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适心态来登山

来源 :现代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今年67岁。最近3年以来的每天早上,除了暴风骤雨或大雾迷漫之外,我总要赶在空气最新鲜的时候,步行到离家l.7公里海拔526.4米“天下第十八福地”的苏仙岭,进行约摸2个小时的登山锻炼。我之所以3年来每天早上连续登山,而且还要继续坚持下去,就是用自己探索出来的一套调适登山心态的好方法指导了自己的登山锻炼实践,使我的身心受益匪浅。
  1.观念更新法。一提起登山,笔者的老伴逢人便说:“我老头子以前对登山没有一点信心,总是两三天就中断了,说是身体吃不消。不知怎么的,后来他突然天天登起了山,连续3年了。但在开始的半个多月里,每次都是柱着拐棍慢慢走,像老牛拉破车,叽哩嘎啦。可现在就大不一样了,象苏仙岭那几百米高的山,连续18个陡坡,共计2060步路阶,他快步一口气就走上了顶。”的的确确,这是笔者登山的巨变。笔者的这一巨变,首先是得益于自我观念的彻底更新。在起初登山之前的一段很长时间里,心里总矗立着这么一座心理高山:登山要费大力气,弄不好会“偷鸡不着失把米”;我60多岁的人,离天远离地近了,还登什么山?!为了翻越这座落俗而自卑的心理高原,我经过反复思索,终于认识到:登山既可以欣赏奇花异草、山光水色,增强心理健康,又可以呼吸新鲜空气,锻炼腿脚力量,促进血液循环,促进食欲,增强身体健康;既是老有所乐的表现,又是老有所为的写照。从此,我脑海里便确立了“一举两得”的登山保健新观念。
  2.意志磨炼法。为使“一举两得”登山保健新观念转化为持之以恒的登山保健新行动,就着重磨炼自己的意志,其具体表为“五个坚持”:(1)坚持用“一举两得”新观念指导登山实践以保证登山的动力;(2)除恶劣天气等特殊情况以外,原则上坚持天天登山,决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以确保登山保健链条效应的形成;(3)坚持每次登山决不丢弃必要的各种环节,例如:准备环节和休整环节,以确保登山过程的最优化;(4)坚持每次登山后及时沐浴洗换,以确保登山与沐浴保健的有机结合;(5)坚持对登山保健的经验教训天天总结,以便不断提升登山保健的质量。
  3.注意转移法。为了克服“登山难”的心理障碍,每次登山的时候,我总是要对“登山累登山难”持“不在乎”的心态,而是用心慎密地去思考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和有意义的事情。诸如:登山保健功能的发挥;某些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刻寓意;某个事件的根本原因;某个问题的科学论据;某种现象的本质所在;某项任务完成的前提条件等等。这样一来,就会对“登山累登山难”给以及时性的取代,久而久之,就会使登山在没有丝毫心理压力的境况中愉悦地进行。
  4.视野拓展法。登山的乐趣,莫过于赏心悦目。而要赏心悦目,就必须拓展视野,而要拓展视野,就必须经常另辟蹊径,寻求山林中的新异刺激,让那些或奇花异草,或苍松翠竹,或飞禽走兽,或百花斗艳,或岩壁陡峭,或怪石嶙峋,或珍贵植物,或怪异地形,不时映入眼帘,令人饱享眼福;让那些或溪流的哗哗声,或山泉的叮当声,或瀑布的哗啦声,或鸟儿的语歌声,不时传进耳域,令人闻之神往;让那些或在曲径上的探幽,或在凉风中身体自由自在的舒展,或在峡谷中的仰视,或在山顶上的俯瞰,令人心旷神怡。
