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研究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fu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超现实主义是一种萌芽于18世纪末,产生于20世纪的文学艺术流派,后风靡于各个艺术领域,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中受到启发并以此作为该流派的重要创作理念,主张艺术创作需要开放的思想、内心的潜意识,不受拘束的形式,给人们内心的主观潜意识找到了创作出口。对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的生平经历、创作背景,以及对其早期作品《记忆的永恒》进行解析,揭示出达利绘画中具有独特印记的形象意义和美学内涵,进一步了解超现实主义绘画的艺术风格及艺术语言,有助于引发人们对艺术创作进行新的思考和新的探索,便于后世人们对于绘画技法及视觉语言的表现能有更深层次的把握,使这种不受理性束缚的开放式思维及表现手法、荒诞大胆的潜意识与现实相融合的艺术形式更好地应用于不同的艺术领域。
  关键词:超现实主义绘画;达利;潜意识;《记忆的永恒》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2-0-02
  1 超现实主义绘画
  1.1 超现实主义绘画的由来发展
  超现实主义诞生于战乱后的欧洲,兴起于法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由达达主义发展而来。该艺术运动涉及文学、绘画、音乐、电影、戏剧等多个领域,在欧洲各个国家广为流传。由于西方产业革命的发展极大提升了生产力,资本主义与社会化的矛盾日益激烈,最终导致一战爆发。战争对欧洲各国的经济、政治等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人人都陷入混乱与动荡不安中,渴望摆脱现状、逃离现实。因此,人们开始通过思考人本身存在的意义来寻求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以图重见光明,艺术家们也逐渐对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失去兴趣,这都促进了超现实主义的诞生。超现实主义的艺术家们受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梦境和潜意识的影响,追求“本我”的体现,强调非理性,积极探索潜意识的心理活动规律,在绘画创作中则体现在不受世俗理性因素的约束,也不对美学法则加以考虑,重在心理感受,反对传统艺术的创作方式。
  1.2 超现实主义绘画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
  1922年,达达主义内部分裂,一些青年以浦鲁东为首组织了超现实主义。当时,影响这些青年最深的学说是潜意识理论。由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首次提出,他把人的心理划分为意识和潜意识两部分,代表作《梦的解析》一书诠释了梦境中潜意识的本质是对被隐藏了的愿望的满足,这种潜在的意识受到现实世界各种规范机制的压制难以找到出口,由此需要探寻一种合理的途径宣泄,继而通过看似虚幻的空间即梦境空间进行承载。绘画艺术的创作将这种情感表达从梦境中抽离出来,是超脱现实逻辑约束的“本我”的呈现,这种潜藏在梦境中的无意识行为与童年经历亦有着莫大的联系。超现实主义绘画中非理性世界的展现、创作过程中的幻想、对常规系统的排斥等表现,都蕴含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精神分析理念,强调不受任何理性逻辑的控制,将梦幻的与现实的拼接在一起,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隔阂,除此之外,还利用学院主义或古典主义手法来描绘变形的、荒诞的现实生活。
  2 萨尔瓦多·达利及其代表作
  2.1 萨尔瓦多·达利
