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创业是促进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创新创业的国内外发展状况出发,立足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和开展现状进行研究,提出基于网络课程平台的分层次设计的理论课程体系和立足创客空间和校外创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实践体系,为研究高职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创新创业;高职教育;创客空间
一、研究背景
创新创业教育在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教育体系相对完善,多年来已形成相对成熟的教学模式。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和推广也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其中清华大学等高校也已探索出符合自身的课程体系,然而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层面的发展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目前尚未有成熟的课程体系可参考和借鉴。
创新创业教育既包括创新精神的培养也包含企业家精神,创业精神的培养,既包含新技术新理念的学习研究也包含创业过程中融资、合作、经营、财务结算等方面的学习,是一种综合性的复杂活动,也是相对独立和完整的教学活动。
二、高职阶段创新创业教育的特征及需求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开设大多服务于地方经济,其培养“专业化,技能型、职业化”人才的特征,在“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我国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研究,但尚未发现有应用成熟的“创新创业教学模式”,多数处于例证研究阶段。
第一,目前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资源相对不足。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结合程度不够,课程资源不丰富,课程组织形式相对单一。
第二,创新创业课程开设的覆盖面不够,许多学校仅面向高年级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以达到提高就业率的目的。但是,从国家政策层面解读,创新创业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从教育阶段角度来讲,应贯穿于高等教育的全过程,而不是局限于就业前的某一特定阶段。
第三,创新创业课程开设不够全面。大多数高职院校开设的理论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理念。对学生具体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存在明显不足,也缺乏对应的课程建设。
第四,高職院校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开展,尚不能有机结合,相互联系,很多创新成果不能及时转化为产品,很多创新产品不能应用到生产实际,实现经济效益。
三、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思路
(一)以网络教学平台为依托,按照课程的难度层级和类别,因材施教开设理论课程互联网的应用,给学习者带来了极大的便捷性,教师可打破专业壁垒,灵活组织教学资源实施教学,给创新创业理论教学开展提供了高效平台。
创新创业属于高层次认知活动,既需要基础理论的培养也需要各种知识的综合和应用。创新创业理论可以划分为创新基础课程和创新通识课程两个层次,创新基础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主要涵盖创新创业思维、意识、首创精神等内容,使学生了解创业者事迹,创业者创业历程,体会创新与创业的力量,将创新创业理念根植于学生内心。
(二)依托创客空间,开展创新创业实践
彭斌在其研究中提出,创新创业能力分为行业能力、商业能力、职业能力充分提升以上三种能力,可以提升创业的成功率。笔者根据以上观点构建依托创客空间,能力本位的实践课程体系。
学校遴选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作为创新创业导师,组织创新创业社团或和创客空间。社团和创客空间的运行,应有具体项目为引领或载体,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在综合项目研究开发或制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拓展,以现有知识和技能水平为基础,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是对课内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校企高效联合,实现协同创新
学生创新实践技能的培养应与专业技能培养相结合,创业技能的习得却离不开真实的企业环境。创新创业尤其是创业活动需要将学生置身于创业环境才能习得商业运营的有关内容。
因此,校方应充分与区域内创新创业科技园区合作,利用学生顶岗实习环节,将具有创新创业基础和能力的学生推荐到地方创新创业型企业或创业孵化器实习,学习地方创新创业政策,熟悉创新创业企业运行流程,了解创新创业企业经营方式,从市场调查、产品营销、融资等多方面进行学习,为自主创业奠定基础。
采取产学研结合的策略,校方积极与企业开展产业合作,积极运用职业院校的专业优势和技能优势解决企业生产中的问题。初步尝试“校方科研创新成果应用于企业生产,企业实践资源服务于学校”的校企联合创新策略。
四、结语
创新创业教学的开展需要跨专业进行,既需要雄厚的师资条件作为保障,也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支持,高职院校应根据所在区域的产业结构和学校开设专业的特点,结合企业优势和学校专业优势,提升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水平,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参考文献:
[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5672/201005/ t20100513_120174.html.