  5.情感培养法。这就是对登山进程中各种收获加以及时而细腻的情感体验,以确保保健性的登山运动从心理上得到正向强化,使登山保健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譬如,在我对登山的第一级路程目标经过努力终于得以实现时所产生出“大有奔头”的情感体验,就成为我继续向第二级路程目标发起冲刺的强劲动力;当我对登山两个月后体重竟减少了8公斤时所发出的登山可以“减肥”的情感体验时,便一直成为我“登山能减肥”的坚强信念,因而致使我坚持长期登山不止;越是体验到自己的腿脚通过登山越走越轻松,越走越有力气的时候,我就越是喜欢天天登山;当我对山林中的大自然迷人景色发出阵阵陶醉之感的时候,我就越发去另辟蹊径多探幽;如此等等,竟使得登山保健运动的的确确成了我每天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乃至发展到嗜好登山保健的程度。因此,3年以来,我的登山保健运动从未间断过。2005年元月13日郴州电视台摄入我面对白雪皑皑登苏仙岭的镜头,以及对2005年大年初一郴州电视台又显示我登苏仙岭的镜头的体验,更强化了我今后坚持天天登山的决心。
  笔者通过以上方法的登山实践表明,自己的身心健康指数有着明显的上升:(1)多年的气管炎已经化为乌有;(2)多年的双脚皮肤炎已经断根;(3)肺活量明显增大──以前爬l00步台阶的坡路都出气不爽,现在登完2000多步台阶的坡路后仍然出气自如;放声久“啊”的持续时间,由开始时的10多秒钟,发展到现在的40多秒钟;(4)体重从原来的72公斤下降并一直稳定在61公斤左右;(5)血压从偏高下降到与正常的临界线;(6)更值得一提的是,随之而来,担心疾病缠身的心理包袱也悄然消失,心情也随之变得更加豁达开朗了。这正如一位伟人所说的那样,叫做“人生自信三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其他文献
每个人都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而睡眠常常离不开枕头。    古 人 与 枕    《论语·述而篇》中有“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里“曲肱而枕之”的“枕”,有着守贫而不贪富贵的意思。在《梦溪笔谈》的《虚能纳声》中,写有“古法以牛革为矢服(用牛皮做箭袋),卧则以为枕,取其中虚,附地枕之。数里内有人马车,则皆闻之,画虚能纳声也”。这种牛革矢服枕,有
生物学家指出,按生物学规律测算,人的寿命应是性成熟期的5—7倍,若20岁作为性成熟的界限,人可以活到100—140岁。然而大多数人活不到这一年龄,主要是免疫力降低所致的各种疾病在作祟,尤其上了年纪以后,受疾病感染的机会更多,容易被病魔夺去生命。而决定人体免疫功能强弱的关键恰恰就在于胸腺。胸腺位于胸骨柄的后方,纵膈上部,紧贴在气管的前面,在胚胎发育早期,胸腺与甲状腺同出一源,出生后,胸腺迅速发育并渐
美国人寿保险公司对百名逾百岁老人进行调查,结果令人惊讶:体弱多病者往往长寿。这一现象看似奇怪,其实一点也不怪,它正应了“好瓶熬不过破罐”这句中国格言,在我们生活中,常常是一些历来体弱多病的人比身强力壮的人长寿。  医学研究表明:人体患过某种疾病,一旦痊愈,会增强对这种疾病的抵抗力,如患过伤寒的人,治好后终生不会再得伤寒。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人,年轻的时候多病,年老后却恢复了青春,老当益壮。著名诗人臧克
在多数人的眼里,晚年的平淡,宛如一泓秋水,无色无味,无涟无漪。但细品味,则微澜万象,成岭成峰,就看你怎样去品味。若带着疑问的眼光,品味出的则是傲视新人,仰视自己,在对后人的批评中愤愤不平,伤了别人也损了自己。若用怨恨的目光,则品味出生不逢时,自怨自烦,自恃不入时宜。如在求人难的煎熬中去品味,大有晚年的凋零渗淡、世态炎凉的无奈。  不妨尝试改变品味晚年的心态,用心灵去品味,你也许会发现,晚年是一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