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西安回坊通婚圈变化趋势及其影响

来源 :陕西社会科学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junc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婚姻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一个民族的风俗变迁、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道德体系、宗教信仰和民族性格等方面的内容。本文通过西安回坊青年人婚姻状况的变化,分析回族青年婚姻的新特点及其成因和影响。
  关键词:通婚圈;坊内婚;坊外婚;影响因素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1)02-096-02
  
  回坊位于西安中心地带,西起西大街桥梓口,东至广济街鼓楼一带,这里是西安市回族穆斯林的主要聚居区,人们习惯上称之为“回坊”。回坊有“七寺十三坊”,七寺指:化觉巷寺、大皮院寺、小皮院寺、广济街寺、大学习巷清真寺、营里寺和洒金桥寺,十三坊指:化觉巷、西羊市、北院门、麦苋街、大皮院、小皮院、北广济街、狮子庙街、大学习巷、小学习巷、大麦市街、洒金桥和城南的回回巷。其中回族户数在400户以上的社区有7个,分别是化觉巷社区、红埠街社区、二府街社区、学习巷社区、洒金桥社区、贡院门社区和香米园社区,这7个社区的区域与传统回族寺坊范围基本吻合。7座古老的清真寺及其后来增加的清真寺均在这7个社区范围里,沿续了几百年的寺坊组织形态至今仍对回族群众的社会生活及交往有着深刻的影响。
  回坊作为西安最大的回族群众聚居区,因为历史文化及民族宗教的原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通婚圈”。通婚圈即婚姻的选择范围,人们从地域范围、空间距离、阶层、族群关系上选择配偶的一个“圈子”。通婚圈包括很多方面,地域范围、空间距离上的缩小或扩大,族群关系上的内婚外婚,都属于通婚圈的内容。
  笔者所关注的通婚圈是婚姻的地理边界和族群边界问题,即婚姻在空间地域上表现出来的距离远近和范围大小,以及在族群关系上表现出来的族内婚与族际通婚。
  一、回坊通婚圈婚姻状况的变化趋势
  由于回坊是以回族为主体民族构成的一个社区,因此根据回坊通婚地域性选择及民族宗教认同,可以将回坊的通婚分为坊内婚与坊外婚。根据民政局的资料,2006—2010年回坊回族坊内婚与坊外婚统计情况如下:
  根据上表可以看出,在2006—2010年之间,坊外婚的比重逐年递增,坊内婚的比重有所减小,但是在每一个年份内,坊内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回坊回族青年更愿意在本坊本民族内选择配偶,这与回族的宗教信仰及习俗有关。
  二、回坊通婚圈变化的成因分析
  回坊回族青年选择坊外婚增多的原因有:
  第一,当今社会人们的思想在不断的进步,娶一个坊外女子可以省略很多回坊的陈规旧俗,可以婚事简办。
  第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很多回族男孩子在外地上学、工作,接触和自己同一地域的女青年机会很少,因此,他们会选择其它地域的女孩子交往。
  个案1:坊外婚。婚姻缔结时间:2007年5月2日,男方:MKN,30岁,回坊回族人;女方:LYQ,31岁,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回族,访谈时间:2010年7月14日。
  MKN:“我和我媳妇儿是大学时自己谈的,我俩一个班,毕业后她因为我留在西安工作了。她是家里的独女,她把父母留在了呼市,自己在西安成家立业,我挺感激她的。我岳父岳母人很好,能把女儿放心交给我,我也很感激。以后我们就要好好过日子,我们几乎每天给家里打电话,一有假期就回呼市看望父母,现在也有了孩子,过的很幸福。”
  LQY:“我和我老公是大学同学,我们都是回民,比较有共同语言吧。我的父母一心让我回到呼市找工作,不想让我嫁到西安,因为家里就我一个孩子。妈妈说在哪找不到对象,非要留在西安呀,可是毕业时我们谈了两三年的感情,我不想就这样放弃,再说当时我们公司把我们整个班里的毕业生都要了,所以我没理由不留在西安,工作和爱人都在这里,我不可能回去了。老公人很好,每天都催我给家里打电话,一有节假日我们就自己开车回家,很方便的。现在有了宝宝,我们生活的很幸福。一切都证实了我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
  案例1中的婚配双方一方是回坊回族人,属于坊外婚自由恋爱型。两人是上大学时自由恋爱,毕业后女方为了爱情留在了西安。2000年以来,回坊男女青年在外地上学工作的越来越多,由于交际圈的扩大,他们往往自由恋爱结婚,不再需要他们在回坊的亲朋好友牵线搭桥。这就出现了一个现象,大部分回坊的男青年娶回来了外地媳妇,而回坊女孩子则继续在回坊找对象。这就造成了很多“剩女”。