  萨尔瓦多·达利于1904年5月11日出生于西班牙菲格拉斯市,1921年10月进入马德里费尔南多美术学院就读,1923年接触到立体主义绘画并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1925年11月在巴塞罗那举办了人生第一次个人展览。此后不久,达利意识到立体主义绘画的创作方式不再能满足他的自我激情与幻想,在1929年正式加入超现实主义后成为其代表人物,他的艺术创作与弗洛伊德的理论相呼应,其艺术行为和艺术呈现正是弗洛伊德提倡的限制和调整“本我”,平衡和规范“自我”,促成“超我”实现的理论实践[1]。在创作不断推进的过程中,达利并不止步于被动接受纯粹的梦境潜意识进行艺术创作,而是采取积极主動的态度,利用更加多元化的、灵活的艺术手法实现超现实表现层次,他的作品以梦境为基础,基于“偏执狂批判法”的观念,不只将潜意识的梦境作为主观层面的创作来源,还加入自由的联想,营造如真如梦的超现实境界。正如达利曾在回忆儿时被父亲权威压迫时的经历中写到的那样:“为了向我受到的伤害复仇,我别无选择,这伤害就是母亲的死亡。我怀着宗教般的热忱崇拜她,爱慕她。”[2]他认为童年的记忆不足以支撑起客观事实的存在,这种记忆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包括事情过后的感受,如孤独、烦恼、对死亡的恐惧等,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人主观的臆想、满足心理或行为的需求而发生改变,不能作为直接的经验使用,同时也印证了弗洛伊德所说的“来自父亲权威般的精神压力构成了艺术家艺术创作源动力的本能欲望,尤其是他们早期成长时被压抑的俄狄浦斯情结”。达利笔下的物体形象生动丰富,形态各异,或作扭曲变形处理,或相互拼贴,或直白的精细描绘,善用非常细腻的绘画方法来完成画面,对形体描绘的逼真程度带有古典主义的影子,其1931年创作的布面油画《记忆的永恒》成为奠定他超现实主义大师地位的不朽之作。
  2.2 代表作《记忆的永恒》
  2.2.1 画面分析
  画面下方为大面积的黄棕色沙滩,与大海交界处的一角绘有起伏的黄色山峦,纹路清晰,与大海及橙黄色天空相连,蜿蜒缠绵至远处天际(如图)。天空渐变蓝色直至橙黄以此作为天空的底色,周边颜色向里过渡使观者仿佛置身于梦境之中。海滩有一似马非马的怪物侧卧在地上,左侧橙棕色基台上有一棵枯树。基台、枯树及怪物上皆挂有柔软可折叠的钟表,仿佛承载不住历史的长河而被迫有所依附。近景沙滩布满了黑色、褐色、灰色的色彩,沉闷而凝重。作者运用了独特的视觉符号,诠释着他的潜意识精神层面。干枯的树木、扭曲的钟表、斜躺的怪物、布满蚂蚁的红色钟表无不体现着不和谐与荒诞感,整幅作品充斥着扭曲、主观、非理性的视觉语言,与传统绘画方式大相径庭。金属材质的钟表被达利以柔和的形态表达出来,流动着的、软化着的身体是对生命不可重复和时间流逝的惋惜,好似带人们走入时间的洪流与无限回忆中,哀叹时光易逝,感叹对生命有限的无奈。内心躁动不安和无助的表达,除了打破软表和时间寂静的形象外,展现在眼前的是趴在没有扭曲变形的红色硬质金属钟表上密密麻麻的蚁群。红色金属钟表是硬质的、热烈的,而蚁群覆盖了其大半个表面,占据在平静的钟表上毫无秩序、没有目的地忙乱着,倥偬一生消耗着时间和生命,带给观者烦躁、惶恐之感。白色动物将这种不安推上了顶峰,眼睛紧闭仿佛在梦中经历着什么而不愿苏醒,蜿蜒的身躯蜷缩在一起且呈防御姿势似是抵抗梦中的怪力,一切都在诉说着作者的矛盾心理。   2.2.2 表现形式
  第一,画面构图。达利采用三段式构图,地面占据三分之二的画面,天空和大海位于画面上方,以着重表现地面上的物体形态。在大海与地面连接处的最右端画有表现山脉褶皱的连续山体,蜿蜒转折至上方无垠的天际,使海面与天空产生联系,转折的形态打破了单调的地平线与天际线。右侧地面匍匐着似马非马的软体动物占据大面积,左下角为巨大的箱子和布满蚂蚁的圆形钟表,上有一颗挂着软表的枯树,使得左下角下沉给人以焦躁不安感。
  第二,色彩搭配。三分之二的地面上采用了黑色、褐色、灰色等暗色,仿佛使人被淹没于黑暗的梦境之中,衍生出一抹苍凉和沉重;海景采用亮色提点全图,与地面产生强烈对比;天空最上端为蓝黑色渐变为橙黄色,达到与海面融为一体的效果;红色金属钟表为整幅作品唯一的暖色,代表着热烈、激情,上面布满的黑色的密密麻麻的蚁群则让人心生战栗,嗅出一丝衰败和死亡的气息。
