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我想陪你看风景
四川南充作家黎大杰出版了新著《我想陪你看风景》,这本游记给我留下全新的感知与新鲜的记忆。该书分为“西出阳关、北国之恋、东方之珠、塞上江南、乐在其中”五个部分,收录了黎大杰近年来创作的游记散文68篇,内容涵盖了他游踪所至的山川江海,名胜古迹、大街小巷。可以看到,作者是一个勤奋的人、执著的人,他不但是行走的书写者,更是行走中的思考者。他总是透过风景,去瞭望远方。作者对于所看到的风景,不是机械的加以复制,加以记录,而是善于通过自己的理解去透视,去点化,酿造出新鲜的作品。
在“沙坡头,直或者圆”一文中,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观描摹,发出这样的感悟“如果将腾格里大沙漠比喻成浩瀚的天空,那沙坡头和通湖草原就是围绕其运转的一双日月,大漠、草原、黄河组成了一幅世界垄断性的旅游奇观。站在沙坡头上,一面是起伏纵横的大漠,一面是生命怒放的绿洲,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这是何等气势。黄河在这里拐了一个弯,弯成一个太阳似的圆,犹如一条巨龙,裹挟着一身的王袍,向东直泄而去。黄河是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生命的摇篮,她从世界屋脊开始集聚力量,一路狂歌,一路以摧枯拉朽之势,流淌成了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不朽龙脉。”在文末则又进行了升华,作者写道“逝去的都将随着历史的尘埃不复存在,大浪淘沙,遗留下来的都还在闪烁着璀璨的光芒。黄河一路凯歌,在绵延横亘的华夏大地上接受着我们的崇拜。是黄河的滋润养育了黄河岸边沙坡头人的智慧和聪颖,他们仅仅是亿万中华儿女的缩影,他们用最淳朴的生活方式向我们传承着古老的文明。伫立黄河北岸,在沙坡头,直起来的不仅是那一面沙坡,还有我们的胳臂和腰身,而头顶上那一轮圆圆的太阳正沿着黄河的走向,缓缓地向中华大地坚定地前行。”寥寥数笔,深化了文章的意蕴与主旨。在这部游记散文中,作者做到了景观描写与深入思考二者相结合,从而做到了景物之美与思想之美的互为补充,自然給人留下崭新的印象。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只有远方才会有诗,只有远方的风景才值得大书特书。然而,《我想陪你看风景》中有相当大的篇目,居然是与作者故乡南充市相关。从嘉陵江到阆中古城,从升钟湖到凤垭山,这些带着强烈南充印记的风景名胜,都留下了他美文美篇;故乡的风土习俗、人文胜景,甚至一些不知名的小巷、不知名的村庄,也会让他发现其独特的韵味,转化为一篇篇佳作让人欣赏!
著名雕塑大师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黎大杰善于发现美的创作实践,正是这段话的注脚。很多人之所以认为身边没美景可写,关键就在于缺少对身边事物的观察与体味,从而对身边的风景熟视无睹,缺少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即面对丰富的人文景观,写不出只言片语。黎大杰这部作品也许可以给人们更多的启示。
(二)风荷忆旅
沈裕慎先生出版了新著《风荷忆旅·沈裕慎游记作品选》,这本《风荷忆旅》所收的181篇游记,篇篇都是作者在神州大地上行走的生动记录。全书分为“神州风光”、“红色游踪”、“怀古思贤”、“缘佛寺院”、“神奇山风”、“长三角游”等六辑,充分展示了神州大地的自然风貌,人文蕴涵和作家自身的心灵感受。
游记作为散文的一种体式,循名责实,是旅游之后的记录,属于叙事文学作品。文学的叙事有三种形态:一是幻想性叙事,二是仿真性叙事,三是纪实性叙事。前二者叙事都属于虚构文学的范畴。游记属于纪实文学,它运用纪实性叙事手法,注重人、事、景的真实性和叙写旅游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展示所到之处的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个人体验的独特性、叙写旅游过程中,人与人的交往以及交往的细节。《风荷忆旅》在游记的这些特点方面体验得相当充分。
