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论述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美术效应教学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途径,提出让学生在绘画、手工活动中提升数感,在画图、收集数据、整理数据中提升数据分析观念,在设计、模拟活动中培养提出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 美术效应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2A-0122-02
“美术效应”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数学知识与美术资源、美术知识结合,利用美术手段进行教学,以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北京大学教授肖川曾说:“从学科角度讲,要为素养而教……而不是为学科而教……”就数学而言,数学核心素养是通过数学的学习建立起来的一些思想、方法以及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美术效应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数据分析观念、问题意识等,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一、运用美术效应教学培养学生数感
“数感”就是对数的本质的理解和感觉,是学生的学习内容,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数学核心素养。学生不仅要认识数、学会计算,更重要的是要感受數和运算的实际意义,体会数在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培养学生数感,学生才能意识、了解数字之间的关联,才能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灵活地解决数字间的现实问题。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对数充分感知和感受,从而发展学生的数感。
以教一年级的学生“认数”为例。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自制力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他们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在整堂课上都能认真地听讲,而可视形象和丰富色彩能给学生带来惊喜,使他们保持比较持久的注意力,还将进一步鼓励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去创新,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一年级学生对“数”只是非常肤浅的表层认识。如果教师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运用绘画、手工等相关的美术操作,让学生在体验活动中感受抽象的数,这些数便会在孩子的脑海中逐渐丰富起来,学生自然而然地对数有了更深一层的掌握。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把美术知识融入教学,开展认数活动,让学生动手画一画、涂一涂、剪一剪、摆一摆等。在“数”与“美”的学习活动中,有98%的学生对“认数”有了深度的认识,会用图式表示数的等量关系,还会用语言表达生活中的数以及数的实际意义。美术效应富有启迪作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教师巧妙地运用美术知识,充分发挥美术的效应,丰富的美术形象使学生获得一种全新的体验并从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感悟数的知识、经历运用数的过程、建立数感,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二、运用美术效应教学提升学生数据分析观念
大数据时代,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基于美术效应,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例如,在学习了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后有一道作业题:调查本班学生吃苹果、桃子、梨、西瓜、香蕉、草莓这6种水果的人数,然后完成统计表、统计图,最后回答问题。教学时,笔者让学生经历“画水果—收集、整理数据—完成统计表(统计图)—解决问题”等活动过程。在绘画、涂色的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的统计知识理解更深刻。之后笔者又深入挖掘与文本息息相关的数据,以动画的形式向学生展示美术资源,让学生欣赏、体验并解决问题。如笔者向学生展示“天猫”平台公布的2009年到2018年这十年“双十一”的销售额,得到下面的统计图,提问:①你从统计图中发现了什么信息?②分析数据变化的原因;③预测2019年天猫“双十一”销售额是多少亿元,并说明理由。
在教师利用美术资源让学生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学生能做到举一反三,能分析问题与文本之间的联系并有效地解决数据分析问题。学生深刻感受到数据分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提取相关信息,做出判断,解决了实际问题。学生在美术效应下完成了数学学习活动,大大提升了数据分析观念,提升了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运用美术效应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渴望新奇的事物,喜爱有趣的、快乐的课堂。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正视美术手段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作用,寻找美术知识与数学知识融合的切入点。教师合理运用美术手段,发挥美术活动的直观艺术表现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笔者基于美术效应设计了一节研究性拓展课——《小小商店》。首先,笔者将学生每4至6人分为一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商店”。学生积极讨论,确定商店的主题,如销售的商品、商店的装修风格等。随后,组员根据商店主题分工合作,有的设计商店的招牌,有的设计商品……不一会,学生就用手中的画笔设计出了丰富多彩的招牌与商品等,课堂气氛热烈,学生积极性高涨。随后,笔者让学生给商品“合理标价”。随后,每组推选一名或几名组员为销售者,其他组员为购物者,各组之间相互购物。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他们设计商店,积极开展标价、问价、砍价等活动,创造力得到大大提升,不管是购物者还是销售者,都能从数学角度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巩固了与人民币相关的数学知识。
基于美术效应的数学活动课,学生自己用画笔创设情境,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学得有趣、学得快乐,个性、情趣、学习自主性以及创造力犹如树木一样自由地发展、自由地成长,进一步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教育不仅要培养高水平的技术人才,还要提升个人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利用美术效应,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及学情,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有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有效提升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美术效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研究”(立项号2017C253)的研究成果。