关键词:创新创业;高职教育;创客空间
一、研究背景
创新创业教育在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教育体系相对完善,多年来已形成相对成熟的教学模式。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和推广也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其中清华大学等高校也已探索出符合自身的课程体系,然而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层面的发展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目前尚未有成熟的课程体系可参考和借鉴。
创新创业教育既包括创新精神的培养也包含企业家精神,创业精神的培养,既包含新技术新理念的学习研究也包含创业过程中融资、合作、经营、财务结算等方面的学习,是一种综合性的复杂活动,也是相对独立和完整的教学活动。
二、高职阶段创新创业教育的特征及需求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开设大多服务于地方经济,其培养“专业化,技能型、职业化”人才的特征,在“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我国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研究,但尚未发现有应用成熟的“创新创业教学模式”,多数处于例证研究阶段。
第一,目前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资源相对不足。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结合程度不够,课程资源不丰富,课程组织形式相对单一。
第二,创新创业课程开设的覆盖面不够,许多学校仅面向高年级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以达到提高就业率的目的。但是,从国家政策层面解读,创新创业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从教育阶段角度来讲,应贯穿于高等教育的全过程,而不是局限于就业前的某一特定阶段。
第三,创新创业课程开设不够全面。大多数高职院校开设的理论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理念。对学生具体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存在明显不足,也缺乏对应的课程建设。
第四,高職院校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开展,尚不能有机结合,相互联系,很多创新成果不能及时转化为产品,很多创新产品不能应用到生产实际,实现经济效益。
三、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思路
(一)以网络教学平台为依托,按照课程的难度层级和类别,因材施教开设理论课程互联网的应用,给学习者带来了极大的便捷性,教师可打破专业壁垒,灵活组织教学资源实施教学,给创新创业理论教学开展提供了高效平台。
创新创业属于高层次认知活动,既需要基础理论的培养也需要各种知识的综合和应用。创新创业理论可以划分为创新基础课程和创新通识课程两个层次,创新基础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主要涵盖创新创业思维、意识、首创精神等内容,使学生了解创业者事迹,创业者创业历程,体会创新与创业的力量,将创新创业理念根植于学生内心。
(二)依托创客空间,开展创新创业实践
彭斌在其研究中提出,创新创业能力分为行业能力、商业能力、职业能力充分提升以上三种能力,可以提升创业的成功率。笔者根据以上观点构建依托创客空间,能力本位的实践课程体系。
学校遴选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作为创新创业导师,组织创新创业社团或和创客空间。社团和创客空间的运行,应有具体项目为引领或载体,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在综合项目研究开发或制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拓展,以现有知识和技能水平为基础,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是对课内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校企高效联合,实现协同创新
学生创新实践技能的培养应与专业技能培养相结合,创业技能的习得却离不开真实的企业环境。创新创业尤其是创业活动需要将学生置身于创业环境才能习得商业运营的有关内容。
因此,校方应充分与区域内创新创业科技园区合作,利用学生顶岗实习环节,将具有创新创业基础和能力的学生推荐到地方创新创业型企业或创业孵化器实习,学习地方创新创业政策,熟悉创新创业企业运行流程,了解创新创业企业经营方式,从市场调查、产品营销、融资等多方面进行学习,为自主创业奠定基础。
采取产学研结合的策略,校方积极与企业开展产业合作,积极运用职业院校的专业优势和技能优势解决企业生产中的问题。初步尝试“校方科研创新成果应用于企业生产,企业实践资源服务于学校”的校企联合创新策略。
四、结语
创新创业教学的开展需要跨专业进行,既需要雄厚的师资条件作为保障,也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支持,高职院校应根据所在区域的产业结构和学校开设专业的特点,结合企业优势和学校专业优势,提升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水平,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参考文献:
[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5672/201005/ t20100513_120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