方能够自由地思考和创造,自由展开学习。无需套用固定和僵化的学习模式和交流模式,双方相互理解、接纳和融合,平等接受对话的洗礼与启蒙,使得双方人格趋于完善。双方在这种网络对话中,可以获得对自我的认识。这种对话既保证双方都具有完整的个性,又保证和谐师生关系的真正建立。通过QQ和博客和学生沟通,很容易和学生打成一片。有的学生还表示“如果我看到老师在我的博客上留言,会感觉很荣幸,很被重视”,“老师在网络上就跟我们平等了,我们可以像朋友一样聊天、留言、说心事”。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网络是老师和她们拉近距离的绝佳方式。
2.1.2 模糊师与生的界线即“师亦生,生亦师”
师生在交往当中,会对任何谈及的问题产生共鸣或异见,教师的传统权威性会在此时“起效”,通过网络这个手段,可以避免学生和教师直接面对,也就从心理上使学生赢得了主动,再次见到教师的时候并没有感觉不好,反而会促进两者间的感情交流和理性思考。甚至于可以不用“老师”的称呼,学生可以直接称呼老师的姓名,实践证明(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师生相互只称呼对方姓名)这一简单的形式上的改变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同时也模糊了师与生的界线,平等的相处使得师生之间少了一份疏远,多了一份亲近。
3 对策与建议
3.1 加强教师角色培训与考核
规范指导教师遴选工作,不断提高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导师遴选过程中,要坚持标准,特别要考察教师教书育人和身心健康状况。要定期对导师进行培训,加强日常考核,要加强对新增导师的培训,使其熟悉教育基本规律和基本制度。
3.2 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全面培养
在加强学生学习的同时,要加强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加强团结协作精神的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人际交往的教育,加强举行多种形式的考评活动,建立多元化的评价范畴,培养专业素质高,思想素质过硬的学生。■
参考文献
[1] 吴景松. 论马丁·布伯的对话哲学与教育管理观的重建[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30(6):15.
[2] 杨晓. 后现代教育学中的师生关系重构[J]. 教育科学,2004,21(4):25.
[3] 杨中华. 教学关系中的主导主体说[J]. 教育研究,1991,(12):31.
[4] 刘铁芳. 回到原点—时代冲突中的教育理念[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45.
[5] 毛振明. 体育教学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08.
作者简介:王绍军(1979-),男,安徽宿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田径教学与群众体育方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