《去大禹陵看看》中这样写道:“‘导江河,平水患,万世永赖;受禅让,会诸侯,俎豆千秋。’这是人们评价大禹丰功伟绩的一幅楹联。其实,大禹的功绩远非这些,纵观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作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的大禹,他是全人类向大自然宣战的第一人,也是中国远古文明的伟大缔造者。特别是大禹所表现出的公而忘私、忧国忧民的奉献精神,艰苦奋斗、坚忍不拔的创业精神,联系万邦、九州大同的团结精神……大禹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之源,之根,之魂。在大禹精神滋养下,优秀的中华民族将与时俱进,发愤图强,永立不败之地,实现中国梦。”这段话文字不长,但对大禹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概括得既全面又深刻,又能联系我国今天的现实,说得多好!这本游记的许多篇章,都能在叙写作者足迹所到之处的山水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的同时,深入开掘它们的人文内涵,从而提高游记的品位。
沈裕慎先生也非常注意在游记中抒写个人独特的人生体验。《泰山道上的挑工们》,叙写自己与游人们轻身空手上泰山气喘如牛,而挑工们挑着重担一步一步向上攀登,走在游人前头,作者由衷地敬佩和赞美泰山挑工。作者语重心长、意味深长地写道:“路再长,长不过他们的脚板;山再高,高不过他们的身影。他们用自己的脊梁和双肩,担挑起泰山那涌动勃发的沉沉生命!在我眼里,挑山工与青山同在,他们是山的精灵与化身,他们是挑山人,更是征山人!”这样的文字,既叙写了作者面对泰山挑工的深厚人生体验,又抒唱了情意深长的泰山挑工的一曲赞歌。又如《追寻失落的圆明园》,作者叙写面对一百多年惨遭英法联军烧掠的圆明园残破的遗址,心头涌起的历史沧桑感:“……如今一个多世纪过去了,那场大火也遥远了。但枪的耻辱和血的记忆,仍铭刻在这所园子里,陈列于我的面前。累累白骨似的残垣断壁于荒野,继续咀嚼着受欺凌的苦涩,供后人去品尝不同寻常的惨痛。历史,就是这样在黯然中,永远地清醒着。”读着这样感慨深长、厚重有力的语句,任谁都会被感动。
沈裕慎先生致力于开掘旅游之地的人文内涵和独特的个人体验,这就使他的游记更有文化品位,更加深沉厚重。这实际上是一本跨度40多年的文学作品集,是一段段能够不断唤起人们记忆的往事,回忆和怀旧不尽的是惆怅,而在回首往事时,是能留驻难以磨灭的瞬间印象,捕捉震撼心灵的感人细节,撷取纷繁人生中的吉光片羽,让人们有一种暖暖的慰意。
天津人民出版社
四川南充作家黎大杰出版了新著《我想陪你看风景》,这本游记给我留下全新的感知与新鲜的记忆。该书分为“西出阳关、北国之恋、东方之珠、塞上江南、乐在其中”五个部分,收录了黎大杰近年来创作的游记散文68篇,内容涵盖了他游踪所至的山川江海,名胜古迹、大街小巷。可以看到,作者是一个勤奋的人、执著的人,他不但是行走的书写者,更是行走中的思考者。他总是透过风景,去瞭望远方。作者对于所看到的风景,不是机械的加以复制,加以记录,而是善于通过自己的理解去透视,去点化,酿造出新鲜的作品。
在“沙坡头,直或者圆”一文中,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观描摹,发出这样的感悟“如果将腾格里大沙漠比喻成浩瀚的天空,那沙坡头和通湖草原就是围绕其运转的一双日月,大漠、草原、黄河组成了一幅世界垄断性的旅游奇观。站在沙坡头上,一面是起伏纵横的大漠,一面是生命怒放的绿洲,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这是何等气势。黄河在这里拐了一个弯,弯成一个太阳似的圆,犹如一条巨龙,裹挟着一身的王袍,向东直泄而去。黄河是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生命的摇篮,她从世界屋脊开始集聚力量,一路狂歌,一路以摧枯拉朽之势,流淌成了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不朽龙脉。”在文末则又进行了升华,作者写道“逝去的都将随着历史的尘埃不复存在,大浪淘沙,遗留下来的都还在闪烁着璀璨的光芒。黄河一路凯歌,在绵延横亘的华夏大地上接受着我们的崇拜。是黄河的滋润养育了黄河岸边沙坡头人的智慧和聪颖,他们仅仅是亿万中华儿女的缩影,他们用最淳朴的生活方式向我们传承着古老的文明。伫立黄河北岸,在沙坡头,直起来的不仅是那一面沙坡,还有我们的胳臂和腰身,而头顶上那一轮圆圆的太阳正沿着黄河的走向,缓缓地向中华大地坚定地前行。”寥寥数笔,深化了文章的意蕴与主旨。在这部游记散文中,作者做到了景观描写与深入思考二者相结合,从而做到了景物之美与思想之美的互为补充,自然給人留下崭新的印象。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只有远方才会有诗,只有远方的风景才值得大书特书。然而,《我想陪你看风景》中有相当大的篇目,居然是与作者故乡南充市相关。从嘉陵江到阆中古城,从升钟湖到凤垭山,这些带着强烈南充印记的风景名胜,都留下了他美文美篇;故乡的风土习俗、人文胜景,甚至一些不知名的小巷、不知名的村庄,也会让他发现其独特的韵味,转化为一篇篇佳作让人欣赏!
