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tNetS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既是环境法律知识的学习者,又是环境法律知识的传播者,可通过地理的点滴渗透、潜移默化的学习方式,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实质内容有较为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环境保护 中学 地理教学 法制教育 中学生 法律知识
  依法治国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治理国家的基本方针政策,并写入了宪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经成为党和人民的普遍共识。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而青少年学生是人民群众的一部分,是新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流砥柱。因此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使其懂法守法护法,无论是对于青年学生的人格完善还是对于国家科学的发展以及社会和谐的构建都是必要的。地理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抵制心灵污染。
  在学科中渗透法制教育没有固定的时间,我们可以在所要讲授的学科内容中努力寻找法律知识的切入点或渗透点,在向学生进行学科知识教育的同时,将法律知识自然地融入学科教学过程中。下面以地理学科教学为例,浅谈一下本人是怎样渗透法制教育的。
  总得来说,可结合世界、中国的自然资源的教学,了解保护自然环境和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应遵循的公约、法律和法规,渗透法治观念,培养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
  一、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将教学内容与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既不能把地理课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教学内容中蕴涵的法制教育因素。要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和教材内容,在教学中恰当、适度、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世界三大宗教”一课中,在学习完世界三大宗教及其分布后,播放三大宗教活动片段和世界著名宗教建筑后引导归纳:
  (1)宗教活动与迷信活动有什么区别?(2)我们怎样看待宗教信徒?(3)了解所谓“宗教自由”的真实含义。(4)当前“达赖”集团打着宗教的幌子,其真实的企图是什么?我们青年一代怎样看待?
  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能够更加正确地认识宗教信仰,明白我们应当遵守法律法规。
  二、在丰富多彩的地理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能把进行法制教育的方法、时机掌握恰当,运用灵活,对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抵制心灵污染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了七年级上册“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的发展与保护之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文物的保护,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促进科学研究工作,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我给学生布置作业:成立活动小组对学校周边进行走访,了解聚落发展带来的问题——传统聚落的减少和消失,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文化遗产问题的紧迫性;并通过大力宣传文化遗产保护,增强同学们的保护意识,开展向父母、邻居宣传文化遗产保护活动,逐步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这样,既学到了知识、掌握了调查方法,又认识到了文化遗产问题的紧迫性,提高了保护意识、守法意识,可谓是一举多得。
  三、在教学中抓住世界、国家发生重大事件的有利契机开展法制教育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板块的运动”时,学到地震火山的分布,联系“5·12”大地震,既让学生认识到了自然灾害造成的巨大损失,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又让学生体会到了注意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要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扬长避短,发展经济,过上好日子。
  四、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注意找准“渗透点”,把握好“渗透时机”,掌握“渗透度”。
  地理课既不能上成纯粹的“文化知识课”,也不能上成“法制课”,教师只有做到因材施教、寓情于教,适时适度、点点滴滴、持之以恒地加以渗透,才能有机地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思想陶冶于一炉,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今天的教育是为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准备人才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是孩子们遵纪守法的引导者及榜样。今天的教育必须建设得更加健全,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是高素质、高起点的。
  中学法制教育的学科渗透,正是立足于时代的高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从小培养中小学生的法制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及提高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从小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应该是一项长期化、制度化、科学化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在平时教育中加以重视,并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深化、细化法制教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我们共同携手,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筑起一片纯洁干净的法制天空,促使他们身心健康快乐地成长。 通过钻研教材,我们可以充分地挖掘地理课程中的法制教育资源,并通过合适的情境创设与课程教学情感目标的叠加,从而促进教学目标和教育功能的达成。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初级中学社会第一册及参考。