  第三,拼贴手法。绘画的一种技术手法,通常是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物质材料以胶粘的方式将其组合成一幅完整的画,亦可将没有任何逻辑关系或毫无关联的物质放置在同一平面中,形成自我主观意识的表达。画面可以全部由完全不同的材料剪裁叠加完成,也可与油画相结合,在平整的画面上形成凹凸不平、起起伏伏的状态,增强画面质感。然而超现实主义的拼贴方式打破了物质与物质之间的交合,由外在转到内在,引发了拼贴元素的转变,解锁了绘画非物质层面的组合与拼贴,借由达利《记忆的永恒》展现在世人的面前。《记忆的永恒》中软表的形象充分体现了拼贴的另一种表现方式,钟表在现实生活中本为具有冰冷刚硬特性的金属物质,然而在达利的精神世界里,钟表被塑造成软趴趴的形象,这种视觉形象的表达将潜意识中的非理性梦幻性和现实物质拼贴在一起,可视化的时间仿佛被溶解了。画面中枯树、软表、木桌、怪物等物体的奇异拼贴所形成的总体意向,是达利对于童年遭遇而从内心深处所产生的潜意识的体现,梦幻给这种潜意识与现实物体的拼贴提供了可能性,深化了人们对时空和生命的感悟与理解。超现实主义的拼贴手法是对理性的挑战,意在寻找精神层面的自我宣泄,虽在表现形式上显得杂乱无章、荒诞至极,但其中却隐藏着丝丝逻辑关系,让画面运用的造型、颜色都有迹可循,产生超现实的艺术境界。
  3 超现实主义绘画的艺术语言
  20世纪,工业和科技的发展迅猛而强势地进入大众生活,面对工业化的冲击,艺术家们感到自我价值受到威胁,从中找到出口的急迫感促使他们不得不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体现到绘画中则是营造一种无意识自然流露的非理性空间,达利在此基础上创立“偏执狂批判法”,以梦境为主体,通过加入有意识的狂想构建真实且荒诞、矛盾且和谐的空间。
  超现实主义的艺术家们致力于重现人的深层心理中的形象世界,将梦幻与客观现实相杂糅,力图突破世俗的束缚,达利将这种思维延续发展,把不同时间和空间维度的物体置于同一画面中,实现多维度的空间组合形式。《由飞舞的蜜蜂引起的梦》的画面中,将裸体的女人、老虎、大鱼和石榴等看起来矛盾的、不合理的形象组织在同一维度的空间中,通过物体之间的置换、错位等手法,打破常规的视觉逻辑,产生荒诞、梦幻、非理性的表现效果。作品《原子的丽达》中,桌子、书、鸡蛋、天鹅和女神重构在一起,以原子核构造理論为基础,展示出科学原理和神话故事的结合,绘画结构建立在严格的黄金分割的科学规律之上,看似矛盾的组合却有着内在的关联性。超现实主义绘画不惧时空的限制,充分展示了艺术家对空间的无限想象力。在《利加特港的圣母之一》中,达利采用镂空的方式打破物体原有的组织结构,圣母的身体中间明显可以看到婴儿的躯体,使空间更具穿透力的同时也强调了圣母的伟大,使整个画面更添宗教性的色彩,带有强烈的象征意义,亦给人时间和空间上的延续感。
  隐喻也是超现实主义绘画中的重要表现手法。《记忆的永恒》中便将儿时的梦境形象进行夸张的变形,部分赋予了主观潜意识里自由的物体形态,惶恐、浮躁、不安情绪的表达无不隐喻着达利不愉快的童年记忆。其中钟表作为机械的代表,或扭曲或爬满蚂蚁,表现了达利对机械的厌恶和反感,是对当下表现出绝对理性的科技思维的反抗,溶解了的钟表形态具有柔软性、流动性的特质,意在消除人类对时间的恐惧心理。《西班牙内战的预感》画面中,躯干肌肉紧实,框起来的四边形隐喻着四分五裂的西班牙现状,面部状态十分狰狞,似在努力挣脱手脚的束缚,两个形体相互扭曲在一起,给人带来心理上的恐惧、不适。
  4 结语
  超现实主义开启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及美学审美意识,主观想象与客观现实的结合,荒诞浪漫的梦境物像与奇特不拘的组合形式,不受理性束缚的开放式思维及表现手法,引发了人们对绘画创作主题、内容、形式等方面的新思考,使后世人对绘画技法及视觉语言的表现有了更深层次的把握,不仅对现代艺术绘画产生了巨大影响,还可应用于不同的艺术领域,在不断与新事物相融合的过程中形成新的艺术。
  参考文献:
  [1] 严智龙.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达利超现实主义艺术的影响[J].江西社会科学,2016,36(04):27-31.
  [2] 邹颖.论达利与弗洛伊德之关系[J].艺术百家,2008,24(S1):270-271.
