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同伴合作作为一种亲社会行为形式,是幼儿互帮互助,形成榜样示范的必要方式,对幼儿社会领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大班幼儿区域游戏活动中,孩子的合作意识、合作行为、教师指导策略均存在一定问题。本人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研究出巧用角色扮演、加强移情训练、借助家园互助等指导策略提高同伴合作能力。
【关键词】陶行知理论;区域游戏;同伴合作
引言
陶行知提出“生活是教育,游戏即工作”。可见,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是重要的一部分,幼儿主要任务就是游戏。从大班幼儿认知发展的规律来看,大班幼儿思维活跃、易冲动,尽管合作的欲望很大,但是还不能够很好的控制与同伴的合作行为。如果我们能够利用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科学地指导幼儿的合作行为,那么幼儿合作的能力将会在游戏中有所发展。
一、基于陶行知理论分析同伴合作的现状
在农村幼儿园,因经费不足等多种因素,幼儿对玩具和区域材料的需求度非常的高,因此同伴合作事件中比较严重的一个问题便是争夺资源这一现象。最典型的区域游戏是“建筑工地”,建筑区域的开放空间比较大,吸引了很多孩子参与,但是常常因为材料的抢夺发生冲突。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主张在生活中,教学做不可分割。因此,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必须做出一定的指导策略,来改善和引导幼兒向亲社会行为发展,让他们愿意用语言与同龄人交流,更愿意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观点。同时,教师应为孩子们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为幼儿提供最基础的保障。
二、基于陶行知理论改进同伴合作的有效策略
1.巧用角色扮演,引导幼儿区域游戏中协商合作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因此,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们扮演角色。角色扮演可以让幼儿在模仿生活情境中学习同伴相处,幼儿在角色扮演游戏中的心理角色是动态的、积极的。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对幼儿施加一定的教育影响,提高他们的理解力是非常有效的。
例如:在大班美食一条街区域游戏活动中,幼儿分别扮演了服务员、收银员、顾客等角色,当两个大厨因为做番茄鸡蛋面还是青菜面争执不下时,服务员通过咨询顾客的需求化解了矛盾,并且在征求两个“大厨”意见中,确定了两个大厨的分工。由此可以看出,在角色扮演中,任务划分体现了与幼儿合作的策略,如制定任务划分规则,帮助幼儿通过“休克点”确定所分配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组织出较强的合作与合作能力,让能力有限的孩子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并随着游戏经验的丰富,对同龄人提出合作要求。当他们的要求得到同龄人的支持,并产生积极和满意的结果,巩固和加强与幼儿的合作时,更多的合作行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引导教师采用适宜的合作策略
陶行知先生“做上教,做上学”告诉我们,幼儿的交际能力在真实的交际环境中逐渐发展,留下了具体的情景和抽象的说教,却徒劳无功。由于游戏与游戏的矛盾,游戏因不同的行为而滞缓甚至停止,这就需要老师用不同方式帮助幼儿解决冲突。
比如在每天区域游戏结束时,老师邀请某一区域的朋友介绍他们的合作过程。老师可以告诉他们的孩子,“你今天和谁在玩什么?”你玩得开心吗?因此,在与孩子们协商的过程中,由于孩子们思维的互动,玩耍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3.创设游戏的具体情境,指导幼儿学习交往合作规则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应该创设一定的游戏情境,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不断学习同伴交往的方法和同伴合作的规则。
例如:欣赏完《三只小猪盖房子后》,教师引导幼儿在建构区搭建一个属于自己的“漂亮家园”。有的小朋友就会和同伴共同搭建,在搭建过程中,每个人都想将自己心目中漂亮的房子搭建出来,这就出现了矛盾。这时,教师便可以创设一个情境,我是工程师,我需要3名工人师傅帮我把我设计的图纸搭建出来,注意一定要按照我的要求来。一个情境的出现,立刻吸引了孩子的注意。有的孩子想要设计、有的孩子想当工人师傅去搭建。漂亮家园有了分工,工人师傅不要按着自己的想法去搭建,学会了看图纸,知道了要征求工程师的要求。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和合作能力在这一个具体情境下发展起来了。