著名雕塑大师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黎大杰善于发现美的创作实践,正是这段话的注脚。很多人之所以认为身边没美景可写,关键就在于缺少对身边事物的观察与体味,从而对身边的风景熟视无睹,缺少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即面对丰富的人文景观,写不出只言片语。黎大杰这部作品也许可以给人们更多的启示。
(二)风荷忆旅
沈裕慎先生出版了新著《风荷忆旅·沈裕慎游记作品选》,这本《风荷忆旅》所收的181篇游记,篇篇都是作者在神州大地上行走的生动记录。全书分为“神州风光”、“红色游踪”、“怀古思贤”、“缘佛寺院”、“神奇山风”、“长三角游”等六辑,充分展示了神州大地的自然风貌,人文蕴涵和作家自身的心灵感受。
游记作为散文的一种体式,循名责实,是旅游之后的记录,属于叙事文学作品。文学的叙事有三种形态:一是幻想性叙事,二是仿真性叙事,三是纪实性叙事。前二者叙事都属于虚构文学的范畴。游记属于纪实文学,它运用纪实性叙事手法,注重人、事、景的真实性和叙写旅游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展示所到之处的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个人体验的独特性、叙写旅游过程中,人与人的交往以及交往的细节。《风荷忆旅》在游记的这些特点方面体验得相当充分。
《去大禹陵看看》中这样写道:“‘导江河,平水患,万世永赖;受禅让,会诸侯,俎豆千秋。’这是人们评价大禹丰功伟绩的一幅楹联。其实,大禹的功绩远非这些,纵观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作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的大禹,他是全人类向大自然宣战的第一人,也是中国远古文明的伟大缔造者。特别是大禹所表现出的公而忘私、忧国忧民的奉献精神,艰苦奋斗、坚忍不拔的创业精神,联系万邦、九州大同的团结精神……大禹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之源,之根,之魂。在大禹精神滋养下,优秀的中华民族将与时俱进,发愤图强,永立不败之地,实现中国梦。”这段话文字不长,但对大禹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概括得既全面又深刻,又能联系我国今天的现实,说得多好!这本游记的许多篇章,都能在叙写作者足迹所到之处的山水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的同时,深入开掘它们的人文内涵,从而提高游记的品位。
沈裕慎先生也非常注意在游记中抒写个人独特的人生体验。《泰山道上的挑工们》,叙写自己与游人们轻身空手上泰山气喘如牛,而挑工们挑着重担一步一步向上攀登,走在游人前头,作者由衷地敬佩和赞美泰山挑工。作者语重心长、意味深长地写道:“路再长,长不过他们的脚板;山再高,高不过他们的身影。他们用自己的脊梁和双肩,担挑起泰山那涌动勃发的沉沉生命!在我眼里,挑山工与青山同在,他们是山的精灵与化身,他们是挑山人,更是征山人!”这样的文字,既叙写了作者面对泰山挑工的深厚人生体验,又抒唱了情意深长的泰山挑工的一曲赞歌。又如《追寻失落的圆明园》,作者叙写面对一百多年惨遭英法联军烧掠的圆明园残破的遗址,心头涌起的历史沧桑感:“……如今一个多世纪过去了,那场大火也遥远了。但枪的耻辱和血的记忆,仍铭刻在这所园子里,陈列于我的面前。累累白骨似的残垣断壁于荒野,继续咀嚼着受欺凌的苦涩,供后人去品尝不同寻常的惨痛。历史,就是这样在黯然中,永远地清醒着。”读着这样感慨深长、厚重有力的语句,任谁都会被感动。
沈裕慎先生致力于开掘旅游之地的人文内涵和独特的个人体验,这就使他的游记更有文化品位,更加深沉厚重。这实际上是一本跨度40多年的文学作品集,是一段段能够不断唤起人们记忆的往事,回忆和怀旧不尽的是惆怅,而在回首往事时,是能留驻难以磨灭的瞬间印象,捕捉震撼心灵的感人细节,撷取纷繁人生中的吉光片羽,让人们有一种暖暖的慰意。
天津人民出版社