  第三,由于经济条件的原因,回坊吸引较以往更多的年轻人,很多的坊外其他民族女孩子还是比较愿意和回族人结婚的,因此会出现很多的坊外婚。
  但是这种情况也不是都会实现的,毕竟有不少人的思想还是比较传统的。如果回族男孩子要娶非回族女孩子的话,大部分的回族家庭还是不愿意接受的,因为在饮食上会带来很多不便。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变化,出现了不少的回汉通婚的现象。
  个案2:婚姻缔结时间:2009年3月,男方:MRJ,29岁,回坊回族人,女方:ZXL,28岁,汉族,婚前无宗教信仰。访谈时间:2010年7月14日。
  MRJ:“我们是大学同学,找到工作后,家里就开始给我介绍对象,可是我心里有她,所以对于家里介绍的对象,我都一一拒绝了,因为爱情,她信仰了伊斯兰教,在大学里我就经常教她关于伊斯兰教的知识,我觉得她是认真的,她自己说对伊斯兰教越来越感兴趣了。大学时她就开始看一些关于伊斯兰教方面的书籍,我们也经常讨论一些关于宗教方面的问题,她很尊重我,这也是我看重她的原因。起初家里很反对,但是时间长了,我们都工作了,父母看到了她的虔诚,看到了她对穆斯林的向往,最终答应了我们的婚事。”
  ZXL:“我老家是河南的,河南也有很多回族穆斯林的,所以从小我就对回回有了解。我喜欢吃老家的回民食品,所以从小就对穆斯林比较感兴趣,没想到现在自己也是个穆斯林了,我感觉很荣幸,也是我老公引导我走上了正道,感谢真主,感谢他。其实伊斯兰教是很科学的宗教,古兰经里包涵着朴素的辩证法,我现在非常喜欢这个宗教,我们俩互相督促对方做礼拜,互相监督呢。”
  案例2婚配双方其中一方是回坊回族人,男方是回坊回族人。两个人是在大学时认识的,结婚时女方信仰了伊斯兰教,并且已经深入内心。他们的爱情冲破了宗教隔阂,冲破了父母的阻碍,证明了他们的爱情在宗教信仰和世俗的观念上不是被动的,他们努力争取着属于自己的幸福。新时代的年轻人思想观念改变了,追求婚姻自主。
  三、回坊通婚圈向坊外延伸的影响
  (一)促进了回坊回、汉民族之间的民族融合
  回坊地处西安市中心,回族使用汉语,在日常生活中与汉及其他民族之间的交往已达到相当广泛的程度。回族人交朋友一般不看是不是本族人,而主要看是否能合得来。另外,通婚者双方的父母、亲属、社区对于其跨坊、跨教、跨族的婚姻是支持还是反对,在某种意义上也可看作是体现两族关系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跨坊婚的递增趋势说明回族人已能逐渐接受这种新的婚姻形式。
  回坊回族在与汉族长期的交往中加强了相互之间的了解和团结,民族之间的隔阂也在日益消除,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各民族关系的深入发展,各民族之间的通婚可能会越来越多。
  (二)提高了回坊回民族的人口数量和素质
  回坊通婚圈扩大对民族人口数量上的增长也是有一定影响的。在中国现行的民族政策中,少数民族家庭所生子女的民族成分可随父母任何一方,而且在实际中,国家和政府实行扶持和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成员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都享有一定的优惠政策,所以通常情况下,少数民族成员与汉族通婚后所生育的子女主要申报为非汉族一方的民族成分,因此增加了少数民族人口。
  (三)增加了回坊“剩女”数量
  在回坊回族通婚圈中,与其他民族结婚的大部分是回族男孩子,而回族女子则很少嫁给汉族男孩子,这就造成回坊“剩女”越来越多。由于宗教信仰和传统观念的原因,回坊女子即使在外上学或者工作也不能找其他民族的配偶结婚,即“女子不外嫁”。这种不平衡的婚姻迁移对回坊的影响是很令人担忧的。如果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有可能造成人口性别比失调。
  综上所述,根据费孝通教授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论述,回族和其他民族以不同的信仰和生活方式存在于中国的大地,这也就是中华民族的多元共存,而且很多地方出现了回族和其他民族之间的通婚,这种趋势也在逐步的上升,这就是中华民族最终一体格局的前兆。正如费孝通教授所期望的——“美人之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也是笔者和广大研究民族关系的学者所共同期待的。
  
  参考文献:
  [1]马戎.西方民族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
  [2]马戎.西藏的人口与社会[M].北京:同心出版社,1996.