  作者简介:于淑欣(1996—),女,山东枣庄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建筑环境设计。
  仇玉珠(1996—),女,山东济宁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建筑环境设计。
  范斌斌(1996—),女,山东临沂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建筑环境设计。
其他文献
摘要:《末代皇帝》改编自溥仪在抚顺战犯看管所中所写的反省式自传《我的前半生》,讲述了中国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从登基到最终成为共和国公民这横跨60年的跌宕起伏的一生。影片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在拍摄手法、色彩把控及构图方面都做到了极致,灵活运用镜头语言暗示角色的内心世界,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  关键词:《末代皇帝》;镜头语言;角色形象;心理活动  中图分类号:J905
期刊
摘要:近些年来,影视明星逃税的丑闻频频被曝光,给社会大众带来了不小的震撼。2018年某女明星因逃税被处罚8.8亿元,创下了明星偷税处罚的最高纪录。2021年4月,某影视演员又被曝出签订“阴阳合同”和逃税的丑闻。明星作为我国高收入、高关注度的群体,本应积极纳税为社会做出表率,但其偷税漏税问题层出不穷,对社会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影视明星对社会具有示范效应,本文以影视明星偷逃税款为例,分析影视明星的示
期刊
摘要:本文从游戏类公司成长性的角度出发,采用四维财务分析法,对腾讯、昆仑万维和世纪华通三家以游戏为主业的上市公司的成长性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后得出结论:腾讯作为行业巨头,依旧保持着较强的成长性,世纪华通与昆仑万维的发展稍显不足,反而衬托出腾讯的优秀特征;世纪华通在行业中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未来与腾讯的长期合作将更有利于其提升在游戏业的竞争优势;昆仑万维成长性相对较弱,盈利能力上具有不确定性。  关键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文化立国”战略的确立,“传统文化是独特战略资源”已吹响了中国戏曲振兴的号角。而作为具有三百多年历史的优秀传统文化,川剧在跨文化传播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通过分析艺术纪录片《内心风景》讲述的交响川剧《思凡》的创编过程,思考在当代国际话语传播体系下,川剧如何在保持自身艺术精髓的同时,实现中国元素的国际化表达,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跨文化传播路径,让传统戏曲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
期刊
摘要:曹禺作为一位知名剧作家,著作颇丰。曹禺话剧作品的问世,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真正走向成熟。曹禺的作品带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时代特征,如果说曹禺所作的《雷雨》是一种毫无保留的情绪的释放,那么其作品《日出》就是对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生命力的追寻。剧作家曹禺在自己的许多作品中都表达了对生命力的呼唤,在他所处的时代,国家正处在积贫积弱的状态,对生命力的崇尚在当时是一种思想潮流。对曹禺话剧《日出》进行解读和
期刊
摘要:在大视频时代,短视频影像渗透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有研究从多维度关照短视频这种传播形态的视觉力量,较少考察影像文本构建中的音乐要素。随着抖音神曲的破圈与传播,音乐脱离了影像文本,获得关注。本文以《什么是快乐星球》为个案,研究流媒体短视频传播中音乐不断破圈的现象,探析其风行背后的多元原因及影响。  关键词:大视频时代;流媒体音乐;抖音神曲;《什么是快乐星球》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合作音乐作品中的歌词和曲谱共同塑造着作品的艺术效果,应当定性为不可分割使用的合作作品。未经许可的改编行为可构成合理使用而非侵权,建议加强对戏仿作品的著作权保护。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五环之歌》的案例探讨戏仿作品的著作权保护。  关键词:合作作品;《五环之歌》;戏仿;著作权法  中图分类号:D92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2-0-02  0 引言  近年来
期刊
摘要:张恨水小说中的女性,或淡雅如仙,或刁钻泼辣,或圆滑世故,她们个性鲜明,敢爱敢恨。张恨水小说《金粉世家》中的众多女性形象无一不令人印象深刻。作者通过对这些女性的性格和思想进行描写,向读者全面展现了一个时代的女性形象,而这些女性各自的命运与她们的性格是息息相关的。  关键词:张恨水;女性命运;艺术分析;小说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
期刊
摘要:鼓吹乐在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长河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内蒙古凉城地区,鼓吹乐在民间葬礼仪式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鼓吹乐与民风民俗的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仪式音乐,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以笔者参加过的两场葬礼仪式为例,多次咨询了解仪式的长辈,对该地区的鼓匠如何担任丧葬礼仪中重要的角色,以及仪式音乐中鼓匠的表演进行梳理、探析,并针对仪式音乐的现状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凉城;鼓吹乐;葬礼仪式;音乐形
期刊
摘要: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展至今,装置艺术已经从诞生之初的边缘艺术发展为当代艺术门类中举足轻重的一支。随着科学技术的迭代更新,装置艺术的表现形式及呈现效果也随之变迁。装置艺术由材料装置为主的早期表现形式逐步演变为糅合影像、动力机械、交互、融合投影等新兴技术手段的多学科融合、跨媒介、跨维度的表现形式。  关键词:装置艺术;材料;新媒体;交互;融合投影  中图分类号:J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