4.掌握幼儿合作策略发展规律,重视幼儿的移情训练
陶行知先生“游戏即工作”的理念让我明白,随着游戏的不断深入,幼儿对合作策略的认知成分逐渐增加,开始渐渐掌握了一些合作策略,但是依然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值得考虑的是,在区域游戏中,大班幼儿有了更多的想法,他们往往倾向于让别人听自己的,渴望成为游戏的主宰者,主宰者谁可以加入我的游戏,游戏的分工,游戏的进展和方向,对游戏有了更多的自我预设和假象。这时候,一定的移情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5.有效利用家长资源,提高幼儿有效运用合作策略的能力
陶行知先生“社会即学校”的理念引导我们,不仅在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中,生活里幼儿也有着较强的模仿能力。因此,幼儿园应该特别重视家园合作,有效利用家长资源,通过开设专题讲座、座谈会、参观活动等等引导家长带幼儿走进社会,在与人交流、同伴交往中运用合作策略。不仅仅局限于区域游戏环节,而是要调动一切机会,综合利用周边资源,为幼儿创造更多交往的机会。
结论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指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区域游戏活动便是一个小型社会的缩影,是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孩子们可以在不同的区域中学会适应周围的自然环境和提高自我认知水平、与同龄人交流合作。加之教师有效的指导策略,相信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将有更大空间的进步。在观察过程中,我还发现,幼儿的视角选择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成熟度与他们与同龄人合作的能力显著相关。我还将继续研读陶行知教育理论,对大班幼儿同伴合作能力的培养和策略提出更有价值的建议。
参考文献
[1]李幼穗.幼儿发展心理学[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2018.
[2]刘众.幼儿园游戏教学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
[3]曹中平.社会角色游戏中幼儿合作行为的观察研究[J].现代教育研究.2018.
[4]崔丽莹.幼儿合作行为的发展与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学前教育研究.2017.
[5]王小溪.游戏活动中大班幼儿同伴言语交往研究[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7.
【关键词】陶行知理论;区域游戏;同伴合作
引言
陶行知提出“生活是教育,游戏即工作”。可见,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是重要的一部分,幼儿主要任务就是游戏。从大班幼儿认知发展的规律来看,大班幼儿思维活跃、易冲动,尽管合作的欲望很大,但是还不能够很好的控制与同伴的合作行为。如果我们能够利用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科学地指导幼儿的合作行为,那么幼儿合作的能力将会在游戏中有所发展。
一、基于陶行知理论分析同伴合作的现状
在农村幼儿园,因经费不足等多种因素,幼儿对玩具和区域材料的需求度非常的高,因此同伴合作事件中比较严重的一个问题便是争夺资源这一现象。最典型的区域游戏是“建筑工地”,建筑区域的开放空间比较大,吸引了很多孩子参与,但是常常因为材料的抢夺发生冲突。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主张在生活中,教学做不可分割。因此,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必须做出一定的指导策略,来改善和引导幼兒向亲社会行为发展,让他们愿意用语言与同龄人交流,更愿意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观点。同时,教师应为孩子们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为幼儿提供最基础的保障。
二、基于陶行知理论改进同伴合作的有效策略
1.巧用角色扮演,引导幼儿区域游戏中协商合作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因此,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们扮演角色。角色扮演可以让幼儿在模仿生活情境中学习同伴相处,幼儿在角色扮演游戏中的心理角色是动态的、积极的。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对幼儿施加一定的教育影响,提高他们的理解力是非常有效的。