(责编 刘小瑗)
【关键词】小学数学 美术效应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2A-0122-02
“美术效应”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数学知识与美术资源、美术知识结合,利用美术手段进行教学,以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北京大学教授肖川曾说:“从学科角度讲,要为素养而教……而不是为学科而教……”就数学而言,数学核心素养是通过数学的学习建立起来的一些思想、方法以及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美术效应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数据分析观念、问题意识等,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一、运用美术效应教学培养学生数感
“数感”就是对数的本质的理解和感觉,是学生的学习内容,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数学核心素养。学生不仅要认识数、学会计算,更重要的是要感受數和运算的实际意义,体会数在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培养学生数感,学生才能意识、了解数字之间的关联,才能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灵活地解决数字间的现实问题。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对数充分感知和感受,从而发展学生的数感。
以教一年级的学生“认数”为例。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自制力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他们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在整堂课上都能认真地听讲,而可视形象和丰富色彩能给学生带来惊喜,使他们保持比较持久的注意力,还将进一步鼓励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去创新,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一年级学生对“数”只是非常肤浅的表层认识。如果教师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运用绘画、手工等相关的美术操作,让学生在体验活动中感受抽象的数,这些数便会在孩子的脑海中逐渐丰富起来,学生自然而然地对数有了更深一层的掌握。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把美术知识融入教学,开展认数活动,让学生动手画一画、涂一涂、剪一剪、摆一摆等。在“数”与“美”的学习活动中,有98%的学生对“认数”有了深度的认识,会用图式表示数的等量关系,还会用语言表达生活中的数以及数的实际意义。美术效应富有启迪作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教师巧妙地运用美术知识,充分发挥美术的效应,丰富的美术形象使学生获得一种全新的体验并从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感悟数的知识、经历运用数的过程、建立数感,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二、运用美术效应教学提升学生数据分析观念
大数据时代,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基于美术效应,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例如,在学习了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后有一道作业题:调查本班学生吃苹果、桃子、梨、西瓜、香蕉、草莓这6种水果的人数,然后完成统计表、统计图,最后回答问题。教学时,笔者让学生经历“画水果—收集、整理数据—完成统计表(统计图)—解决问题”等活动过程。在绘画、涂色的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的统计知识理解更深刻。之后笔者又深入挖掘与文本息息相关的数据,以动画的形式向学生展示美术资源,让学生欣赏、体验并解决问题。如笔者向学生展示“天猫”平台公布的2009年到2018年这十年“双十一”的销售额,得到下面的统计图,提问:①你从统计图中发现了什么信息?②分析数据变化的原因;③预测2019年天猫“双十一”销售额是多少亿元,并说明理由。
在教师利用美术资源让学生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学生能做到举一反三,能分析问题与文本之间的联系并有效地解决数据分析问题。学生深刻感受到数据分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提取相关信息,做出判断,解决了实际问题。学生在美术效应下完成了数学学习活动,大大提升了数据分析观念,提升了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运用美术效应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渴望新奇的事物,喜爱有趣的、快乐的课堂。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正视美术手段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作用,寻找美术知识与数学知识融合的切入点。教师合理运用美术手段,发挥美术活动的直观艺术表现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笔者基于美术效应设计了一节研究性拓展课——《小小商店》。首先,笔者将学生每4至6人分为一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商店”。学生积极讨论,确定商店的主题,如销售的商品、商店的装修风格等。随后,组员根据商店主题分工合作,有的设计商店的招牌,有的设计商品……不一会,学生就用手中的画笔设计出了丰富多彩的招牌与商品等,课堂气氛热烈,学生积极性高涨。随后,笔者让学生给商品“合理标价”。随后,每组推选一名或几名组员为销售者,其他组员为购物者,各组之间相互购物。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他们设计商店,积极开展标价、问价、砍价等活动,创造力得到大大提升,不管是购物者还是销售者,都能从数学角度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巩固了与人民币相关的数学知识。
基于美术效应的数学活动课,学生自己用画笔创设情境,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学得有趣、学得快乐,个性、情趣、学习自主性以及创造力犹如树木一样自由地发展、自由地成长,进一步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教育不仅要培养高水平的技术人才,还要提升个人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利用美术效应,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及学情,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有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有效提升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美术效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研究”(立项号2017C253)的研究成果。
(责编 刘小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