  [3]马戎.民族社会学——社会学的族群关系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5]滕绍篇.清代的满汉通婚及有关政策[J].民族研究,1991,(1).
  [6]李晓霞.试论中国族际通婚圈的构成[J].广西民族研究,2004,(3).
  [7]马宗保,高永久.乡村回族婚姻中的聘礼与通婚圈——以宁夏南部单家集村为例[J].民族研究,2005,(02).
  [8]李健彪.西安回族与清真寺[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
  [9]周大鸣.凤凰村的变迁:《华南的乡村生活》追踪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10]李富强.族际联姻:壮族婚姻文化变迁的因与果——亲历一个壮族婚礼的感悟[J].广西民族研究,2001,(02).
  [11]韦浩明.广西贺州枫木村壮族婚姻圈个案考察[J].百色学院学报,2007,(04).
  [12]西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西安市志[N].北京:方志出版社,2004.
  [13]杨万明.回汉民族的族际通婚[J].黑龙江史志,2009,(04).
  [14]萨日娜.德令哈市蒙藏回汉族际通婚调查研究[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7,(2).
  [15]徐杰舜,韦小鹏.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研究述评[J].民族研究,2008,(02).
其他文献
潍坊水利经过多年的防汛信息化建设,以现代信息化技术为支撑,整合了防汛专网、防汛视频会商、大型水库监控平台等现有防汛信息化系统,打造了一个以数据中心为基础,业务应用为
摘 要:李权事件的发生并非是偶然的,而是有一定的必然性。随着统治者对科举重视程度的提高、应试举人的增多,对知贡举者的要求更高,秩仅从六品上的考功员外郎已不堪重任。并且吏部专掌取士与选官,势力颇大,有必要对其进行分权。另外,唐玄宗力图消除请托之风是推行科举的主观因素。李权事件后,主司地位提高,促进了座主与门生地位的形成。二者之间的相互援引为唐中后期的党争提供了条件,从而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关键
摘 要:《乐记》是我国儒家美学思想理论著作,该书以“礼”“乐”的矛盾关系为主线,论述“礼”“乐”的社会功用,突出“乐”在社会生活中的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礼;乐;和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2)02-102-02     《乐记》是我国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理论著作,总结和发挥孔子以来的儒家音乐著作,其礼乐文化的独特关照影响深远,《乐记》虽然是以乐为对象著书立说,但实
期刊
麻湾灌区原二干南延北水南调工程,是以原打渔张三干渠首泵站为水源,在原打渔张二干渠基础上改扩建而成。该工程是贯通广饶县的水源大动脉,工程的建成实现了县域水利设施的联
摘 要:神话中蕴含着一个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它是一个民族对过去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一种预言。在中国的神话体系中,神话昆仑山被称为东方的“奥林匹斯山”,在这些神祗中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西王母。在长期的流传演变中昆仑山和西王母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  关键词:神话;昆仑山;西王母;象征意义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1)01-103-02    有关昆仑山的神话在
摘 要:20世纪是文学批评的世纪,新批评就是其中之一。新批评与其它批评方式不同,它侧重对文本的解读,探讨独特的文学性,是不考虑“外在”因素的纯文学批评。瑞恰兹、燕卜荪是英国新批评的代表,促进了新批评的形成与发展。同时,新批评进入我国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关键词:新批评;特征;发展历程;瑞恰兹;燕卜荪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1)03-084-02    英美新批评与俄
根据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排放状况进行分析,给出并对比排放总量和排放量状况,根据污染物状况进行分析给出治理措施与方案。
南京工艺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滚动功能部件研发制造基地。”十五”期间,在规格品种上开发出的高精、微型、重载、空心、超长等滚动功能部件.特色明显、应用广泛.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