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lin5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概述】
   课堂上的教学评价语言灵活多变,并不拘于一种形式,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的,但正如鲁迅所说“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我还想说,“课堂评价虽无定则,但应本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精神去指引孩子们的求学路。”
   积累平时的课堂教学经验,我发现课堂评价主要从以下几种方面着手:
   一是评价要真诚,发自内心。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教育心理学指出,情感是追求真理的动力,是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课堂上,老师那饱含着浓郁情感的语言,往往能深深地打动孩子的心灵,对他们产生极强的感染力。所以,教师的评价语应该是发自内心的感情流露,自然,真诚,不强颜欢笑,不装腔作势。
   二是以积极的评价为主。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肯定、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美国著名作家、幽默大师马克·吐温曾说过:“一句赞美的话能当我十天的口粮。”大师尚且如此,更何况是那些年少单纯的小学生。他们是那样热切地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与赞美。因此,教师不仅要把握新课标的精神,还要善于抓住人的心理需要,教学时以积极评价为主,多点鼓励和表扬,不仅表扬学生的表现,还表扬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表扬他们的学习态度。短短的简单而又恰当的评价,催人奋发,使人上进。古语说得好:“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相信得到了老师积极的评价,学生一定会更加自信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是评价突出引导性。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处于主导的地位。这就决定了教师的引导功能。在进行课堂评价时,应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发挥评价的矫正功能和引导功能,注重方法的指导,促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提高和发展。如果教师能够对学生的表现及学习成果给予准确、恰当的评价,在指出不足的同时指明改进的方向和方法,授人以“渔”,那么学生一定能在课堂评价中不断成长。
   四是将有声语言与体态语言结合起来评价。体态语言,是一种以说话人的表情、手势、动作、眼神等来传递信息,诉诸听话人视觉的无声伴随语言。体态语言在教师的课堂评价过程中同样也是必不可少的。适量且恰当的体态语言,如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有力的握手、一个温暖的拥抱、一次轻轻地拍肩、一阵表扬的掌声,都能形成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迅速点燃学生的激情,增强学生的信心,引着学生渐入学习的佳境,使课堂高潮迭起,让学生萌发出智慧之花。
   【案例呈现】
   片段一:
   师:(大屏幕展示一组池塘荷叶图)这荷叶多美啊!你们说说这是一张张怎样的荷叶呢?
   生:绿油油的荷叶!
   师:“绿油油”用得好,关注到了荷叶的颜色,还有呢?
   生:圆圆的荷叶!
   师:好,从荷叶的形状来说的。你呢?
   生 1:大大的荷叶!
   生2:惹人喜爱的荷叶!
   师:好极了!看来荷叶已经长在了你们的心里,你们都挺喜爱荷叶的,谁能带着自己的喜爱之情来读一读呢?
   师:读得真好!老师听出来了,荷叶又圆又绿。谁看到的荷叶比这位同学看到的还要圆还要绿呢?
   生齐读: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好,当你们张开手的时候,让老师感觉到那荷叶是那么大那么圆。
   分析:“‘绿油油’用得好,关注到了荷叶的颜色”老师表扬其抓住了颜色,同时也有效地鼓励、引导其他学生;“好极了!看来荷叶已经长在了你们的心里,你们都挺喜爱荷叶的!”更是对学生聪明才智的由衷赞扬,是老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肯定;此外,“当你们张开手的时候,让老师感觉到那荷叶是那么大那么圆。”做到了评断与指引相结合,向学生提出了改进的建议,使学生明确了自己努力的方向,突出了课堂评价语的引导性。
   片段二:
   师:多美的荷叶啊!吸引了那么多的朋友,这些朋友都很爱荷叶。其实在荷塘里还有很多顽皮的朋友也和荷叶成了好朋友。在它们的眼里荷叶又变成了什么呢?它们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大屏幕展示:_____说:“荷叶是我的______。
  ______在荷叶______。”)
   生:蝌蚪说:“荷叶是我的雨伞。”小蝌蚪躲在荷叶上,很高兴地游来游去。
   师:说得真好!特别是句子用了一个“躲”字。还有谁?
   生: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秋天。”小鱼儿在荷叶底下,欢快地荡起了秋千。
   师:说得多像是美丽的童话故事啊!想象力真好!还有谁?
   生:水虫说:“荷叶是我的游乐场。”水虫高兴地在荷叶上走来走去。
   师:比喻真好,把荷叶比作了“游乐场”!还有谁?