例如:在大班美食一条街区域游戏活动中,幼儿分别扮演了服务员、收银员、顾客等角色,当两个大厨因为做番茄鸡蛋面还是青菜面争执不下时,服务员通过咨询顾客的需求化解了矛盾,并且在征求两个“大厨”意见中,确定了两个大厨的分工。由此可以看出,在角色扮演中,任务划分体现了与幼儿合作的策略,如制定任务划分规则,帮助幼儿通过“休克点”确定所分配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组织出较强的合作与合作能力,让能力有限的孩子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并随着游戏经验的丰富,对同龄人提出合作要求。当他们的要求得到同龄人的支持,并产生积极和满意的结果,巩固和加强与幼儿的合作时,更多的合作行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引导教师采用适宜的合作策略
陶行知先生“做上教,做上学”告诉我们,幼儿的交际能力在真实的交际环境中逐渐发展,留下了具体的情景和抽象的说教,却徒劳无功。由于游戏与游戏的矛盾,游戏因不同的行为而滞缓甚至停止,这就需要老师用不同方式帮助幼儿解决冲突。
比如在每天区域游戏结束时,老师邀请某一区域的朋友介绍他们的合作过程。老师可以告诉他们的孩子,“你今天和谁在玩什么?”你玩得开心吗?因此,在与孩子们协商的过程中,由于孩子们思维的互动,玩耍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3.创设游戏的具体情境,指导幼儿学习交往合作规则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应该创设一定的游戏情境,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不断学习同伴交往的方法和同伴合作的规则。
例如:欣赏完《三只小猪盖房子后》,教师引导幼儿在建构区搭建一个属于自己的“漂亮家园”。有的小朋友就会和同伴共同搭建,在搭建过程中,每个人都想将自己心目中漂亮的房子搭建出来,这就出现了矛盾。这时,教师便可以创设一个情境,我是工程师,我需要3名工人师傅帮我把我设计的图纸搭建出来,注意一定要按照我的要求来。一个情境的出现,立刻吸引了孩子的注意。有的孩子想要设计、有的孩子想当工人师傅去搭建。漂亮家园有了分工,工人师傅不要按着自己的想法去搭建,学会了看图纸,知道了要征求工程师的要求。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和合作能力在这一个具体情境下发展起来了。
4.掌握幼儿合作策略发展规律,重视幼儿的移情训练
陶行知先生“游戏即工作”的理念让我明白,随着游戏的不断深入,幼儿对合作策略的认知成分逐渐增加,开始渐渐掌握了一些合作策略,但是依然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值得考虑的是,在区域游戏中,大班幼儿有了更多的想法,他们往往倾向于让别人听自己的,渴望成为游戏的主宰者,主宰者谁可以加入我的游戏,游戏的分工,游戏的进展和方向,对游戏有了更多的自我预设和假象。这时候,一定的移情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5.有效利用家长资源,提高幼儿有效运用合作策略的能力
陶行知先生“社会即学校”的理念引导我们,不仅在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中,生活里幼儿也有着较强的模仿能力。因此,幼儿园应该特别重视家园合作,有效利用家长资源,通过开设专题讲座、座谈会、参观活动等等引导家长带幼儿走进社会,在与人交流、同伴交往中运用合作策略。不仅仅局限于区域游戏环节,而是要调动一切机会,综合利用周边资源,为幼儿创造更多交往的机会。
结论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指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区域游戏活动便是一个小型社会的缩影,是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孩子们可以在不同的区域中学会适应周围的自然环境和提高自我认知水平、与同龄人交流合作。加之教师有效的指导策略,相信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将有更大空间的进步。在观察过程中,我还发现,幼儿的视角选择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成熟度与他们与同龄人合作的能力显著相关。我还将继续研读陶行知教育理论,对大班幼儿同伴合作能力的培养和策略提出更有价值的建议。
参考文献
[1]李幼穗.幼儿发展心理学[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2018.
[2]刘众.幼儿园游戏教学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
[3]曹中平.社会角色游戏中幼儿合作行为的观察研究[J].现代教育研究.2018.
[4]崔丽莹.幼儿合作行为的发展与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学前教育研究.2017.
[5]王小溪.游戏活动中大班幼儿同伴言语交往研究[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