  [2]小学教师之友——地理卷。
  [3]《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9年,第7-8期。
  [4]《上海教育》.2001年,第6期。
其他文献
写作是语文学习中十分重要的部分,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在当前的语文学习中作文状况不容乐观。当前的学生在写作文过程中普遍存在内容空洞、感情干枯的问题,这是当前学生写作存在的严重问题。我们作为语文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能力,使学生在写作方面有一个比较大的提高。这让我想到一句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想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怎样才能使我们的作文“清如许”?那只有把作文和生活相
期刊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自立创新跟不上,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这是前任国家领导人江泽民同志说的话,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为了迎接21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是从容面对国际竞争,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需要,是势在必行的。  关键词:初中 语文 教学 学生 创新 能力 
期刊
摘 要:作文教学应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和恰当的形式,写出自己熟悉的事物,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作文就是用文字表达生活的一种形式,必须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善于积累,有所见,有所闻,并且有所想、有所感。这是我从事作文教学以来的点点体会。  关键词:作文教学 内容 善于积累  作文教学应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和恰当的形式,写出自己熟悉的事物,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期刊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凡有兴趣的活动,必须伴随着快乐的体验,有了兴趣,幼儿才会积极从事各种活动,从而促进能力的发展。兴趣是影响积极性最直接的因素,有了兴趣就有了积极性,有了积极性就有了专注,而专注是幼儿从事绘画活动的基本特征。那么怎样培养小班幼儿的绘画兴趣呢?  一、引导观察,丰富感知,奠定幼儿的绘画基础  小班的孩子,他们喜欢的是绘画的过程,对于画什么并不感兴趣。幼儿在绘画之前,首
期刊
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深深地懂得:班主任就应该像春天的天使,在希望的田野上洒下爱的种子,并精心呵护它,那么在春暖花开之时一定会盛开出美丽的奇葩。为了做到这一点,我在班级工作中主要洒下了三粒籽:  第一粒籽:寒冬送暖  一个学生的家庭状况,往往对学生在校的表现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2011年11月,我班有个叫尹伟伊的同学,在给饭卡充值时,拖了很长一段时间也没充上,只是不断地借用别的同学的饭卡,并
期刊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管理者,是新的教育理论的最先实践者,永远站在教育队伍的最前列;他最贴近孩子,同学生打交道最多,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对学生的发展甚至一生都可能产生深远的影响。一个班级的几十名学生,是否能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材,主要取决于班主任工作的态度如何、教育水平的高低、教育方法是否得当、组织管理能力的高低以及是否能够身体力行、做学生的榜样等等。总结自己多年的班主
期刊
摘 要:在幼儿园德育工作中,校园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园通过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重视情感教育、加强教师的心理教育、构建良好的校园秩序和抓好家长工作五个方面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丰富了孩子们的幼儿园生活,促进了孩子道德观的养成,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让孩子们能够在健康、快乐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关键词:校园文化 幼儿园 德育 教育  幼儿园的德育工作对孩子健康成长和幼儿园的工作起着导向、动力
期刊
作文教学的评价机制主要是指作文教学活动与结果做出的一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是提高学生作文兴趣的重要手段。目前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辛辛苦苦给学生们的作文左批右改,写上大段的评语,学生或认真拜读,或只关注成绩,之后,都渐抛脑后,教师的辛劳付之东流。学生的作文评价,多多少少成了语文教师不得已而为之、学生又从中获益甚少的一桩苦差事。现在的老师在批改作文时更多地关注于孩子的作文是否通顺、
期刊
一、教学内容分析  通过泥塑学习让学生学会如何去表现社会人物的情感和行为活动,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发现那些经常发生而又容易被人们忽略的生活细节中所蕴涵的美,从而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洞察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雕塑的基本知识,雕塑的不同功能、分类、形态,了解泥塑的基本制作方法。  2.技能目标  能够模仿优秀雕塑作品,尝试人物泥塑创作,初步表现出人的神情面貌、动作形态。  3.情感目
期刊
班主任,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一个班中全体任课教师教学、教育工作的协调者。  中国清朝于1904年1月13日公布的《奏定学堂章程》中规定,小学“各学级置本科正教员一人”,“通教各科目”,“任教授学生之功课,且掌所属之职务”。由一个教师担任一个学级的全部学科或主要学科的教学制度,称为学级担任制,简称级任制。负责一个学级全部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