   生:荷花说:“荷叶是我的伙伴。”我每天和它聊天﹑嬉戏。
   师:我这儿也有一位小朋友写了一首小诗,请小朋友一起读。(大屏幕出示)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荷葉真的很美,请你们带着喜爱之情再把这句话读一遍。(屏幕再次显示:荷叶圆圆的,绿绿的)齐读。
   分析:教师的评价语不是简单的“对”“真好”“真棒”“好极了”等,而是要具体“回答”具体“评价”,尽量使评价语言详细化、深刻化、哲理化。片段三中,学生纷纷转化角色,设想荷叶变成了什么,它们是怎么想,怎么说的?老师对每个回答都进行了详细化、深刻化:“说得真好!特别是句子用了一个‘躲’字。”“说得多像是美丽的童话故事啊!想象力真好!”“比喻真好,把荷叶比作了‘游乐场’!”评价语言充满诗意,那浓浓的“情”更是与“理”充分交融,使学生身心愉悦,兴致盎然。
其他文献
初中语文中的大部分知识侧重于基础与学生思维的发展,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态度和正确的学习习惯,能够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所设计的教学环节、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材展开的。语文教材中或多或少有与情感教育相关的内容,为了充分将情感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启发,教师要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充分挖掘,利用其中与情感教
期刊
俗话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是熟能生巧。对高中生来说,善于积累,多读多写,方能写成有血有肉的好文章。通过调查问卷得知:学生作文水平不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很好的运用课本教材提供的典型事例,没有充分的挖掘文本素材,更不善于总结归纳,进行一定量的素材积累而造成的。对此,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提高学生写作的。   一、从所学教材中挖掘作文素
期刊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攻克数学教学中的难关,提高教学效果。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些数学老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而逐渐调整自身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对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仍然存在着排斥心理,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没有发觉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更无法借助多媒体设备来提高学生
期刊
统编版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很重视“整本书阅读”,他说原因有三:一是让学生相对完整地接触一些原典,给人生发展“打底子”;二是有意针对网络带来的“碎片化阅读”和“浅阅读”倾向,让学生多少回归完整的健全的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三是“读书养性”,用整本书阅读来“磨性子”,培育毅力,涵养心智,祛除浮躁。   《朝花夕拾》这部回忆性散文集是语文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的必读名著,共10篇。根据“整本书阅读
期刊
摘要:在识字教学中,适当为学生补充汉字文化知识、字源知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识字,发现汉字的精妙与神奇,还能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本文笔者从甲骨文着手,借助汉字最初的模样,探求识字方法、提升识字能力。   关键词:甲骨文;识字教学;兴趣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低段要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且需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如此大的识字量,是
期刊
清人张潮在《幽梦影》里说:“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方不虚此生耳。”夏天热闹,青蛙、蟋蟀都是好歌手,蛙鸣、蟋蟀声亦是一种天籁,涨潮独把听蝉当作雅趣,当是蝉之知音者。一记蝉声,缠绕百年时空,翻越典籍,是梦,是见证。   蝉是书面语,口语叫知了,方言称姚师太。童年的夏天,法國梧桐很俊,萤火虫像小灯泡,山溪里生长着野生菖蒲,路旁缀满覆盆子,而每棵树上总有几只褐色的或深绿色的知了伏在那
期刊
作文何以“繁难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是一大原因。工具性、实践性很强的语文课被上成照本宣科的知识课。课堂一潭死水,缺少师生互动质疑,没有思想碰撞的火花。 老气横秋的僵化教学,妨碍着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阻碍读写能力提高。   写不好作文,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对丰富多彩的生活的观察与体验,更不会思考。旅行时游山玩水,饱览国内外大好河山却还是无灵感。对生活中好人好事坏人坏事,熟视无睹,麻木不仁。要写出佳作
期刊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做人为主要教学任务。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要求小学教师从基本学情出发,确定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策略,以此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一、以情感为载体培养兴趣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观看电视纪录片、教学影视片,讲述历史故事等方式,让学生了解道德与法治理论背后的故事,让学生从情感上体会道德与法治的严肃性和重要性,从心灵上真正感悟到学习道德与
期刊
摘要:以《弟子规》为载体、以课堂为根本、以活动为支撑推进和深化传统文化教育,使《弟子规》浸润语文课堂。   关键词:弟子规;课堂;传统文化   近些年来,传统文化重新受到推崇,很多学校选择《弟子规》进行教授。《弟子规》的宝贵之处就在于它为儿童的品德培养提供了明确的行为规范,同时,对儿童人文意识的启蒙和引导,有着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让《弟子规》浸润到语文课堂中呢?   《弟子规》在语文
期刊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写字目标是“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让刚上学的孩子写好汉字,必须有强有力的措施。   一、有“法”可依,让学生留心   “有法可依”是指有样可照,至少有三:   (一)语文书上田字格中的字,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笔顺规则和间架结构   1.基本笔画。写字教学中,认识基本笔画的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